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应用文是一种什么文体

发布时间:2024-04-20 22:33:37 影响了:

应用文是一种什么文体篇一:古代应用文文体

浅谈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 强

[摘要]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的出现较早,但其应用文之名却很晚才出现。应用文体在中国

古代是广泛使用的,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

国历史的细节。历史上关于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理论的研究和规律性的探求,使古代应用文体

的功能指向更加明确。对于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的探讨无疑对于我们今天的应用文写作和教

学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功用

一、应用文名称的出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应用文”这一名称出自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其中有:“辞

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如果认真推敲刘熙载的用意,便会发现,他的的目的不在于把“应用文”一词作为专门分类

的文体概念去解释它的内涵,而是目的在于强调“一切应用之文”的实用性。辞命,本指古

使者之间交往应对的言辞,《艺概·文概》中说“文有辞命一体, 命与辞非出于一人也。古

行人奉使,受命不受辞,观展喜犒师,公使受命于展禽可见矣。若出于一人而亦曰辞命,则

以主意为命,以达其意者为辞,义亦可通。辞命之旨在忠告,其用却全在善道。奉使受命不

受辞,盖因时适变,自有许多衡量在也。”结合这两段论述来看,一是说明,行人出使受命,

在具体场合要因时适变,应对要言辞通变。“其用却全在善道”即强调了“用”;二是想通过

这样来推导出“一切应用之文”重在实用,强调了实用性特点。至于刘熙载所讲的,应用文有上行、

应用文是一种什么文体

平行还有下行之分,虽然使用了应用文的名称,却

也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的界定。因为与现代应用文的概念进行比较,其

外延范围比较窄。如果按现代文章学分类的话,划分应用文的种类应该根据其用途,大致可

分为私人应用文和公务应用文两种。文中,刘熙载所说的其实相当于我们今天所指的公文,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上行、平行、下行之分。 “公文”一词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早了。目前可查的较早的如《三国志·赵俨传》

中有“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再比如《后汉书·刘陶传》中的“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

此外还有案犊、文犊、文案、公案等名目,如《唐书·李巷传》:“天资长于吏事,治家亦勾

检,案犊簿书如公府。”再如《宋史·梅执礼传》:“文犊山委,率不暇经目。”又比如《南史·彭

城王义康传》“性好吏职,锐意文案。”还有《东坡奏议集·辨黄庆基弹勃割子》:“今来公案,

见在户部,可以取索案验。”这句话中的“案”,原指食器, 后指凭几,在这里借用为官府处

理公事的文书、成例或相关的狱讼判定等。犊,原指木简书板,在纸张通行使用后把书信称

为“尺犊”。在《后汉书·匈奴传》中有:“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犊。”案犊,在古代的诗文作

品中也有所提及,例如谢眺《落日怅望》:“情嗜幸非多,案犊偏为寡。”还比如刘禹锡的《陋

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二、古代应用文写作的文体选择

[1] 中国古代文人写作十分重视文体的选择,正所谓“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 。其义

就是,

只有选择正确文体才能在写作时为文合体,也才可能得体。古代应用文体的选择和辨析

开始于曹丕,后来经过陆机、挚虞、刘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成为是中国古代应用文写

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就是说从文章的基本规律来说是共同的,而不同的文章具体的体裁又不同,各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于是,他进而进而

概括出

[2]文体的特点:“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的这一理论在古代

写作

文体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首先,提出了“本”“末”论,并且能够把本、末结合起

来进行综合考量,这明显比先秦时期对于文体分类中对于文章的模糊分类要进步了许多。其

次,就“末”而言,根据表现形式把不同的常用写作文体的特点总结出来,分为四科八类,

称之为“以体论文”。这样一来,古代常用文体的写作研究更加细化,更加注重了不同文体的

特点。而这 些“科”“类”也主要是指常用的应用文体。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古代应用写作文

体的最重要文体选择和分类。而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

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不仅对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想象、灵感等提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见

解,同进也对既有的文体进行了比前人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对于文学作品的体裁,陆机

主要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入手。较前人进一步承认了体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有万殊,物

无一量,

[2]纷纭挥霍,形难为状。”他认为,作者的文章所要反映的现实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形态,

以及

[3]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相较于之前

曹丕的

论述有两个特点:其一,体裁划分的更细,把原来的四科八类发展成了十类,使更多的

应用文作品体裁得以收纳其中;其二,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不再简单从作品的形式角度来

归纳文章体裁,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上的互动关系,用以解释不同的体裁出现的原因。 除此以外,陆机还在概括文体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各文学作品体裁特点的内在相对性:

一方面,他认为文章体裁上的不同只是表象上的不同,用以相互区别,是相对的,其内在有

着共同性的规律性东西;另一方面,也强调,即使是在每一种文章体裁内部,各篇文章也应

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点,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不必强求细节上的一致性,以利于产生多样

化的文风。

客观上讲,陆机的阐述与曹丕的理念相比,更加尊重客观事实和写作的创作特点,更加

理性,既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规律性,也最大程度不同地保留了作品评论中的个性化元素。 可以说,曹丕与陆机的文体研究理论是对中国古代文论最重要的奠基,也是对中国古代

应用文写作具有示范性和总结性的作用,此后,后继学者,比如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这是

我国第一部文体方面的专论,主要对各种文章体裁的起源、性质、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了

全面的阐述,而且主要针对应用文体裁,可以说,这种考察文体渊源和流变的研究方法,是

前人所没有的新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文体论和古代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研究做

出了重要贡献,沿着这样一个研究方向,继续深入,拓展领域,把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文体

论和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而《文心雕龙》则全面继承了前人对应用文写作体裁的研究,并且更有创建性,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已经有系统明确的理论来指导作者的对于应用文体裁的研究。 比如,把《文笔说》引入他的文体研究中。刘勰先从“论文叙笔”说起,以表达方式为

划分标准把文学体裁与各种文章体裁大致分为两类,然后,对这些文章再进行个体化的研究。

[1]如,他在《序志》中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 后面,又在《总术》中具

体解释

[1]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而《文心雕龙》通体

的文体

论也正是根据这个定下来的:前10 篇谈有韵文,而其中不少是应用文体;后10 篇谈无

韵笔,主体讲是应用文体。由此可见,刘勰的写作理论研究已与曹丕、陆机等人不同。 其二,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对应用文体裁的论述已更加完备和周详。 《文心雕龙》的20 篇文体论文章,即《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

箴》、《诔碑》、《哀》、《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

《章表》、《奏启》、《议对》、《书记》,这些加起来占了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二。其中14 篇属于

是兼论两种体裁的,共详细论述了34 种文体,这里面论述的大多是应用文,如颂、赞、祝、

盟、铭、箴、诔、碑、哀、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封禅等;又于《书记》

中简述了24 种体裁,绝大多数也是应用文。由此可见,《文心雕龙》中论述应用文体裁是非

常完备和周详的,远超过前人。

三、古代应用文写作规律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同其它的文体写作一样,都有其规律可循。而控寻这一规律的,主

要是曹丕、陆机和刘勰等人。他们对于古代应用文体写作规律的研究,对于写作实践具有重

要的 指导意义。

在关于写作艺术的运用方面,曹丕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典论·论文》中,他对建安时

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了评价,其中也包括应用文体裁,例如称:“琳、之章表书记,

[2]今之隽也。” 由此可见,曹丕充分肯定了应用文章在内容之外的文采和艺术欣赏性。

陆机的

《文赋》则大量论述了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其中,不少涉及到对当时古

代应用文的写作规律控讨。概括起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写作,尤其是应用文体的写作,对于中心的把握至关重

要,这不仅涉及到整篇文章的方向,也将极大地影响文章的形象。 陆机认为:“立片言而居

要,乃

[2]一篇之警策。”所谓立警策,其目的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表文达意

更加有

明确指向,而他讲的方法就是通过简明扼要的“片言”来完成这一效果。于是,文章既

简洁明快,又说理清晰,条理不紊。第二,合理安排内容,谋篇布局古代文体理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突出的重点和中心,还要有合理的谋篇布

局。

[2]陆机的《文赋》中提到了:“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 的现象,其实是作为反

例来

说明写作行文中,前文不达后意,前后互相干扰,互相矛盾的不正确现象。他认为:“选

义按部,考辞就班。”精要的指出了在行文中要注意的结构布局问题,也就是说,在行文之前

就应该根据自己所要创作作品的义理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句子结构,以决定什么词使用,

用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就算从今天看来,这些都依然是文章写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律,

更是应用文写作应该遵循的法宝。

四、古代应用文功用

古人对于古代应用文体在当时社会的社会政治功用也多有论述,散见于王充的《论衡》、

曹丕的《典论·论文》以及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论著中。王充的著作《论衡》其实是一部

唯物主义哲学著作。而他的这部著作由于具有很强的社会指向性,使得他的哲学论点中提到

的文学观成为重要的文学观点。正如在《佚文》中所说:“《论衡》篇以数十,亦一言也,曰:

[4]虚妄。” 他认为:为文应该重“世用”,也就是文章应该社会政治功用。除此之外,

他还强调文章要“有补于世”、“劝善惩恶”,虽然,他的这部著作并没有专门针对古代应用文

体的实用性进行论述,而是泛泛就各种类型著作而言,但毫无疑问,应用文体的实用性理应

在此之列。

为了更好地阐述他的实用性为文理论,他结合了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论证:一类是关于

应用文起于实用的例子,另一类是关于为文要讲求实效的例子。他在《对作》中提出:“起事

[4]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益于补。”也就是说,写文章不能临时起意,

是有目

的而为之的,是要考虑一定的社会功用的。王充以汉初时陆贾对汉高祖上奏的事例来说

明。根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陆贾好以诗论天下,而刘邦不以为然,认为天下

不能靠诗、书得来,而只有武力可以。于是,陆贾开始陈列历史事实向刘邦奏书,以证其说,

共上奏十二

[5]篇。结果,“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 。王充认为陆贾的奏文之所

以成功,

就是应了时局,起于实用功效的,他评道:“高祖不辨得天下, 马上之计未转, 则陆贾之

语不

[4]奏。”也就是既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又能有效地针对当时的政治发展态势,所

以才让汉高祖信服。

至于论述为文要讲求实效的例子,王充在诸多篇目中以汉赋为例反复论证。他针对汉赋

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讽谏作用的事实,批评了这种倾向。例如,在《定贤》中指出:“以敏于

赋颂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

处定是

[4]非,辨然否之实。” 可以看出,王充评价文章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辨

然否”

也就是能不能起到“劝善惩恶”作用,才能决定文章的好坏。 显然,王充的《论衡》中阐述的写作理论要求文章包括应用文体要发挥社会政治功用,

不能草率为文,对后世应用文写作的影响深远。 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

于篇籍,

[2]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他在文中例举了好多人的文学作

品以论

证其观点,比如王粲、徐干、蔡邕、张衡的辞赋和陈琳、阮、孔融的章表书记,从他引

证的作品来看,可以看得出来,他认为应用文体的文章功用同样是很高的,有很强的社会政

治功用,可与立功、立言相提并论,可以垂世不朽。相对于王充的观点而言,曹丕把应用文

章的功用提高到了国家层面来评论,是前所未有的。当然,因为曹丕的个人特殊身份,也使

得他的评价对应用文写作及其理论的发展起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巨著,其中,对于中国古代写作理

论的研究更是高屋建瓴。他也十分重视为文要具有社会政治功用,《文心雕龙》的第一部分《文

之枢纽》以及《长怀序志》等篇目里都有所论述,他提出:“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

[1]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可见,他也把文章的社

会功能

上升到了国家影响的高度来进行评价。此外,对于辞赋,他也在文体论中多处论述。例

如在《诠赋》中同王充一样,针对赋的流弊进行批评,称:“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

赋,愈惑

[1]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认为赋由于过分追求辞采而

使其作

品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规范性和讽谏作用。在应用文体的的社会评价方面,他比曹丕评价得更为具体,在《章表》中提出:“章表奏

议,

[1]经国之枢机。”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已经针对专门的应用文体作品进行评价,

而不是

如前人那样泛指文章、文学。他单独针对章表奏议类的公务应用文体进行关注,而且认

为这种文体的作用更加核心和重要,足见评价之高。 总之,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应

用写作理论的研究也有力地促成了中国古代应用写作的发展。从社会功用上来看,中国古代

应用写作是成功的完成了“劝善惩恶”的作用,达到了“国之枢机”的地位。对于中国古代

应用写作的研究无疑会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应用写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刘盼遂.论衡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

[5]史记卷九十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9. 联系电话:15245116811篇二: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

“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

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

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

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

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

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

类:

应用文是一种什么文体篇二: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文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并不是并列或归属关系,而是属于两种分类标准不同的文体分类体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着眼于表达手法和功能的表达型文体分类体系;应用文是一种独立的分类系统,它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社会实用功能。应用文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种相互交叉、渗透和重叠的关系。比如应用文中的回忆录、日志、地方志、大事记、家谱、族谱、简历、墓碑文等,就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应用文中的须知、解说词、说明书、工具书条目、教科书、书籍内容提要、登记表、统计表、一览表、证书、广告、文摘、教案等,就属于说明文范围。应用文中的演讲稿、声明、座右铭、格言、家训等则属于议论文的种类。应用文具有自己独立的文体分类体系,凡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文体,均可以归入应用文的范畴。也有人试图从实用角度,对所有文体进行新的分类。它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分类,是属于两种两种分类角度和立足点。因此一个特定的文体,有时即可以是应用文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一个种类。这是十分正常的事。

二、应用文写作要遵守约定俗成的格式要求

关于应用文的写作,要十分注重人们所说的“约定俗成”的格式要求。这种写作规范并非是一种严格规定的法定形式,而是无数前人在写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某种共同的认识和约定,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和共识。可见,“约定俗成”虽然不属法定规范,但它必然包含着写作规范中许多合理因素,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保留,不应随意破坏和擅自修改,以免影响应用文的特定交际功能。能够善于运用应用文的“约定俗成”格式,也是一个人语文修养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比如就书信而言,不要以为它的写作十分简单。写信写了十几年了,还有错。实际上,真正能够规范地全部书写正确书信格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书信格式错了,不也照样收到,意思也能理解。但它不知道,它所体现的语文修养却是有天壤之别。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用脏手抓饭往嘴里塞,有的人却用高级餐具进餐,其风格的粗鲁和优雅是不可相比的。

应用文是一种什么文体篇三:申论中常用的应用文文体

申论常用应用文补充资料

一、情况反映(简报)

简报即简明情况报告,它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用来汇报、反映、沟通情况和交流经验的一种文体。由于它不属于正式公文,因此不能公开出版,只在内部发行。日常工作中所见的通讯、动态、情况反映、信息通报、内部参考都属于简报的范围。情况反映(简报 )

情况简报也叫工作简报,主要用于反映工作中的动态和一般工作进展情况。一般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1)综合性情况简报是在明确的主题贯穿下,综合反映工作情况和问题,这类简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抓住主要问题,反映最有价值的情况。

2)专题性简报:主要是将某一项专门工作的动态、进展、问题向主管部门反映或向有关部门、下属单位作通报,借以传播信息,推动工作。

作用:

反映情况——通过简报,可以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映给各级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了解下情,为决策机关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交流经验——简报体现了领导机关的一定指导能力,通过组织交流,可以提供情况、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对工作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传播信息——简报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载体,可以使各级机关及从事行政工作的人互相了解情况,吸收经验、学习先进、改进工作。 特点:

真实性——简报中所反映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对事物的分析解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符合实际、事件,材料、数据要仔细核实。

准确性——简报的准确性体现在内容、材料和语言等几个方面。内容要选择具有价值,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所运用的材料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核实,确保其真实性,语言的使用要准确、规范,避免用词不当。语义混淆。

及时性——简报要写得快、印得快、发得快,以便使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及时地处理问题,制定政策。重要的情况要一日一报,甚至可以一日数报,以便更好地发挥简报的作用。

新鲜性—— 简报是报道新情况、新经验,并且内容要有较大的参考价格。五是简明性。简报的篇幅通常比较短小,因此,内容力求简明,行文平实,不需作艺术描述和理论阐述,只将“是什么,怎么样”写明即可。 简报由报头、按语、标题、正文、报尾五个部分构成。

简报的格式与结构

1、报头2、按语3、标题 4、正文 5、报尾

3、标题简报的标题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简要、准确、生动地概括全文内容。一般来说,简报的标题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写法,正标题提示全文的思想、意义,副标题写出事件与范围,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4、正文

正文是简报的中心部分,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简报的开头有三种方式:一是叙述法,直接把要反映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写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二是结论式,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因此而得出的结论,然后再作具体说明,或得出结论的理由;三是疑问式,即提出几个重要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再在主体部分做出具体回答。

主体是正文的中心部分,是简报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得详实、充分、有力。主体部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一是按时间顺序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来写,这种写法比较适合报道一个完整的事件,称之为新闻式写法; 二是按空间变换的顺序写,这种写法适合报道一个事情几个方面的情况;

三是按逻辑方法分类、归纳,即把所有材料归纳为几个部分,按序号或小标题归纳为几个部分、几个方面,按序号或小标题分别叙述; 四是夹叙夹议法,即边叙述、边评述,这种方法适合反映某种带有倾向性问题的简报;

五是对比法,即在对比中展开论述。

简报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把主体叙述的情况,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总结一下,结束全文。另一种是叙述完事实后,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文。

简报的例文

房改工作检查情况的汇报 (反映)

为确保住房制度改革,实现“提租补贴”的正常运转,真正做到“一手发出去,一手收回来”。在二步到位运转一周年之际,局房改办于今年10月份召开了各单位房改办主任会议,部署了房改大检查工作,要求各单位以自查的形式,进行“两查四核实”。“两查”是:查补贴范围,查漏扣资金;“四核”是:核实住房面积、租金额、补贴基数、补贴金额。经过两个月的自查核实,截至11月底,大多数单位都已基本完成。

已查实的16个单位中,除有5个小单位参改人员较少,没有发现问题外,其余的大多数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查出了问题。据九矿、三厂、局直、基建公司等14个单位的统计,在被调查的62,863房承租户中,漏扣资金的有484户,占0.7%,少扣资金168 552.58元。在已发补贴的91,578人中,不该发补贴的有218人??通过追回漏扣租金和多发的补贴,可追回资金205,783.24元。

这次检查核实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收获,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领导重视,业务部门配合。

2、配备力量,分层包干。(略)

3、执行政策,方法得当。(略)

提示:

这是一篇反映专题工作情况的简报。按语对正文的内容作了评价,提了要求。正文除用大量数字介绍工作成绩之外,还介绍了三条工作经验。各条经验个性特点明显,具有一定的借鉴或启示意义。文章观点材料结合紧密,事例典型。

二、汇报提纲

1、含义

相关热词搜索:是一种 应用文 文体 应用文公务类15种文体 常用应用文文体 14种应用文文体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