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赞美记述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0:06:12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赞美记述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赞美记述文篇一:品味记叙文中的描写

《赏析记叙文中的描写》研学案

姓名: 班别:

主备:黄小玮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研学目标】

1、能够判断出记叙文中描写句的描写方法。

2

【研学重难点】掌握记叙文中描写句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知识链接】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

的描绘和刻画。 按内容划分,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其中,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研学过程】

一、课前演练: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要求:独立自主完成,堂上讨论解决)

1、“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

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

2、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

股怪味。()

3、一个年轻妇女从荆条丛中站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 )

4、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他( )

5、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声的眼睛射出一道黑

豹似的目光。()

6、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二、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一)明确题型,掌握技巧

1、 题型:

这句话使用什么描写方法?+②赏析这句话。

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2、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答题技巧:

描写手法+内容+表达效果(性格、品质、感情等)

(二)实战演练,掌握巩固:(要求: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指出下列划横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每题3分)

1、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

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选自《藤野先生》

2、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

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

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

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

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

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

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苏七块》)

三、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掌握技巧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技巧: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 + 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表现人物××性格

(二)实战演练,掌握巩固:(要求: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指出下列划横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每题3分)

抱住树枝,唯恐被风吹走。树摇动得越来越厉害,落叶和折断的小树枝雨点般向

我打来。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 (《再塑生命》)

2、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

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

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

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

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

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

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

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个普通人》

六、综合考验,加强巩固(要求: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上初中,父亲

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

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走

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

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

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

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

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

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

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

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

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

天是昨天。您没看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啊。”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

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丝毫没有加钱的意思。“今

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从门缝里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

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

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

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

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起来,揣在

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

开。

⑥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

穿得有点儿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

读书才能进城。”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了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 “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选文有很多精彩的描写,请分析下列三句,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1)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2)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3)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赞美记述文篇二:散文记叙文

初中散文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及得分技巧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三、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 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③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 ①渲染了??的气氛(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④深化作品的??主题;

⑤暗示社会环境的??;

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4、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 ⑴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⑵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⑶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⑷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6、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

⑴、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总领下文;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⑵、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7、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

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四、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

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赞美记述文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赞美记述文篇三:怎样写好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初中《语文》第一册《一面》一文,记叙了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表现了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爱护。文章的六要素是:

时间:一九三二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我”—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

起因:等着接班,到书店躲雨。

经过:与鲁迅先生会面、交谈及“我”买书的过程。

结果:接受了鲁迅先生的赠书,永远牢记鲁迅的精神。

此文六要素交代得明明白白,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而且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代、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六个要素当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与结果应交代得简洁明确,而对事情经过的叙述,则应尽可能细致具体、生动。《一面》中,出于作者不同的心情和观察条件,三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这三次描写各有不同,又特点突出,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与性格。文中写“我”想买书又钱不够时,写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和心情,极为细腻生动地刻画出“我”的急切、窘迫、羞愧、感激等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以上我们谈到了写记叙文时交代六要素的必要性,那么,是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对六要素逐一交代呢?这要视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第二册《我的老师》一文,记叙了作者记忆中女教师蔡芸芝的平凡琐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温柔、热情、公正、慈爱的年青女教师形象。文中没有记述某一完整事件,而是通过多件小事或事情的片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类文章就不必对每件小事都交代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免得使文章内容繁琐、芜杂。

? 例文1 ?

不寻常的考试(见前言)

[评析] 此文中故事的结局是作者在舞蹈学校招生考试中的失败。对于这一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作者都介绍得很简略,而把重点放在描述考试前一晚发生的事情的经过上:考前练功的劳累;雨中道路的泥泞;抱小孩妇女的艰难;作者的思想斗争;及至帮助那妇女时摔倒扭伤了脚。这一切如银幕上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不觉在为作者遗憾的同时,更为她在人生道路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感到欣慰。

? 例文2 ?

逝去的岁月

清华附中 费翔

现在,是生命里最盎然的季节了。天那么蓝,树那么绿,有笑在枝头的花儿和欢鸣的蝉。我沉醉于这夏日世界的同时,却也常常忆起冬天里的太阳,那种并不光灿,并不耀眼却细腻温柔的冬天里的太阳??那个冬天的下午,是我第一次滑冰。久居南方的我,兴致勃勃穿上了冰鞋,滑了整整一下午。与其说“滑”了一下午,还不如说“摔”了一下午。好强而固执的我,却不肯收回那句海口——“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半天就能自学成材!”我一次一次地摔,又一次一次地站起来,可还是不行。又累又着急的我,坐在冰上直想哭。忽地,边上传来一句:“你只要注意一下移动重心就好了”。我感激地望去,只见到一个潇洒的背影。我忽地又有了劲儿,站起来接着滑??进步大大的!我居然能连着滑一小段了。

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我还记着我的“誓言”,继续着我的练习。实在是太累了,我脚下一个不稳,又重重地摔倒在冰上,我咬了咬嘴唇。

“嗨,加油干!”

不远处传来一声童音。我寻声而望,一个小男孩坐在那边朝我挥手。“嗨,加油干!”我震动了,因为我不仅看到了那个挥手的小男孩,也看到了他身后那枚鲜红的、温柔的、放着光的太阳!这情景多象那幅画儿;远处凄迷的冷雾,被太阳光映得红彤彤的,近处是一个挥手的孩子!

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鼓励,这缘于一个陌生人的爱和关怀啊!

而那幅画儿又把我带回到两年前,我刚刚从上海转学到这里。陌生的一切是那么压抑,我胆怯地看着一切,不知所措。听不到熟悉的乡音,看不见熟悉的面孔,我感到世界整个变了。一天上完课,当我打算悄然离开教室时,班里一个陌生的女孩羞涩地塞给我一个纸卷,打开一看,竟是一幅画:柔和的光,柔和的色,一个小女孩挥着手,展露着天真无邪的笑脸!我忍不住要哭出来了!谢谢你,谢谢你!我陌生的朋友!你一定知道。在这寂寞的冬季,我多么希望能抬眼望见一轮柔情的太阳!

我才知道,世上的爱心是多么的可贵。我当以我所获得的去给予别人。

不久,我因为患耳炎,需要动个小手术而住院了。病友中,有一个比我小一岁,叫王彤的小姑娘,她又瘦又弱,后来才知道她得的是鼻癌!一个纤弱而美好的生命,怎能就这样湮没呢?我尽一切力量帮助她,跟她谈快乐美好的东西,谈生命的意义。在我出院时,我把贴在床头的那幅太阳下一个挥手女孩的画送给了她。冬天里,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你不见那太阳红得那么让人心暖,那孩子笑得那么无邪吗?!充满爱的生命是洒脱而坚定的,小王彤,你在亲戚、朋友和一些陌生人的爱中,生命会坚强地沐浴在那片阳光中,病魔和一切丑恶的东西,都惧怕人世间的真善美和诚挚的爱心的!

逝去的岁月里,是一片彤红的暖色。我常常想起那幅画儿,想起我所得到的和所付出的爱和关怀。那些情景,教给我去爱人,去爱自然,去爱生活、去爱一切的一切!

??

外面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

? 写作训练 ?

一、比较例文1和例文2,这两篇作文在处理记叙的六要素上有什么不同?

二、下面两段文字,都摘自同学们的作文。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1、星期天的街上熙熙攘攘,路边,自行车一辆一辆地排放着。有一个大哥哥在开自己自行车的时候,碰倒了旁边的一辆车,于是,自行车便一辆接一辆的都倒下了,可是??

??我永远忘不了商店门前发生的这件事。

2、五岁的时候我在幼儿园,由于胆小上课我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

那年,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亲爱的老师,是你打开了我心灵的大门,使我勇敢地面向人生。

三、作文参考题:

1.回家路上

2.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指要:

参考下面的结构图,构思你的文章,文中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

开头: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简洁,清楚)

中间:事情的经过(具体,细致,生动)

结尾:事情的结果(简洁,明确) 参考作文:回家路上

记叙的中心

这里所说的中心,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人称为主题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鼎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文章才能有神。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在初中第一册中学过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这篇短文写了一位海外的旧时同窗托付作者从家乡带几颗生枣核的故事。文中写了这位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垂柳、睡莲、假山石、凉亭、白塔,以及他对家乡枣树的怀念、托带枣核的用意。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中心,即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文章很短,却非常感人。

杨朔的《荔枝蜜》写了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从小时候见到蜜蜂的“疙疙瘩瘩,总不怎么舒服”;到喝了荔枝蜜后“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再到听老梁介绍蜜蜂的习性后对蜜蜂的赞叹;直到文末“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一系列的描述和渲染,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中心——

赞美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品质,并通过这一赞美,歌颂了像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做奉献的劳动者。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要有发光的思想。一篇感人的记叙文在思想见解上总要有过人之处,也就是“立意”要立得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没有认真考虑中心思想就忙于动笔,结果写出的文章纵然有千言万语,却缺乏明确的中心,这是文章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生的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使阅卷的人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出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其他方面即使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对圆展开联想。很多人写到太阳、地球,这就不够新颖;有的人联想到“风雨中的小红伞”,又由此写出“圆圆的火红的身躯在雨中顽强前行??”,歌颂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这就比较新颖深刻;还有人联想到水上的石拱桥,就更加新颖了。

请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阅卷人的话,在其它条件都接近的情况下,你会给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高分还是低分呢?

? 例文 ?

春天的色彩

湖北武汉市四十三中 陈 萍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评析] 本文观察细致,取材丰富、生动。文章以描写春天的色彩开头,又在开头设问:“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以回答这个问题为线索,对春天做更深一步的描写,构思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同时,还注意中心思想的深化。在提出春天的色彩“是被枯黄的小草孕育着”这一很新颖、很深刻的立意后,又在篇末提出了“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给读者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考余地。

? 写作训练 ?

1、字典对“意”字是怎样解释的?“立意”的“意”属于哪一种解释?

2、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从那些方面立意(至少列举两个)?

《父亲的脸色》(或《母亲的脸色》)

3、读下面一段文章。这段文章能够表现什么中心思想(至少列举两个)?确立什么中心思想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新颖?

暑假里,我和爸爸、妹妹一起游了长城。我和妹妹爬到长城最高处时,发现几位外宾正在比比画画地大声说着什么。经过导游同志的解释,我才知道这几位外宾只顾欣赏长城的宏伟景象,结果将照相机遗失了。我想,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机会难得,不能摄影留念,实在遗憾,难怪他们那样着急年呢。这时有位阿姨领着一个小男孩也来到这最高处,一面走一面举着一架照相机在招领。当导游同志问清情况,将照相机交到外宾手中时,几位外宾对这位阿姨非常感谢,对她的行动赞叹不已。

4、下面这篇作文立意不鲜明、不深刻。试把它修改成一篇立意较好的文章。(题目不变,字数在400—600字。)

我找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雪水流成了一条小河。我来到江边发现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了绿色的嫩芽,仿佛用翡翠粒穿成的门帘。一阵春风吹过,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我一低头发现有几棵小草探头探脑从泥土里钻出来。好象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我抬头看见几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的叫着,好象也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小朋友们脱下棉衣换上毛衣。背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

啊,我找到了春天。 参考文章:《我找到了春天》、《我找到了春天》

选材与剪裁

经过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象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

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我们辅导的主要问题,就不过多讨论了。

? 例文 ?

美好生活的剪影

江苏一考生

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美好的场景被摄入镜头,多彩的生活被浓缩在方寸之间。摄影,是我课余生活的爱好。

星期天,我提着相机漫步在街头。“闲庭信步”的老人,青春焕发的少女,天真活泼的儿童??都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我照些什么呢?雄伟的建筑,鲜艳的花朵,的确美好,但构思并不新颖。啊!有了,“咔嚓”一声脆响。你猜猜我摄下了什么?手,新华书店科技书柜前,那无数双拿着书、抱着书、举着书的手。纤细的、粗壮的、粉嫩的、被阳光晒成古铜色的??当这个情景出现在眼前时,我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这些手仅仅是在拿着书吗?不,它们是在摘取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多么令人感动!看到这无数双手,你就能自然联想到手的主人那一张张含着微笑的脸了,那是多么愉快的微笑。

“咔嚓”,又摄下了什么?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许许多多双脚。穿球鞋的、穿布鞋的、穿皮鞋的、穿凉鞋的,还有拄着手杖和双拐的??看着他们,我热血沸腾了!这不是在踌躇在徘徊的脚,而是在奔跑在攀登的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坚实印迹的脚。多么令人振奋!看到它们,你就能联想到它的主人们那一张张含着谦逊的微笑的脸。那微笑,也一定含着奋进者令人陶醉的满足。

“咔嚓”,这次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笑脸了。下班职工舒心的微笑,接待友人的真诚的微笑,看到成果的欣慰的微笑,父母亲们亲密的微笑,老师们慈祥的微笑??

拍下这一组照片,我也满意地笑了。生活多么美好啊!我的作品中,那隐含的微笑,那展现的微笑,那随处可见的微笑,时时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想看看这些精彩镜头吗?你的身边就有。

[评析] 这是一篇中考作文。考试的总题是“微笑”,考生可围绕总题自拟标题。此文以“美好生活的剪影”为题,展示了三幅剪影:手——书店科技柜台前购书的各具特色的手;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人的形形色色的脚;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笑脸。这三幅剪影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文章的选材能扣住题目中心,又能不落俗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生动、流畅、简洁,堪称佳文。

???????????????????????????????????????????????????????????????????????????????

? 写作训练 ?

一、阅读例文,该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选取了哪些材料?

二、材料是为了表现中心的,而人们常常在记叙了有关的人或事之后于篇末点明中心。阅读下面一则短文,补写出老师的话来明确短文的中心。

从上生理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的左上角就挂有人体解剖图,上面标有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半个学期那幅解剖图一直挂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来没有提起它。

生理卫生课举行测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幅画已经不见了。黑板上写了一道试题:“写出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大家没办法,只好勉强地答了一些,有的同学甚至交了白卷。

这时,只见老师收起全班的试卷,非常严肃地说了一番话:“??”

三、分析下面这篇作文有什么毛病?

我的初中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晃我已在×中度过了两个春秋。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对小学的生活是留恋万分,对初中生活又是非常向往。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有那么多的语言和大家交流;没有小时那么天真;没有那份对生活的向往。也许是成熟的原因,也许是我的那颗心早已被应试教育所麻木,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真的好烦、好痛??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正如剧里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演的好坏就看你自己。”有一天,我从一位同学那里得出了答案。他对我说:“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我们去干什么?人生其实就是酸甜苦辣的

相关热词搜索:记述 赞美 记述文600 高中记述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