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

发布时间:2024-04-20 14:12:25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提供全面的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篇一:写给伐木工的信

写给伐木工的信

新昌实验小学四(5)班 湖畔

伐木工:

你们好!

我要和你们谈谈,就是你们砍树的事。

目前,我国的树木大量减少,有些树种甚至已经绝迹。这是谁干的?就是你们这些伐木工人。你们乱砍家乡的树木,害得许多小动物无家可归。是你们,让夏天的蝉不再鸣叫;是你们,让树上的鸟不再唱歌;是你们,让啄木鸟没有虫子吃;就是你们,害了无数无数的小动物。

本来山上的泥土被树紧紧抓住了,可如今泥沙没树管了,也就因为你们大量砍伐树木,风雨一到,泥水不断地往下流成了泥石流,泥石流阻断交通,损坏建筑物,结果又害了人民。 你们应该知道,树木可以吸收坏的东西,而且放出好的东西。可是树木都没了,坏的东西直接侵入到我们的身体。你敢肯定,医院里没有因为你们破坏森林而遭受祸害的亲人吗?包括你自己,也会深受其害。

如果,我能实现一个愿望,我愿把我家里的所有纸张,归还给大自然,让大自然的森林为我们尽情述说他们的故事。

祝你们

保护树木!

给你们提建议的人

6月28日

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篇二:伐木工人的启示

伐木工人的启示——让“反思”伴我成长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张莉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 > 小学语文 作业) 指导教师 尚东和于12-7-27 14:15推荐张老师由故事引入,主要从“反思的角度”谈自己在专业化成长方面的努力方向。条例清楚,可供借鉴。

省专家 贺成金于12-7-27 14:52推荐张老师在在自己面前树立了三面镜子,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窦桂梅老师《“课堂捉虫”手记》,心理学著作《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从中照出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方法:倾听学生的声音,给自己的课堂、别人的课堂捉虫,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目标前进!值得学习!

伐木工人的启示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很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功夫磨斧子!”

读完故事后,文中的那个“伐木工人”让我想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有多少时候,自己也如他一样,只是一味的“低头拉车”,却从不“抬头看路”,只是一味地“默默耕耘”,却忘记了耕耘后的盘点与反思。

懂得了这一点,就明确了今后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让“反思”成为必须,让“反思”伴自己成长。

一、反思教育理想——“不做教书匠”

记得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老师曾经写过这样一本书:《不做教书匠》,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题目,把它作为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在自己每一段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反思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向。“不做教书匠”向着“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目标前进!

二、反思教育行为——“课堂捉虫”手记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有一本书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梳理课堂》,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捉虫”手记,书中记录了她对语文课堂的诊断与反思。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空间,关键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多给课堂“捉捉虫”,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高些,成长就会快些!

1、撰写“教后反思”——给自己的课堂“捉虫”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教学反思”是我们反思自己教学常采用的方法,课堂不仅要“反思”,而且要将“反思”进行及时的记录与梳理,反思课堂上的亮点与不足,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反思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不断成长,用手中的笔让“反思”更加有实效。

2、撰写“听课随笔”——给别人的课堂“捉虫”

“反思”别人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在观摩别人的课堂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反思,也是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很好的办法。由于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管理工作,能有很多的机会外出观摩名师的课堂,平时推门听普通老师的课,每学期我的听课节数都在七八十节,这些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推门听课”,虽然课后都要对老师进行详细的口头评课,但是并没有进行撰写“听课随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会把“撰写听课随笔”当成是一种习惯,让自己在“习惯”中成长!

三、反思角色定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有位心理专家写过一本题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一本书,我觉得这个题目正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最好诠释,并且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经常“蹲下身子”去问问学生的感受,听听他们的意见,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与“反思”同行,让“反思”伴我们成长!

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篇三:现场管理(一个伐木工人的故事)

一个伐木工人的故事

有一个工人在一个伐木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好好表现。上班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到人工种植林里去砍树,这个工人卖力地干了起来。

一天时间,他不停地挥舞着斧子,一共砍倒了19棵大树。老板满意极了,夸他干得不错。工人听了很兴奋,决定工作要更加卖力,以感谢老板对他的赏识。

第二天,工人拼命工作,他的腿站久了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来了,可是这样拼命,却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结果。他觉得自己比第一天还要累,用的力还要大,可第二天却只砍倒了16棵树。

工人想也许我还不够卖力,如果我的成绩一直下降,老板一定会以为我在偷懒,所以我要更加卖力才行。第三天,工人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动不了为止。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只砍倒了12棵树。

工人是个很诚实的人,他觉得太惭愧了,拿着老板给的高薪,工作却越来越差劲。他主动去向老板道歉,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检讨说,我真是太没用了,越卖力干得越少。

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愣住了,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啊?”

埋头苦干是很好的做事态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事情自然就会解决。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不做事,也不是只做事,而是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启示:

一、管理活动哪些工作具有“磨刀”性质

上述伐木工人,工作可谓兢兢业业,他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甚至加班加点,却仍然做不好工作,原因就在于“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工作之所以累,是因为不会讲方法。

我们在管理活动中,有些工作是不是和上述伐木工人一样?“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赶生产上了,哪有时间——!”认真想一下,管理活动中有很多工作就属于“磨斧子”的性质。

1、计划

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接手一项工作,首先脑海里要有一个概念:这事情我得合计一下。合计就是计划。执行力与计划性并不矛盾,计划本身就是执行的一部分。领导看重的是结果,所以强调执行;管

理者强调的是做事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要计划。计划不周,不仅会造成做不好,更会做错。

磨刀不误砍柴工。接受工作后首先要考虑你的资源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计划越周密,工作开展的就越顺利。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磨刀”项目。

2、员工培训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投入决定着价值的产出程度。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劳动者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着生产力水平高低。可以说,掌握先进技术的劳动者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层面不仅体现在人员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更体现在企业内部使用和培养上。

先进的机器靠人去驾驭,企业的效率靠人去完成。员工的思想要统一,员工的技能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要创造,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培训。提升了劳动能力,就提升了企业绩效。

3、调查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被问题搞的晕头转向,却很少抽出点时间来调查一下问题的来源。为了赶工作,为了抢进度,该省的都省了,到头来却发现,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问题、安排事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量,根据所拥有的信息作出判断,解决问题、化解风险,本身就是一种“磨刀”,一种锻炼。

建议书砍树伐木工人

4、检查

工作任务安排下去了,并不代表已经得到执行。执行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加强检查,能够及早的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及时修正,保证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去完成。检查工作,可以视为工作过程中的“磨刀”行为。

5、班前会

交代任务、安排工作需要一种形式。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团队活动构成了现代企业工作的核心。团队活动的显著特征就是组织纪律性和行动一致性,要求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所以召开班前会是必要的,是一种临阵前的磨刀行为。

6、设备保养

先进生产工具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正确使用和维护先进工具,不仅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自己的劳动。最大程度的发挥先进设备的效能,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养好设备,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可以减少和避免设备

损坏之后再进行修复的重复劳动,有利于提升劳动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设备保养也是“磨刀”的一种形式。

7、原材料准备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生产加工开始以前,首先要保证物料充分、有序、检验到位,便于生产的便捷和高效。原材料准备越充分,生产保障越有力。

实际生产中不乏这样的事情:生产开工了,却发现某种关键配件没有到位,只好停工派人去采购;或者人员与机械、原材料不匹配,造成人员闲置和浪费。这些,都是原材料准备不充分或计划不到位造成的。

8、工艺

一个产品有一个产品的工艺。遵守工艺、按章操作,是必须遵循的基本生产常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有管理人员对工艺缺乏应有的重视,有的根据个人的经验安排生产。有的未对工艺进行贯彻、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产,这些行为都容易造成很大的工艺浪费。

重生产没有错。但不遵守工艺的瞎指挥、盲目生产,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9、试验打样

样品生产,是大批量生产的重要前奏。现代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成本的压力和创新的压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创新通常要付出成本,但不创新就不会发展,因此每次创新都要做小样,根据样品生产情况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试验打样,是大批量生产的“磨刀”工序。如果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直接进行大批量生产,就会担负很大的成本风险和管理风险,任何成熟的管理者都会竭力避免这种操作方式。

10、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像检查一样,是生产过程中的监控行为。专业的检验更专注于内在质量的跟踪检查,更容易从内部发现问题和修正错误。从表面上看,过程检验是质检人员的事情,其实生产者也要进行阶段性检验,更有利于改进生产。

二、现场管理的一般方法

工作现场,是一切物资材料、劳动投入、产品产出的策源地。现场管理,主要围绕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来进行。

1、人,是现场管理第一要素。知兵才会用兵。现场管理,首先看看员工数量及组成,然后根据生产要求分配任务。有些是常规性的任务,有些是临时性的任务,有些是持续性的工作,有些是需要调整的工作,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

2、机械设备及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可动性,工具的性能,维护保养的状况,决定着人机配合的程度。提高现场效率,设备的效能很关键。同时,设备和工具又与劳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设备管理很重要。

3、原材料及辅料。物料准备充分与否,摆放是否有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关系到生产加工能否顺利进行。因材料不足影响生产,常常会波及到员工收入,影响到员工积极性。

4、工艺规程及制度措施。大工业生产依靠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和制度操作。工艺规程和制度相当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法律条文,现场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方能保障生产的效率和威严。

5、生产作业的内外部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有的产品对环境温湿度、环境卫生要求很严格;有的企业对人文社会环境很敏感;很多员工对后勤服务、制度文化很在意,这些环境因素都需要企业加大力气研究、解决。

6、监测和检测。进入生产厂区,监测和检测就开始了。从原材料到人员情况,从制度工艺到工作环境,从设备工具到生产安全,都要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检测。监测和检测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分析现场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小组讨论法,有关联树法,有鱼骨图法,有头脑风暴法,有开诸葛亮会法等等。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根据现场管理六要素划分关联树或鱼骨图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更为明了和直观。

相关热词搜索:伐木 建议书 工人 砍树 伐木工人砍树的漫画 给伐木工人的建议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