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

发布时间:2024-04-24 17:29:37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篇一:习马会

“习马会”创造历史 改变未来

若干年以后,历史学家一定会以类似口吻记录2015年11月7日这个重要日子: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以一红一蓝的领带,微笑握手的姿态,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克服了会面时机、场合、身份、成果等重重障碍,实现了自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岸领导人正式会谈,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

很多人在惊叹两岸政策执行层此前毫无走漏风声的严谨,更多人钦佩两岸领导人着眼于民族未来的谋略,所有人更感慨冥冥之中的某种历史牵引力,令两岸关系终究重回正途。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宽度,真正要迈过两岸政治鸿沟,远比只身横渡难无数倍。早在1956年,北京方面就致信台湾蒋介石,以“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温情攻势,盼蒋在中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蒋一度动心,曾数次派国民党将领宋希濂、著名报人曹聚仁等回大陆,面见大陆第一代领导人。双方思量重启和平谈判。可惜,历史造物弄人,两岸内部的各类重大事件,令两岸分治超过一个甲子。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4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实现1949年以来第一次两岸非正式会谈,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然而,两岸领导人层面始终差“关键一晤”。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谈的一番话,感动了台湾许多人,被台湾媒体普遍认为是充满“两岸一家亲”的温情,着重于共同命运、中华血脉、民族复兴的深意,把中国梦与“两岸梦”完美地联结起来。这些都与习近平本人在福建连续工作17年、熟悉对岸情况密不可分。

由此看,艰难走了66年才得以实现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既有前人积累的厚重情理,更有着个人特色的魅力体现。均有秘书履历的两位“先生”的细腻,在二人见面的着装仪表、举手投足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而大陆方面给予台湾的对等尊重与长期耐心,更体现了习近平本人的自信、包容与善意。习近平曾说过,“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谈着就有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

如果说个人魅力是此次“习马会”最终成行的特殊因素,那么,社会互动则是两岸领导人必须见面的宏观基础。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占台湾全年对外贸易的60%左右;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占全台人口20%多。两岸定期客运航班每周总班次将近1000班。

加之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上线、两岸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等因素,台湾与大陆的互动,无论是人员,或者是贸易,丝毫不亚于大陆同样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省份或区域,与其他省份的互动频次。

正如习近平在“习马会”致辞中所说:“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从这个角度看,两岸领导人最终会面也是被两岸人民“拱”出来的。这也正是三天前“习马会”消息一宣布,两岸股市均连日大涨,最敏感的资本市场用实际行动对两位“先生”见面表达的真实期盼与一

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

致拥护。

除了个人因素、社会期盼,世界同样在为“习马会”点赞。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的“关键域外国家”美国的国务院,第一时间出来表态:“(习马会)为两岸、为美国以及整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没有触及具体问题,但象征意义已经大于所有具体的成果。过去20多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朝鲜半岛局势曲折、全球分离主义盛行,“习马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人完全对解决好自己问题的“大智慧”、“大团结”和“大远见”。

历史没法选择,但现实却能倍加珍惜,未来更应全力创造。今天这个日子,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化对立于对话,全球15亿华人为两位帅气的“先生”叫好,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又一个希望,再次体验到这个多灾多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习马会”定锚两岸关系的未来

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习马会”举行之时,正值台湾选举升温的敏感时间点。有人认为,“习马会”旨在影响台湾的选情走向,这种研判过于狭隘。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领导人会面后的记者会所言,大陆不介入台湾选举。大陆关心的是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看重的是两岸关系过去66年历程给人们的启迪。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首先在于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阐述,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三个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还在于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这证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还在于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对于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热线的呼吁,大陆方面积极予以回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有望建立起沟通热线,从而推动两岸高层交往机制化、日常化。对于台湾涉外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陆愿意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主张不仅有助于提振台湾经济,增进两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命运共同体演变。

当然也要看到,尽管“习马会”受到台湾多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逢中必反”、试图绑架两岸关系牟取政治利益的杂音,“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也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习马会”的全部意义,还需要时间来释放,还需要未来去注解。但是,“习马会”已经定锚了两岸关系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未来无论台岛政情如何变化,都需要考量,是遵循过去7年已经得到验证的和平发展之路还是改弦易辙,更有利于台岛未来与台海和平。就此而言,“习马会”必将产生超越现实政治的深远影响。

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篇二:习马将会相关内容背景及意义

习马会 习马会(台湾称马习会),即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的历史性会面的简称。

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中文名

习马会

外文名

Meeting between Xi Jinping and Ma Ying-jeou

时 间

2015年11月7日15:00

地 点

新加坡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

人 物

习近平、马英九

意 义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会议背景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993年,两岸两会负责人在新加坡进行了破冰的“汪辜会谈”,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一直在两岸间扮演重要的斡旋角色。此番习近平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习马会”创造了先机。马英九应该也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努力为他任内实现“习马会”做最后一搏。台湾官方与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关系,马英九与李家也私交颇深(马英九今年早些时候以私人身份赴新加坡吊念李光耀),基于这层信任关系,加上有对“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习马会”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以上为“天时、地利”,也呼应了马英九一再重申的“习马会”要选择“适当时机、适当场合”的原则。[1]

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

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

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

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参会人员

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

中国台湾领导人:马英九

会议内容

双方握手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

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正式会谈

公开阶段

媒体朋友可以在现场采访

习近平致辞: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

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马英九致辞: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

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

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2]

闭门阶段

两岸领导人集中精力就一些重要问题交换看法。

(注:两岸领导人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

两岸双方各自召开记者会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张志军表示,在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中,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积极共识,具体如下: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我认为上述积极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马英九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共回答了14名记者的提问。[4]

共进晚餐

17:30分习近平与马英九共进晚餐,本次晚餐将采取“AA制”。此外,马英九方面除空运了8坛马祖老酒外,更准备了两瓶1990年出厂的57度金门陈年高粱酒,将作为“和平之酒”送给习近平。据了解,这两瓶酒是由随行的“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私人珍藏。1990年9月,两岸红十字会在金门签署协议,当时高华柱是金门127师的师长,为纪念“金门协议”签署,特地买了一批金门高粱酒珍藏。[5]

习马谁的讲话稿水平更高篇三:【双语阅读】习马会致辞中引用的中华传统典故的英文翻译

【双语阅读】习马会致辞中引用的中华传统典故的英文翻译

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上的致辞中引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典故。毕竟同是炎黄子孙,虽说二人致辞也谈不上多有文采,可听起来觉着挺亲。习马二先生致辞各有什么语言点?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Knowing is not that difficult, but doing is。

详解:

这个用法是大有出处的,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序言里就多处出现,他提到禁锢国人几千年的旧思想是阻止民国事业建设发展的大敌,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也。

此说最早处于出自《尚书·说命》中傅说对武丁之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马先生引中山先生引用的《尚书》,颇有承继道统、政统、学统的意思,此外“知行之道”也是蒋先生最仰慕的王阳明心学的核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To ordain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secure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To continue lost teachings for past sages. To establish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

详解:

这是北宋大儒张载(人称横渠先生)的话。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另外,蔡英文指责马先生”以个人评价框限台湾未来”,可马先生说自己搭桥铺路,“为万世开太平”,可见马英九引言的良苦用心。

这四句中不容易翻译的是“为天地立心”。笔者理解:天地本无心,所谓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大自然“优胜劣汰”的道理没有什么伦理可言,可我们要树立道德律。

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可见中西之血是贯通的。这也可以证明为什么《国富论》的作者斯密还写了《道德情操论》,用温爷爷的话说,企业家的血液里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

习先生的致辞更加平实朴素,有两个“俗语”颇引关注。

打断骨头连着筋

新华社将其译成“connected by our flesh even if our bones are broken”。

血浓于水

“血浓于水”本身就是一个英国说法的倒译: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朗文异译这样解释: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of the same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other relationships。

从文风比较,马先生的致辞很务实,他说,“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

其实这话既是“摆事实”,又是“摆功劳”,与其说是给习先生听,不如说是给台湾民众和民进党听的。

习先生的致辞更壮阔些。“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这一演讲思路不免让笔者想起1982年《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我读书时,曾有两篇作为精译范本的文章。一篇英译汉,王佐良翻译培根的《论读书》;另一篇汉译英,就是张培基翻译的《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今天听二位先生致辞,又想到当时字斟句酌的情形,联想到今天的情形,心下更平添了几分感动。含英咀华,挑取片段以飨读者。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

Who would have expected that the short distance between us should be keeping

us poles apart! It is now more than 36 years since our brief encounter in

Nanjing.

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The days we spent together in childhood as well as later in the Soviet

capital, however, are still as fresh as ever in my memory.

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But it’s a pity indeed that we haven’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so many

years. Recently it filled me with much concern to learn of your

indisposition.

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Men aged over seventy are liable to illness. I hope you will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

You used to seek self-encouragement from the motto, “The interests to be

considered should be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fame to be sought should be an

everlasting fame.”

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

If you should be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about the cause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you will certainly win esteem and praise nationwide and your

meritorious service to the country will earn you a niche in the temple of

fame.

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

After all, dragging out your existence in that tight eastern corner is by no

means a permanent solution. This should be crystal clear to a man of your

wisdom.

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Procrastination, hesitation or sleeping over the problem will only lead to

adversity and you, my brother, will hardly be able to escape censure.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Complicated as the matter was, an overall view of the situation will show

that united,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benefit; divided, they suffer.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

Dear brother, the frustrations marking your lifetime are by no means

predestined. You yourself alone are master of your own fate. Merits and demerits

to be recorded in history hinge on the decision made in a moment.

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capricious. Throughout Taiwan people

of all strata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uture. Time does not stay and brief is

the day. A long night invites bad dream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I hope you, my brother, will make a wise choice and repair the house before

it rains. “Vast is the expanse of sky and water.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staying away from home?”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For all the disasters the brotherhood has remained; a smile at meeting and

enmity is banished.”

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When I look south towards the distant horizon, my heart cannot help going out

to my compatriots there. No word is enough to express what I wish to say. 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reply

from you.

When I look south towards the distant horizon, my heart cannot help going out

to my compatriots there. No word is enough to express what I wish to say. 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reply

from you.

后来,“经国吾兄”并未回信,宋美龄倒是回了一封公开信。这些年解密了出来,读来文气确实有所不逮。虽说立场殊异,她也承认廖承志情真意切。“余阅及世侄电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属稚年,此中真情肯綮,殊多隔阂。”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