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

发布时间:2024-04-19 06:45:14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提供全面的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篇一:世界地理 杨青山

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沙漠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的过程。赤潮:有机物分解后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产生。欧盟是经济区域化水准最高的地区,是一个内部充分开放对外相对封闭的经济区域。

20世纪50年代建立“关税同盟”,1999年推行共同的货币“欧元”和设立与之相适应的欧洲银行。这个经济区使欧洲成为了一个人员、货物、资本、劳务和知识可以充分流动的经济区。具有实质性的中央调节功能;有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整利率,有共同的外贸标准和外贸政策以及统一的政治经济决策机构

东盟:是一个促进内部贸易、工业合作,对外促进共同的经贸关系。力求成为具有解决

内部国际政治关系能力的国际组织。必须依赖外部资源和市场的区域。

APEC:它是一个地跨亚洲、太平洋和美洲,有21个经济体参与的非正式的经贸合作议事体制。这个组织可以就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就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出政府的承诺和实行共同的措施。

中东:中东位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阿拉伯世界:具体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即有西亚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非洲

的埃及、利比亚、苏丹等,因其人口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新经济:狭义:指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广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和新模式,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等。

非洲贫困表现: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 ⑴ 洲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⑵ 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不平衡。

贫困的原因: 1. 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 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3. 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 4. 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5. 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 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 西亚的世界地位: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亚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②石油资源的重要性: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5.3%,天然气占35%。石油生产高度集中,油田个体规模大;石油加工能力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③民族宗教问题复杂:西亚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由于民族和宗教成分的复杂性,加之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西亚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旷日持久,以至导致大规模的战争。

日本五大工业地带:京滨工业地带、阪神工业地带、中京工业地带、北九州工业地带和濑户内工业区。 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A国际环境 a) 国际社会趋于和平 b) 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 c) 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 B 国内条件 自然条件 a) 适宜的气候b) 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 c) 高度利用国土 经济要素 a) 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技术水平高 b) 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 c) 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 d) 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 e) 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 f) 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社会、制度 a) 战后改革:缩小军费开支、 实施垄断禁止法,进行农地改革,推行劳动民主化 b) 社会因素:中流意识、自由社会

印度工农业发展:1机械工业: 主要分布在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三大中心。2纺织工业:棉纺织主要分布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特别是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两市;麻纺织集中分布在加尔各答附近。3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和安得拉邦。4钢铁工业:焦达讷格布尔高原及北侧的达莫德尔河谷地是印度钢铁工业的主要分布区。4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产煤区。

欧洲的气候特征:a。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b.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c.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法国是工农业在欧洲突出地位: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自然条件优越1)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用地面积广农业用地61.5%2)气候温和多雨,水热条件适中,土壤肥沃3)多样的气候与不同类型的地貌结合,为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2、生产特点:1)劳动生产率高2)农业结构合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3)专业化水平高,地区专业化,农业专业 。工艺专业化,完整的工业体系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北海油田的开发晚的原因极其开发的影响 ① 从地质条件来看,北海油田条件好,钻井成功率较高,油气井均能自喷,并为多硫质油。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全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阴雨天,平均浪高10米。在这种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的环境下,从海底开采石油困难较高,因而开采成本较高。 ②北海油田属于沿海国家共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开采都会受到别国的制约。 ③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世界油气市场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了外贸逆差,而且带动了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电力等有关工业和交通部门的发展。并且带动了昔日经济较为落后ide苏格兰东部的发展。 其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英国是开发北海油田的主要国家2.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 3.英国是一个能源出口国俄罗斯经济地域体系分析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不均衡,俄罗斯形成了东、西两大经济地带。 1)西部经济地带指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这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发达,是俄罗斯经济建设基地。但西部地带也存在环境问题,建设用地、工业用水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自给率不断下降。西部经济地带主要包括中央区和乌拉尔区。 ⑴中央区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以莫斯科为中心,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以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为最主要,农业也很发达。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网稠密。莫斯科是本区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⑵ 乌拉尔区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但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农业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北部寒冷不宜耕作。 2)东部地带是指俄罗斯亚洲地区,经济仍十分落后。东部地带资源丰富,各种燃料动力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森林资源储量大,这对东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建设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巨大的支撑力。西西伯利亚南部是俄罗斯重要粮食基地。而且,本区畜牧业也很发达。非洲气候的特点:洲大陆赤道中贯,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只有南北两端以及局部山地的年平均气温低于20 ℃。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①世界超级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②三大产业结构均发达的经济结构。③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极高 ④经济地域发展趋向均衡化亚洲气候的突出特征:(1)强烈的大陆性(2)典型的季风性。(3)类型的复杂性。(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体性(1)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2)空间组合性(3)动态演变性。2、差异性 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垂直带性. 3、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 全球各级自然地理环境均具有各自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各大洲或各大洋范围内:一方面,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就是该大洲或大洋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洲内各自然地理大区又均有各自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体现了该大洲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 纬向地带性规律表现为:全球带性、地带段性,2.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为:经向性地带性、区域性 3.垂直地带性相互关系:基本的、互不从属,截然对立、相互渗透,其矛盾是区域基本矛盾

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篇二:世界地理学教案

教案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1、气候的定义

气候: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

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提问:“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气象”——风、雨、雷、电等一切大气物理现象;

“天气”——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

“气候”——全球或某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内,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总结出了气候和天气的不同之处:“你预测的是气候,而经历的是天气。”

2、全球气候成因

(1)太阳辐射因子——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弱等。

(2)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折射、散射等。

(3)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4)人类活动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变化对气候起作用。比如改变地面的植被、兴修水库、向大气排入各种气体等等。

3、气候的分类 根据世界各地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气候带划分若干气候型。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相似性)

气候型:同一气候带内不同地点因自然条件等不同划分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差异性)

划分标准:气候带——等温线;气候型——降水和地形因子。

(1)柯本气候分类法——实验分类法

目前最被广泛被使用的气候分类法,由德国气候学家柯本提出的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基于认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气候的特性,故描述气候的最佳方式为自然植被。 首先根据全球的气候分成五个主气候带(A、B、C、D、E),其中除B(干旱带)是干旱气候外其余为湿润气候,各带中又以气温和降水为基础,考虑年度与每月气温,以及降雨季节的变化,参考植被分布

来确定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优点:

① 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② 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

① 把干燥气候带(B)与A、C、D、E等四个气候带相并列是不妥的。A、C、D、E等是按温度来分带的,而B带的划分是依据干燥指标。

② 柯本分类只注意气象要素的温度、降水、分析,忽视了高度因素,使垂直气候变化与纬向气候变化没有差异。

③ 柯本气候分类法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2)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成因分类法(14)

斯查勒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天气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地、锋面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并兼顾高度,确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将全球气候分为4个气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气候副型。

优点:

① 考虑到了气候的真正形成因素(气团、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② 将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差别开来

③ 考虑到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和内陆的差异

④ 分类法中采用定量的指标

缺点:

主要是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

(3)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目前我国现行高校地理系教材中所采用的气候分类法是经北师大地理系教授周淑贞等人,在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兼顾气候典型特征提出的一种气候分类法。

该方法认为,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的诸因子,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

件本身来确定。按照上述原则,周淑贞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带四大类。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内,宽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尔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这里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很大,因此长夏无冬,各月平均气温在25du3-28℃,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一般小于3℃,日较差可达6~12℃。由于全年皆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风力微弱,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多雷阵雨,因此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这与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动有关。

2.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正当迎风海岸,全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25℃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由于东风(信风)带来湿热的海洋气团,所以除对流雨、热带气旋雨外,还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较集中,无明显变化。

3.热带干湿季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是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辐合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是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散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是为热季。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 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篇三: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一 海陆分布特点 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热带半干旱气候分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气候特点: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2.多数布于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气温、降水状况和温带季风气候类似,但风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气候特点:热带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4.某些海干旱气候区内终年降水量少且变率大,气温高,显;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气温年、日较差大,云量少,日照强烈,蒸发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

二 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强,相对湿度小;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内气候有显著。植被土壤:植被在偏南地区以夏绿阔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短暂雨季,年降水量250~750 mm。植被土壤:叶林为主,北部为针阔混交林带。2温带海洋结构因洲而异 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性气候分布:分布在南北纬40o~60o的大陆

三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土。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出现于纬度10o到回西部。气候特点终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团,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最冷月均温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在0 ℃以上,全年有降水阴雨日较多,云雾

四 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多,日照较少;年降水量700~1 000 mm植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海地带。气候特点:本区水气充足,全年气温被土壤: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移学说 ;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

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

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

勒比雄提出.

五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

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

成的。(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

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

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

15 ℃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

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

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

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o~25o

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

分异显著。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

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

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

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

候或季风气候。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

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

南北纬各5 o~10 o的范围内,包括南

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

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

绝大部分地域。气候特点:全年皆夏,

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

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

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

超过60 mm。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

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

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

雨林砖红壤。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

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

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

o左右,也可伸至25o左右。包括非洲

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

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

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

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

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

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

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

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植被土

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

候)分布: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

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

o~30 o之间。典型的的热带干旱气候

高,长夏无冬,年平均温超过20 ℃,最冷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平均温一般在18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壤。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在35o~55o 为1 500~2 000 mm,集中在夏季,有干、湿N左右的东亚地区。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季存在。植被土壤: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5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暖热多雨,且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纬10o~南北气温差别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25o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性变化显著;年降水量500~600 mm,最冷屿。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温在月均温在0 ℃以下,最热月均温超过22 ℃。25 ℃以下,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全年植被土壤:阔叶林、针叶林,半湿润的森林降水多,夏秋季节相对集中,但无明显干季。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4温带大陆性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雨林砖红壤。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又称温带荒漠和温(二)陆地中纬度气候: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带草原气候,分布在35o~50o N的亚洲和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潘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帕斯等地。气候特点:亚洲的北美的此类气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有山地、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1. 陆地亚热带气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候.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o~40o之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间的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植因素作用,在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被土壤: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夏干气疏,自然景观为各种荒漠,植被土地类型为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亚热带大陆性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2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三)陆地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纬度25o~35o间,高纬度气候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一般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50o~70o 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气候o~70o N之间, 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是大特点: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均温一般高于22 ℃,最冷月气温在0~15 ℃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之间;年降水量在750~1 000 mm以上,夏半属于冷湿环境。2极地长寒气候分布:分布年降水量通常占全年的70%。冬季亚洲大陆为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屿,纬度大致介于70o~75o N之间。气候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所特点: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年皆冬,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降水较多。植被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3极地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与之冰原气候分布: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3亚热带夏干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全年严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又称地中海式气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候,分布于南北纬30o~40o的大陆西岸,如地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和浮冰的大洋. 端等地。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六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气候的纬向地带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 ℃左右,年雨量约性 1.定义: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为300~1 000 mm;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的地区,最热月均温不足22 ℃,为凉夏型地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2.成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因:太阳辐射地表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南北热雨。植被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为主,发育褐色土。2.陆地温带气候.陆地温带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主要分布在35o~60o 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性1.定义: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o N以南地区,所以伏、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温带面积不大。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包括在35o~55o 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

气候差异。2.表现:同一气候带内分异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关系:基本的、互不从属,截然对立、相互渗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同一个气候型合体。1、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1).热透,其矛盾是区域基本矛盾2、世界自然地理跨越不同的气候带;3气候的垂直地带带雨林带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环境的区域分异: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首先表性 成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植被:数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一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寄十、为什么日本经济高度集中,有什么规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生植物到处可见;动物:组成复杂,树栖类土律?日本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71%,山地度增加而增多。垂直带的多寡和基带壤:砖红壤(2).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非洲、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的起始,决定于高地起始纬度和其海南美广泛分布;植被:稀树草原,季相变化明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沿海则多为拔。同一纬度的高地,因距海远近、显,禾本科植物构成,乔木具储水的旱生构造;冲积平原,一方面,发展工业需要地势平坦坡向不同,其垂直带谱有较大差异。 土壤:红棕 的地区,另外,沿海交通方便,利于出口和

七 沙漠化 色土动物:草食性动物(3).热带荒漠带:植被:形成集聚效应。它的分布由地形和交通决

一)沙漠化的概念土地滋生生物潜稀疏旱生灌木,少量草本植物,及雨后矮生植定。地形上来说,日本中间高四周低,而且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

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

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

由此可见,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

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

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地表形态沙漠化所引起的地表形态的

变化是沙漠化最显著的景观标志和主

要的特征。这种标志是在植被破坏以

后风沙活动的结果,它是随着人为强

度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及风沙流的不断

作用,在沙质的原生地表基础上逐渐

发展的结果。在数量上,以风成地貌

形态为主要标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在

空间范围上扩大。在质量上,使原非

沙质荒漠环境出现了类似沙质荒漠的

主要景观——风成地貌形态的发育,

使地表形态发生质的变化。二)沙漠

化的形成原因:总体来说,沙漠化是自

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一个地区共同作

用的过程。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燥、

雨水稀少,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形成

的松散沙质土壤,受到大风的吹扬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过度放牧、过度农

垦、过度樵柴和不适当的利用水资源

等,使干旱或半干旱的疏松土壤失去

了植物的保护,最后导致不可逆转的

沙漠化过程。水资源利用不当所造成

的沙漠化土地,在干旱地带的内陆河

沿岸更应引起注意.2.沙漠化的防治

1991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

内瓦召开了沙漠化防治第八次顾问会

议,强调指出了:①沙漠化是土地退

化,不仅涉及到干旱半干旱地区,在

具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也有存

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不

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②它不仅是

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

会经济问题;③正是这样,所以在治

理方面需要把防治沙漠化的方案列入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去并且成为

其中的一部分。1994年10月,在巴黎

举行了《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签约

仪式(1995年改称《国

际防治荒漠化公约》,1997年5月在北

京召开了亚洲防治沙漠化部长级会

议,具体落实《公约》的亚洲附件,

形成了防治沙漠化―北京宣言‖。

八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

自然带的形成 1、自然带是指在地球

物动物:种类,数量贫乏,骆驼,土壤:荒漠海岸线狭长并且曲折,有利于船舶的停泊,土(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植被:荒漠草原植而日本国土狭小,平原面积少,不适合发展被,旱生灌木,禾本科植物土壤:半荒漠的淡农业。规律性,工农业发展的要分布于国土棕色土(5).亚热带森林带(分东岸、西岸)两侧,这主要靠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东岸:北半球,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北美东 南部,南半球,南美东南部,澳州东南部,非十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洲东南部植被:常绿阔叶林—照叶林,植物种持续发展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类丰富动物:食肉,食草动物土壤:亚热带红、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在政黄壤西岸:北半球,地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沿治、经济、文和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政治岸南半球,澳洲,西南部,非,西南部,南美上的恐怖主义、经济的全球化、种族的文化西岸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动物,阿尔卑冲突等无不打上全球性的烙印,人口、资源、斯山羊,扁角鹿土壤:褐色土(6).温带荒漠环境等方面更是如此。人口、资源、环境问带分布:亚欧大陆内部,北美西部山间高原,题的全球性共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南美南部东侧;植被:贫乏,稀疏草木植物,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小灌木等,根系发达,无叶或肉质叶土壤:荒二是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三是有漠土,棕钙土,栗钙土(7).温带草原带植被:些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禾本科植物为主动物:啮齿类,有蹄类,草原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食肉动物土壤:黑钙土,暗栗钙土(8).温带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1、人口、资源问阔叶林带 –夏绿林分布:亚东,北纬35-50度,题的全球关注1).人口问题与世界的贫困,大陆东岸植被:树种较单纯,树冠整齐,季相世界的贫困是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明显。土壤:棕色森林土(9).亚寒带针叶林度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带 分布: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植被:针叶而显得越来越凸现的问题。2).资源问题,林土壤森林灰化土 动物:松鼠,耐寒动物资源问(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世界地理教案杨青山)题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领域。资(10).苔原带 植被:苔藓,地衣占优势的无源问题的实质是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林苔原带土壤:冰沼土动物:单一,驯鹿,旅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鼠,北极狐(11).冰原带 植被:几乎没有,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衣,藻类动物:动物贫乏,北极熊,海豹,世界上许多工业资源的储量已急剧减少,甚企鹅,鲸鱼. 至走向枯竭。3).环境问题,工业化的发展,九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不断向环境中排放自然界本来不具有,因而(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无法吸收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必然的结果是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染。综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自人口、容:(1)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2)资源、环境的压力会不断增加。由于世界环空间组合性(3)动态演变性。2、差异性 所谓境的破坏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因此它们必须要承担部分解决发展中国的分异性。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家环境问题的责任。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 垂直带性.3、或发展中国家都应十分关注人口、资源和环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 全球各级自然地境及其相互汇合酿成的各种问题。 3、已经理环境均具有各自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各大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气洲或各大洋范围内:一方面,它们的自然地理候变化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3).生物环境的独特性就是该大洲或大洋的整体性;另多样性锐减4).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一方面,洲内各自然地理大区又均有各自的独态系统的破坏5).土地退化正在加速 可持特性,这些独特性体现了该大洲的差异性。这续发展观:系统观:把地球表层自然、经济、是第二级即大洲或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社会和政治因素等视为一个统一的系和差异性。以下可以此类推。需要指出的是,统。公平观: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世界地理(自然部分)主要探讨的就是各大洲平。和谐观:人地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或各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的最高目标。1. 全球可持续发展原则(1)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狭义 纬向地带性规律持续观(2)系统观(3)公平观(4)和谐表现为:全球带性、地带段性,非地带性规律表观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过程 1). 农村人现为:经向性地带性、区域性 垂直地带性相互口向城市的移动农村人口迁往到城市的原

因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格局的演变 大体经历了以英国一极为主导的社会条件综合评价1、北亚大区资源丰富、好的教育、医疗条件2). 城市景观的工业革命时期---西欧和北美的共同发展时期---光热不足、湖沼广布、自然环境恶劣2、中扩散城市景观的扩散包括具有―城市‖西欧、北美与日本的三足鼎立----多极化发展时亚大区光热充足、水分不足3、东亚大区滨特征的城市建成区(城市基础设施)期。(三)陆地低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太平洋、季风气候、雨热同季4、东南亚大的扩散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3)各种空间格局1、原始热带湿润地区的人类生产活区气候湿热、农矿产品著名5、南亚大区热形式网络的扩散.世界城市化问题:城动 赤道及其附近低纬地区的热带雨林分布区,带季风、地形平坦6、西亚大区―五海三洲之市贫民 城市犯罪 城市交通 城市环

境问题

十二不同的地带人类活动对地理环

境影响深度及原因(一)、 陆地高纬

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

局 陆地高纬度地带主要指北半球

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

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

1、陆地寒带(含南极大陆)的人类生

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世界上人口最为

稀疏的地区。陆地寒带的当地人类活

动主要以初始的渔猎、游牧为主,种

植业在该地带几乎绝迹。 这里的矿业

开发则对环境构成了威胁2、陆地亚寒

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主

要分布在加拿大、北欧和俄罗斯的中

北部。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

自然资源为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主

要产业部门:森林采伐工业、采掘业、

资源加工型工业。低温虽然会使资源

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相当脆弱,但水分

条件好和有限的人类开发能力则是这

里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发达国

家足够的经济自给、强大的技术开发

能力和较早形成的保护环境的传统,

也对严寒带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

响.(二)陆地中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

动及其空间格局 陆地中纬度地带主

要指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带

是地球人口上密度最高的地带。该地

带是全球人地关系程度最深,也是最

为复杂的地带。1、陆地中纬度地带人

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 1)陆地

温带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地域差异 东

亚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人们根据

各地农业自然条件的不同,种植玉米、

高粱、小麦、大豆等作物。形成了以

谷物经营制和块根作物栽培制为主的

耕作业系统。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湿润

气候区主要为畜牧业、蔬菜业为主的

混合农业系统 。欧洲西部畜牧业较发

达,属谷物经营制、块根作物栽培制

和草田轮作制。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

气候区2)陆地亚热带农业生产活动及

其地区差异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夏干

气候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模式有:一

是雨田耕作业,二为灌溉农业,三为

种植夏季耐干旱的作物。大陆东岸的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可种植水稻、花

生、大豆、棉花、甘薯和一些蔬菜类

作物。大陆内部,绿洲农业经营类型

和畜牧业。2、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

产活动的空间格局 1)主要基础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燃料与动力来源丰富;

主要消费地 ;人力资本集中;交通与

区位条件优越。2)工业生产活动空间

农业开发利用程度极低,原始的渔猎、采集、地‖、油气丰富、气候干旱、矛盾突出 放牧、种植状态。2、开发中的热带湿润地区的十六亚洲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有几种类型?1).人类生产活动土地私有化促进的游耕农业、小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农农业和种植园经济,雨林被大面积砍伐而作进口品。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通常亚洲国为耕地,造成养分循环中断,土壤肥力丧失,土地家和地区的出口导向工业化,又是在政府强侵蚀退化及至引起区域性气候变化。雨林地区有力的经济干预下进行的。3).新一轮混合破坏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环境的一个型战略 最严重的隐患。3、热带干湿季地区的人类生产十七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活动与热带湿润区比人类的生产活动相对广泛分布有何影响?一、自然条件概述1、地理位和深刻,在稀树草原,非洲主要是牧草放牧制置---东亚太平洋岛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和雨耕的迁移农业,南美和澳大利亚主要是草西北部。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地系统的大农场经营制。热带干旱稀树草原、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2、多山热带灌丛稀树草原,粗放牧场经营制、游耕、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和丘陵占日本总面谷物-休闲经营制、农牧业一体制、中等集约积的70%3、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西太平洋牧场经营等。4、热带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绿洲火山地震带上,全国有8条火山带4、温带农业游牧、利用地下水发展绿洲农业 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点。十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有什么区别:世有三个气候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和界经济的一体化 1必然性的分析社会化生产、本州北部,年平均气温6℃; 温带季风气候:主权划分2世界经济一体化发达的交通和通讯中部,年平均气温14℃;亚热带季风气候:九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还是一把双州、四国及本州南部,年平均气温超过18℃刃剑.3世界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5.短小湍急的水系 日本岛屿狭长,山脉广域化是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分异现布,且多与海岸平行,因此河流短小,湖盆象 ,同处一个共同的地理单元是其最本质的特也较狭小。但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且多征。 穿过峡谷后形成急流瀑布,故水力资源丰十四亚洲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地理区以及各自富。 6、资源小国矿产资源贫乏,虽种类较特征(一)北亚大区:寒湿的气候、广阔的永冻多,但储量少,分布零散,不利开采.生物现象。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资源、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 ,远东山地,濒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地形以山地为海生动物丰富. 主,季风性显著。(二)中亚大区:深居内陆,十八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距海遥远。(三)东亚大区:季风影响显著(四)济分布,在日本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东南亚大区1、中南半岛山川南北相间分布,有普遍规律性?十九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如掌状。大陆性展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季风气候,东南亚岛屿即马来群岛,包括大巽哪些方面?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1)、地形.他、小巽他、马鲁古、菲律宾等群岛。(五)南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亚大区1、印度半岛古老的德干高原为半岛核占25%,其余为海拔不足1 000米的高原和心,北面环绕年轻的褶皱山系,中间为印度河丘陵.印度河—恒河平原,绵延3 000公里,-恒河平原;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2、斯里兰面积广大。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上地卡岛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是一古老的大陆肥沃,南部德干高原,久经侵蚀、丘低坡缓,岛。大部属热带雨林景观。(六)西南亚大区即便于耕作。沿海约有40万平方公取的冲积西亚大区,强烈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1、伊朗平原。2)土壤以冲积土、热带黑土为主 3)高原2、阿拉伯半岛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4、气候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地中海东岸5、小亚细亚高原和亚美尼亚火山均温24~47℃,年平均降水1179mm,年降水高原6、高加索山地 1250以上的多雨区和750~1250的湿润区各十五评价亚洲经济发展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地占1/4,少于750的干燥区仅占8%。但降水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地形条件1、地势最高不稳定,季节分配不均,易发洪涝灾害。4)的大陆 平均海拔约950m。高原和山地分布很水文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5)矿产资源2、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2、地势起伏极端,人口劳动力条件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地形类型复杂 3、地形结构中南部高,山脉组高,分布不均3、政治经济条件4、科技条合形式成群成带 4、大陆东缘有岛弧带 2地形件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和类型亚洲的地表形态既受内力作用控制,又受海洋工程等高技术在世界占重要地位5、社外力作用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表组成物会文化条件全国现有254所综合性大学,质,对地形的影响也不同。3气候条件气候主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要特征 1、大陆性气候强烈 2、季风性气候典大学等。市场完全开放,与各大国关系良好,型 3、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4水源条件外部压力小,精英教育成功 水资源十分丰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5生物多二十,分析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样性6矿产资源 (一)地理位置面积l 016万km2(未包括俄

罗斯亚洲部分的面积),为世界第六大础的。战后以来,欧洲率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一整治2、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洲。从海陆位置看,欧洲位于亚欧大性,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互依存关样化3、调整工业布局4、拓展和完善交通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北冰洋的系。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为人类节约资源、网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6、消除污染,南岸。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可能和经济可行性。重视美化环境

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由此推动社二十九俄罗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又什么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点?1位置: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线。 经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地区位于二十三英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主要特点?岛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 面36°N~71°08?N, 66°10‘E~ 9°34?W国地理环境特征(一)领土和位置1、领土24.4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之间。(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1、万平方公里,大不列颠岛为领土主体2、位置东西部差异显著的地貌.俄罗斯的地势东部轮廓欧洲大陆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北大西洋上的岛国东临北海,西滨大西洋,高,西部低。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叶尼塞河其边缘众多的半岛和岛屿,把大陆边南同欧洲大陆相望(二)环境特征1、地形地以西以平原为主,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缘的海洋分割成许多边缘海、内海和质上属于欧洲古陆一部分地形特点:低山、中平原.东欧平原面积大部分位于俄罗斯境内,海湾,使欧洲的水平轮廓支离破碎。2、山、盆地、平原互相交错四大地形单元:苏格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间有丘陵和低地形特征1)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 兰高地、奔宁山脉、英格兰平原、威尔士高地地。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沼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均2、温湿的海洋气候具有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泽众多。 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叶尼塞河和海拔仅300m 2)东西部地形差别明显 候冬暖夏凉,降水充沛;1月均温3-6℃,7勒拿河之间,远东山地 3、温带、亚寒带

3)冰川地貌分布广泛 欧洲地形深受月13-17 ℃,年均降水1000mm,气候显著大陆性为主的气候: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和中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改造,广布各种类特征:雨日多、云量大、多雾、日照少、蒸发纬度,气候复杂多样且差异大,地处3个气型的冰川地貌(三)气候特征1·气候弱3、水系河网稠密,水量充足。4、人口6204候带: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主要特点:冬海洋性显著温和湿润2具有面积最广万主要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气温:1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地中海尔兰人二十四英国与法国能源有什么差异?月均温-10~-30 ℃7月均温10~20 ℃,式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能源资源优势1、煤炭总储量1700亿吨,可采降水:700~200mm,受西风带、大西洋暖典型:冬温夏凉,年温差小,全年有储量450亿吨特点:煤层较厚、埋藏较浅、容湿气团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雨,秋冬较长。地中海式气候特点是易开采;分布广泛、距海近、便于运输;煤种递减。大陆性气候自西向东愈益显著。冬夏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2、石油、天然气温差大,雨量明显减少。4、主要河流俄罗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没有热带气候,寒分布:北海大陆架;法国能源资源贫乏,煤炭缺斯境内河流众多 ,长度超过3000km的大带气候只限于大陆北缘的狭窄地带和乏,石油99%依靠进口. 河有4条,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北冰洋诸岛。四)河流与湖泊1、河流二十五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为什么说法国气勒拿河。自然资源:俄罗斯土地辽阔,是世

1.水量丰富 2.河网稠密 3.河流通候复杂多样?地处中纬地区大陆西岸,终年盛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航里程长 2、湖泊.欧洲是小湖众多的行西风,四种气候类型: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1).铁矿2)石油3)天然气4)煤炭5)森大陆。成因类型各异,地区分布不均。性气候,东部:海洋向大陆过渡类型,地中海沿林资源6)水力7)土地

其中以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最多,集岸:地中海式气候,南部,高原,山地气候.

中分布于下列三个地区:1.北欧湖群 二十六为什么说法国是工农业都很发达的国

2.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群 湖泊家?农业在欧洲突出地位?法国是欧盟最大的

密布 3.阿尔卑斯山地湖群 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二十一评价欧洲的土地矿产生物和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

淡水资源(一)自然资源评价1、土地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自然条件

资源及其利用面积l 016万km2,约占优越1)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用地面

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8%,人口7.4积广农业用地61.5%2)气候温和多雨,水热条

亿,约占世界的12.3%,人口密度为件适中,土壤肥沃3)多样的气候与不同类型

72人/ km2,仅次于亚洲。2、矿产资的地貌结合,为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源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2、生产特点:1)劳动生产率高2)农业结构

然气、煤、铁、锰、镍、钾盐等部分合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3)专业化水平高,地

有色、稀有金属矿、稀土元素矿在欧区专业化,农业专业,工艺专业化

洲储量较少;矿产资源在欧洲国家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力工

分布不平衡。3、生物资源自然植被以业化学工业.

森林为主,北欧、东欧是欧洲森林覆二十七 为什么德国是世界工业大国之一?优

盖率最高的地区动物种类比较贫乏欧越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处于欧洲中部,

洲的动物界可分为苔原动物、温带森十字路口的优越位置。强大的制造业生产部门

林动物、草原动物和亚热带森林动物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强大,

四个类型。4、淡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和化工是德四大支

及人均量丰富,但由于降水量与蒸发柱产业,环保、航空、信息等新兴产业亦很发

量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工农业生产、达,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城市、人口分布差异大,地区间分布二十八 鲁尔区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工业区?

不均衡。 (一)发展:位于莱茵河支流鲁尔河、利珀河

二十二举例说明什么原因使欧洲率先之间,面积4970平方千米,人口达750万,是

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欧洲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本区以采煤、钢铁、

的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环境较优越,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1)煤炭资源

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从18世纪的丰富2)便利的水路运输和充足的水源.鲁尔区

工业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

济社会发展除了科技推动的因素外,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3)

是以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作为基地理位置优越4)市场条件好1、制定规划,统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世界地理 杨青山 世界地理 杨青山 答案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