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手指点画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4-04-20 19:49:37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手指点画评课稿,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手指点画评课稿篇一:画评课稿

《画》评课稿

这节课课堂设计简洁明了,语文味道浓厚,教师灵活运用“四学”流程,凸显高效课堂下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图画激趣,导入新颖。

开课,彭老师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识字形式灵活多样。

识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时,彭老师从学生学情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识记生字,从借助拼音自己读;然后,同桌互相认读,正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识字,学习他人识字的方法;最后,全班展示,采用“偏旁归类、猜谜语”等学生喜欢的方法检查反馈,既了解了学生的独学情况,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以生为本,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彭老师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老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四、当堂书写,正确示范。

今天的课上,彭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字,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由此可见,教师的基本功特别的扎实。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在书本上一笔一画地描红和仿写。如此教学,孩子写字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对写字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好。

五、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节课老师的评价语言十分丰富,如:“你有一对金耳朵,你很会听课。”“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多知识。”等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总之,这节课彭老师总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是一节扎实有效地语文课。

手指点画评课稿篇二:六年级《手指》评课稿

六年级《手指》评课稿

六年级《手指》评课稿

我有幸听了任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收获颇多。我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打心眼里感谢任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

生活中,任老师态度和蔼,待人亲切。讲台上,任老师潇洒典雅,有名师范儿,且有名家腕儿。她一亮相,就让人觉得气度不凡。

课一开始,任老师让学生交流了有关丰子恺的信息资料,并回忆了他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然后,张老师就课题让学生提问题:1、谁的手指呢?2、手指的用处有哪些?3、手指有哪些特点呢?4、为什么用手指做题目?5、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经过梳理后,张老师抓住“手指的特点?”和“怎样写成的?”两个问题对课文进行了探讨,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就课题质疑这一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也是一个学法指导的环节。

另外,张老师的板书令我佩服。板书内容概括准确简练,字体工整老练。从她的板书上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文章思路。

任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及 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一点尤为可贵。

任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我听她的课 是一种享受。

手指点画评课稿篇三:画的评课稿

听了周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感觉这节课讲的很实,对字,词的训练很到位.虽是一篇

普普通通的小文章,但能看出老师非常认真的钻研教材,能挖掘出很多的训练点.识字方法多

样,根据不同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并能遵循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周老师的课,干脆利落,教学过程清新自然.寓识于读,寓解于读,观察临写既扫清了阅读

道路上的拦路虎,又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棍及朗读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词)义,还通过老师

的提醒,示范,指导强化了写字训练,可以说是立体识字.在写字过程中,我认为肯,脑,筋的对

比观察,分析字形可以处理得更细致些.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生读的还不够充分.另外有些环

节的处理缺少细致和斟酌,如一幅这个量词,可以应通过填一幅( )达到让学生会用的目的;叭

一下声音可以实物演示一下,很容易能够制造出来,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端详的理解只是让

学生拿起书,而并不能体现什么是端详;催这个字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着急的心情;关于带

有月字旁的字,辨别做旁和做底的不同之处可以在出示相同类型的字的比较观察中让学生自

己发现规律,真正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关于端详处理建议,用评价语促进学生的理解.端详可以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端详,你发现了什么 进而表扬观察仔细的孩子,评价:你看

得真仔细,这就是端详.

张老师的朗读指导也非常到位。从“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地一下掉到了纸上,玲玲哇

地哭了起来”伤心难过,到“第二天,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的高兴。张老师通过指名个别

读,进行准确的评价后,再让学生模仿读的好的同学,还不失时机地进行范读,本堂课的朗

读指导可以说是十分成功。 、生字词环节抓住音形义进行教学。首先读课文下方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说哪些字的读

音要提醒的,读准字音;接着边读边想记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课生字少字形又不复杂,吴

主任没有逐个字让学生识记,避免了毫无难度的单调的记字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以组词的

方式来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比较扎实;然后小黑板出示含有生

字的词语,在读完词之后,重点教写“糟”这个字;之后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的意思,并

由其他学生帮着解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后,由词语“催促”很自然的回

归到课文当中,设计巧妙。在教学词语时,重点抓住“端详”“催促”这两个词语,第一个词

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读来理解,第二个词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方法灵活多样。原来

生字的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级生字教学与一年级有些不同,根据二年

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归类识字,记难记的字,由字扩词,结合每篇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

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问题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过你做什么

事?”“你猜猜玲玲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时看到玲玲满意地笑了,你会说什么?”

“你就是玲玲得了奖,你这幅图是怎么画成的呀?”“听了玲玲的介绍,你要怎么夸夸

她?”??这些问题有的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的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课文中

的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的心理。问题深入浅出,学生乐于表达。评课的课题是《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

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李朝香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

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

胆尝试。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

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我听了李老师这节课,令我耳目一新,这节课有以下五个亮点:

1、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李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教态端庄大方。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

她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使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

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读中学、在说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2、读书美中务实。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李老师牢牢把握着以

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放手让学生读,先让学生带

着问题自读自悟,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自然段的不同语气,在读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并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

3、过渡语简洁适用。李老师的引导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心里,又适合课堂氛围,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李老师以设计巧妙、简洁、具体的板书给学生有条理

的启迪。

4、教学设计新颍。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

想、动口说。例如:李老师打破常规,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玲玲说的话“我的画脏了,再画

一张也来不及了。”先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该用什么语气读。又从这句话入手提出问题,让

学生自己去文中找、画、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疑问”发挥

了极大的作用,成了引领学生积极探究的主要方式。真正把学生引入了解惑的探索中去。这

也是使一堂课烁烁生辉的一大亮点。

5、教法学法扎实有效。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李老师采纳了自主、探究的形式,放手

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 、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

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在课前及课中,郑老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第一课时的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

1、生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师通过创设情境——小花狗拦路、小花狗爬楼梯等,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

2、句的教学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中难读的长句、段进行有效的指导,老师

采用画停顿、范读、带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句子,这种“授人以渔”的做法对学生的影响

是深远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宋老师能够以填空的形式,

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

1、本课时读的分量重,但读的方式过于单一。学习默读也是本学段的训练要求,在教学

中应有所体现,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美读”不应只体现于读课文,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生在读词时扯着嗓子喊,

生读的累,听者也不舒心。

3、对于会认的字应该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进行“爬楼梯”认字时,能否以

词语的形式出现。

(二)

第二课时的教学最大的亮点在于“拓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在了纸上,把画弄脏了”。让生找象声词——说象声词,读

含有象声词的句子——说句子,层层递进,让生学会了运用象声词,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2、对于文中的重点句“好多事情并不??变成好事”师先提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

生帮忙想办法,生思维活跃,接着让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作业布置中,要求学生看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个人觉得在学习象声词这一环节时,能否用比较句子的形式出现,如:①水彩笔一下掉

在了纸上,把画弄脏了。②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在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象声词的运用能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篇二:《画杨桃》评课稿 《画杨桃》评课稿

作者:李晖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788 《画杨桃》评课稿

作者:李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

《画杨桃》这篇教学设计中,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

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那我分四步来说说这节课。第一步, 直奔课题,了解大意揭示课题,没有过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孩子们多读多

思多讲。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我估计学生讲述课文大意会很详细,讲不

好。我引导他们,“读完课文,如此详细地讲清课文不简单。简要地说也是种本领,你能说好

它吗?”当然也可以用填空方法如“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同学们,老师 。”来帮助他们讲清大意。第二步,学课文,析对话学习课文时,紧抓以杨桃为主线,分析三种人物。“我”画杨桃的态度,同学们看我的图

片和看杨桃的态度以及老师整堂课的态度,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一环节,理解一二两段这段教学比较简单。抓住“我”画杨桃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引出我在父亲的

教育下,才如此做的。

第二环节,分析对话

正象父亲说,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当作者交上作品,好多学生除了笑还说了什么?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些话是没交代谁说的。让学生先搞清谁说的?其实,我们也能猜到四年级的学生能够

知道这是文中学生说的。因为四年级已有理解上下文意思的能力了。为了很好抓住本文写法

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设计让学生在对话后面注明角色。再自由读读,想象当时人物动作、神

态等,用笔也在文中写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体会到的也不同。比如第一句,有的会写“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

说”,有的学生会写“有个学生扬起眉毛,惊奇地问”等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

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朗读这些对话来他们也有声有色的。以上这些安排,

我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让学生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

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接下来的人物对话,放 手让他们自己写写,读读,授之以渔,突破重点,挖掘文本资源,抓住课文中对话特点。

只有充分让学生写一写提示语,充分自由地练读,再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话内容,如个别读、

示范读、小组读、师生对读等,才能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掌握文中对话特点。 第三步,分析老师那“我”从被误会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会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的是谁的教育?老师怎么做?划出有关句子。在这教学中,我让他们演一演,说一说,读一

读的形式,感受老师的态度变化,初步体会老师的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意义同学们理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同时是为切实突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举例

说明:今天半路上看到老汉耍猴,忍不住就去看了。结果忘了时间,上学迟到,作为你,你

会如何跟老师说的例子。让学生实事求是地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述说时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让

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画杨桃》评课稿] 2009-09-16 14:31:03 在这节课上金芝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两次对话,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

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学生说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说课文的

大概内容,要求过高,可以采用关键词语填空的方式,在填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

的大概内容,而且所填的几个关键词也为学生下面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又如在教学“我画杨

桃”这一段时,老师提了好几个问题,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写我画杨桃的?你觉得作者在画杨

桃时态度是怎么样的?是受到了谁的影响?他觉得自己画的话怎么样?同学们又觉得怎么

样? 一个个的问题太多太碎了,而且可能老师自己对教案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过渡语的处

理上语言不是那么精练,简洁,有点绕来绕去,不是很明白,这样让教学环节也显得有点乱。

在教学比较师生两次对话过程中,设计得很好,但是在教学时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篇课

文的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总想面面俱到,但最后反而适得其反。以前在听很多优秀教师的

课时,在他们的课堂上有一条很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和设计都以此展开,逐

步深入。长长的一篇文章往往并不是每一段都学,有些段落读一遍就算数了,抓住其中的重

点词语、句子或者是段落,从点到面,再从面带到点。听了他们的课,突然让人觉得:原来

可以这样学!

最后很羡慕金芝老师的粉笔字,很漂亮,学习了 篇三:婷婷的画评课稿《婷婷的画》简评

进修附小 刘芳

《婷婷的画》是一年级下期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个叫婷婷的女孩凭借自己丰富

的想象力,画出了四幅与众不同的画,期中有一幅画还获得了国际大奖的事,虽然文中出示

的四幅画是与众不同的,但对于看多了童话故事及知识有限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画并没

有多大的特别,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不大,因此,感受这些画的与众不同,了解婷婷是凭

借什么画出这些画的,为什么婷婷的画能获得国际大奖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李

艳旭老师抓到了重点、难点,她首先请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如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

子读给同桌听,分大组读,再问学生,课文介绍了婷婷的几幅画?她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

物于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这几幅画的与众不同,在学

生感受画的与众不同后,再追问:“这四幅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即这四幅画都是现

实生活中没有的,是婷婷想象出来的,从而感受婷婷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在感受婷婷的想

象力丰富后,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婷婷的画能获国际大奖,这为后面难点的突破作了铺垫,

因此,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整堂课是有层次感的 ,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其次,李老

师是一个功底扎实,素质较高的老师,这些从她富有童趣的语言,流畅的过渡语及精彩的评

价语都可以看出来。此外,李老师还注重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如拓展训练:如果你坐

在这匹有翅膀的马上,你想去哪里呢?说话训练:婷婷是个___的人,这都是对学生语文

能力的培养,之文本人文性与语文工具性的统一。以上是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可整节课听下来,我个人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即低年级

阅读教学该是一个怎样的模式。整堂课老师虽然多处让学生读了课文,课我感觉这些读与学

生的“思”是脱节的,老师设计的读不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而仅仅是形式,是为了读而

读,如开头的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分大组读,这些读是没有层次的,且

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没有布置任务给他们,也就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读,这就造

成后面老师提出问题是,很多学生是一头雾水,处于文本之外。其次,老师准备了直观的图

片帮助学生感受婷婷画的与众不同,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环节, 吧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能帮

助学生感受婷婷想象力的丰富,可老师把这一环节放在了学生读文和汇报画有哪些不同之处

的后面,这使图片的效果打了折扣,我个人认为,应该先看图,再读文,再联系图片汇报,

这样图片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图片的与众不同感受会更深。再次,我觉得低年级的学生,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控力很差,因此,要让他们整节课都坚持认真听讲是很困难

的事情,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能讲课堂创设成一个大的情境,

讲课文放入这个情境中,引着学生进入情境,反复诵读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会更浓,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只有这样,学生在听,在想了,课堂才是有效的,如果整

堂课下来,总是老师在讲,学生读的少,想得少,哪怕有所得也是老师告诉他的或是强加给

他的,而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获得的体验,相信这样得来的东西,学生是很难转化成这

就的知识的,长此下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发展的。这堂课我觉得

李老师讲得过多,包办过多,没有给时间让学生去想,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说,有时学生打不

出来,老师可以转换问题加以引导,如在问到:这四幅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答

补出来时,老师可以把问题转换成:这四幅画是怎么来的?图上的这些东西世界上真的存在

吗?课堂上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起的是牵线搭桥的作用,只要我们把桥架

对了方向,相信学生,孩子们是能自己走到知识的彼岸的。篇四:橙色的画评课稿 《橙色的画评课稿》

听了高月平老师的《橙色的画》一课,使我授意非浅,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

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

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

术活动。

在《橙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用一个小实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

实验很简单:把红色的颜料和黄色的颜料混合起来涂。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实验中

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红色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

一个小小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

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

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

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

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她在课中,学生认识了橙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橙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

何情感来源的。对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

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橙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

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秋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橙色东西及

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橙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橙色玩具,橙色书包,还有温馨的

橙色小房间,美丽的橙色树林和花朵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

手指点画评课稿

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

相关热词搜索:点画 评课 手指 手指点画图片 手指点画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