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01:55:11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篇一:《琵琶行》导学案及训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编号:gswhywbx3—006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 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16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为《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播放录音

3、接力诵读

三、自主研读

1、阅读小序,说说小序跟正文的哪些诗句对应?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小序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前两句对应;第

三、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跟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②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了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原因,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③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环境的凄凉。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3、作者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这几个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

四、合作探究

1、“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和琵琶女素不相识、萍水相逢,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有何作用?

是音乐,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2、全诗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三次。第一次是第二段(暗写),江边送客闻琵琶;第二次是第二段(明写且详写),船中聆听琵琶声;第三次是第五段(明写且略写),重闻琵琶青衫湿。可见,琵琶女的三次演奏(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3、第二段中的乐声描写最为精彩,乐声的起伏实际上是表现了琵琶女的感情变化。根据这一特点,这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诗人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再到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从第一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进而凄楚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名句,体现了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的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上由第二层凄楚无声的低潮,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了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是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4、诗人为何一闻琵琶邀相见?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乐曲,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句也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5、诗人再闻琵琶声后,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叹?

诗人的形象,在诗中着重表现的是他的“谪居卧病,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

6、三闻琵琶青衫湿,如何理解诗人之泪?

琵琶女第三次演奏“凄凄不似向前声”,是因为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更是被这悲凄的乐声感染而“泪湿青衫”,这是同情琵琶女的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的遭贬之泪。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可见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形象说明。

7、诗人与琵琶女“沦落”情况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二人命运有哪些相似之处?造成二人“沦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来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才华出众,年青得意。琵琶女是名扬京都的女艺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红极一时;白居易则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学士。

③命运转变,落魄失意。琵琶女命运转变的原因是自己年老色衰及别人重色轻才,非本人过错;诗人遭贬浔阳是因其合理主张被腐朽官吏视为越职论事,捏造罪名施以迫害,同样非己之过错。

④结局凄怆,境遇悲苦。身怀绝技妙艺的琵琶女终因色衰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独自“江口守空船”;诗人有兼济天下之志,却被贬到“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边远之地,过着“往往取酒还独倾”的孤愁苦闷的生活。

可见,二人的命运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无奈。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情感心弦,使诗人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感融合为一,不能自持。

二人“沦落”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而“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感情体验,引起一代代人的共鸣。

五、总结全文

1、归纳主旨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诗人借一个年老色衰、漂泊江湖的歌女形象,抒发自己沦落之感,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表达了对被压迫、被蹂躏的弱女子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打击和迫害。

2、写作特色

运用了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

班级________组名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篇二:(师)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目标2

【自主学习】

1.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 ) 贾人() 荻 花( )霓裳( ) 六幺( )......

银篦( ) 裂帛( ) 幽咽( )浔阳( ) 慢捻 ( ) .....

荻花( ) 悯然( ) 舫船( )虾蟆陵() 呕哑( ) .......

嘲哳( ) 阑干( ) 琴弦( )红绡( ) 钿头 ( )......

2.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③,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 。

3.一词多义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命 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为 因为长句(写,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4.古今异义

因为古义:因此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向前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义:年龄大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颜色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5.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6.文学常识

①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文学家,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③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

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一)段,内容(月夜闻琵琶)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二,三)段,内容(邀女弹琵琶倡女诉身世)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四)段,内容(自述迁谪意)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乐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品味鉴赏

1.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清脆圆润---------婉转流畅---------低沉冷涩---------激越雄壮(高潮)----------戛然而止。多用比喻,例如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别写大弦和小弦,第二乐段以“莺语”作比,第三乐段以“冰泉冷涩”作比,第四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仍用比喻,第五乐段“如裂帛”也是比喻。

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这两句诗是写景,叙述的是江东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是黯淡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

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你怎么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此时人物的悲伤心情达到极点,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和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训练落实】

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2.下列句中的“寻”字,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

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

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

D.三年将寻师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背诵全诗,牢记名句。

3.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目标1

【探究思考】

理解感悟

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琵琶女的技艺随着技龄的增长是不断长进的,但年轻貌美时就有富贵子弟来献宠,年老时却门庭冷落,说明年轻时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的,年老了就被社会抛弃,表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处于被玩弄、被侮辱、被迫害的地位。

2.本文的主旨句是

作者与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 ①出自京城②才华出众③落泊失意

品味鉴赏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

【训练落实】

基础测评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总共 )②年长色衰( 姿色 )③使快弹数曲(畅快 ) ...

④曲罢悯然( 忧郁的样子 )⑤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 ⑥弦弦掩抑声声思( 愁思 )....

⑦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⑧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便地,轻易地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接洽 莽撞 奉陪 挤身

B.社稷 皈依 冒然 睿智

C.诓骗 荒诞 赈灾 渎职

D.雕琢 熨帖 市刽 端详

3.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拿过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

D.岳麓书院,薪尽火传的前年庭院。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

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

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

D.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3.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他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

附加:

拓展提高

一、阅读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小玉说书一段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句是通感,通过人的感觉突出白妞声音的甜润舒畅,美妙无比的特点。

B、“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一句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的唱腔轻快曲折、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的特点。

C、“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句也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稍作停顿之后忽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D、“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这一句主要写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合相和的声音,以“百鸟乱鸣”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特点。此句中的“花坞春晓”是通感,“百鸟乱鸣”是以声音写声音,属于一般的比喻。 2、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C)

A这两段主要从正面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部过程。

B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来描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C每一处通感都创造了一种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借此体会声音的美妙。

D这两段文字与描写黑妞的演唱相比一详一略,主次分明。

3、从演唱过程看,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篇三:琵琶行学案附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 2013.4.3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1. 了解作者、解题

2 .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概括每段内容

3. 积累基础知识

【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预习思考】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 ) 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 ) 段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段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1. 分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问题导学】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用诗中句子回答)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提示:(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提示:找出描写音乐的诗句,分析音乐的特征及描写音乐的手法

【知识导学】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2.现实主义 乐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运动3.体裁;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预习检测】

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A

(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

3.D(A.畅快。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4. 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

D.以前。)

【预习思考】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3. a.“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一段

b.“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

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第四段

4. 江头送客思管弦;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音乐特征 情感 手法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 (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 (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叠音拟声

3、珠玉落盘 清脆圆润

4、间关莺语 婉转流畅 比喻摹声

5、冰泉冷涩 阻塞压抑 幽愁暗恨感受烘托

6、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 (高潮)

7、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比喻摹声

8、如裂帛短促急迫 (曲终)余韵悠悠

9、东船西舫??环境烘托

手法:(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课外拓展】

(一)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1.《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3.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4.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5.稽康悲奏《广陵散》。

6.《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7.《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8.《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9.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10.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注]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诗的三、四两句,诗人不是正面写自己怎样思家,而是通过想象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来表现思念之情。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相关热词搜索:琵琶行 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