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高校地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9:07 影响了:

高校地理教案篇一:林潭学校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高校地理教案篇二:林潭学校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温馨寄语:无论推销什么东西,先推销自己。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

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学习难点】

掌握其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是难点。

【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北半球 东半球纬度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我们伟大的祖国是。

2、半球位置: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球。

3、海陆位置:中国是的国家。

4、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地区,属,南部少数地

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 ,没有 。

5、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______位。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____________,最南端在南海的_________________,最东

端在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P3活动)

1. 讨论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 讨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 结合P4表格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知识结构】

1、半球位置:半球,

一、我们祖国——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 (温度带)

3、海陆位置:洲东部,洋西岸

1、最北端

二、我国的领土—— 平方千米2、最南端

3、最东端

4、最西端

【当堂检测】

1、我国在地球上位于(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下列有关中国疆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中国的北部

B、中国位于亚洲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

C、北极圈穿过中国的北部

D、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国领土大部分地区属于( )

A、南温带 B、北温带

C、热带D、北寒带

4、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

【课后反思1】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2课时

温馨寄语:每天告诉自己——自己最大的资产就是课堂上40分钟的交流与学习。

【知识目标】

1.中国的领海、半岛、岛屿、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其位置。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对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名

族自豪感,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中国的领海、半岛、岛屿、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习难点】

中国的领海、半岛、岛屿、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法指导】

1. 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领土领海半岛岛屿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

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它们与 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 。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 平方

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平方千米。

3、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沿海分布着屿。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

4、阅读材料

(1)是内海,它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

(2)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3)台湾海峡属于 。

合作探究(P5活动)

1. 阅读图1.4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

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2. 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为:

南北距离约为:

3. 解释领土东西端晨昏差异的原因

南北部季节差异的原因

4. 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知识结构】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相邻的国家有个

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当堂检测】

1.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

3.我国的内海是 我国最大的盐场——

我国最大的渔场——

4 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海上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有多少个( )

A、1414B、6 6

C、14 6D、206

5、当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时,乌苏里江畔已是( )

A、烈日当空 B、天色黎明

C、晚霞满天 D、夜深人静

【课后反思2】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3课时

温馨寄语:只要强迫自己散发热情,一旦需要热心参与某种活动,便能立刻感到这股热情的

力量,进而勇往直前。

【学习目标】

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

中心。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和行政中心。

【学习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和行政中心。

【学法指导】

1. 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

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 ,有利于 ,全国的行

政区域,基本分为:( 、 ), .( 、 、 ), (、 )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

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读P图1.7中国政区图

3、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4、完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5、北回归线穿过:滇、桂、 、台。

6、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7、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8、最北端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最西端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合作探究

读P7图1.7中国政区图:

(1)找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2)根据P8材料,按地理方位找找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

(3)

图中各省区的名称分别为: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知识结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级制 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34个三级 乡(民族乡、镇)

省级

行政 省级个省

单位 行政5

单位

1997.7.1收回)

2

1999.12.30收回)

【当堂检测】

1、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A.省,县,乡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D.国家,省,地方

2、下列省(区) 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吉林省—吉—吉林B.广东省—广—广州

C.贵州省—贵—贵阳D.山东省—豫—济南

高校地理教案篇三:高中地理选修5教案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具准备

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个标题。

[讲授新课]

一、自然灾害(板书)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回答

[点拨]: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提问]那么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异变发生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点拨]所以说,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思考]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

[点拨]:(本题判别的标准有两条:其一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其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失稳。因此:

(1)案例1,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案例2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案例3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案例4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过渡]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提问]请大家看课本第二个大标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灾害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学生活动]:看课本后,讨论并回答

[点拨]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人员伤亡

(投影资料)

2005年10月20日新华网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巴基斯坦受灾最严重两地区之一本周三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南亚地震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79000人。这次地震已经成为自上个世纪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

同学们,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点拨]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投影:图1.1

地震中受伤的儿童被地震惊吓后哭泣的儿童

[点拨]照片不仅反映了人员受伤的情况,同时又说明儿童是易受灾群体。在承灾人群中脆弱的不仅有儿童,还有妇女、老人、残障人等,都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

损伤的群体。

(二)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投影资料)

结合课本P4图理解:说明了不同自然灾害有其一定的受灾体,造成的财产损失内容不同,灾情不同。

[点拨]除了直接的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造成一些间接影响(例如对社会功能的破坏)。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投影: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图片(让学生体会灾害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设问]同一种自然灾害,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不同。

[承转]对。同一震级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可能毫发未伤,但对其他国家来讲可能伤亡惨重。那么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呢?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投影)课本P6页图1.8,

[提问]:根据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学生活动]:讨论

[点拨]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引申]: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怎样才能减少灾害损失?

[学生回答]: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因一个地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而异。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积极应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其灾害损失。

教学后记: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四大圈层中的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解了解处于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

2.通过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

4.通过观看灾害影片(例如《后天》《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完美风暴》等)或记录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教学难点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教学方法

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

2.采用播放幻灯片,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

教具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

[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高校地理教案)。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这种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投影:

[设问]: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回答

[点拨]:

(1)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地理 高校 高校世界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