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老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4-20 10:06:37 影响了:

老子心得体会篇一:读老子心得体会

登山悟“道”

—读《老子》心得体会 摘记:孔子向老子请教古礼或前圣古训,老子有些不耐烦,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去

掉你身上的骄气、贪心、自我表现和一切妄想,这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孔子感叹地说:“鸟,

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飞;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地上跑。但是龙,我不

知道它如何乘风驾云上青天。老子就像龙一样啊!”孟子也曾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

人之门者难为言。”

登山途中,总能见到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神清气爽,青衣素裹,拾阶而上,步履坚定

而沉稳。一旁却也不乏未老先衰的中青年,大腹便便,锦衣玉佩,倚着拐杖,气喘吁吁。“夫

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放纵嗜欲,追逐名利财货,声色犬马,以图一时之快。却不知“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即便

是一时得逞,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只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

莫大于欲得。”“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方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有所求亦有所节制,为官少欲不贪,“可以长久”。 另有几岁孩童,初时兴起,连蹦带跳,一马当先。不一会,就败下阵来,或耍赖不走,

或摊开双臂大嚷“抱抱”。也有少数孩童,虽累得口干舌燥,仍一言不发,咬着嘴唇前行。孰

能登顶,一目了然。故老子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登山如此,做事亦如此。登顶之后,始知汉将韩信曾于此山设伏、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其用兵之神,令人叹为

观止。而当站在道教著名道观金阙宫前,想到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学说,更教人拍

案称奇。“无为”不是不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仅“要为”,更要按客观规律“积极地去为”,

但不妄为,以求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但老子清醒地知道“不

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何为?皆因当政掌权得势者,“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虛;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针对这些既得利益者,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振

聋发聩的诘问:“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

奉天下?”老子同样给出了答案“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

己愈多。”欲得天下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谨记“贵

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离开百姓的拥护,不能长久。施行暴政者,倘使民不能“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结果必是天下倾覆,“强梁者不得其死”。皆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民不畏死,奈

何以死惧之?”

登山,有上就有下。这也体现了老子思想里最宝贵的朴素的辩证法。他认为事物都是对

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

些相对的概念,只有相比较时才能产生。且可以互相转化,而老子更看重它反面的价值。如 “祸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从

而告诫我们,对于一切相对的事物,即便是荣辱生死得失,都要淡然处之,不要庸人自扰。《道德经》中的每一句都充满着智慧哲理。老子思想之幽深,境界之高远,只可意会,无

法言传。读之也只能用其原文来表达感悟,多一字都是画蛇添足。读《道德经》吧,放慢节

奏,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所谓仁者见之而为仁,智者见之而为智。读吧,诸如“上善若水”、

“宠辱若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等。用

心去感悟,总有一处让你受益匪浅。篇二:《老子》心得体会《老子》与《庄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现老

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见解不绝于书,细细研读老子

的思想,其思想价值确实是无法估量的,就是五十万字也不能将老子的思想道尽,我只能浅

谈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

一、“无为”的涵义

“无为”是《老子》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

释,一直是见仁见智,各圆其说的,历代学者在解释它时,提到了“因任自然”,“无所作为”,

“不妄为”等意义,这些解释都是单从字面上去解释老子“无为”思想的,认为“无为”就

是什么也不干,不要什么作为,“无为”就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在我上《老子》与《庄

子》这门课之前,我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

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

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正如“为无为,而无不治”(第三章)“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上轨道

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从“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

对人类的努力。

“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

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

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要贪、不要争夺、不要

占有、不违背规律。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他的一整套治国方略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

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百姓。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第1页,共3页 《老子》与《庄子》

五十七章)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要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做君王

的须知民意、顺民心,让百姓自然发展。“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极端的、偏激的、奢

侈的为政态度,也就是要求君王为政不要对百姓太苛刻,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百姓。“圣人”

就是得“道”的君王,他是没有固定意志的,他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百姓意志好的要善待,

不好的也要善待,这样就得到了大善;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诚信,不可信的也要待以诚信,

这样就得到大信。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积极的“有为”。 “无为而治”是一种高明的治国艺术。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太上不知有之”,不知

道有你的存在,是: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好的统治者是悠闲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很少向百姓发号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未受任

何侵扰,百姓都说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这样的帝王便可“无为而无不为”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古代帝王术的总结。他指出: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二十九章)

国家是非常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勉强去治理的,谁去人为地治理天下,谁就会把天下搞

乱;谁要用心地把持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帝王应“以无事取天下”。

三、无为与自然

无为是道的表现,不可避免的需要有自然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为即自然,无

为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事符合自然的状态。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自然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自然一定要是真的,只有真的才有可能是合理的,

是美的。从环境的角度看,远古甚至更早,一切物质没有意识,宇宙寂静没有欺骗,没有谎

言,没有任何的不真实,它存在着,无数岁月,真实的存在。即便是到如今,环境被严重破

坏的今天,你依旧可以 欣喜的发现,自然环境中仍有一些单纯的真实的存在着的美,驿外断

桥边的野梅花,山谷中的野百合,诸如此类。另一方面,从人的个体来讲,虚伪做作的人永

远不可能是自然的,只有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一切顺从自己的内心才是自然,伤心时哭泣,

高兴时微笑,心中所想即所为,就如刚出生的婴孩一般。即使不做到这样,也不必时时刻刻

戴着面具,整日勾心斗角。可悲的是当今社会,太多的人活的很凄凉,为名为利为了那些身

外之物虚荣之物而抛弃了自己的自然本心,早已忘记了赤子之心。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老子》与《庄子》

为。” (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自然不会被注意,真正的自然不必什么荣誉与表扬,真正的自然每个人一出生就

有了,悲哀的是越大越少,厉害的甚至利欲熏心,良知泯灭。自然渗透到无为方方面面,无

为即自然。

四、结语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

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

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

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艾鹏程

2010年4月20日 附:

看过《老子》八十一章之后,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各章是: 1,2,5,7,8,10,16,27,29,37,43,44,57,63,78. 所读书目

[1]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张其成,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解析<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莫纯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篇三:大学语文读老子写心得大智若水

——读《老子》有感 老子云: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性柔弱,任顺自然,公而 无私,造福天下;处下处卑,不争居后。水最能体现道的品质,即不 争之德。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以功成名就,志得意满总结之;有人以完全落败,晚景悲凉总结之。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踽踽独行。 但为何有如此不同的人生境遇?究其根本,是我们追求成功的方式不 同,故结局也是天壤之别。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人太汲汲于成功时,反而会被 其深深束缚,不能自拔。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举个简单的例 子。当我在玩拼图时,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装着一幅完整的图画。但 是,当我们一心想着原因时,就会被眼前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搅乱心 绪,变得茫然而不知所措。然而,当我们抛开原因,从眼前的一堆碎 片开始,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已经接近胜 利的终点。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立告见影,而应当按照客观规矩办事,即老 子强调的顺任自然,水到渠成。欲速则不达,不争而成大争,这是事 物的辩证运动。以退为进,古人的智慧何其精妙!难怪古人云:“智者乐水”,这一泓灵物中蕴含了多少哲思! 构思过度一直是中国人的通病,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人 情太险,世故太深,这一切都让我们在迈向成功的路上诚惶诚恐,却 只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生在世,我们每天都游 走在偶然性的罅隙与庇护中,其险象环生有如横穿闹市区一个交通信 号灯失灵的十字路口。我们无法预计结果,哪怕是下一分钟的结果, 我们能享受的只能是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只做眼前事。父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现实中,这种圣贤气象,智士风骨,又为多少人所拥有呢?人生在世,

总是想解释点什么,殊不知,说的越多,越是显出自 身的无知,解释的越多,却反倒越抹越黑。 罗伯特·胡克,英国科学家,他和牛顿在同一时期发现了万有引 力,因为牛盾的抢先发表,让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的成就签上了牛顿的 大名。胡克得知这一消息后暴跳如雷。从此以后,他辗转于各地法庭, 被告当然是牛顿,试图用法律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正名。以至于人生地 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了打官司上,最终仅留下一个关于弹簧的胡克定理,就匆匆的离开了人世。当然,结果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而胡克因为成就较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胡克从小便是人们公认的神童,在当时的科学界也算是颇有名气, 假如他少一些争论,将精力放在下一轮的研究工作中,或许他可以在 其他方面拥有卓著的贡献,至少不至于郁郁而终。相比之下对于胡克 的狂风骤雨,牛顿采取不作任何解释,因为他知道,解释,实则反映 的是自身的心虚,自己的历史地位已经确定,那就让胡克一个人去自 娱自乐吧,最终,人们也的确淡忘了他的存在。以退为进,以攻为守, 中国古人的智慧在这异国他乡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甲,乙两家公司是美国最著名的两家饮料巨头,两家公司均

以可乐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甲公司为了加大自身产品的销售

量,打出了买一送一的销售方针,很快,甲公司的销售量青云直上,远远超过了乙公司。针

对甲公司的强烈攻势,乙公司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乙公司竟

爆出该公司的产品中存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并公开向大家道歉。而接下来的一幕则更

令人惊叹,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甲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如此便宜,会不会是以牺牲产品的品质

为代价,人们对甲公司的质疑越来越多,读其负面的猜测更是铺天盖地。相反,越来越多的

人被乙公司那种坦诚的态度所吸引,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极为有趣的现象。甲公司的销售量

急转直下,而乙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扭亏为盈,远远超过甲公司。乙公司没有发布有关

甲公司的任何负面消息,也没有付出降价促销的代价,就打赢了这场商战,真可谓不战而屈

人之兵。甲公司欲速而不达乙公司不争而成大争,看似忍让的背后是精心策划的反击策略,

两家公司给了我们关于争与不争的人生哲理。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确立了和平外交的政策。

有人质疑,现在中国已经强大了,眼看着自己的领土,资源被他国侵略却只想通过谈判的方

式解决,实则是中国软弱的表现。殊不知,正是中国这种相对温和的决策,让世界接纳了中

国,使中国的经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对全球经济乃至政 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正在想方设法孤立,遏制中国,这对美国是一个完全的负

面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其他亚洲大国能够容纳美国这么大的出口量,除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外,

没有任何市场能够帮助美国把它的对外出口翻一番。欧洲又要加强出口,不然走不出经济困

境,日本本身也是出口大国而不是进口大国,世界已然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而这都

得益于我们持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经济,国防实力才能在战略机遇期得到长

足的发展,我们仍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保持并尽可能延长战略机遇期,

使我们包括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从个人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国家,成功者每走一步都向着成功,只是我们旁观者无法参

透其中的妙处罢了。正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委屈才能

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敝旧才能更新,少精才能得要,漫多导致迷误,现实

生活不是如此吗?在事业上,为他人,为社会,不争私利,不争名声,这样的人是得道者,

为凡夫俗子不可企及,这难道不是大争吗?对个人而言,一个人不表现自己,所以头脑清醒;

不自以为是,故容易为众人接纳;不夸耀自己,所以得到众人的赞赏;不傲慢无礼,所以得

到众人的拥戴,有威信,有德行,有业绩,荣誉和地位自然归向于他,这难道不是以不争而

达到大争的目的吗?正所谓不自现,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事

物,无度形,无硬度,但是洪水一来,可以淹 没城镇,冲毁堤坝,表现出巨大的能量,没有什么其他事物能够胜过它,取代它。滴水

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长年累月,它可以穿透巨石,湿透钢板,这些都是生活的事实,所以柔性

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比坚硬的东西更大的能量。我想,这也是水德之一吧。 针对到我们大学生的现实中来,所谓“大盈若冲,其用不容”,真有学问者必须虚怀若谷,

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越是深入知识的海洋,越感

到自己之所知之甚少。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凡是自吹老子天下第一的人,都是心理装

态不健全的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最高的智慧总是好像没有智慧,因为人

们习惯了小智慧。不懂得大智慧不是没有智慧,而使超越了普通智慧,一般人不理解而已。

也唯有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拥有了为人处世,求学求知的智慧之道,才能拥有大智若水的

智慧人生。

一 (一)自然

“自然”是老子哲学,也是道家哲学的中心价值。我们现在说的“自然”,常常指自然界

或大自然,但老子哲学中关心的焦点并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老子所提倡

的是一种因任自然的态度,也就是让世界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去订立一个所谓的

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

老子心得体会篇二:读《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彭正才

《老子》世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战国春秋时期。

《老子》一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我一个人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于是我在这个学期选修了老子道德经的课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老子的理解又进了一步,不过即使是如此,我的所学依然是不够的,这里就只谈谈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我的理解也很简单。有所为,就是叫人有点事干。有事干,人才能活的充实。无事的人就容易“生非“。有所不为(无为)也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成了废物的人。有所为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放弃,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它还是淘汰,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还是不做,它也是退让,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悄悄绕开,是拒绝诱惑,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糖衣炮弹的实质,不为表象所迷惑??为与不为,不仅是对某些具体目标的选择而且是对整个人生方向的把握。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会奋勇向前,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啥也不做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低级趣味。为所不为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产生的想法,俗人还是

别有那样愚蠢的念头。有哲人忠告: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因为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这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清静无为。它是一种心态上面讲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写消极的意味。有人回提出疑问;要是都这样,这个社会还会进步吗?其实不然。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的境界。它要求人们不追求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看人生,看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清静无为的人新中无过都的名利,虚荣。因此他不回利欲熏心,不回因为虚荣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清静无为要求我们不将责任看成负担,就像我们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我们不能把学习看作痛苦的事不能因为某科内容无趣而拒绝学习。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所作为。

基于对于以上两点的理解,我在看待生活的态度上有很大改变。生于世界上,存在与宇宙间,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这种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票子,车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自己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是人性的虚伪,自私,贪婪??于是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有无可奈何的解释;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人之信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注视着整个世界。

使我正确对待只一切的是老子所讲的道。我想;到首先是指的一种宇宙的和谐有序,人类心中的基本道德规律。他所讲的是人性,它让我们正视人性的缺点和优点,而人性是千古不变的。所以老子讲的道不会存在过时的问题。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一个想取得进步的人来说,外界的压力越大,心中就越需要一种强大的信念来支持。而这个信念就是道。当然我说的只是我的观点,究竟《老子道德经》有没有什么好处,道是否适合你,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体会。所以为什么不试着读读《老子道德经》?经过了真正的学习和体会我相信你一定回得到不小的收获!

老子心得体会篇三:《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德州西收费站 肖滨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

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

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

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

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老子心得体会)“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我们应该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 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相关热词搜索:心得体会 老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孟子体会心得 国学经典体会心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