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说明文段落作用

发布时间:2024-04-26 23:14:59 影响了:

说明文段落作用篇一:说明文的段落

九寨沟(段落)

百合果园初二夏雨飞第九次九寨沟风景秀丽,其两大特点,便在于山美、水美。无论是哪个季节,九寨沟的山都是明艳的,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里的山,树木

遍布,巍巍的将整个九寨沟环绕起来,如同两条长长的手臂。春季,这里满山翠绿,幽谧而

空灵;夏季片片树荫,清凉而素雅;秋季满目金红,端庄而高雅;冬季白雪皑皑,朴素而静

谧。纵然为山,确能从中找出水独有的细腻与明澈。 九寨沟的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越过那满目的苍翠,便可见如宝石般撒满九寨沟

的一个个湖泊,九寨沟的湖水有三大特点:秀气、澄澈、艳丽。九寨沟的水是飞动与静谧的

结合,刚烈与温柔的相济,它将许多看似矛盾的个体,在这里交融,汇成了美的极致。天晴

时,阳光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上,反射出夺目却不刺眼的光芒,像极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琥珀,

为九寨沟添上几分温柔的美。篇二:说明文片段专项训练(大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说明文.片段专项训练】姓名:_____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8分)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

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

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

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

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

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

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短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探雷蜜蜂”与警犬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方面的优势。(3分)

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

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所说的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8分)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

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

地认清前进的方向。()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 )会四散乱跑起来。蚂

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

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

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1.选择欠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1分)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作用。(2分)

3.简要说说蚂蚁是用哪两种方法认路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说明方法。(1分)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10分)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

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

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

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

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

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没有森林,地球( )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

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2分)即使??也??假如??就????因此??

2.、短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2分)

3、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2分)

4.、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请用小标题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

三:附加段落说明文阅读《泥石流》,完成小题。(共7分) 泥石流 ①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截至9月4

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

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

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

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

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

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

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

松动。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合理的开挖也会形

成泥石流。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

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

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也会形成泥石

流。如1972年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在一场大雨后暴发

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

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

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

地质现象发育,结果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此外还有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的

大面积山体,也会产生泥石流。

27.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3分) 答:

28.根据第③段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分别属于哪一种,并结

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

【材料一】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

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

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材料二】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将废弃物遗留公路

边,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桥就是桥梁,涵就是涵洞)淤塞。篇四:说

明文答题总结说明文答题技巧

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说明

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

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

1:划线句的作用

(1)??说明了紧挨划线句的句子

(2)??说明了划线句所在节的中心句

(3)??说明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所在句子特征(一定要找准划线句的说明对象) * 先

(1)后(2)再(3)

考点2:说明文第一节的作用

(1) 内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节首\节尾)

(2)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具体说明

(3) 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考点3:说明文中两节能否互换? (说明顺序:(转载于:说明文的段落)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概

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总体到局部)。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

到局部”要分清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

故多用逻辑顺序。)

(1) 不能

(2) 大意内容,概括两段大意

(3) 结构上寻找上、下两节的关系:①两段之间如何排列?(* 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由主到 次,由原因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②两段中的第一节与上一节的关系、第二节与下一节的关系③照应全文内容(一般为第一节)

(4) 互换的结果

(5) 总结: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有逻辑性)

(6) 所以不能换

* 时间顺序:如:发展时间??空间顺序:如:由西向东??逻辑顺序:写具体 ①由一般到个别 ②原因到结果 ③由现象到本质 ④由主到次 为什么

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例题;(《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考点4:分段分层的理由、依据说明文结构:总分总;分总;并列 理由:(1)前后段的关系<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

(2) 各大段具体大意

* 说明文中分层分到最小化* 分层中哪些句子不可分开:1、上一句并与市下一句话主语 2、相同句式 3、主语相同

句子

4、主语为代词 5、先肯后否 6、复句(虽然??但是/不仅??而且)考点5:概括某一节大意 (段意概括):

(1) 中心句(首/末)

(2) 前一节末句

(3) 下一节首句

(4) 自己概括如有例句,要与其结构、字数保持一致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

提炼。 考点6、能否删去一个词、字

(1) 解释该词(该字)

(2) 解释该词在句中的作用(表层、中心句)

(3)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

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

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

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

学。)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考点7:说明

文段落的作用

(1)内容上作用:联系啊上下文,概括本段内容

(2)??地说明了中心句(首、末)

(3)??地说明了末句

(4)??的说明了下节的首句 (2、3两点均应是与该节有关的句子)* 有选择地抄

* 关注过渡句“不仅??而且”(1、承上,段落最后一句话 2、启下,段落第一句话

3、承上启下,段落第一句话) 考点8:对说明文段落的理解、举例说明

(1) 把握本段主要意思,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 “理解”不能抄原文

(3) 举一例不能为文中的例子考点9:说明方法

(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图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

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10: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分析并写作

(2)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与趣味性

(3)解释说明对象,引出全文说明内容 区分以下3种题型:

考点1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仔细读文本

(2)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之和,合并同类项(要涵盖全文)

(3)概括不能抄原文,用简洁的语言

(4)主要内容:要涵盖全文,答案和段落一致,一一对应 考点12:写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1)看文章题目

(2)各部分内容提取公因式* 如题目旁标注“节选”,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不一定为文章题目 考点13:说明文取题目

(1) 找到本文说明对象 ①提取公因式: ***的生活、***的种类 ②关注文章首尾

(2) 题目一般与内容有关

(3) 分段、分层、概括段层意(段意、层意之和)

(4) 总起、总结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考点14:解释词语

题型一: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需联系上下文 题型二:解释该词的意思——词义

说明文段落作用篇二: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一、命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

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

★特殊情况:

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 ,设置悬念,引人思考 ,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

B、引用古诗文: 增强文学性

描述性、抒情性语言 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

实战练习:

太阳能光伏发电

①2006年12月,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赵春江教授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2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家庭。这套装置,运行十分稳定,自安装完毕正式发电以来,已向上海大电网输送了1300多度电,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在“节能减排”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

③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比较普及,而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所谓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④光伏发电是根据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的“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其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⑤光伏并网发电,是公认的全球太阳能利用的最终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项目和计划,美国和欧盟计划到2010年实现百万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日本也宣布到01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p,主要用于屋顶并网光伏系统。我国的光伏并网发电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很快,已建成10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投巨资建成亚洲最大的园博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每年发电100万千瓦时,而且与市电并网。从环保效益看,按照目前我国火电厂的煤耗,园博园电站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吨,减少粉尘排放约4.8吨,减少灰渣排放约1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68吨,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能源,意义非同一般。(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说明文段落作用)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场馆的部分用电,也许将由太阳能发电来提供。

总⑥体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结束了前期开拓阶段,迎来了新的蓬勃发展时期。有人做过乐观的估计,在今后10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累计容量将达到20兆瓦。到本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5%~20%,超过核电,成为人类的基本能源之一。

11、文章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很多优点,请列举出三条。(3分)

12、文章开篇就介绍了赵春江教授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说明文段落作用篇三: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三)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f:\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相关热词搜索:说明文 段落 作用 说明文中间段落作用 说明文第一段段落作用 说明文中间段的作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