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高中议论文人物

发布时间:2024-03-29 22:38:48 影响了:

高中议论文人物篇一:高考议论文经典素材之古代人物篇

高考议论文经典素材之古代人物篇

一.孔子

1.孔子出身没落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到他这一代时家境贫寒,已经生活在社会下层。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立志于学,精通六艺,成年时已经小有名气。2. 孔丘在宰相季孙的府上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后来又担任管理牧场的职务,指导马夫把马养的膘肥肉壮。3. 孔子施教的最大特点是着重在启发,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主要优缺点,而加以相应的及时的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4孔子晚年喜好 《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多次。5.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余年,先后到过卫、匡、蒲、曹、宋、郑、陈、蔡、晋、楚,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6. 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制度,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7.孔子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和后人。8.孔子晚年著书立说,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诗》、《书》、《礼记》、《乐》、《春秋》等都经过了他的编订删改,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9. 除去焚书坑儒的秦朝,孔子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尤其是到了汉朝,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五经》立于学官,儒家思想成为钦定的正统思想。10.孔子的故里是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已成为旅游圣地,每年游客近百万,全球孔子学院近200家,推动了汉文化的传播。

二.屈原

1.战国时代,争城夺地,互相杀伐。 那时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2. 身为楚王室贵族的屈原,并没有像一般策士一样,游说列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明主。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精通律法,善于外交。怀王以他并不聪慧的眼光发现了这位奇才,并奉为座上宾。此后,在短短的数年里,屈原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颠峰,使他扬名于中原,楚人曰:“大夫在,不惧秦也!”。齐楚联盟换言之便是“齐屈联盟”,使秦不敢东进而攻齐,亦不敢南下而扰楚,楚国统一六国的希望似乎指日可待了。3.屈原得罪奸宦,被撤官职,离开郢都。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就是我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4. 屈原走了,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在子兰和靳尚的劝说下,同意去武关会谈。三闾大夫屈原,听到消息,连夜飞马而来,悲声劝阻,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5. 屈原到了流放陵阳,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 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焦急踱步与等待。6. 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他抱着石头,奋力向江心一跳。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7.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8.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政治抒情诗。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三.司马迁

1.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2.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司马迁20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3.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4. 司马迁爱憎分明的感情,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陈涉,将他和诸侯并列,放在"世家"当中来叙述,甚至将陈涉和商汤和周武王相提并论。在给屈原作传时,他认为屈原可以同日月争辉,并愤怒地谴责了楚国贵族统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恶行径;他把舜的事情写在《五帝本纪》里,赞扬他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司马迁也非常推崇"完璧归赵"和"将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强暴,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比如"凤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只身刺秦王,最终血溅秦廷。司马迁对这些人物进行大胆的歌颂,实际上便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赏人民反抗强暴的愿望。5.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 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四.陶渊明

1.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朝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虽然庄院残破,并且经常挨饿,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陶渊明博览群书,什么诸子百家,什么诗词歌赋,他尽情浏览,百读不厌。他的思想十分开阔,见解也高明。2. 陶渊明29岁那年出仕做官,几更官职,大小不一,但都因为看不惯官场上的习气,屡屡辞职。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越来越困难,五个子女都饿得骨瘦如柴。快四十岁时,在朋友劝说下,他把妻子儿女留在原籍,自己离乡背井来到了彭泽县,不足百日又挂印辞职。3. 陶渊明热爱劳动,热爱乡村,一天到晚陶醉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他和农民们一样,每天早出晚

归,在田间劳动,甘心情愿地过着艰苦的生活,享受着田园的乐趣与逍遥。4. 陶渊明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农村过着田园生活。他和妻子儿女辛勤劳动,还是经常受冻挨饿。六十岁以后,他体弱多病,经常卧病在床。这时候,腐败的东晋朝廷已经被推翻了,刘裕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刘裕很钦佩陶渊明,多次派人来劝他出来做官,帮助自己,他却婉言谢绝了。不久,陶渊明病势沉重起来,怎么诊治也不见好。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日子不长了,就决定不再吃药。还对家人说,死后,就把我葬在田野里,不要起坟头也不要栽树。5. 陶渊明退归田园后,隐居在湖南常德桃花源,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向他求教,说:“我非常敬佩你的渊博知识,不知你在少年时读书学习,有什么妙法?小辈在此愿听指教!”

陶渊明捋着胡须说:“学习是绝无妙法的。而只有笨法。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

五.李白

1.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5岁的时候,就能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两三遍就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2.一天,他发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非常好奇。于是他说:“婆婆,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这件事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3. 李白过人的才华,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有个太监叫高力士,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当着皇帝的面,李白用智慧让高力士跪了下去给他脱靴,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4.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5. 他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有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6.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六.杜甫

1.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2. 唐玄宗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遇到了他平生最钦佩的李白。李白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刚刚从首都被排挤出来。李白纵横喷薄的才气,爽朗豪放的性格,以及在长安不同凡响的“谪仙”事迹,都强有力地吸引着杜甫。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却一见如故,情同手足。他们曾两次一齐漫游,在河南、在山东,共度了几个月时光。一块登临名胜,凭吊古迹,一起评说前代诗人,畅谈人生甘苦,又一起投亲访友,共叙衷肠。这些终生难忘的情景,时时激励振奋着杜甫的心。3. 唐玄宗下令广求天下有才之士,杜甫对此次考试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可是主考官奸臣李林甫却唯恐考生利用考卷揭发他,因此一个也

不录取。尽管杜甫的答卷十分出色,也是不行。杜甫只好困守长安,一筹莫展。他的生活已穷苦不堪,只得把妻子送到奉先去寄居。不料小儿子竟在那里饿死了。由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了解得多了,他也开始写一些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了。对杜甫一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看透了不平的社会,四十八岁那年,他干脆辞官不做了。4.他经过艰苦的辗转流离到了成都。由朋友们帮助,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修了几座草屋,那里风景很美,但诗人已经很穷了。虽然身在这种穷困无助、焦虑不眠的苦境中,诗人却没有只想到自己,而是由己及人,想到了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希望自己能为他们找到千万间广厦,使他们能免于遭受自己目前这样的苦况,乃至于自己一个人冻死也在所不惜,充分表现了诗人博大的仁爱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使得诗人对自己苦境的描写具有了更为深厚宽广的内涵,这种忧国忧民、能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使得诗人的许多诗篇得以千古流传。5. 杜甫令我们仰慕的不仅是他的诗篇,更是他优秀的精神品格,如为人的谦虚,博大的胸襟,结友的义气,正是他这种仁爱,才使他过早地步入了现实主义诗坛之中,才使他义愤填膺,写出了惊心动魄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有非凡的才华,在他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下,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因而名垂千古,并被后人尊为“诗圣”。

七.苏轼

1.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形成了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2.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3.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4. 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但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出文人少有的乐观与豁达。5. 苏轼除了文学,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自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与可,比文画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他的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八.辛弃疾

1.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2. 辛弃疾初来南方,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3.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宁宗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一个寒冷的秋天溘然长逝。5.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蒲松龄

1.蒲松龄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蒲松龄惜时笃学,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但勤学不止。2.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3.《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共有短篇小说431篇,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同时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4. 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资料。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高中议论文人物篇二:议论文人物

白岩松 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进了大学以后,白岩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不仅喜欢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很喜欢踢足球。

198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

1993年,参与创办《东方时空》,并推出了《东方之子》等栏目。

1997年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节目。

1997年白岩松与朱宏钧结婚,1998年他们的儿子白清扬出生。[5]

1998年参与报道1998年抗洪救灾。

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1]

2001年11月由白岩松参与策划、创办的《时空连线》栏目成功推出,他本人出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还担任《新闻会客厅》主持人。

2001年参加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加入WTO的报道。

2003年新闻频道创建,他开始主持《中国周刊》(后更名为《新闻周刊》)。 2007年主持了《焦点访谈》连载节目“岩松看香港”,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008年和敬一丹主持了《感动中国2008》。2009年参与主持转播国庆60周年庆典。[6]

2009年主持《岩松看美国》。[7]

2012年主持伦敦奥运会闭幕式。[8]

蒙古汉子的豪放开始逐渐展露在白岩松极具洞察力的评论

分析中与他性情流露的现场报道中。[9]他能够到达的地方,用他的眼泪、激动、愤怒、深情为我们串起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回忆[6]。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在主持上,他自成一派。在生活中,他极富睿智,有很强带有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

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语言华丽中富有诗情画意,活泼中不失深邃,朴实中充满真诚。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3],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 自1993年以来,先后采访了近500个“东方之子”,弘扬了改革精神,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成为中国直接采访时代人物最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作家、政治评论家。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1960年代在《文星》杂志上力主西化,为胡适辩护,掀起中西文化论战,成为台湾文化界名人。1970年代曾因抨击蒋中正独裁成为政治犯。自1980年代起,除研究、写作、教学外,积极从事公开演讲。

第一次入狱

当时蒋介石通过中国国民党威权统治,李敖反对其独裁,触犯当道,1966年,李敖发表《历史与人象》《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乌鸦又叫了》《孙悟空和我》等书,为当权者所查禁,并未因此坐牢,但把他1953年与(地下共产党员)严侨老师合谋偷渡大陆一事翻出来,并于1967年4月8日以“妨碍公务”提起公诉。后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他的大学恩师多方奔走,得到缓刑没能入监执行。白色恐怖期间,李敖为护人权协助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后遭谢聪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拿到台湾受迫害被关的政治犯名单(内有共产党,台独人士等等),并要把这份名单送到“联合国”与“人权组织”去告发,李敖把名单转给“国际特赦组织”马汀,但在日本却被台独人士拿走,并且不得李敖本人同意,即刊登在其台独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牵连,遭致判刑处置。于1971年?月19日,被以中华民国刑法第一百条之“内乱罪”判处十年徒刑,褫夺公权6年,法庭一审判决后,李敖没有提出上诉。后逢蒋中正总统逝世大赦改为八年六个月。1976年11月19日,41岁的李敖被释放。实际被监禁日期,总计五年零八个月。[2]

第二次入狱(1981年8月—1982年2月

高中议论文人物

记录为普通刑事案件,即“萧孟能诬告李敖”案。按李敖说法,指实质上是第二次政治犯入狱,国民党政府利用“萧孟能诬告李敖”案,对李敖进行再次“封杀斗臭”。这件案子,根本原因在萧孟能抛弃了四十年同甘共苦的发妻朱婉坚,李敖仗义执言,因而触怒了萧孟能和他姘妇王剑芬。李敖自述“我是与他们夫妇一起在《文星》共事多年的见证人,我亲眼看到朱婉坚如何既婉且坚的帮萧孟能赚了这些财产,如今这样子被扫地出门,我不能沉默,我要打抱不平。为了这一打抱不平,我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萧孟能居然受姘妇挑唆,翻脸无情无义,利用我帮他料理水晶大厦一件事做切入点,诬告我侵占。”一开始,台北地方法院陈联欢法官判李敖无罪,但到了“高等法院”后,林晃、黄剑青、顾锦才三法官却希旨承风、玩法弄权,判李敖坐牢半年。[来源请求]

李敖自述:“判决内容之蹊跷已到了离奇程度。

李敖出狱后,锲而不舍,追究出萧孟能。那时政治因素已结案,法官们乃得以依法判决,而诬告李敖的萧孟能因失掉政治靠山,前后两次入狱,萧孟能被李敖告到被通缉,且其家产亦全数落入李敖之手,最后逃亡海外,死于外地。萧孟能笔录中最后自白“自承怀疑之错误,并向老友李敖表示道歉”(然其自白之签名真实与否并无具体事证可证明)。由于萧孟能无法证明其超过两千万元之家产是托付于李敖管理并清偿债务使用而非赠与李敖并供其花用,加之李敖不承认与萧孟能之间的“君子协定”(仅口头协议,非具正式法律效力之协定),侵占案最终证明了是萧孟能诬告李敖。也由于萧孟能未能于胜诉时对李敖提出附带之民事赔偿,自此,萧孟能市值超过两千万之家产如数归于李敖所有。

1980年代,李敖已然成为台湾知名的“”政论家,不但与党外人士合作,以批评时政的杂志文章活跃于文界,试图挑战国民政府当时的言论限制政策,还把党外杂志汇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书籍,批评国民党政权,或讲述历史。不过因触犯当时《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为禁书。这一段时间长达十年,李敖称为“笔伐”时期,主要作品是《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万岁评论丛书》。

冯小刚 ?

?

?

? 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 1977年,他曾在38军坦克六师宣传队工作,并于1978年正式参军。[2] 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 1992年,他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同时还兼做美工。

?

? 1994年,冯小刚参与郑晓龙合作导演《北京人在纽约》。 随后几年,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成绩不俗。他的《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大腕》则是很具戏谑风格黑色喜剧,有港片的嘲讽风格。成功冯氏喜剧也是在这几年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则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在中国大陆电影贺岁档市场拥有巩固的观众群。 ? 2004年执导电影《天下无贼》,影片改编自赵本夫的同名小说,由刘德华、刘若英、葛优、王宝强、李冰冰等主演,国内票房取得1.2亿元人民币,在当年仅次于《功夫》和《十面埋伏》。刘若英凭借此片先后获得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百花奖最佳女演员。 ? 2006年执导电影《夜宴》,影片脱胎于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时代背景改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等主演,国内票房1.3亿元人民币。周迅凭借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 2007年执导电影《集结号》在12月上映,票房竞争上与陈可辛巨制电影《投名状》展开直接较量,但《集结号》仍取得2.6亿人民币票房成绩。[3]

2008年12月18日,电影《非诚勿扰》回归京味冯式喜剧,葛优、舒淇联袂主演,堪称是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电影,在上映19天后,影片迅速突破3亿人民币票房,冯小刚个人作品的票房总和已经达到10.32亿人民币[4]。 ?

? 2010年,冯小刚先后推出《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其中暑期档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是第一部华语IMAX电影,国内总票房创纪录达到6.6亿元人民币,(后被《让子弹飞》和《画皮2》)超越。于贺岁档上映的非诚勿扰2票房超越第一部,接近5亿元人民币。

?

? 2011年初,开始筹备电影《一九四二》,于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3年7月21日,冯小刚被正式任命为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5]。同年个人随笔集《不省心》[6]出版,12月其执导的喜剧片《私人订制》上映。

?

?张丽莉 张丽莉(1984年-[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代课教师,无正式教师编制,亦

无医疗保险。于2012年5月16日,因为舍己救人,而被称为“最美女教师”,教师资格破例得到教育部等部门默认,突如其来的各种荣誉,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思考和对代课教师问题的不满

? 2006年,张丽莉毕业于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2007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

[1],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作为无编制的代课教师[note 1],教授语文课。她在

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了拯救学生而严重受伤,致使双腿需要截肢。 ? 2012年5月14日张丽莉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3],15日被全国总工会

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6日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2013年2月,张丽莉当选“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

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

?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已故中国空气动力

学家、中国科学院暨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经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2]曾经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 1935年9月,钱学森等20名庚款留美公费生,从上海搭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赴

美国西雅图。

193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求见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征求进修意见。冯·卡门建议钱学森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进修。同年秋,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冯·卡门。 ?

? 1938年-1941年间,钱学森和冯·卡门多次合作,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边界

层》[9]、《球面壳在外压下的屈曲》[10]。

1939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八月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音速流》[11]阐明压力修正公式,后被学界称为钱-卡门公式。因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位列"美国陆军航空兵上校",是当时美军最年轻的上校。

1940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制组,研究火箭固体燃料、结构屈曲等课题[12]。 1940年参与风洞研制;发表论文《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13]。1943年发表论文《论风洞的汇聚风斗之设计》[14]

1943年美军情报部探知德军正在德国境内建立大规模的火箭发射基地,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设弹道、材料、喷气、结构四组。钱学森任喷气研究组组长,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 ? ? ?

? 1944年美国国防部聘冯·卡门为美国空军顾问,草拟未来20年美国太空研究的蓝图。

冯·卡门特约钱学森到华盛顿参加他领导的国防部科学顾问小组。1944年冬,钱学森辞去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的各项职务,到华盛顿参加国防部科学顾问组。 ? 1945年4月,美国国防部派遣以冯·卡门为首、团员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调查组,飞

往德国,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钱学森亲自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包括沃纳·冯·布劳恩、鲁道夫·赫曼。冯·布劳恩应钱学森的要求,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钱学森还视察隐蔽在不伦瑞克市郊松林中德军绝密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和德国其他地方的风洞,撰写多份报告。冬,钱学森由助教晋升为副教授。

[15]1946年发表论文《超等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力学》,主编《喷气推进的新天地》?

论文集。八月,应聘麻省理工学院,辞去加州理工学院和喷气推进实验室所有职务。 ?

? 1947年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9月,与声乐家蒋英在上海结婚。 1949年10月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同年应聘为加州理工学院正教授,并出任加州理

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6],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同年设计了一种12马赫高超声速火箭飞机,即“钱学森弹道”。[17]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钱学森向美国移民局曾提出了入籍归化的

申请[18],但钱学森夫人蒋英声称钱不可能提出加入美国籍[19]。但由于当时冷战开始,加上1950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反共思想高涨,而联邦调查局又从美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发现钱学森曾与周恩来特使接触以及参加过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一些活动。于是驳回其入籍申请,并禁止其参加机密工作。[20][21]钱学森无法继续他的研究。两星期后钱学森先告知学校其去中国探亲数月之意愿,学校并无异议且愿意配合。但是当时海军部次长丹·金波尔知道后,认为以钱学森涉及美军机密工作之深,在当时中美苏关系恶劣状况之下,应设法劝阻其访中为宜。联邦调查局仅凭钱学森早年参加过的共产党组织社交餐会出席人士名单,指控他在入籍申请中故意否认曾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不报。司法部藉“伪证”罪吊销他的机密工作许可并将他驱逐出境。[22]美国司法部于于1950年8月30日将钱学森临时收押在特米诺岛监狱里15天

[23][24][25][26]。由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不懈努力和抗争,钱学森很快被取保候审。为了确保自己人生自由得到合法保障,钱学森重金聘请纽约市知名辩护律师Grant Cooper

高中议论文人物篇三:有用的高中作文人物素材(比较全)

作文人物素材:

——中国

李 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 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苏 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屈 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

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他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

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满腔的热泪,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有人劝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你却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维护了你高洁的志向。

司 马 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杜 甫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

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

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

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 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辛 弃 疾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一袭青衫,一把佩剑,似是穿过千年岁月烟尘,翩然向我走来。你的背后是悄然变换的烟火,诉说着生命前的最后一次绽放,竟是艳丽如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在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时,想起这句百转千回的词,究竟谁,能让人暗自失了心。

我竟不曾料到是你。那断鸿声里的斜阳是你的,那塞上关楼的风刀霜剑是你的,那酒旗招展的草庐前的放怀一醉是你的,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寂寞也是你的。

曾无数次辽想,大漠深处翻滚的云海,暴虐的风沙,壮士思乡的浊泪,将军徒生的白发。你身影寥落,却依旧站得像一杆挺拔的标枪。

这又何尝是你的错?大宋王朝已暮霭沉沉,一人的悲痛抵挡不了命运的翻云覆雨。纵使带湖十秋、瓢泉八载的苦闷竟还没有磨去你身上的傲骨吗?

人生一蹉跎,便是两鬓苍苍。

你悔了吗?

你脸上斑驳的伤痕,你脸上岁月的风霜,是想告诉我什么?你竟不在乎吗?纵是世事变换,我已尽全力,争得这半生金戈铁马,这半生江山妖娆。只是偶尔,无奈默然心生罢了。

罢,罢,罢。沧海又桑田,聚散复离合。千年弹指一瞬,百年尘世沈浮。

只换得一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陶 渊 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

相关热词搜索:议论文 高中 人物 高中议论文人物事例 高中议论文素材 高考网 高中议论文人物素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