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正文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26 19:52:49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全面的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篇一: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凤县双石铺中学王金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 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 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 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 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 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 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 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 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 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 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 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 “进展顺利, 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 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 而没有思想冲突, 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 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 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 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 担心反思写出来后, 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的奇异,用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 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 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 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 使课上得更精彩, 更受学生的欢迎” 来带过, 没有明确教学的缺陷在哪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问题四: 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 写作形式千篇一律, 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成功之处; 二是不足之处, 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 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 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 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

问题六: 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 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 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 教师也需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 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1.要提高思想认识, 勤于反思。

(1)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相反,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 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反思, 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 从而拓宽专业视野, 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2)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 不是资源, 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3)要勤于反思, 善于反思。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 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 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 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 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 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 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 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实践证明, 凡善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 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 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 教

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以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 “课后思”: 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 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 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② “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 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 并及时纠正; ③ “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④ “期中思”: 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 听取意见, 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 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 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 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 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互相观察彼此的教学,并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观摩的教师都要写教学反思, 都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 促使大家各自思考, 然后再共同研讨, 重在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此外,每个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问题上的冲突, 也是一个智慧碰幢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 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 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 收集教学信息, 并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4.征求学生的意见,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 结合自己的思考, 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

5.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 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 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察的理解, 构建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 从而对教学真正做到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 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建构课堂。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篇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10-10 16:40: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个别的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作为讨论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比较活跃,实际上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实效性差。有的问题结论不是学生的内心的真实体验。学生思考过程变成了标准化的答案,对答如流,有的问题(或片段练习)不到一分钟都完成了(或1、2百字的片段),这都是教师预设好的(或课前预备好的),不是引导这学生去研究去分析得出自身的结论和体验。这样的课不真实,是表演性的。

3.“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问题设置过大,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读课文也是这样),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思维能力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还有的满堂问,大都是齐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4.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5.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6.课堂容量过小或过大

有的教师课堂环节松散,不够紧凑;还有的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少,还完不成任务,如:一节课讲一首几句的短诗,学生当堂不会背诵;还有的教师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或板书较多的教学内容,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想学洋思、杜朗口,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课堂容量过大,教学目标未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罗列目标,教学内容繁杂,急于求成,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7.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

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巩固和自测。还有的教学目标设定过多、过大,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教学闲散有余而凝炼不足。由于内容太多,目标分散,不符合学生实际,加之教师引导过于游离教材,失去教材的学科性;内容不能紧扣目标,如:品味本文的精妙语言,只是读了读。外显动词运用不够准确,要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哪些知识是了解层面,哪些是理解层面,…掌握…会运用…等等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还有的把情感目标单独拉出来,不能有机地融入或潜移默化知识教学当中去。加一个美丽的政治尾巴或贴一个政治标签等。

8.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4)不能较好地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9.教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也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方法,也不顾学生的兴趣,也不给学生创造学习情景,一节课就采用一种方法,学生学的枯燥乏味。

10.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板书不整洁,绘图能力差,画表格时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特别是课堂语言,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言语不规范:给我答答;给我说一说;我找咱班成绩最差(最不好说话)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下吧,×××你来回答吧。……有的语言拉杂,有的随心所欲,信口开合,几句话还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满堂口头禅——这个、那个、啊等等。

11.课堂教学板块式

各环节问题衔接不自然,有板块教学的弊病。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深怕学生遗漏了该学的知识点,于是在本已设计好的一堂课的各环节之间,会常有一些“兴致之笔”,强加进去,给人以突兀之感,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突然中断,反而达不到效果。

12.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恰当运用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和板书一样,直观性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分析等。而有的教师既不板书课题,也不板书主要内容,只是边讲边点鼠标,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先让学生答一答,然后打出答案,呼啦一片。整个一堂课都是这样进行。应根据学科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13.学生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新课时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学生不会,这是复习不够。切记,在我们进行教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学洋思、杜朗口中学,不仅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课堂模式要改变,还要培养出一批洋思式或杜朗口式的学生。既会课前预习又会课后复习,是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课堂气氛沉闷和“活跃”

不善于综合运用教学语言,不创设学生学习情景。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木然的表情及语言,教师教的无劲,学生学的无趣,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

有的课堂活跃,是预设好的,“用你真棒!”或鼓掌(不是师、生用激励的语言去评价)来衬托课堂气氛,不是教师导学生动,学生学的有趣、积极参与,自然生成的活跃。

15.创新教学欠缺

老路好走,不敢另辟蹊径,根据教书用书及买的教案备课,根本不去钻研教材、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教学,还有的拿着教师用书(或买的资料)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没有新意。

16.讲重复课

用新授课课型,讲已讲过的课,让学生做为教师服务的工具,耽误学生的时间,浪费学生的精力;给学生一个不好的影响,老师也弄虚作假,学生能不跟着学吗?

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既有部分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水平的因素,也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和对学生指导督促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不良学习习惯的因素。但是最为关键的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教师缺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篇三:反思现代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反思现代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反思现代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现如今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课程改革,并在实践中了积累了不少战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习惯、观念及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教学中暴露了很多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 以本为本

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忠于教材,坚持“以本为本”,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对教材有了错误的认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只是学习的“引子”,是引发你去学习、思考的导线。它不是数学中亘古不变的公式,更不是古时候皇帝颁发的圣旨,我们没必要小心翼翼地按照教材的要求去教,不要有不按教材怕出错的心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五课金色的鱼钩就是一篇教育性极强的文章,它不单纯的只是让我们教会学生知道为什么老班长不顾自己的生死而去挽救三位年轻小战士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们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谨记老班长舍己为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此来勉励学生刻苦学习。

二、 为活动而活动

现阶段教学情境导入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很多教师在此方面下了大功夫,不少课堂搞得有声有色,各种活动也频频“闪亮登台”。然而,一些活动与教学明显无关,在教师认为,不开展活动就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很少考虑该项活动是否与该课的教学有关系,对学生能否起到一定性的作用。活动不是不搞,而是要有技术含量,更要因“课”而异,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或围绕教学目标来科学设计。切记要避免为了让课堂活跃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 学生分堆坐就是合作

新课改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块也很重视,因此很多教师只要上公开课或观摩课就做起了秀。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分成几组,把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顿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学生你一言我一句的”,我觉得这不但给课堂制造了混乱而且更是多此一举。说是方便于“合作学习”,难道只有把课桌拉到一块才能体现“合作”吗?什么是合作?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首先明白这个问题:所谓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不在于你组织什么形式,而在于合作什么,怎样才能有

效合作。同桌之间,前后位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干嘛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弄得教室既乌烟瘴气,自己又劳神费力呢?

四、 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课设计得很好,可一上起课来却无所是从,丢了这个忘了那个,效果差不说,还常常完不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课堂上太自由化了,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想读就读,想玩就玩,没有一点纪律性。有的老师说,这是为了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形式。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想,规矩还是需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液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以及将来生活的需要。

五、 教师知识的匮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是非常推崇的。不过,有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把老师给难住了,这就暴露了我们知识面的匮乏,知识内容的陈旧。长期以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相对固定的知识较多,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了解的甚少。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简单依靠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学生问难题,自己回答不上来而手忙脚乱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六、 评价的廉价与单一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就是表扬。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评价少不说,形式也单一。通常情况下用简单地语言对学生作一模糊性的、随意性的评价,有时甚至吝啬到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或者是差生回答时老师连搭理都不搭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评价的目的就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思考、多动脑,不能因为学生回答的不符合要求或是成绩差而去藐视他甚至挖苦他,在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他内心留下阴影。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去引导他,从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能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丰富,肢体语言也要合适,要富有真情实感,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倍受鼓舞。

当然,现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多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出现问题及时去解决我们的教育才能向前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反思 教学 师德反思 存在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