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土地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0 15:28:06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土地实习报告,提供全面的土地实习报告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土地实习报告篇一: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201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资源学

实习报告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年6月

前言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作为资源来研究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与满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需要关系的学科。研究土地资源学的目的是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配置计划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完整过程。土地资源学主要的研究任务如下: (1)调查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中会不会产生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污染等退化现象,土地投入不断增加而土地收益会不会逐渐下降等。

(2)研究土地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索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途径。

(3)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收益与投入比情况。

(4)研究克服限制性因素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5)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次沿岷江下游到岷江上游,经

土地实习报告

温江、都江堰,再到映秀的沿途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的现状、不足以及如何改造等,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1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2013年6月28日

1.2实习路线

温江出发→都江堰青城大桥→映秀地震遗址博物馆→映秀黄家村→漩口镇

1.3实习目的

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在都江堰市和汶川县。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上述地区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1.4实习区概况

1.4.1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

1.4.2汶川县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除此之外,汶川县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经济收入面临重大的难题,为了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映秀镇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镇村实际,在经济发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路子,是映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实习内容

2.1都江堰青城大桥

地理位置 E103°36′32.5″ N30°58′43.8″ 海拔719.8m

从成都市温江区出发,观察到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园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数量极少。此处地点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外江青城大桥桥头,放眼望去,可以看见宽阔的河漫滩,更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见一些低山,由于现在不是洪水频发期,河流水面较窄,而在河漫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可以看见零星的种着一些玉米。由于河漫滩不利于耕作和修建建筑,其利用上现处于荒废状态,利用率相当低。而在一级阶地上主要是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理论上一级阶地并不适合建筑,一般用作耕地,但河流两旁修建了坚固的防洪堤,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都江堰作为闻名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前景更广,因此,此处一级阶地现在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成当地的商业、服务业中心。

由于现在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作为荒废而广阔的河漫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利用:

(1)可以考虑开发利用为耕地。但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对于作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边界与河漫滩的高差很小,在整理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危害,进行的建设开发必须能够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

(3)尽管河漫滩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应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建议种植一些适宜沙地的蔬菜瓜果。

2.2映秀地震遗址博物馆

地理位置 E103°29.046′ N31°03.485′ 海拔935m

从成都温江到都江堰再到汶川映秀,我们由平原区进入山地区。映秀镇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水量丰富。映秀镇周围的山上植被覆盖以次生灌木为主,原生常绿阔叶林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到。映秀作为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震后,周围山体结构松散,虽然时隔5年多了,但还是可以看见一些山体植被稀疏,甚至有的还裸露着岩石。映秀镇耕地资源匮乏,耕地较少且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二三级阶地上,山上分布着大量的林地。由于其水热气候非常适宜水果的生长,因此,果园、经济林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如非常出名的甜樱桃。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中药材生产,如黄连;种植黑麦草,饲养黑山羊,发展畜牧产业。映秀镇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上,也是当地主要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交通相比起以前有较大的改善。

由于该地地处山区,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针对地震后地质比较疏松,山体不稳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等因素,提倡退耕还林和种植一些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或牧草,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阶地上居民点的保护。

(2)加大保护现有耕地的力度,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本区域为干热河谷地带,水资源特别丰富,可大力开发水资源发电,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应该考虑到其合理性;其次,对一些在岷江河岸分布不合理的污染工业进行调整、迁移,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4)同时,本区域也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做好5·12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土地实习报告篇二: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以资阳市乐至县为例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二班

姓名:赵宁

学号:200807080211

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一. 乐至县概况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与安居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雁江区、安岳县接壤,是陈毅元帅的故乡。辖25个乡镇,628个村(社区)。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总人口8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37万人。地理条件独具特色。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在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

2010年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对资阳市乐至县2015年、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历年资阳市乐至县人口数据表

变量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本地区县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差值),一个是本地区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值)。 运用自然增长法预测本地区人口规模 Pn=Pa(1+α+β)n Pn总人口数 Pa=基准人口数 α人口自然增长率 β人口机械增长率

计算α、β平均值α平=2.92‰β平=0.074% 基准人口数为2010年人口数P10=880000 15年人口总数

P15=P10(1+α平+β平)5=896222人 20年人口总数

P20=P10(1+α平+β平)10= 912743人

三、对资阳市乐至县2015年、2020年GDP进行预测

计算各年增长率平均值α平=13.1% 基础GDP以2010年GDP916697万元 2015年的GDP

P15=P10(1+α平)5=1696441万元

2020年GDP

P20=P10(1+α平)10=3139437万元

四、对资阳市乐至县2015年、2020年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

城市化水平(degree of urbanization),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指标,

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但是直接计算会有比较大的误差,故不采用。在此采用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的关系式,即公式x=0.4062lgy-0.7583

以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 6.33),但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将继续升高,可暂定为6。

其次,由于资阳市乐至县总人数中,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计算时可以户籍占总人数的80%计算。至此预计

到2015年资阳市乐至县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2524$。 到2020年资阳市乐至县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4586$。 代入公式即可得到:

2015年资阳市乐至县地区城市化率为62.3% 2015年资阳市乐至县地区城市化率为72.9%

五、资阳市乐至县未来十年的情景分析

1、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情景分析

乐至县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发展为要、环保优先、以城带乡、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契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城市绿地要加以培育和保护,农地用合理科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会有所增加.各大土地利用类型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水体改善,严格控制污染.其他用地加以合理规划利用. 2、 节能减排的情景分析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关注民生,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一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二是提前完成两家省级限期治理工业企业治理任务。三是编制完成该县的城镇污水治理方案和工作推进方案。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节能减排主要是对县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修改,污染大、耗能大的企业改善或关闭,但不影响城市整体的建设,城市绿地也在保护之列,水体改善,严格控制污染.其他用地加以合理规划利用。 3、经济发展优先的情景分析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人民收入持续增加。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推进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推进现代服务业取得新发展。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经济发展优先的情境下,城市建设用地将会大大增加,城市绿地将有所减少,但城区内绿地已经十分稀少,水体与其他用地不变。 4、 严格耕地保护策略

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乐至县采取集体统一开发、农户自主开发、鼓励外来承包等方式,开发“四荒”地,改造中低产地,变单一的、自发零星的垦荒造地模式为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成片和注重经济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严格耕地保护策略下,农用地将有所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后盾。城市发展将会使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城市绿地,水体与其他用地相印改善和合理利用。

六、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根据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乐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0]212号,<<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要加强对耕地特别是

土地实习报告篇三:农村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

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

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

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 掌握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

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 掌握土地利用

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

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 完成调查实习

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 前期准备和室

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

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

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

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

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

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

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

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

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

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

和要求。

4.技术培训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

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

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2.1.2资料准备

(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

(1)1:10,000土

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

片)。

2.1.3设备仪器准

图板、钢卷尺或皮

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2.1.4师生自备的

物品

生活用品、衣物、

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

内预判

室内预判阶段,即

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

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

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

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

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

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

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

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

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

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

判。

2.3确定土地利用

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

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

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

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

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

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

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

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1984年,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

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

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

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

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

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

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并且,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

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

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

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

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

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

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国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

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

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

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

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

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2.4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建立的准

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

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

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

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

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

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臵等。

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

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

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

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

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

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纹理是通过色

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

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图型是目标

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

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位臵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臵与它的环

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

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

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

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影像解译标志如下:

水田(011):指有

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

轮作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

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处于平原地区地

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

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形状

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

果树的园地。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

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

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

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绿色、树影明显,树木郁闭度在10%-20%

天然牧草地(041):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

地。绿色、色彩较均匀,阴影不明显。

农村道路(104):

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浅白色条带,多处于

村庄周围或耕地之间。

建制镇(202):指

设建制镇的居民点。各种建设和交通的集合体,房屋密集排列规则,交通发达,有高大建筑,

规模比较大。

村庄(203):指镇以下的居民点。影像轮廓不规则,内部呈现密集排列的小方块,一般有多

条道路与村相连,规模较小。

才矿用地(204):

一般呈现方形、长方形等,可以区分出厂房和烟囱,多靠近大的道路。

公路用地(102):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条

带状,两边可以看到护路林。

水库水面(113):

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面积。黑色均匀,一侧有明显大坝。

裸地(127):指表

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河流水面(111):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条带状,黑色。

内陆滩涂(116):

河流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河流两侧,呈品红色。 3. 外业调绘

3.1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

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地理景观——土地利

用类型”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

大区和亚区。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2倍。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

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

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3.2野外调绘

3.2.1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

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

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

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

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

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

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