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高三地理教案地图

发布时间:2024-04-27 07:07:39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案地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高三地理教案地图篇一:高三地理地图复习教案2

第二讲 地图部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

2.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 3.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4.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本讲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本讲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

①线段式:

②数字式:1:4000000;

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

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经典例题1] 读图2-1,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400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图中两幅图的实地范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的水平距离是图甲的2倍,则图乙的比例尺是图甲的2倍,图乙的比例尺为1/100000×2=1/50000,图乙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答案】C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经典例题2] 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答案】D 2.地图上的方向

(1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

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

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般方法是分析图中给出的纬度的变化方向,若纬度是向北方向增大,则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在实地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典例题3]

①在图2-2 中,A地在B地的 方向,A地在C地的 方向。 ②读图2-3,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和公路走向的变化。

【答案】①西南正西 ②河流的大致从南向北流

公路先西南——东北走向,后东西走向(或:先东西走向,后东北——西南走向) (3)图例和注记:

第二课时 二、等高线

1.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图2-2

图2-3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2.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补充:陡崖高度的计算:

① 如图2-4是一个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但可能陡崖

图2-4

的最高点高度为499.99??米,而崖底高度为0.0??01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归纳后不难发现,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 (n-1)h≤△H<(n+1)h 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范围: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经典例题4] 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80米 B. 220米C.320米 D.280米 【答案】BC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经典例题5] 读图2-5:(1)该地地形为 ( ) A.山地 B.丘陵C.高原 D.平原

(2)以下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地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此地发展耕作业需要修筑梯田 C.此地的等高距为100m

D.此地只适宜发展林牧业 【答案】(1) B(2)B 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

图2-5

高三地理教案地图篇二:高三地理复习的地图教学

高三地理复习的地图教学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 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 1

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中国 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 2

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 自然 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 英文 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 3

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

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 教育 为已任,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

4

高三地理教案地图篇三:高中地理教案:地球、地图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地图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2.地轴、两极、赤道、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纬度。

3.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的意义,地球上的五带。

4.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与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5.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见的图例和注记。

6.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一讲 地球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这两条相对的经线将地球分成东、西两半球。从20°W向东,过0°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过180°经线到160°E,为西半球。

3.高、中、低纬的划分

低纬度:纬度0°~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

思考讨论

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是否会回到原出发点?

提示:此人在赤道以北只有40千米,而在赤道以南有60千米,因而在赤道以北的40千米处的纬线上,与赤道以南60千米处的纬线上,其经度1°的纬线弧段并不等长,即赤道以北的要略大于赤道以南的。因而,当他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后,最后应位于出发点以东。

三、时区和日界线

1.地方时 由于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所求地方时。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2.时区和区时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了划分时区的办法: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7.5°,定为中时区,又叫零时区。从东经7.5°和西经7.5°起,每15°划一个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统一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我国自西向东共跨五个时区,但为了使用便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时间,叫“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就是零时区的区时。

4.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旧的一天结束的地方。因此,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从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照顾日界线所穿过的一些国家,日界

线并不是完全沿180°经线,而是出现了三处转折(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美国阿留申群岛、太平洋中部斐济群岛附近)。

思考讨论

北京时间是否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提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而北京所在经度约是116°E,所以要注意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疑难突破

1.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位

(1)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在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2)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在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

(3)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西经度的地点在西面;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东经度的地点在西面;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2.极地经纬网图的判读

(1)经线和纬线:在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南、北纬90°)为圆心,纬线为圆心,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条条直线。如下图:

(2)东西经和南北纬:在极地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若极点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3)极点的判读方法有五种:

①根据圆心处的字标

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South缩写),为南极极地图;标注“北”或“N”(North缩写),即为北极极地图。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

极地图旁侧标着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转动,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知,极地图旁侧标明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逆时针方向,可判定它是北极极地图;如标明是顺时针方向,则断定它是南极极地图。如上图中极点为北极。

③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度数。

在极地图上,既未注南极或北极,也没有画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但标注着经度度数以及东经西经。判断方法: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的规定,画出顺(逆)时针方向箭头,从而判断南(北)极图。

④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

我们知道,南极地区分布着南极大陆,而北极地区分布着北冰洋。如果看到极地中心是大陆,附近是海洋,而且认出是南极大陆轮廓,形状好似“蝌蚪”形,则可断定是南半球极地图。如果看到极地中心为海洋,四周被陆地包围,可判定是北极图。

⑤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

北半球夏至日,极圈全为昼弧,则为北极图;全为夜弧者,为南极图。冬至日相反。

●典例剖析

【例题】 (2004年全国卷四,4~5)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高三地理教案地图)25°E

C.115°E D.110°E

(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C.7月 D.5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学生对北京时间概念的掌握。

易错分析:不能根据(北京时间)当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推算出当地地方时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解题思路:据题干本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地昼长10小时,因而日出时间地方时是12-10=72

时,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是6时40分,因而该地经度为125°E。该日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

答案:(1)B (2)A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地理 地图 高三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