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9 13:31:45 影响了: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篇一: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X X X

学 号: 0811080100X

班 级: 08

所在小组:

小组成员: XXX

指导老师: XXX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级 生 物 本 科 第 二 组 、XXX、XXX、XX X 、XXX、XXX、XXX 贵州梵净山 年5月24—6月1日 2010

一、前言

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生物专业必修课。动物学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讲

授、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基本环节。动物学野外实习时学生从课

堂走向大自然必须经历的一步,使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动物学野

外实习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也是拍样学生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掌握动物学实践能力,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时动物学教学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学改革总趋势下,《普通动物学》

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课时数量被大量压缩,以让位于新兴学科,这

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然而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意识正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更

多的动物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通过动物学野外实习,

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类常见动物,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与周围环

境的关系,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观察和鉴定方法,加深和补充课堂

学习的内容。

通过此次的动物学野外实习,让我们学习到了课本之外的动物学

知识,真实地了解到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

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

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性思考问题和合理处理

各类问题的能力,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实习中,

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

二、实习的时间:5月24日至6月1日

表1 实习日程安排

二、实习地点: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

1.实习地简介

梵净山蘑菇石中文:梵净山

英文:Mount Fanjing

位置:中国贵州省铜仁市境内

梵净山: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国务

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

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 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森林类型划分 原生性的栲树林、青冈栎林、珙桐林、黄杨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响叶杨木、桦木林、

枫香林、枫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等44个森林类型。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为3378000立方米。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种类有277科、795属、19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属19种,占全国种类数的9.5%,种子植物144科460属115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6%;苔藓类50科127属24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1.1%;蕨类38科85属183种,占全国种类数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属372种,占全国真菌数的4.7%。植物区系分比较复杂,是一个相当丰富和相当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区系。

动物种类的多样, 梵净山区拥有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和西南三个区系成分的动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已初步记录在案的动物有800多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8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3.6%,鸟类16目39科191种,占全国的6.2%;爬行类3目9科41种,占全国的10.9%;两栖类2目8科34种,占全国的12.2%;鱼类4目9科48种,陆栖寡毛类2科21种;昆虫18目,目前已知400多种,尚有不断的新属新种报道。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

梵净山游梵净山,成熟而最为便捷的线路只有一条,就是经印江自治县木黄风景名胜区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西线梵净山旅游线路。车行50公里,只需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自然保护区的棉絮岭接待站。在木黄风景名胜区,可参观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了解红军在印江、沿河等地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同时,还可以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篇二: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院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实习时间:指导老师:

一、实习时间

2016年3月3日—2016年3月9日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

1、地点:贵州荔波,广西北海,涠洲岛

2、路线:从毕节出发—经过荔波—茂兰—小七孔—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北海海洋之窗 —涠洲岛—北海老街—最后回到毕节。

三、实习人员

指导老师:丁卫红、李兰、杨婧、莫世江

实习成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2012级地理班全体学生

四、实习目的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我们理论联系

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我们学生的视野,陶冶我们学生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使我们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和热情,增强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五、实习内容

(一)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

观测时间:2016年3月4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1

1.1茂兰景区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接壤,毗邻广西木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108°45′40″,北纬25°09′20″~25°20′50″。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具有春秋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亚热带山地

湿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3℃,气温年均差18.3℃,1月平均气温为5.2℃,7月平均气温为23.5℃,≥10℃活动积温4598.6℃,生长期237天。全年降水量1752.5mm,集中分布在4—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3%。全年日照时数1272.8小时,日照百分率29%,太阳辐射年总量为63289.8kw/m2。

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54科514属1203种,蕨类植物11科20属31种,种子植物143科494属1172种,裸子植物6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单性木兰、掌叶木、硬叶兜兰、小叶兜兰、白花兜兰等200余种。二级保护植物有华南五针松、翠柏、短叶黄杉、香果树、香木莲、榉树等200余种,茂兰特有种40余种。茂兰的森林植被中,建群植物多为而旱喜钙的园果化香、青冈栎、樟叶槭、黄梨木、云贵鹅耳枥、齿叶黄皮、掌叶木、园叶乌桕、朴树、菱叶海桐、香叶树等。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有青冈栎、化香林、化香、黄皮林、栲、杜英林、黄杉、化香林、黔竹林等。因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和小生境的多样性,在茂兰形成了许多特有种,已发现40余个植物特有种,如荔波大节竹、荔波鹅尔枥、荔波球兰、短叶穗花杉等。

1.2 荔波小七孔

观测时间:2016年3月4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1

是国家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位于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景区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桥,景区之名由是得之。小七孔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

的美誉。现已经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铜鼓桥、小七孔古桥、

涵碧潭、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野鸭池、龟背山、一龙戏九珠、飞云洞、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鸳鸯湖、卧龙潭、卧龙河生态长廊漂游等。

(二)广西阳朔——北海——涠洲岛

2.1阳朔漓江

综合野外实习报告篇三: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滇池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

实习内容:渝川云贵地区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时间: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学号:20110514795

姓名:颜 萍

指导老师:代技才

目 录

1 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基本概况………………………………………………2

1.1 实习时间…………………………………………………………………………………2

1.2 实习地点(路线)………………………………………………………………………2

1.3 实习目的…………………………………………………………………………………2 2 实习基本内容………………………………………………………………3 3 专题报告(滇池水体污染及其防治)……………………………………4

3.1 概况………………………………………………………………………………………5

3.2 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5

3.3 治理措施…………………………………………………………………………………6

3.4 结语………………………………………………………………………………………8 4 实习总结……………………………………………………………………9

4.1 新的体会…………………………………………………………………………………9

4.2 不足和建议………………………………………………………………………………9

1 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时间

2014年8月27日到2014年9月5日,历时10天。

1.2 实习地点(路线)

重庆→自贡→宜宾→昭通→东川→元谋→昆明→澄江→贵阳→遵义→重庆

1.3 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整个西南地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常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3) 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

(5)应用这次实习,去实践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工作,学会通过地物的特征信息辨别地物。

(6)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2 实习基本内容

27日: 重庆—自贡—宜宾,宿宜宾。

总体介绍沿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突出观察盆东平行岭谷、盆中方山丘陵地貌及农业。重点参观四川盐业博物馆和燊海井,了解四川盆地井盐产出条件、开采方法,了解自贡的产业与自然资源。 28日:宜宾—昭通—东川,宿东川。

总体介绍沿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重点观察四川盆地边缘山地河流强烈侵蚀地貌。远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分界——乌蒙山,考察昭通地区云南高原较为完整的高原面,感受云南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考察昭通的黄壤及其农业景观,途径中国南方的优质苹果基地。

29日:东川泥石流、红土地考察,宿东川。

考察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雨洪型泥石流,分析本区泥石流成因;考察东川红土地,感受云南红土高

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30日:东川——元谋,宿元谋。

沿途经(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综合野外实习报告)过滇东北中山山原、滇中高原,考察河流对高原的深切作用。

31日:元谋——昆明,宿昆明。

考察元谋土林,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理景观的塑造。

1日:昆明市区考察,宿昆明。

考察云南民族多样性、云南高原断陷湖泊的代表—滇池,参观昆明云南民族村、滇池和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2日:昆明——澄江,宿澄江。

考察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古生物化石群,体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震撼;走进云南高原断陷湖泊抚仙湖,分析湖泊水质优良的原因。

3日:澄江——关岭——贵阳,宿贵阳。

总体介绍沿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重点考察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缺水,土壤贫瘠,坝子农业景观。

4日:贵阳市区及周边,宿贵阳。

总体介绍贵阳市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重点考察高原环境省会城市贵阳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地理环境背景。参观甲秀楼、花溪河湿地景观。

5日:贵阳—重庆。

沿途考察贵州高原地貌向盆地地貌过渡区的地貌、气候、植被、农业等演变,考察遵义会址、娄山关。

3 专题报告

滇池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

摘要: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命脉。近年来,昆明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滇池,使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通过分析滇池水体污染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滇池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主要的治理措施有改变水流方向和出水口、设立重污染软隔离带、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恢复流域生态系统等。

关键字:滇池;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1 引言

滇池流域位于云南高原中部,E102°29′~103°00′,N24°27′~25°27′,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属特殊的高原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滇池是滇池流域主要的水域组成部分,面积300km,最深处10m,平均水深5.5m,具有水源地、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功能[1]。但近来由于昆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排入滇池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使农业面临污染增加,使滇池水污染负荷严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改变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状况,从2012年起,昆明市政府就开始了滇池的治理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结果显示滇池的治理虽有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2

2 滇池水体污染原因

2.1 水资源缺乏与人口大幅度增长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宽浅型湖泊,年蒸发量4.44×108m3,没有大江大河补给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是一个典型的贫水区[2]。滇池流域年径流深为全世界平均值的49.1%,是云南平均值的30.4%,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云南平均值的0.41%,滇池流域雨季集中在6-10月,而且常为大雨和暴雨,每一场暴雨将流域内的污水、污物带入滇池,加重滇池的污染。

滇池在昆明城区下游,流域所有的污水都汇入滇池。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到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增多,伴随着昆明市的发展进程,大量省内外人士到昆明定居和工作,昆明人口增长迅猛。昆明外来人口已达110万,滇池流域已有常住人口300多万,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滇池的污水逐年增加,给滇池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3]

2.2 污染类型多元化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