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正文
 

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5 07:15:25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篇一:20综合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1 1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等均按照《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语文》中的“参考卷”样式,比较规范合理,较为科学。

理科均分:95.85;文科均分:97.2。难易度:略难于2009年高考卷。

二、各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4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

2题正答率最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试题错误点“遏止高房价”中的“止”,难度较大,也存在分歧。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

查《现代汉语词典》“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控制。所以,本道题目不够严密。

第5题: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语意的能力,要求学生拟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提取新闻要素,并注意字数的限制。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用主谓句的形式。考生可根据所给材料,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简洁明了的单句。

本题的关键要素:新闻主体对象——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主要新闻事实——首次表达了愿意留任中国队的意愿。据此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李琰首次表态愿意留任。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遗漏关键要素“首次”;(2)混淆关键信息,将“愿意留任”理解为“继续留任”“想要留任”或“将要留任”;(3)面对多种信息,无法确定主体新闻事件,将新闻概括为“李琰家人回国尚未进行商讨”等;(4)语言表述不明,如“李琰的第一选择是中国”,“李琰表示愿意留在中国”等。 第6题: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生动的能力,要求学生为所提供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一段“墓志铭”,语言简明、得体,结合2010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对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述变化,此类考题应该引起关注。

墓志铭是记述死者功绩的简短铭文,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往往只言片语尽显睿智。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课文人物有所了解,如:金岳霖先生满腹经纶,是一个直率、真诚、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有趣之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纯朴仁义、知恩必报,他的生活的“苦”与内心的“善”最易打动人心; 格斯拉对于手艺的执着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即便是面临生存危机,他仍然执着于自己的“靴子理想”,把自己的生命融进靴子,身上闪耀着

不同凡人的光辉品质;颜佩韦等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其次,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人物的突出品格,以便颂扬其人生价值,再次,要求考生用语简洁,符合“墓志铭”的形式。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不了解课文人物,以致于脱离人物泛泛而谈,如“一个平凡的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等话语,甚至闹出颜佩韦等人是“为新中国解放而斗争的民族斗士”的笑话;(2)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选择一位,为其写墓志铭”,而有的考生并未明确选择的人物即下笔答题,以致阅卷老师连他写的是谁都要揣摩半天,从而导致失分;(3)答题格式不规范,“墓志铭”要求言简意赅,有叙有颂,而考生有的泛泛而谈,不知概括,有的只知空发议论,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等。

第7题:

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准确鲜明生动”。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观点无所谓正确错误,但要鲜明,并且要阐述支撑观点的理由。所以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查, “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提法可见命题者的导向,希望学生有个性化的观点表述、理由分析以及严密的思维,这正是探究能力的体现。

失分情况分析:

1.没有明确表明观点,不符合题目要求“观点鲜明”。

2.审题有偏差。许多同学在审题时不够仔细,没有抓住题目的重心在于对“我们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句话的理解上,而是一味地阐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3.理由陈述比较笼统,没有条理。

4.表达不够准确:一类同学语言重复累赘,另一类却相反,由于有字数要求,部分同学的表述很不完整。

备考建议:

1.压缩语段训练可结合高考复习中的现代文阅读语段分析,进行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找中心句和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新闻类信息筛选尤须关注开头,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确立信息主体、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同时,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加强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

2.进一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注意回归课本。如课本中的字音字形、课本中的“人物形象”等,加深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熟悉程度;

3. 增强审题意识.在平常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及其指向性。

4.增强答题规范的意识。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5.重视书写。有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甚至字迹难以辨认;有学生多次出现病句和错别字等。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试题简析:本次考试现代文阅读命题人在考查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为我们构造的大千世界,懂得“金钱与感情、幸福、乐趣的关系”,“幸运有时是一种玩笑,感受到生活的荒谬”的道理。

(二)典型错误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10—11题典型错误有:

1、不会分点答题。第10题,至少可分2点,而第11题可分3点。但学生往往用一句话来回答,字数过少,角度过于单一。

2、不会概括。全抄原文,不会自己提炼,不会用别的词语转换概括。例如,第11题:其中第3点“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学生普遍答不到,因为原文中无“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词。

其实学生根据原文的末段“创新发展模式”和“重要途径”,至少应该提炼成“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的答案。

3、答非所问。第10题,要求写“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但个别学生写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这实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4、答三漏一。要求“结合全文”,但许多学生只集中在第2段,而不会兼顾其他段落。其中第2点“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一般都答不到。其实“题干” 中已经暗示了在全文中,肯定不会只集中在一个段落中。

第12—14题:

《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是一篇发人深省的优秀作品,符合高中《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实际。

12题“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是对写作基本方法的考查,设问重基础,实际操作性强。考查的是《考试说明》关于“主要表现方法分析”的要求。

13题考查的是“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阅读”。 14题考查的是“表现方法分析”“作者创作意图”。

典型错误有:

12题描写方法基本答出,作用处“丰富人物形象”大部分无法答出。 13题“为什么是个恶心的悲剧式玩笑”答案中第2、3点基本到位,1、4点大部分无法答出。

14题得分普遍较低,只有特点处有部分学生回答接近。

备考建议:

提供优秀的小说素材,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在熟悉中理清故事,把握人物行为、心理、行动及小说的布局谋篇、中心主旨。如时间紧张,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讲解,提高效率。只有量多才能质变。

重视术语化记忆。将“描写方法及作用”等类似的拥有术语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进行强化记忆。

精心选择与高考难度相当的小说进行训练。侧重切入点较细致的题目入手,尤其是含义丰富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及时提供学生评分标准,对照得分点,让他们知道得分失分的所在处,自我总结反省。

第15、16题:

第15题 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要求(层次)是B。典型错误有:

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涉及两个问题“最后一节的特点”“最后一节的作用”,但不少同学却只答了“最后一节的作用”这一问。

2.全面采点意识不够。“小说最后一节的作用”涉及到“在表达或结构上的作用”和“在内容主旨上的作用”两方面作用,但不少同学在答题时有遗漏。

3.文意理解不透彻。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或根本不理解,导致答题时毫无头绪,答案也驴唇不对马嘴。

第16题 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并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典型错误有:

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回答小说任何一个“点”的问题,都离不开对小说内容、主旨、人物、情节等的正确把握。而且表述中一般都要求具备“观点”(判断)和“理由”(分析)两个要素。

2.“立足文本,进而生发”意识不强。不放文本——从文章中找到支持个人观点的论据,不放基础——答题角度有变化。

备考建议

1.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复习方式,必修和《外国小说欣赏》的课文有必要重读一遍。

2.选择用于阅读训练的选文时,要注意选文跟课文的相似性。

3.强化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的前提下回答问题的意识。

4.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规范。让学生习惯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多角度思考、言必有据。

第三大题: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仍是备受青睐的人物传记,但是较一般的人物传记又有区别;就题型而言,依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考法,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就考点而言,客观题依然围绕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而主观题仍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有意识地增加了文言断句这一高频考点题型。

17—19为客观题,20—21为主观题。

20题文言断句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量和句子意思理解的能力。

21题文言翻译题,主要考查对关键文言实词理解和根据语境疏通语言的能力。具体的知识点大多设在课本高频出现的词语上,立足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感觉很熟悉,翻译起来很有成就感。

第20题 文言断句题。主要失分点在于:

1.不该断开的断开。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中间不应断开的断开了。造成原因可能是受“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谓’为标志,宜断开“影响,还有是对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

2.该断开的未断开。例如“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中间应断开的未断开。造成原因主要还是对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不知道这里其实有2个分句,“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

3.断句位置错误,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误断为“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造成原因是不知道文言断句的标志,“然”等一些连词,断句的地方。

第21题 文言语句翻译主要失分点在于:

1.文言字词落实不到位。第一句中涉及“方外”“治”“竟”等词。“方外”翻译为“世俗之外”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治”借助组词“治学”等,可以理解意思“研究”;“竟” 联系课文“秦王竟酒”(《廉颇蔺相如列传》),应该掌握意思“完毕,完成”。

第二句中涉及“非”“薄”“易”等词。如果能整体把握,分析句子结构,“非议”“轻视”的意思是容易翻译出来的。“易”如果翻译为“容易”是不合语意语境的,那就要思考这个一词多义的词语的其他意思了。

2.文言文的翻译习惯不好。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但部分学生采用意译,还有很多漏译现象。另外部分学生的语境意识较弱,句子翻译不合逻辑,也不顾及句意的通顺流畅。

备考建议

1.在前期会考复习的基础上强化课本基础古文的掌握。

2.强化对18个虚词用法的理解。

3.经过专题知识点复习,培养学生增强结合上下文语意语境进行推测的能力。 (二)古代诗歌鉴赏

本(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题选用了北宋晏殊的《清平乐》一词,这首词秉承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总分值为6分,与前两年浙江高考卷基本一致。22题采用了近三年浙江卷的填空题形式,两个空,各1分,考查的是根据诗歌中的形象分析诗歌所描写的季节与时分,难度相对较低;23题是一道4分的简析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学生基本有话可写,但要拿满分有一定难度。

这两道考题都能紧扣《考试说明》,考点明确,难度适中,应该说是两道较成功的常规题。

典型错误:

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篇二:xx同学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分析

xx同学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分析

一.命题依据

1.命题的指导思想

用爱心激发兴趣;用知识照亮心灵;用方法培养技能。

注重因材施教;紧扣重点考点;讲求教学互动;

强化思维导引;提高学习能力;促成习惯养成

2.命题思路

注重考查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状况,适当考查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紧扣高考大纲,不出偏题和怪题,难题。

注重基础,考查学科的能力和素质,体现文科综合课程的要求,覆盖主要的核心知识,突出测试重点。

减少题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分值为300分。

二.xx同学文科综合测试的统计

6道题,可见xx同学对文科综合知识的掌握还有较多欠缺。

对xx同学答题的分析

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文科综合基础知识。

从阅卷情况看,xx同学对纯粹靠记忆的表征性文科综合事物掌握较差,xx同学的得分率比较低,而那些需要调动基础知识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题目,得分率就相对较好,说明xx同学的文科综合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较差。

xx同学的中国文科综合和世界文科综合知识能力水平还不足以应对高考,但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都没有掌握。相信只要xx同学积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一定能有大的提高。

三.对下阶段文科综合学习的一些建议

1、进一步巩固文科综合基础知识。有必要对文科综合基础知识作一番梳理,建构文科综合基础知识的总体纳要图。在巩固基础知识时,重视教材,让学生对教材与相应的考纲要求了解到位。

2、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下一阶段,在完成第一轮的复习后,进行适当的习题精练,但绝大部分老师在训练时无序、滥练,针对性不强,常常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必须精选、精编习题,于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寻找突破。

3、加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路应到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解题方法方式的辅导与训练。

4、提高习题分析的有效性。习题分析时,既要归纳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归纳出答题产生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而进行有效的改变。

5、切实落实好学生的空间定位问题。空间定位能力虽然不能竟一时之功,但在最后阶段加强几个热点地区的巩固还是很有必要的。

6、重视等值线图的判读训练。等值线图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得到命题者的亲睐,要引进足够的重视,特别在分析区域问题时,不妨选择以等高线地形图作为情境的题目加强训练。

7、要重视文科综合考试能力目标要求来建构教学。学习的设计思路可以借鉴文科综合考试能力目标的四点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一系列复习,将一个区域的知识层层展开,就会很好地在问题的提升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好基础知识。

8、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范答题。提高自己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专家解读07年高考大纲

针对今年的文科综合高考大纲,再综合往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给考生的复习备考提几点建议:

1.复习课本莫忘细节

高考复习,课本知识的掌握要做到面面俱到,细节也不要遗漏。值得提醒的是,考生千万不要忽略了书上图表下的小字,许多考生复习时粗略带过,到了考场上才追悔莫及。举例来说,往年高考中曾经考过的月相和地下水就不属于大纲之列,课本上详细讲解的也只限于小字部分。

2.知识要加深和拓展

复习时仅仅满足于对课本的理解是不够的,在落实的基础上更应该对其进行加深和拓展。所谓加深,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习,适当找些难题来提高解题能力。所谓拓展,就是要在掌握基础后对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延伸,特别是生活中一些与文科综合息息相关的常识,例如潮汐。

3.主干知识要加强

第二轮复习时要着重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此时已没有太多的时间复习每一个细节,考生们应该学会系统化地梳理,对整体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在记背的同时,要通过经典例题来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并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来下手,做到主次分明。

总之,考生在复习文科综合时,应反复记忆、踏实做题,真正的知识一旦牢固于心,即使高考有万般考法,也能以不变应万变。

2006年文科综合高考大纲节选

第一部分自然文科综合和地图

1.太阳系概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文科综合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宇宙探测的现状及意义。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文科综合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4.主要造岩矿物;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文科综合

1.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4.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世界文科综合

1.世界文科综合概况。2.世界文科综合分区。3.世界主要国家的文科综合特征。

第四部分中国文科综合(略)

高三所有试卷综合分析篇三:16年 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分析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备课组 孔亚亚

第一部分 高三二模分析

一、 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本着一次阶段性检测的目的出题的,所以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开学以来所复习的重点知识,试卷由30道单项选择题和4道综合分析题组成,单选题60分,综合题40分,满分100分,题量适中。

本次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覆盖面较窄,主要是高中地理知识中的两大难点---地球与地图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注重知识迁移和运用等能力的考察,浅显直白的简单题较少。

2、重视图表考核,体现学科特点

试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图表类型有统计图、示意图、区域局部图等,考查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试题占大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有14组,综合题有4幅,有的是一图多题,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成绩:本次试题覆盖面不广,知识点难度大,所以得分情况不理想。从各班的分数分析可以看出,多集中于35~45分分数段,最高分78,最低分17,补习班均分44.4分,应届班均分37.6分,除17班和8外,其他平行班级平均分相差2.6分,各班级平均分很接近。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两个难的章节的知识还没有掌握,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答题分析:单项选择题得分大都在20分左右,得分率很低,综合题得分大多数在25左右,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第31和32题。这些题目大部分是我们一模前重点复习的内容。

从学生的卷面情况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平时学习对地图重视不够。反映出学生只重视读教材的文本内容,而忽视教材中有关图表、活动、案例、思考或读图思考等的习惯;还反映出学生平时课堂的听课效率低下,课后的复习巩固极不到位。

2、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模糊。 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浅尝即止,属于蜻蜓点水式的。许多问题在学生看来很容易,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对这些问题还只是一知半解,正因为这种学个大概的原因,导致在答题时,概念模糊,失分较多。

1

3、欠缺地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好多题目只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变换了一种设问的方式,学生就选不出正确答案了,说明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简单的知识记忆或形象思

维阶段,而高中地理的学习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强,这也是好多学生觉得地理难学的原因。

3、知识迁移能力差对新情景的解读能力欠缺。同样的知识点,换种情境,学生就无从下手,如第5、6、7、8、9、10、11、12、13、14等题,难度不大,只是换了中情境,学生就不会做了,感觉成了难题。 4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提取出来,或者提取错误,导致答题出错。如第27、28、29、30等题

三、今后教学的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重视课本,打好基础。课前要通过单独提问和集体复习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也可以课前限时识记再提问,限时记忆提问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记忆效果往往比漫无目的的背诵好的多。

2、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特别是对一些懒惰想钻空子的人起到了督促提醒的作用。布置的习题要先检查后讲解,如果大多人没有做,宁可先做后讲,也不可没做就讲。

3、重视区域地理,加强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薄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定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使之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学生运用高中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复习打下基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5、重视解法授之以渔

本次考试反映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答案一定要是自己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中。要让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2

6、平时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答,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二部分 10月28日参加一中听课研讨会的感受

第一、走进课堂:2、3、4节课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各有收获

第2节课是高二18班魏广益老师的一节试题讲评课,第3节课是高二17班窦建成老师的一节试题讲评课,魏老师讲了三道综合题,窦老师讲了选择题。他们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值得我学习,就是讲每道题时,先是师生一起复习题目涉及的相关课本知识,然后再看题目,对于题目,他们是边讲边提问学生,有的提问课本基础知识,有的是让学生读出自己考场上的答案,有的让学生分析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这样既暴露了学生从在的问题,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课堂反映良好,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思维都很敏捷。听课时也看了一下几个学生的地理笔记,做的都有模有样,不仅内容全面,而且书写很工整。第四节课是高三17班马崇兴老师的一节课,马老师上的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的第二课时,课前复习分师生一起复习和单独提问两个环节,可以看出对于上一节的重点知识他是单独提问的,学生回答正确率很高。然后是导入新课,他用课件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紧接着进入了新课讲授环节。整节课每个知识点都以设问的形式开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走,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每个知识点之后都有一个高考题作为当堂练习的题目,学生先做,然后再单独问答案,可以督促学生都参与到做题中来。马老师的讲解激情饱满,语速快慢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虽然不是普通话),对听课者很有感染力,讲解通俗易懂,知识含量丰富,讲解完了还留时间让学生看课件补充笔记,完善知识。三节课听完,不论他们老师的上课方式还是学生的笔记都值得我们师生借鉴和学习。

第二、翻看学生作业

高三学生没有见到书面作业本,只看到了复习资料里夹带的配套练习册,大多学生都在题目和材料中有圈点和划线的记号,可以看出学生的做题过程很认真,特别是综合题的书写堪比印刷体,看着是一种享受。练习册有1--2次的批阅记录。有的班也交了笔记。我发现他们的每门学科都有笔记,而且学生做的都很认真。

3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分析 试卷 高三 三年级综合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试卷分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