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校本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4-24 15:58:37 影响了:

校本课心得体会篇一: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09----2010下半学期)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

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

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

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

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学科(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校本课心得体会)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校本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校本教师要具备与校本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校本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校本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校本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

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校本课心得体会篇二: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莱芜市实验学校 刘璐

近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

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

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

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

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

择的课程。我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1、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

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

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

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

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

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

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会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 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

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

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

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

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将与课程有

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

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观念要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

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

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

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

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

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

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

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

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 ,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

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

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

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

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篇二:校本课

程培训心得体会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梅水中心小学 薛莉梅前些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

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是解读“教育的

灵魂”,无论是思考“完美的教学”,还是关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的

印象。

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

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准备在讲座

完后交流环节提出来,没想到崔教授的讲座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原来一直以来是自己对校

本课程认识有误,而且我发现不少教师和我一样,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

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

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

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

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像学校主任说的一样,只

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以前我一直错误地把校本课程局限在一定的框框里,而且认为一所学校都要围绕某个主

题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

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

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

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

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

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

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

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

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

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

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

老师们告别仅仅依照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

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

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

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篇三:

学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校本课程培训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校本

课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尤其是以下几个内容的学习,

触动很深: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认识目前我国的教育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

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

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

活动。

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

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管理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

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关于校本培训的误解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硬性任务,也是建国后首次提出的重大教育举措。它彻

底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几十年的局面,使站在课堂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开始享有课程开发

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提升课程意识,进一步加强实施国家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为了避免走弯路、碰钉子,我们必须理清若

干误解。

误解一: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 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错误地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很大,甚至非常神

秘。其实并非如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手段通常包括选择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

开发全新的课程。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表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选择已有课程或改编已有课程,

极少开发全新的课程。譬如,北京石油学院附小英语教学质量很高,国家课程已经无法满足

学生需求,该校英语教师选择万洲编写的《英语随堂阅读》作为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教材,

获得成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含量不一定很高,否则它在中小学就没有推广的价值

和可能。其实,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 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某些行政部门领导到基层学校

检查工作时,首先要求校方出示相关教材。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不等于编写教材,其教材、

教师用书、辅导材料、练习册等未必一应俱全。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不编写

教材,但是必须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包括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

程评价等内容。前一时期,一些学校为了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

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他们并没有编写教材,而是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邀请专家和劳模作

报告,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电影,同样取得了很好效果。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

发必须由本校独自完成

误解四:校本课程开发会增加课程总量几十年来,国家课程一统天下,近乎占了课程总量的百分之百。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在

百分之百上做加法,而是课程总量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始占有相应的比例。据统计,世

界各国校本课程的比例大都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校本课程开发的比例还有扩大的可能。 误解五:校本课程只能是选修课或活动课 有人说,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言下之意是,校本课

程不能列为必修课程。这是一种误解。课程分类方法很多,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

期 )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a等于b、b等于c的关系,而是彼此交叉的关系。校本课程可

以列为选修课程或活动课程,也可以列为必修课程。云南边远地区毗邻“金三角”,那里一些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禁毒》就被列为必修课程;青海一些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开发校本课程《了解青海,热爱青海》,也被列为高中毕业班的必修课程。

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特色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抓手,越来

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展望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

(一)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大部分学校把开

发思路确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抓手;二是根据教师

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有问

题了,即我们把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喜欢吗?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

课程吗?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大人们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值得反思了。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校本开发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互动体,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意识

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正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支持,而使得校

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在调查中发现,百分之四十四的教师因为自己在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

上的欠缺,拒绝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也是教师培养自己的课

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建立有效的机

制,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十分重要。从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案例来看,那些

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的确在开发中得到了较好发展,他们的成长除了得益于学校矢志不移的

培训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

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任何校本

课程开发,都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把校本课程开发作

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促成两者的互动、同步发展是我们要探索的重点问题

之一。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

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

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

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

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

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

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教研与课程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让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

理解和感想

校本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景中,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景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的,

但意义却不大。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要越来

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

断提高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因为教学研究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所以,以校

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理念中重要一点,我认为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

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把发现的问题提升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

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通过学习以及自己对校本教研的理解,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自己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注重引课的艺术:引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具,挂图、设问等,一定要有

创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配上音乐录象等,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利

用形象的动画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在采取以上各种教学手段的每节课的

教学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记录,找出问题的所在,叫做补改吧,通过这些方法的运

用,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虽然以前每节课后也都写教学反思,但只是流于形式,没

有把课上出现的问题真正的记录下来,通过这次的学习、讨论,自己深有启发,对于每节课

后,一定写出详细的教学反思,有情景 描述、问题分析、对策构想,既要针对教学的闪光点、失误点、困惑点进行反思,使之

具有针对性,把反思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注重理性思考,使之具有深刻性,做到课课有反

思,形成理论性问题,再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是校本教研的“点火器”,教学反思是

校本教研的“发动机”,两者互相依靠,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校本教研与课程研究学习心得体会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新阶段的背景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的校本研究,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成为我国中小学校教科研的主流模式。校本研究

标志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转型,即: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先开发理论然后推广实验”

的“教育实验”模式,转向“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针对“教育问题”并引起?“反

思和行动”的“校本行动研究”。校本研究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将教科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重点指

向了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究又是一种基于合作、开放的教育教学研

究,特别强调校际互动、合作学习和区域推进。除了提倡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之外,校

本研究也把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作为其核心要素,要求建立共同愿景,

实现团队学习,促进知识流动,推动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教学型”校本教研与“研究型”

校本教研 是两种常见的形态。

1、“教学型”校本教研——围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什么是好课”,把研究融入备课、上课、说课、

评课的全过程。

——以“课”为载体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课例”,也包括“说课稿”、

“教学叙事”、“教学实录与反思”和教学论文等。

2、“研究型”校本教研——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某个侧面展开,主要研究“什么是好教师(的教学

能力)”,把研究融入教学、教研、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案例”,以及研究报告、

研究论文等。

3、两者的关系

校本课心得体会篇三:校本课学习体会

校本课学习体会

董静

本学期通过校本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 “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三、教师的角色意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

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

相关热词搜索:校本 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