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对论语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4-20 08:42:17 影响了:

对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学习体会

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就是具体的东西。“君子不器”可以理解成人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束缚住,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眼前的、具体的事物上,放在一些琐碎的事上,应该学会超越自我,去掉小我,实现大我,高屋建瓴的看待一切。这是一种生存境界。

人很狭隘,就不能做大事,不能有大贡献。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还是摆脱不了“器”的束缚,一味追求晋升、提薪等,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人们其实就是被这些“器”束缚住了,活不出真实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要被一些琐事困住,不要等到暮年才追悔莫及。做洒脱的自我,活真实

的自我,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4.俗话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确实如此,自己往往是最难克服、最难克制的。一个成功者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制力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情绪世界,是非常难以自控的。人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情绪的把握,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行为就不稳定,事业也就会有波折。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这样的人才能遇事沉得住气,才能担当重任。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来自外部世界的流言蜚语,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对人。

人生态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论语》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1.对待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简短的一句话却是一部人际关系学。这句话是说: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我不了解别人。俗话说:“知人者智”。要想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了解他人。“知人”,一方面应该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确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了解了他人的脾气、性格、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寻找共同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摩擦、最大限度的在一起和睦相处。

2.面对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态度,有的人情绪豪爽,表里如一,对上对下只有一个面孔。另一种人,性格阴险,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对下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对上,对自己用得着的人,胁肩谄笑,百般逢迎,甚至低三下四。孔子用“巧言令色”四个字,勾画出了人的这一现象的扭曲。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界,甚至教育界,都有这种“巧言令色”的不良社会风气。在我国转型时期,实现社会公正,打击腐败现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要消除这种“巧言令色”的现象。孔子说,巧言令色的结果是:鲜仁矣。就是说,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高尚道德的,是远离“仁性”的。在现实中,我们所说的这种人大多是圆滑世故的,不可深交的“小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应该是表里如一、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对待这种“巧言令色”的人,在交友中也要看清人的真实的一面,不要以貌取人。

三、对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矣。”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我们对人生活动的整个态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很多人理解成:君子吃的不要追求更好,只要吃饱就好;住的也不要有更高的追求,能安安定定的就行。但是我觉得儒家学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说,所以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不是安逸于现有的生存状况。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君子不应只满足于吃饱,不应只满足于有住处,除此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对现实来说就是说,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满足于吃喝上,有吃有喝,日复一日,凑合着过。人们应该不满足于现实,应该确立更高的目标。

孔子在提出了人们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接着就回答了如何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七个字中讲的是两件事,一个“事”,一个“言”,实质上说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孔子把“敏于事”即行为放在前面,把“慎于言”即思想放在了后面。孔子对一个人的要求,要重视“行”的一面。“敏于行”说的是做事要灵活,有办法,学会变通。“慎于言”即说话要慎重,不要乱说话,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孔子对人们处事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时刻牢记“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忌眼高手低,妄想一口吃个胖子。在说话上,更不能口无遮拦,夸夸其谈,这恰恰是没有素质,没有修养的表现。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我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是半信半疑的。通过这学期学习了点《论语》的皮毛,,就感悟出了很多道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论语》,跟着孔子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张学福

颜庄工商所

2012-6-1

对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全书20篇,498章,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内容的,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我们从小就被耳濡目染,即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论语》带来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的朝代更迭,历史的车轮也不断滚动,唯一不变的是孔子通过《论语》等经典著作注入到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精髓内容,因此,可以说《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并且它的影响力远不止在中国大地上,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可能没有那些古今的那些文豪对论语有着独特的见地,但是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群有着我们自己独到的且对我们以后的人生路有影响的见解。读论语其实同时也似乎是在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寻求答案??《论语》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对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个人心态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论语》的下我们的思想变化的??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对论语的心得体会),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

这是对于读书方面的一些分享。当然,读书时我们不免要去思索人生,总是习惯性的想去拿自己和书中人物去作比较的,其实这些比较都是必要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去选择比经历,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比一下对人生的态度,儒家的思想里面有太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恰恰相反,而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大动肝火,也还会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去悲伤。试问若我们摆正我们的心态会如何呢,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一些美好或不美好的事情,可能都只是我们所必需要经历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变得更加的强大。其实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一段话

一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品古今之往来,能人将相有多少不是这样的呢,所以我们更多的时候不要在意这些外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在人生的漫漫历程中,到中年之时,我们再来品调我们的人生往事之时也许会发现,随遇而安可能是一种极佳之心境。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现如今儒家思想正影响着世界人民的思想,它正带领着中国的文化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读《论语》而明了睿智??

对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三: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共2篇) 通过学习于丹教授《论语》的这本书后,

我深受启发。于丹教授的讲课,剖析现代社会人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德,告诉我们既

是人们身边所发生的日常琐事,也是最简单的真谛,《论语》中把天比做理想主义,地比做现

实主义,天、地、人和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每一个人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因势

利道,不断学习,内心充满快乐,宽容,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讲到处世之道,我深有体会。

记得在我遇到麻烦和问题时,也曾痛苦过,曾徬徨过,不知道该怎么办,干什么都感到没意

思,整天提不起精神,但是时间或许能够减轻痛苦,等过了一段时间想开了,既然痛苦不能

解决问题,每天痛苦也是活,开心也是活,为什么不能每天开心点呢。人的一生难免要遇到

挫折和磨难,怎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呢?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

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

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

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如果你无力改变,那

就努力去适应它。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

来一片海阔天空。在工作中,对待同事,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帮互助。家庭中,

长辈、家属、亲戚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

些,就像人所言;你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福气。所以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一种遗憾,可

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诗人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

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

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工作上

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上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

足以滋养世人。看于丹《论语》体会到的是,《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

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

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

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

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

迪。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的感想

红枫六小:朱汝萍

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简单的一百多页文字

却足以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心灵都有所触动。我也不例外,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中

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有了重新的定义,并试着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

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的每

一个小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

为深刻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在“读《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

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

种态度。”这一段。说实话,作为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十余年的我面对这

个称号真觉得惭愧,想想我对学生的态度,往往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做错了事犯了错误,要么指责要么批评教育,很少用一种平和的、从容不迫的心态来和

学生平心静气的谈论,然后把道理给他们一一讲清楚。我知道我的这种教学态度就像书中所

说的“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

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

跟学生商量着

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我们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现代学生共有的特点

让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态度。但是,在现代这样一个追求“人文”的大教育环境下,我们不得

不向古代先贤“取经”。那么,以后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我的工作中,我都会以一种平和的、

快乐的、缓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因为“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当然,这本书告诉我

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远远不止这一点,但它将会作为我从教之路上一本永远的教育书籍教

会我怎样教育学生。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共2篇)] 篇二: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王晓莉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王晓莉

于丹教授结合其深

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 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

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这个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

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

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

们的启迪。

《论语》中国古代精

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在中国,没有读《论语》也会知道《论语》,不知道《论语》也可能按

照《论语》行事。自从汉武帝独遵儒术,《论语》便不只是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是深入道德、伦理、生活的一部大典。如果将一个民族比如为一个学生,那在中国,《论语》

便是学生守

则。

对《论语》重新认识

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

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除了法律因素外,我

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

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对

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了。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

就是要讲求“忠孝”。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

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把忠深

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

二、安贫乐道淡薄名

利思想。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

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

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我认为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我们不排斥富裕,我们不崇尚贫穷,但如果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同情、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三是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本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抱怨”。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共2篇)]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广,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盲目的与他人比较。这也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 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体会150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