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4-03-29 00:25:29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提供全面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篇一:_人教版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是_________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教学难点

①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 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二、教法分析

虽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故贵在得法

1、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本节内容中水循环的过程属于原理性较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应从贴近生活的事例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该方法对于本节中水循环的意义教学尤为重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加深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使较为抽象的原理性分析更加易于理解,本节内容中将运用水循环模式的动画辅助教学。

三、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问题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联吗?

学习了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后,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就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答案了。

【问题3】:我们都知道3月21日通常是春分日,同学们知不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国际水日)为什么设立这个节日?

2、读图分析,概括规律

读“水圈的构成”图,了解水体的构成,树立水资源的危机意识

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动画辅教,多感齐动,理性分析

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引导学生:

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通过“看、说、指、画、比、思、辨”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过程

4、案例分析,自主归纳

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播放有关黄河断流的图片,文字说明黄河断流现象】“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问题探究】

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发言说明)

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

应采取什么措施?

5、检测评价

运用水循环原理,辨析下列说法。

A.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检测、反馈、矫正,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圈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

3、水体联系———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篇二: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的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教学策略

(一)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学会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 生影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探究教学法:概括出水循环意义是通过收集来的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 数字资料,用扑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培养分析、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学会分析: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共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学会探究:通过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运用具体的实例探究出水循环的意义,学会扑捉生 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进而进行提炼、概括。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相互联系水圈的组成: 自然界的

水循环的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概念 水循环的过主要类型、环节 程和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地理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篇三:《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的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2、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学会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

生影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探究教学法:概括出水循环意义是通过收集来的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

数字资料,用扑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培养分析、探究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学会分析: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共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学会探究:通过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运用具体的实例探究出水循环的意义,学

会扑捉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进而进行提炼、概括。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2、 水圈的组成:

3、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

2、主要类型、环节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 地理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水循环 自然界 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ppt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