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发布时间:2024-04-25 14:19:26 影响了:

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篇一: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 ) A.朱光潜B.华罗庚C.钱钟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篇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案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事理说明”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文对沙漠里千百年来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分析、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课文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沙漠奥秘,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作者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既便于事理的阐述,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沙漠的兴趣。故在学习本文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探究沙漠现象,及根据人们研究沙漠、征服沙漠的事实来明确文章所表现的中心,从而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

2.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3.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

2.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方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具有时代色彩的说明文,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学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

(1)自学法。布置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作者、预习本课的字词,。

(2)朗读法。采用多种朗读方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自读,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的含义。通过对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通过研读,精讲点拨,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多媒体教学法。它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容易理解。在本课迁移运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看多媒体呈现的图片,编写对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创设民主的班级气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一篇事理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二、自主预习,交流展示

小组分组展示课前预习的有关作者的知识,本课的生字词。多媒体展示。

1.你了解作者——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吗?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______、《竺可桢文集》等。

2.你积累的生字词有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猜成语。

(1)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也说匹马单枪。( )

(2)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

(3)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

(4)只能望见而不能接近。( )

(5)见到怪异现象,要镇静对待,不必大惊小怪。( )

(设计意图: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初读沙漠,了解沙漠

过(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渡:你们眼中的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畅所欲言)

1.那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人分别有何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3段。(生回答)

2. 文章以法显和玄奘等古人对沙漠的印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由现实走进文本,活泼开放的问题设计,是学生思维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真正体现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合作探究,揭秘沙漠

过渡:沙漠里真有魔鬼吗?(没有。)没有魔鬼但却有奇怪现象。课文介绍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并向我们做了科学的解释。由此可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可见,沙漠里并没有魔鬼,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设计意图:用表格形式呈现本文的重点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课堂精彩频现。)

五、写法探讨,指点迷津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完成。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其中的两处说一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经过讨论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

六、迁移运用,收获感悟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在青岛夏天的游船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请你编写一段对话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并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景象。(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营造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趣味,编写对话,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写写看。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沙漠,了解防治沙漠改造沙漠的几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反思: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一课的教学构思和教学过程,我是本着“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关注生活与现实,关注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的。围绕自主预习、交流展示,了解沙漠、揭秘沙漠、写法探讨、收获感悟的过程展开。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主干知识突出并得以拓展,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开发,课堂氛围民主和谐,愉快融洽等是其成功之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口头表达的训练上有个别学生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因此需要长期的训练。

课堂是充满变数的,在课前预设的前提下教师要随学生的活动而改变。在编写对话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粗糙,这一环节有些匆忙。有两个小组的学生没有时间去展示。课堂是多变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慧眼,恰到好处地抓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发生成,也潜伏着有价值的生成。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精彩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只要我们随时做好充分准备,它就会“不期而至”,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海市蜃楼图片guiyiqixiang.baike.com

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篇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教法:1、运用基础知识理解分析

2、动手操作演示实验

学法:1、合作讨论

2、动手实践

教学要点:做好演示实验,提高授课主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这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教具:幻灯片、小镜子、植物标本、水碗、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有这么领导和老师光临我们的课堂,大家不感到高兴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所写的事理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希望大家收获多多!(幻灯显示课题及作者、设计者)

2、作者简介:(指名朗读)

3、学习目标揭示:(教者范读)

①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②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③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4、过渡: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沙漠的图片,领略一下沙漠风光。(幻灯显示图片)

过渡性提示:那么,在这茫茫的沙漠里,究竟会发生哪些奇怪的现象呢?请同学们在看书之后,寻找相关的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放声朗读)

三、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组计论,可自由组合)

1、本文主要介绍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2、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古人为什么把沙漠描述得那么可怕?作者为何引用这些传说?

4、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说明它们的?

5、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互动,讨论、提问、明确:

1、幻灯显示图片: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

2、学生回答,后幻灯显示。内容略。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用几面小镜子做一个理解性的演示实验,演示“魔鬼的海”及“海市区蜃楼”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理解。

3、①更形象具体地说明沙漠的可怕程度量

②引出下文科学的解释;

③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

4、幻灯片显示说明方法。

5、幻灯片显示:逻辑顺序。(动画呈现理解过程)

四、拓展与延伸:

<一>科学发现之旅

提示语: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学生自由发言。

幻灯显示,并运用科学原理解释,特别重视做演示实验:

1、筷子折弯

2、水流旋转

3、盛夏公路上的“水面”

4、藤本植物的旋转

5、神秘的“鬼火”

演示实验:1、用水碗、筷子做道具,让学生观察并寻求科学和解释。

2、引领学生观察实物,分析原因。

3、类似“魔鬼的海”。

4、展示实物标本,让学生注意观察,尝试分析形成原因。

5、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二>揭示神秘面纱(幻灯显示)

1、筷子折弯—光的折射

2、水流旋转—地球自转

3、盛夏公路上的“水面”—光的折射与反射

4、藤本植物的旋转—趋光性、遗传性

5、神秘的“鬼火”—磷的燃烧

<三>人类未解之谜

提示语:那么,我们人类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幻灯片显示:

1、神秘的麦田怪圈

2、百慕大三角洲

3、神秘的UFO

4、是否有外星人

5、宇宙内是否有第二个地球

6、宇宙到底有多大

7、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幻灯显示相关图片:麦田怪圈、百慕大三角洲、UFO

五、归纳总结:

能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说明文的一般知识,还了解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是奇妙无穷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奇怪现象,作为一外现代人,我们还能象古人一样讲迷信吗?当然不能。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思维展望未来!

幻灯显示:再见!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下课。

相关热词搜索:的说 明文 沙漠里 奇怪 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原文 沙漠说明文奇怪的现像 竺可桢的说明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