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3 20:58:02 影响了: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篇一: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学 生 孙建军

学习中心 山西晋中介休纺织厂

专 业 煤矿开采技术

层 次 高起专

提交日期 2014年7月7日

孙建军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1.小煤矿尘肺病现状

目前,我国小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 011例,累计死亡人数达到5万6394人,现患病例7万5617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4 153例,死亡人数2338人;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1万8928人例,累计死亡人数1 509人,现患病例1万7419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888例,死亡人数为111人;乡镇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2088例,累计死亡人数778人,现患病例为1310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88例,尘肺病死亡人数为21人。从抽查的煤炭企业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分别为6.7%、7.4%和7.5%,一期尘肺病发病工龄分别为21.5年、18.5年和6.8年,一期尘肺病发病年龄分别为51.6岁、48.6岁和42岁。由此可得出尘肺病危害程度的顺序:乡镇小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国有重点煤矿。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小煤矿除开矿必须具备的防降尘设施外,尘

肺病防治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防尘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的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尘肺病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2.1尘肺病的定义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肺部慢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

2.2尘肺病的分类

尘肺病的分类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

(1)硅肺病。由于吸入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

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2)煤硅肺病。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患

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3)煤肺病。由于大量吸人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煤矿尘肺病中以硅肺病的危害性最大,它的发病期短,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久患不愈,所以建井时期和生产时期的开拓掘进的防尘工作尤为重要。

2.3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微米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微米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因此,真正进入下呼吸道的粉尘,其粒度均小于5微米,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空气中5微米以下的矿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微米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4)粒度2微米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入量的1%一2%以下。残留在肺内的尘粒可杀死肺泡,使肺泡组织形成纤维病变出现网眼,逐步失去弹性而硬化,无法担负呼吸作用,使肺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抵抗能力,并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心病等。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游离的SiO2:表面活性很

强,加速了肺泡组织的死亡。因此,硅肺病是各种尘肺病中发病期最短、病情发展最快也最为严重的一种。

2.4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病情较轻时影响劳动能力,严重时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从自觉症状上,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咳血和行动困难。

2.5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矿尘成分。能够引起肺部纤维病变的矿尘,多半含有游离SiO2,其含量越高,发病工龄越短,病变的发展程度越快。所以,《煤

矿安全规程》根据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规定了矿尘的不同最高允

许浓度。对于煤尘,引起煤肺病的主要是它的有机质(即挥发分)含量。据试验,煤化作用程度越低,危害越大,因为煤尘的危害和肺内的积尘量都与煤化作用程度有关。

(2)矿尘粒度及分散度。尘肺病变主要是发生在肺脏的最基本单元肺泡内。矿尘粒度不同,能被人体吸入的深度和在呼吸系统内滞留的情况也不同,因而它对尘肺病的生成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篇二: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学 生 胡雪亮

教学中心 太原理工

专 业 煤矿开采技术

层 次 高起专

胡雪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科实习报告

1.小煤矿尘肺病现状

目前,我国小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 011例,累计死亡人数达到5万6394人,现患病例7万5617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4 153例,死亡人数2338人;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1万8928人例,累计死亡人数1 509人,现患病例1万7419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888例,死亡人数为111人;乡镇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2088例,累计死亡人数778人,现患病例为1310例。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88例,尘肺病死亡人数为21人。从抽查的煤炭企业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分别为6.7%、7.4%和7.5%,一期尘肺病发病工龄分别为21.5年、18.5年和6.8年,一期尘肺病发病年龄分别为51.6岁、48.6岁和42岁。由此可得出尘肺病危害程度的顺序:乡镇小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国有重点煤矿。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小煤矿除开矿必须具备的防降尘设施外,尘

肺病防治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防尘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的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尘肺病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2.1尘肺病的定义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肺部慢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

2.2尘肺病的分类

尘肺病的分类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

(1)硅肺病。由于吸入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

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2)煤硅肺病。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患

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3)煤肺病。由于大量吸人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煤矿尘肺病中以硅肺病的危害性最大,它的发病期短,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久患不愈,所以建井时期和生产时期的开拓掘进的防尘工作尤为重要。

2.3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微米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微米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因此,真正进入下呼吸道的粉尘,其粒度均小于5微米,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空气中5微米以下的矿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微米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4)粒度2微米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入量的1%一2%以下。残留在肺内的尘粒可杀死肺泡,使肺泡组织形成纤维病变出现网眼,逐步失去弹性而硬化,无法担负呼吸作用,使肺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抵抗能力,并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心病等。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游离的SiO2:表面活性很

强,加速了肺泡组织的死亡。因此,硅肺病是各种尘肺病中发病期最短、病情发展最快也最为严重的一种。

2.4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病情较轻时影响劳动能力,严重时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从自觉症状上,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咳血和行动困难。

2.5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矿尘成分。能够引起肺部纤维病变的矿尘,多半含有游离SiO2,其含量越高,发病工龄越短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病变的发展程度越快。所以,《煤

矿安全规程》根据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规定了矿尘的不同最高允

许浓度。对于煤尘,引起煤肺病的主要是它的有机质(即挥发分)含量。据试验,煤化作用程度越低,危害越大,因为煤尘的危害和肺内的积尘量都与煤化作用程度有关。

(2)矿尘粒度及分散度。尘肺病变主要是发生在肺脏的最基本单元肺泡内。矿尘粒度不同,能被人体吸入的深度和在呼吸系统内滞留的情况也不同,因而它对尘肺病的生成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篇三: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煤矿开采技术实习报告

忻州分校宁武教学点 14春煤安 赵佳丽

1.实习时间、地点、目的:

实习时间:2015.3.10-25

实习地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德胜煤业有限公司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强化自身的煤矿管理水平和技能

通过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两年多的学习,结合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浅议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完善仍然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深入研究适合我们山西忻州宁武地区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探索具有宁武特点的采煤工艺、理论是我从事煤矿管理工作十余年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而我们宁武煤田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煤层从倾角划分就有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倾斜多种,从煤层厚度划分既有薄煤层,也有中厚煤层,还有厚煤层。从结构上划分既有无夹矸的简单结构煤层也有多层夹矸的复杂结构煤层,而从煤系上划分既有侏罗纪煤系又有石炭纪煤系。因此,我感觉到我们这里区域不大,煤层种类齐全、多样,结构复杂、多变,对深入研究、探索煤矿开采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现以我从事煤矿管理积累的经验对煤

矿开采技术作一些浮浅分析,希望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帮助和指导。谢谢大家!

2. 实习内容

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合理安排和调配,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2.1.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2.1.1.井下采煤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房式、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2.1.2.露天采煤

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 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

2.2.采煤方法与工艺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符合区域特点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2.2.1.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2.2.2.解决难题

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

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2.2.3.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侧重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2.2.4.缓倾斜厚煤层

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2.2.5.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2.3.主要的开采技术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