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海洋地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7 12:29:34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海洋地理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海洋地理教案篇一:海洋地理选修模块全套教案(鲁教版)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 、地层陷落 、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2) 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NextPage]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

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洋地理教案篇二:海洋地理学案

海洋地理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教学目标

1、 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规律

2、 区分海与洋的不同,举例说明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的主要特点

3、了解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以及海岭等主要地貌类型及形态特征 4 、能运用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底地形形成和分布规律,并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 ★ ★ ★) 基础知识梳理

一、广阔的世界大洋 1、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均匀,且海陆面积随纬度 2、“陆半球”与”水半球“,无论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都比 大,海陆分布是 。 活动一:读图”1-1-2“,思考 1、 图中曲线代表什么?

2、找出陆地面积最大的纬度和海洋面积最大的纬度

3、找出南北极附近海陆面积之比最悬殊的纬度

例题1: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例题2:读图”1-1-3“和”1-1-4“ ,思考

1、找出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 2、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什么?3、海与洋的区别(完成表格)

例题3:完成下列三道选择题

(1).下列海中,不属于边缘海的是( )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 (2).下列属于内海的是( )

A.日本海、黄海 B.波罗的海、渤海 C.波罗的海、墨西哥湾 D.红海、东海 (3).下影响列关于洋和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是海洋的主体和潮汐系统而海无洋流现象和潮汐现象 B.洋的温度和盐度终年不变,而海域经常变化 C.洋和海是相通的,只是海靠近大陆 D.洋受大陆影响较大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

在图中的对应区域中标出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

太平洋中脊贯穿不在太平洋中间,而偏于大洋的东侧.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形分布,大西洋中脊呈“S”形。

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称为中央裂谷,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全球性地震活动带,但震源浅,强度小。 三、海底地形的成因 1.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魏格纳认为: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Pangea);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Panthalassa)。从中生代开始,这个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一直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出现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漂移说认为:较轻的花岗岩质(sial)大陆是在较重的玄武岩质(sima)海底上漂移的,并列举了许多事实来证明这种漂移。如大洋两岸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凹凸相合,只要把南北美洲大陆向东移动,就可以和欧非大陆拼在一起,几乎严丝合缝。又如在为大洋所分割的大陆上,地层、构造、岩相、古生物群、古气候等也都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以古构造而论,如非洲的开普山和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可以连接起来,被看作是同一地质构造的延续。以古气候而论,如在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洲都发现有石炭二叠纪的冰川堆积物,说明它们当初是连在一起的,并正好处于极地位置,是以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目前这种分布的形势。诸如此类,例证很多。

漂移说还认为:大陆漂移有两个明显的方向性:一是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就是大陆壳受到从两极向赤道的挤压的结果。一是从东向西的运动,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作用引起的。美洲西岸的经向山脉如科迪勒拉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受到硅镁层阻挡,被挤压褶皱形成的;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小岛,是陆地向西漂移时留下来的残块。

这个学说,在当时有两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一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水平运动对地壳构造形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陆和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李四光在当时也受到此说的影响。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人怀疑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日月潮汐摩擦力是否足以使大陆硅铝层在洋底硅镁层上漂移;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如果是硬的硅铝层在较软的硅镁层上发生漂移,为什么硅铝层的前缘褶皱成山而硅镁层的边缘反倒没有褶皱而只拗陷为海沟?如果大陆漂移是在中生代开始的,那么古生代以前的褶皱山脉是怎样形成的?由于许多问题得不到答案,特别是受到固定论者的坚决反对,到了30年代,此一学说便逐渐消沉下去了。 2. 海底扩张学说(★) (1)产生背景

①全球大洋底部竟连续分布着大洋中脊 ②洋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③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上部结构差异明显,而下部结构差异甚至小。 (2)理论观点:

①炽热的熔岩不断从___________________涌升,冷却后,形成新洋底

②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其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

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______最新,离它愈远则_______,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中央裂谷带对于于_____________,大洋盆地对应于______________,海沟对应于对流的_____________。

④洋底从裂谷处形成到海沟处消亡周期一般不超过_____ 3.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 (1)理论观点: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_____ ___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 个规模巨大的板块。

②板块边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____ ___,大陆裂谷也属于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多形成______,

例题4:右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原动力是() A. 地幔物质的对流 B. 地球自转离心力 C. 天体之间的引力 D. 地转偏向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处是海沟,是板块生长边界

②甲附近多火山、地震 ③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

④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S”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 A.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同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同南极洲板块 例题5:(淮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读图回答 (1)海底地形d的名称是,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例题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的名称:

1)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

2 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板块之间,是_____边界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红、海形

第一单元第二节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1、海水温度与盐度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海水运动

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4、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海水性质 1、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的衡量:(2)海水热量的来源:(4)全球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水平变化规律:2) 垂直变化规律: 2、 海水盐度

(1)定义: (2)均值: (3)影响因素: (4)分布规律:

(3)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是,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洋地理教案篇三:海洋地理选修模块全套教案(鲁教版) 2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 、地层陷落 、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2) 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NextPage]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海洋地理教案)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

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海洋 地理 地理海洋资源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