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15:19:10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篇一: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重点字词。

2小组分角色朗(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读课文,了解阿炳的经历。

3理解抢救《二泉映月》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新知预习: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储师竹( )生涯( )稀罕( )

便携式( )琵琶( )蹒跚( )

2齐读并记住下列形似字。

┏锡 无锡(xī)┏炳 阿炳(bǐng) ┏旅 旅行(lǚ)

┗踢 踢球(tī)┗柄 把柄(bǐng) ┗旋 旋律(xuán)

┏搀 搀扶(chān) ┏享 享誉(xiǎng) ┏诞 诞生(dàn)

┗馋 嘴馋(chán) ┗亭 亭子(tíng) ┗延 延安(yán)

┏巅:巅峰 ┏券:证券 ┏嫌:嫌弃

┗颠:颠倒 ┗卷:试卷 ┗赚:赚钱

┏截:截断 ┏骥:良骥┏聆:聆听

┗戴:穿戴 ┗冀:冀北┗伶:伶俐

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形容十分陶醉的样子。

:表示恰到好处。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课文里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探究演练:

1阿炳是什么人?1950年对他有什么特殊意义?

2录好音后,阿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事实证明,这次录音有何意义?

4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意义、价值?请在文中找出来。

拓展提升:

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说说听这首曲子的感受

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篇二: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炳在1950(第2课时)》导学案

《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学习目标:

1细读文章,学习本文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融合起来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写人的写法。、2学习本文,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炳,就没有阿炳的艺术。 新知预习:

请你简要的概括出阿炳的人生经历。

探究演练:

1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休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地来展现阿炳的命运的。

提示:

从内容上看:

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

插入的议论兼抒情的部分有:

插入的说明有:

2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拓展提升:

纵观阿炳的一生,阿炳到底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

知识梳理与反思:

本文体裁

电视专题的文体特点:(1)

(2)

(3)

成果检测:

当年担任中国音协主席的吕骥先生,在对音乐研究所的一次造访中,听到了阿炳的音乐,深为感动。在他的亲自过问下,1951年,阿炳的唱片出版,并立即轰动了全国,《阿炳曲集》也跟着出版。阿炳的音乐开始深入人心,并且飞越了国界,成为许多世界级交响乐团的经典演奏曲目。二十多年后,日本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完《二泉印月》后,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朝日新闻》还专为此发表文章——《小泽征尔感动的泪》。

如果不是黎松涛偶然拉动《二泉印月》的旋[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标上波浪线。

2小泽征尔听完《二泉印月》后,为什么会“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3对小泽征尔的描写属什么描写?这样写对表现阿炳及《二泉印月》有什么作用?

4选段第二段通过“如果??如果??如果??也许就??”这种句式所包含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阿炳在1950导学案及答案篇三:《阿炳在1950》导学案

《阿炳在1950》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阿炳及名作《二泉映月》,了解课文内容,领略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

了解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展现人物命运的方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则小传;《二泉映月》等乐曲的艺术魅力。

[学习方法] 朗读品析法、圈点批注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崔屹平(1954--)男,山东临淄人,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负责人。

二、简介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无锡民间艺人,创作世界名曲《二泉映月》

三、介绍二胡 :二胡,也叫胡琴,一种弦乐器,在竹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

四、写作背景 :

中央电视台办了一个题为《记忆》的系列专题节目,这个节目有一期介绍了阿炳

及《二泉映月》,2001年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

[学习过程]

一、听名曲,读课文

1、利用媒体播放《二泉映月》引导进入课文,默读时将生字、生词做上记号。

2、读准音,解词义(通过查字典,词典完成)

沦( )为 聆( )听 ( )dàn生 稀罕() Diān( )峰( )hào尽勒令( )步履() 蹒跚 ( )衣钵( )截然不同:千古绝唱: 高山仰止 :

3、根据课文填空

(1)、阿炳原名( ),( )是他的传世之作,为他录音的两位音乐家是( )和( )。

(2)、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

(3)、两位教授抢录下来的六首乐曲是()( )()()()( )。

4、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提出问题,寻找答案(通过圈点,批注完成)

1、文章标题为《阿炳在1950》,点明了人物,时间,可见时间对人物相当重要,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使标题如此命名?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不多于100字

2、阿炳是什么人?1950年对他有什么特殊意义?

3、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来展现阿炳的命运的?

4、课文反复提到《二泉映月》,为什么?

5、介绍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从中反映出阿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6、仔细阅读“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这段文字,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说说听这首曲子的感受。

五、课堂检测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1950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的重要一年。

2、这六首被抢救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

3、《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的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

4、可惜当年录音时由于录音钢丝不多,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二、(1)阿炳原名( )民间( )家,( )人,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随其父学习,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代表作品:二胡曲( )( )和( )。

(2)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_____ 》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六首被抢救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的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六、课堂反思

相关热词搜索:答案 学案 阿炳 阿炳在1950阅读答案 化学导学案答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