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3-29 00:05:18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篇一:学习国际贸易心得体会

学习国际贸易心得体会

摘要:国贸实务是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到会计学、经济学、法律学、保险学、管理学等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更加活跃。

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国贸实务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国贸实务的实际含义和操作过程。

在学习国贸实务之前,我只是很肤浅地认为只是单单做国际贸易买卖,并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复杂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才知道国贸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我了解到国贸实务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会计学、经济学、法律学、保险学、管理学等学科。同时,它也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国贸实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重要,它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虽然,我们现在主要学习它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去参加实训。但是,课堂上,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纯粹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典型的国际贸易案例。这不仅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吸取了业务的一些经验。学习国贸实务,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我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比如:C组贸易术语,F组贸易术语;贸易的一般条款;贸易的货物包装与质量;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国际贸易运输保险;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国际货款的收付等等。

(1)、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C组贸易术语主要有CFR、CIF、CFRC、CIFC; F组贸易术语主要有FOB,FOBC。贸易术语是用来表示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费用和责任划分的专门用语,对于正确运用这些术语来明确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和合理规定价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2)、贸易的一般条款是交易双方当事人在交接货物,收付货款和解决争议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依据和调整双方利益关系的法律文件。研究合同中各项条款的法律含义及其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个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国际贸易遵循的准则很重要。

(3)、贸易的包装与质量对于进出口货物很重要。商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包装是保护商品在流通和销售过程中质量完好、数量完整的必要措施。在进出口商品合同中,商品的质量有很明确的约定条款,商品的包装也在合同中有其明确的约定。

(4)、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是国际货物贸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方式有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选择同贸易术语有关。买卖双方在商定合同的时候,都会按照实际出发,约定适当的运输方式,从而确保进出口合同的顺利履行,以利于合同当事人按约定条件发送或接运货物以及办理货物交接等有关事项。

(5)、在国际贸易中,每笔成交的货物,从卖方交至买方手中,一般都要经

过长途运输。在此过程中,货物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这就会不可避免地给货物造成损失。对于这些损失,货物所有人可以通过货物运输保险的形式,把风险砖嫁给货物保险人。货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有各种险别,在货物运输中,买卖双方要根据具体的运输方式选择适合的保险险别,保险约定条款都会明确交易双方在货物保险方面的责任。

(6)、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价格的确定是交易双方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交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失和盈亏状况,价格条款是合同中的核心条款,价格条款与其他条款有着密切的联系。贸易术语通常是进出口商品单价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确定货物的单价时,必然地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用问题。同时,在洽商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希望选用对己有利得贸易术语,会出现一方要求另一方改用其他贸易术语报价,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一些贸易术语之间的价格换算,如FOB、CFR和CIF三种价格的换算等。

(7)、国际货款的收付,我们这个学期主要学习了信用证付款。在国际贸易中,货款的收付,涉及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直接影响双方资金周转与资金融通以及各种金融风险与费用负担,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害得失。由于银行资金雄厚,信誉度高,有银行开出的信用证易被人们接受,故一般都会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凭信用证付款,由于涉及的当事人较多,其程序也比较复杂。

二、在这一个学期中,我觉得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因此,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表现是:

(1)、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洽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

(2)、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3)、国际市场广阔,交易双方相距遥远,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故易产生欺诈活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受骗上当,货款两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4)、国际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磨擦愈演愈烈以及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和货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从事国际贸易的难度也更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更加活跃,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实务知识,才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基本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三、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步意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独有的特点:国际贸易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涉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属于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商战不止,竞争异常激烈。所以,我认为从事国际经贸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善于应战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1)、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们现在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有目的地去参加实训。我们现在觉得不是很复杂,但可能实际操作起来和想象中的出入会很大很不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老师讲课时的一些具体案例,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多做一些实际的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去海关、进出口公司等参加实习,或者参观询问,了解情况,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业务水平。

(2)、加强商务英语的学习

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英语。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的发布、交流、磋商、谈判、单证、文件等都是以英语为主,而且都是非常专业和正式的英语。所以今后还得在英语的学习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语技能掌握好,提高双语沟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尽量不使语言成为交流的障碍,进而在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避免因为对语言的造诣不深,而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蒙受损失。并且,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加强商务英语的学习。

(3)、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我们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补充,充分掌握和贸易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在做起贸易工作来能对各种流程应付自如,提高效率。

(4)、注重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贸易人员要求具有非常良好,非常过硬的心里素质。因为贸易过程的复杂和风险是无法估量的,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备选解决方案。贸易人员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真心。同时还要做到严谨仔细,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每一件事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耍小聪明,投机取巧。

(5)、 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

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6)、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若条件允许,可以组织活动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加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在培养规模上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注意灵活性。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综上所述,我觉得从事国际贸易活动,要求贸易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外贸实务操作的复杂性,也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应该怎么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把欠缺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尽快掌握。

总结:

在我国加入” WTO“后,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学好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是当务之急。

通过学习这一学期的国贸实务,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过程。这对于我们以后将要接触的商务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上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黎孝先 《国际贸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 06—08)

2、胡涵钧 《国际经贸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12)

3、安 徽 《国际贸易实务教程》 北京大学出板社 (2009—06)

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篇二:如何做好国际贸易学习心得

如何做好国际贸易

2012年7月6日,我们于西安财经学院2#103教师听取了汪建国教授所做的“进出口业务实战技巧与关键”的专题讲座。我们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了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距离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标准还差得较远,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

他从“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始让我们明白了国际贸易人才所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是一般素质要求和特殊素质要求的总和,一般素质包括所有人才都应该具备的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等因素,特殊素质包括通识性知识、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能力。汪教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解了做好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以及从事国际贸易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结构

1.发散思维。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中,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思维能力虽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心理学概念,但在人类活动中,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思维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系统认识世界;其二,思维具有对其对象包括思维主体进行评价、调控与决策的实践作用。就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汪教授利用全球五百强的苹果公司的面试题目让我们认知了“发散思维”。“树上

有七只鸟,打了一枪,还剩几只?”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答案。而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只有具备了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思维能力和思维效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全面地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

2.知识与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结果,掌握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能的运用,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准备更好的条件。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等。例如,进出口一个商品的最主要的因素:涉及的基础知识可以包括商品本身的因素(品名、品质、数量),成交的条件,支付条款,这是我们首先想到的。而更重要的还有商品的原产地、起运港以及我们是否能通过分析、决策某种因素,从而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是专业知识。但掌握关联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贸易经过的航线、港口等,掌握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让贸易变得明了,更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技能则是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完成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流程的能力,甄别信用证真假的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实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提升。在这我不得不提的是外语能力,而外语中尤以英语最为重要,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生来说似乎已经达到普及程度,但对于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这时,英语六级已经成为必然。英语能

力又以口语为关键,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口语知识,而且要具备熟悉专业口语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与外商商谈的目的。汪教授多次强调“我招聘的第一题就是用英语自我介绍五分钟不停”,本来这对于考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只是在于平时我们有没有准备,有没有用心去学习,有没有去锻炼。

3.学会做人,康德曾说:“人的目的是?做人?。”因此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做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做人”的能力,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全方位沟通及带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做事”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驾驭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等,而且还必须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做人其实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每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目标,都应该是和社会需要紧相连的。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以后主要从事的是与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工作,面临的将是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复杂的工作甚至更加复杂的人群,所以为人诚恳,处事认真,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个性、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做人”要从细节做起。我们年轻人都要从“言谈举止行”规范自己,从事国家贸易,“言”很重要,该说的要考虑好了再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谈”,要有礼貌,有素养,关于李艳的例子,

我深刻体会到,没有素养的话语,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会损毁公司的形象,影响公司的业绩。“举止”,在客户面前便显得甚为重要了,以前听做销售的朋友来说,见客户要注意很多举止方面的礼节,像坐姿、站姿、敬酒、递烟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客户对你的印象,而此时客户对你的印象便是客户对公司的印象;这里,我还多加了一个“行”字,行要有行的规矩,要挺胸抬头走出气势,猥猥琐琐只会功败垂成。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能力结构

1.通识性知识。“通识”不仅仅要求知识的掌握面要宽,而且要求对知识的运用能够汇通、融通和变通。通识性知识有助于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应该单单只掌握专业知识或与从业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掌握覆载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将学习的重心从现成知识的接受,挪移到综合性的判断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广阔的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态度的陶育上,才可以成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高级国贸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人们运用一切可利用条件,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思想来解决突发问题的一种能力,也可以说,这是更高层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锻炼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汪教授的两个问题让我“目瞪口呆”,第一题:下午从西安咸阳机场到北京的飞机有几班?第二题:市长办公室热线电话是多少?对于我这种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当时真不知道如何

回答,可等老师说出“答案”以后,我震惊的同时也恍然大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手边的手机、网络来查出这种问题的答案。你只需说“hold on ,please”,然后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突发的问题。这里,用人单位或者老板不需要回答“不知道”的应聘者或员工。 3全面性素质。全面的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素质外,还包括身心、特质、职业素养等隐性素质,隐性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素质,并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性首先就体现在更加全面的隐性素质上,而隐性素质又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的。因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首先得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可以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和心理调控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获得挑战挫折的勇气。特质是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既然人们是根据他们的特质与世界抗衡的,那么人们的特质就要把各种经验组织起来激发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要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对象处理复杂的国际商务问题,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质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国际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共同作用便构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确定为:不仅要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

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篇三:读书笔记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向主流经济学宣战》读书笔记

08国际贸易学 081611071 谢美娜

摘要:由于本书的目的在于彻底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在重新建立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经济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在主要理论问题和经验问题上与主流(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国际贸易学读书笔记)经济学的分析展开争论,我认为作者并没有达到此目的。作者试图要“颠覆”西方经济学大厦,但书中举例却大量使用中国的例子,导致其“颠覆“的力量很差。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为了解决西方国家自己遇到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理论也确确实实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了一些重大的实际问题,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与西方经济截然不同的背景和过程(甚至是畸形的),导致这些理论有不少部分不能解释中国的特例,发展经济学的出现正是要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而作者却对发展经济学仅是轻描淡写了几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貌似有哗众取宠之嫌。我认为其中有的论点是非常正确且新颖的,而且也确实指出了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弊病。本文首先回顾了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综述了该书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对主流经济学的看法。

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1、1主流经济学的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指我国目前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列的以马歇尔经济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经济学和以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综合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学。

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反映的是英美等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机制较完善国家的经济运行规律,对市场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进行了精微的探讨。尽管其假设条件较多,且不断遇到实践的挑战(如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70 年代的经济“滞胀”) ,但其理论逻辑的完美及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曾起到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当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不甚完美,还处于不断变化中。在一定意义上,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运行框架可作为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国家的目标图景,因为它反映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机理,不过,这里没有考虑制度和生产关系因素。还有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发展的一整套分析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流经济学应该说包括古典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部分,其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萨谬尔森将古典经济学形式化为标记。其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是弗里德曼关于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发表,这奠定了芝加哥学派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领军地位。当然,为此作出贡献的还包括迪雷克特、阿罗、施蒂格勒、贝克尔、科斯、卢卡斯、莫迪格里尼等人。

主流的“流”是什么意思,在英文中就是school,也就是一个流派的意思。要在学术史上,称得上流派,并不简单,芝加哥学派在其中也是历经沉浮,最终奠定其主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思想上的睿智,也是因为方法上的便捷。当然把芝加哥学派称为主流经济学,并不是因为芝加哥的经济学者自吹自擂,他们就能变成主流经济学家,按照艾智仁的说法,所谓“主流”是市场挑选出来的。因为芝加哥学派是在和其他学派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才取得主流地位的。

芝加哥学派在杀出血路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武器。只要使用精当,那就是主流的。否

则,就不是了。这些武器中又有五种非常有代表性,其一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说的是经济体制同效率不相关;其二是MM定理(莫迪格里尼-米勒定理),是说金融工具同效率不相关;其三曰科斯定理,说的是只要交易费用为零,经济制度与效率不相关;其四曰卢卡斯货币中性理论,从微观到宏观,主要就是因为有了货币,卢卡斯提供的理论基准是,从长期看,货币政策与经济绩效无关;第五是BS模型(贝克尔-施蒂格勒模型),这一理论揭示出执法体制(只要有独立法庭执法并切实可行)同执法效率无关。

1、2主流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对理性的崇拜和迷恋使主流经济学家们形成了如此的价值取舍: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是惟一可取的理论追求。经济学理性主义不仅具体设定了人和世界的理性本质,而且将理性数学化、工具化。一般均衡经济学家最为自豪的是,在阿罗-德布罗体系中,数学论证的严密性似乎已超越物理学,从而使经济学成了一门可与物理学媲美德“精密科学”。但是,尽管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学证明精巧严谨,却与现实经济的科学分析并无联系,它只是以牺牲经济内容来顾全数学运用的形式主义的产物。

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mathematical formalism),意味着对经济模型的形式结构给予最高的优先权而不考虑其实际内容,只关注论证的严密性和精确性而布关注其现实相关性,只追求分析的简练性和逻辑的连贯性而忽视其实际含义,只使用便于数学处理的特殊假定并考察便于数学处理的论题而无视现实世界的呼吁。自从德布罗在一套公理体系之上建立起一个精美的经济理论时,许多的经济学家就对这些赖以建立经济理论的公理的经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也就是说,如果初始假设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在假设和结果之间使用了多少和多复杂的数学,结论也不能作为正确的而被接受。对于假设不现实的指责,主流经济学家往往借助弗里德曼1953年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假设的真实性和理论本身的价值是不相关的,他认为一种理论不在于其是真或是假,而在于其是否能作为预测的工具。”即所谓的工具主义方法论为自己辩护。如果经济现象的数学表述没有建立在实际假设基础之上,这种数学分析本身就不可能作出与经验相关的预测。因此,大量的数理经济模型的兴趣也极少放在得出可供经验检验的预测上。

二、本书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2、1实际GDP是假的

在目前的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统计变量成为经验问题研究的基础,经济学家从理论上归纳和运用这些统计资料,构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和制定政策的依据。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告诉人们,这些统计资料与教科书中生产函数的原理是完全对应的,统计中的实物产出——GDP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国民收入核算统计中的那些变量就是为了这种生产的技术分析所设计的。虽然它们由名义的货币值来表示,但这些名义变量是与货币供应量相对应的,当采用货币数量论把名义值的变动剔除而改变为实际变量后,这些统计变量就与教科书中生产函数的概念完全一样了,从而使用教科书中的原理即可以对资源有 1

效配置进行分析,而达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依据。

作者认为实际GDP作为表示实物的统计变量是主流经济学创造的一个神话,之所以把它叫做神话,是因为这种异质实物产品的加总和统计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在实际应用上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实际GDP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首先教给学生的就是这里有一个衡量实物产出的指标——实际GDP。当然,同时还有一个价格指数表示物价总水平,实际GDP是用名义GDP减去物价指数。作者举了个例子来充分说明这个实际GDP作为实物统计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在GDP的统计时,首先得到的是名义GDP,但是在所有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表中(如《中国统计年鉴》),竟然没有名义GDP的增长率这一指标,而是告诉你实际GDP的增长率和物价指数,要想得到名义GDP增长率指标,你自己去加吧,之所以没有名义GDP增长率这一指标,因为经济学家认为GDP就是为了衡量实物产出的,名义GDP的增长率没有用。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名义GDP是一定时期中(如1年)新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这一定义中的关键是价值,这里的价值概念即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从而是可以加总的,但这样加总的名义GDP已经不表示任何实物,而是一个货币交易增加值的概念。如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就是增值法,即把各个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加在一起,由此构成企业的总收入,这种收入必等于人们的总支出,因为收入和支出是货币交易的卖和买,二者必然相等。这样,从总支出的角度看,人们花1美圆一定有1美圆的GDP。由于GDP所统计的是货币交易值,凡不是货币交易的产出(包括劳务)将不会被计入GDP。比如,足球明星的高额报酬被计入了GDP,而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农产品只要不通过市场交易,就不会计入GDP。

上述对名义GDP的说明似乎是多余的,因为这些定义在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但我们这里重述这些定义是为了说明与教科书完全不同的含义,即这些定义可以清楚地表明,GDP根本就不是实物的统计,而是一个货币值。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这个货币值是没有意义的,从而要用实际GDP和物价水平把这个货币值抛弃掉,然后用生产函数去说明实际变量。但正如前面所表明的,这在逻辑上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而主流经济学所抛弃的货币和名义变量则正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最本质的东西,即这些名义变量所表示的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来讲,重要的是名义GDP,而不是反映实物产出的“实际GDP”,而且这种“实际GDP”根本就不存在。

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前面所列出的国民收入核算的那些统计变量(工资、利息、利润、资本、折旧、储蓄、消费、投资)都被作为实际变量来使用,被联系到生产函数和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可是这些统计变量都只是名义的货币值。但主流经济学有办法处理,即参照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解决方法,把货币工资除以价格水平就成为实际工资,名义利率除以价格水平就成为实际利率,而厂商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条件下只是考虑实际变量,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变量套用在生产函数上了。如前所述,当这些变量根本就不表示实物,那么主流

经济学的这种滥用一定是漏洞百出的。

把前面的公式(W+d+r+?= C+I=C+S)与主流经济学的公式(C+S=C+I)进行比较分析。在主流经济学的收入支出等式中,(名义)GDP可以取任意值,因为无论实物产出如何变化,只要价格水平是可变的,将总是可以保证实物储蓄和投资的相等。一个思想练习就是,在等式C+S=C+I中,假设GDP为100,无论储蓄和消费的比例怎样划分,当储蓄等于投资时,名义GDP总是不变的(为100),储蓄率(投资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产出的变动可以被价格水平的变动所冲销,从而名义GDP是完全无用的。而在我们的模型中,储蓄率(投资率)的变动将影响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即影响企业的利润,进而引起宏观经济波动。显然,当这些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并不表示实物时,主流经济学的宏观模型将根本不能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波动。

由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量值都是只货币值,这就可以完全抛开实物的生产函数,来把这些统计数据联系起来。如前所述,作为决定这些统计数据基础的是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是商业银行。这样,我们可以从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来连接这些货币量值。当加入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体系,一个惊奇的结果就会出现,即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连接在一起的,它们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表体系,来决定国民收入中的所有货币量值。

上述分析表明,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统计变量根本不能划分出表示实物统计的实际变量和表示价格水平的名义变量,从而与技术或生产函数(和消费的时间偏好)完全无关,它们只是货币量值,这些货币量值所表示的只是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被主流经济学表示的实际变量都是假的,只有用货币表示的名义变量才是真的。

2、2虚构的总量生产函数

作者否定了卡尔多在1958年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卡尔多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六个程式化事实,它们是:1、产出和劳动生产率以稳定的比率持续增长;2、每个工人的资本数量持续增长;3、利润率水平从长期看是稳定的,但在短期是波动的并与投资的波动相联系;

4、在长期,资本产出比率是稳定的;5、利润在收入中的比率是稳定的;6、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巨大差异 (卡尔多,1978年,第2-3页)。在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对统计资料的分析中都证实了卡尔多所归纳的程式化事实,这些统计事实构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作者认为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是像卡尔多说的那样大。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被公认是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号称“新经济”时代,但其经济增长率并没有显着的提高,而是接近于程式化事实所表明的一百多年来3%的稳定的长期增长率。

实际上,我们前面对国民收入核算统计变量的分析都可以用于对这种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批评,比如,统计中的资本并不是机器,GDP中工资和利润的比例并不

能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异质的资本品和产出是不能加总的,马拉多那的进球无法用生产函数来描述等等。但我们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索洛在上述采用生产函数的测算中犯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错误,即,按照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原则,花1美圆一定会有1美圆的GDP,这一点是经济系一年级大学生都知道的,从而投资支出是1个亿,GDP一定有1个亿,而索洛却把投资乘上0.25来说明投资和GDP之间的关系,由此当然会得到75%的技术进步的余数。

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教条,投资和利率是负相关的,其根据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用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也是如此。

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投资理论的另一个教条是,资产价格或股票价格与利率是负相关的。

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最大的教条是外生的货币供给,即把货币供给归之于中央银行。这种外生的货币供给是与其货币数量论和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区分直接联系的,同时也是使主流经济学实物的生产函数分析能够成立的基础。

2、3西方经济学——冒充的市场经济理论

我对新古典理论的成就是肯定的,这种资源配置和相对价格的研究对于解释市场经济的运行也是重要的或有用的,但决不是最重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这种逻辑证明应用到了对现实市场的解释,并误认为就是对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描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把它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联系起来,认为对一般均衡的证明就是对斯密“看不见的手”或现实市场经济运行的证明。但这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或现实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的,而在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中根本就不存在竞争,或者说不可能存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的竞争。

主流经济学正是在阐述这种没有总量和货币的市场经济原理,同时象那位教授一样,用新古典的理念把实际资料套用到新古典的原理中,这导致了教科书中严重的逻辑混乱,虽然他们对所有的经济问题都能给出解释,但却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这里不打算对《微观经济学》和它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是举出几个可供思考的例子。如本不应该存在的收入效应、没有成本收益计算的厂商。

新古典资源配置的相对价格理论是不可能解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和总量关系的,这些以货币表示的总量完全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古典理论也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货币的统计资料来说明相对价格和资源配置问题,因为在相对价格中也已经包含了这些总量关系所决定的供给与需求,现实中的相对价格不仅是由稀缺性决定的,而且取决于有效需求,这种供求均衡是一种“古典——马克思一般均衡”而不是新古典一般均衡。新古典理论的逻辑矛盾正是产生于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产生于直接使用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分析,产生于对目前经济学所研究问题性质的错误理解。

2、4真正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

我们是生活在被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改造过的世界中,他们的思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笔记 国际贸易 农产品贸易读书笔记 学党章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