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24 15:16:55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篇一:《力》导学案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重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关心生活、热爱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一、力

1.通常我们把对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 力 的作用,所以力就是一个 物体 对另一个 物体 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施力 物体,另一个是 受力 物体。

2.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它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 N。

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明和他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B)

A.船桨B.湖水C.同学D.龙舟

二、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作用效果:(1)通过捏橡皮泥和拉压弹簧,我们可以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使它发生 形变 ;(2)通过课本图7-1-2的实验可知,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包括运动 快慢 的改变和 方向 的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5.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运动员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这说明力的 大小 影响它的作用效果;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可见力的 方向 影响它的作用效果;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更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 作用点 影响它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称之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叫力的 示意图 。

6.*如图所示,物体位于水平面上。请你用力的示意图把作用在物体上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的拉力F表示出来。

答案 如图所示: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开墙运动起来,这说明人受到了力的作用。若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墙 ,受力物体是 人 ;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人 ,受力物体是 墙 ,这个事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8.两个鸡蛋相碰往往碰破其中一个,有关碰破时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两个鸡蛋受力一样大

B.碰破的那个鸡蛋受力大

C.未破的那个鸡蛋受力大

D.两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9.*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

B.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

C.用手拉橡皮筋,觉得橡皮筋也在拉手

D.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人就能够向上跳起

1.小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读一读下面的例子,讨论总结一下。

(1)如图甲所示,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往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在同样的沙发上时,沙发凹陷的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 大小 不一样,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B)

(2)如图乙所示,当用F1的力作用在门上时,门将被推开;当用F2的力作用在门上时,门将 关闭 。这说明力的 方向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如图丙所示,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 A 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 B 把手。这说明力的 作用点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综上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有关。

2.问题思考:小明在上学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听到警察叔叔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帮小明分析:这个警察能找出那辆车吗?为什么? 答: 不能 。因为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辆车撞上另一辆车的同时,另一辆车也撞上了这辆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 产生 ,同时 消失 。所以,判断出是哪一辆车先撞击对方的。

3.*动手实验:现给你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木块、一颗小钢珠、两块磁铁、两辆小车、两个皮球,请你从中任选器材设计几个实验,验证以下力学知识:

(1)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1)方法一:选取一颗小钢珠、一块磁铁,让它们相隔一定距离,看到 小钢珠 被 磁铁 吸过去。方法二:选取两个小车、两块磁铁,每个车放一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看到小车相互 靠拢 或相互 远离 。说明两个 互相不接触物体间 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选取一个皮球,用力捏,球 变形 ,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

(3)选取两个皮球,向中间挤压,发现两球均 变形 ,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4)选取一颗小钢珠、一块磁铁。将钢珠放在离磁铁一定距离处,放手后小钢珠向磁铁滚去。小钢珠由 静止 变为 运动 ,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

见《导学测评》P1

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篇二:第4章导学案及答案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前检测】

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其中符号*的多少代表区域在该方面的优越程度〕据此回答1~2题。

1.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 D.丁

2.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选在()。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为某企业在四地生产同一种产品成本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四地中,距市场最近的可能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 该企业最有可能属于()

A.钢铁工业 B.石化工业

C.制糖工业D.棉纺工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

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07

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5~6题。

5.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6.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

3.3.1 答案【课堂检测】 1-5 BDCDC【当堂训练】 1-3AAC

4 (1)大牧场放牧业(2)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靠近海港,交通便利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4)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②

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当堂训练】

1.下面四幅工业区位图中,最合理的是()。

2.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革

3.图2—4—8是某工业城市示意图,该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

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

(3)钢铁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4)水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前检测】

读下图,回答1-4题。

1.甲图中①至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技术联系 B.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2.乙图表示( )

①工业的集聚 ②工业的分散 ③工业的信息联系 ④工业的地域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从乙图所示的工业联系看,属于这种联系的工厂可能是( )

A.食品厂 B.纺织厂

C.木材厂D.汽车厂

4.乙图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保护环境 B.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C.减轻污染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

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如图2—4—3。读图回答5~6题。 第一代产业园区 第二代产业园区

5.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 获取邻厂信息

6.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D.廉价劳动力

【当堂训练】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1-2题。

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应靠近( )

A.原料地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在布局上选择右上图中最适宜的点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3.图2-4-10是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二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会加价。现东莞有6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1).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东莞相比,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国际跨

国公司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

因。

4.1答案1-6 ABDDDB 1-2DB 3.(1) BB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2) D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3) AA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不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4) E因为水泥厂有大气污染,E处离市区较远,且不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粉尘不易影响居民区

4.3.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

【课前检测】

1.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广泛使用B.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煤炭资源的枯竭D.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被称为“世界工业的心脏”

B.鲁尔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3.调整后的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是为了( )

A.便于产品出口 B.东部地区已达饱和

C.更充分地利用莱茵河运钢材D.就近获得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4.下列有关传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学、飞机等

B.二战后,传统工业始终向大型化、联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C.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D.70年代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5.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弱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

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

6.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核心是()

A、调整工业布局 B、发展科技

C、调整产业结构 D、整治环境

4.2答案 1-6 DDDBAD 1-2BB

3 (1)生产基地 (2)高端产品或新产品开发和研究

(3)濒临香港,交通便利;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市场广阔。

【当堂训练】

1.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B.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

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篇三:导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

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右图。 (2)原始低增长 原始 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 过渡 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

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 死亡率 加快 出生率 零

2.生产力 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 恶性 控制人口增长 上升 老龄化 老龄化 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

11.(1)现代型 (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12(1)人口老龄化 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不断下降 (2)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3)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13.(1)A(2)B

第二节 探究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 (2)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4)自然灾害 工业化和城市化 新资源 环境质量

(5)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反思归纳】经济、文化、劳动力、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就业

课后演练测评二(1.2)答案: 1-10 DCCBD BDDDC

11.(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原因:

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

12.(1)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省、市、自治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工矿区 (2)ABEG

(3)以农村人口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4)人口集中流出地出现劳动力相对缺乏,大量耕地无人耕种,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部分农村家庭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功能开始弱化,出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13.(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节

探究答案探究一(1)减少 (2)灾难性下降 (3)减产提高(上升)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

探究二1.D 2.C 3.D

【反思归纳】正、正、正、负、资源

课后演练测评三(1.3)答案: 1-10 BBDBCCCCBA

11. (1)722.6(2)不断增长 不断减少 (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4)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110亿 16亿

13(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3)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第二单元

探究一答案:(1)C (2)交通通达度(3) C

力的导学案附赠答案

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地租较低,客流量较大;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4)D 周围是风景区,环境条件好;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反思归纳:经济商业 住宅 工业

探究二:1.A2.A

课后演练测评四(2.1)答案: 1-12 CBABB DDADBCB

13.(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分布在城市外缘 (3)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居民区污染小;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4)C (5)D 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14.B 15.(1)距离市中心距离的远近 商业

(2)高于 交通

(3)住宅区 城镇1位于盛行西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城镇2布置工业区不会对城市造成污染。

第二节

探究一1。A、2.B、3.C、探究二 C

课后演练测评五(2.2)答案:1-8 DBCCB DBB9.(1)中心地三1417人口 人口的需求 (2)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10.(1)A 服务范围大,级别高 B 服务范围小,级别低 (2)B A 相互重叠,层层嵌套 (3)少 多 (4)没有

11.(1)能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2)上海是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高级职能,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到整个地区,还能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南京、杭州等副中心城市,服务范围主要是全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且受上海影响较大,服务范围仍然较大。镇江、扬州、南通,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12C 13B

14.(1)2 济南 青岛

(2)不正确。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导致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反而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探究一(1)B (2)D (3)C

【反思归纳】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探究二AD

课后演练测评六(2.3)答案:1-13 BBDCD BCBDC ACA

14.(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工业区由少到多 出现了商业区

(2)①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向郊区迁移;②商业区增多;③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④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⑤人口向郊区迁移。(3)1990年前后: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2008年:盲目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率低。 (4)郊区地价低(城区地价高);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5)郊区城市化

15.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2)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发达 发展中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人口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人口比例低。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后演练测评七(3.1)答案:

探究一答案:A、B

探究二答案: (1)水果、蔬菜、花卉 全年降水不足,雨热不同期

(2)欧洲城市化水平很高,“时鲜业” 市场广阔;发达的交通运输;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3)法国:距欧洲腹地较近,接近消费市场;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西班牙:纬度较法国低,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较早;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1-12 BBDCA DBCCB BA

13.(1)AB

(2)温带大陆性气候 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主要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政策支持;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改进。

14.(1)乳畜业 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粮食生产(2)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 保鲜和冷藏

15.(1)小麦收割 在牧场放牧

(2)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或北、东、南三面沿海多,中西部少)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

(3)墨累河干支流上游属于夏雨区,下游属于冬雨区。

(4)混合农业 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做到忙闲错开;农场主可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收入稳定。

第二节

探究一反思归纳1.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因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低 低 低对策:农林牧渔副 商品 科技

探究点二

(1)劳动力丰富。 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夏季潮湿。

(2)小麦 玉米 东北

(3)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也略多。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反思归纳

(1)平坦 地广人 (2)家庭 工业 国营 (3)生产成本 科技 农业一体化

课后演练测评八(3.2)答案:

1-12 ACCAD CBCCB BA

13.(1)C

(2)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问题:多旱涝灾害;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措施: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4) 不会。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具有单产高的特点;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之一,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稻种植业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亚洲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也可回答会,但理由要充分)

14.(1)同: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异:美国东北部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C(5) D

(6) 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无霜期长,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

15.(1)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温带高原地形,深处大陆内部

(2)大牧场放牧业措施a保护草场b涵养水源c发展交通等

(3)季风水田农业

有利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位于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4)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

第三节

探究 1.D 2.D

课后演练测评九(3.3)答案:

1-12 ADCAA CBDBB CC

13.(1)A (2)D

(3)甲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因为西部地广人稀,为广阔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乙、丙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因为东部城市密集,市场需求大,且土地紧张。

14.(1)季风水田农业 不合理我国内蒙古牧区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

相关热词搜索:附赠 答案 学案 力的分解导学案 力的平衡导学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