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初三化学教案粤教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2:35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化学教案粤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化学教案粤教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

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

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 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 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 理发师 厨师 医生 警察

[讲 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 书]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 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检 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观察活动]【实验1-1】 火柴梗燃烧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物质

【实验1-2】 镁条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讲 述]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灰燼、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

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

学反应。

[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

[(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初三化学教案粤教)讲 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

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观察活动]【实验1-3】 在盛有少量小苏打(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

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产生气泡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1-4】 在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无色氯化

镁溶液。

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讲 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 据。

[板 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初三化学教案粤教篇二: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教案

授课课题:2.1空气的成分

教学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

教学目的

1. 知道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认识空气成分及其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3. 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4. 认识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 分辨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周围有什么吗?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四周,无处不在。同学们看得到摸得到空气吗?空气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空气被污染了我们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解答这些问题。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一种成分——氧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下面我们用

实验来测定。

1.实验装置及仪器

①燃烧匙 ②导管 ③止水夹 ④集气瓶 ⑤烧杯

药品:红磷(紫红色)

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左后右。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身,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演示

(1)操作:用药匙取用足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迅速把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拧紧胶塞。等集气瓶内气温降到室温,松开止水夹。

(2)现象及解释: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注意白烟和白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红磷在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气体约占1/5。

(3)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

注意:强调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原理)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7.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够多 ③要待集气瓶内温度降到室温且瓶内水面不再往上升时,读取进入瓶内水的体积。

8.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的原因: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 ③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作业布置

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5次。

板书设计

2.1空气的成分(1)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装置及仪器

药品:红磷(紫红色)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3.实验现象及结论

4.空气的组成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6.实验成功的关键

7.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的原因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测定氧气的实验,还知道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存在便是道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各种成分,它们有什么性质呢,它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揭晓答案。

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点低;密度:1.251g/L。

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变化,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3.用途

?制取氮肥?充氮包装食品?医疗手术(1)保护气? (2)冷冻剂? (3)化工原料??合成染料 充氮灯泡??超导试验?制造炸药?

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的总称。

2.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氦气——粉红色;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

3.用途:霓虹灯、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控空气球。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N2、02、CO2、P、P2O5、H2O等。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海水、河水、矿泉水等。

3.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4.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浮有冰的水,纯净水,水银,铁粉,石灰水,盐水,镁。

作业布置

P39 2.1习题 1、5、7

板书设计

2.1空气的成分(2)

?物理性质

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 ??用途?

?稀有气体

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用途?

?纯净物

四、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成分以及他们各自的性质和用途,同学们想想,如果空气中多出了其他物质,或者空气中的种成分含量增多或者减少,后果会怎样呢?

五、空气污染危害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空气也在跟着变化,不过这不是变好,而是变差。人类的活动往往造成空气污染。

1.污染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

2.污染物

①有害气体:SO2、NO2、CO、氟氯烃。②可吸入颗粒物 ③PM2.5

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

3.来源

①SO2:含硫燃料的燃烧(酸雨)。

②NO2:汽车尾气(酸雨)。

③CO: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中毒)。

④氟氯烃:空调、冰箱(破坏臭氧层)。

⑤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垃圾。

六、保护大气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2.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项目: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臭氧。

3.空气质量级别:优(0~50)、良(51~100)、普通(101~200)、不佳(201~300)、差(301~400)。级别越高,空气质量也差。

4.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煤炭的综合利用;

③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如空气能、太阳能、风能、水力等; ④使用无铅汽油;

⑤植树造林。

5. 三大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6. 三大环境问题

①酸雨:SO2、NO2

②温室效应:CO2

③臭氧层:O3

作业布置

P39 2.1习题 2、3、4、6

板书设计

五、空气污染危害大

1.污染源

2.污染物

3.来源

六、保护大气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项目

3.空气质量级别

4.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5.三大环境污染

6.三大环境问题

2.1空气的成分(3)

初三化学教案粤教篇三:(备课部打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教案

课题: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 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 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白光

2.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1)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CO2)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板书】(2)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 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 2. 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3)石蜡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O2) (H2O) (CO2)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 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小结】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 二.氧气的用途 1. 供给呼吸 2. 支持燃烧(助燃)

课题: 3.2制取氧气(一 )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掌握分解反应 重点: 氧气的制法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3—4]: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结论: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C+B

二氧化猛

?过氧化氢?????水+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课题: 3.2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2.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3. 认识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上面我们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提醒: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原理 等来确定。)

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把你们所画的示意图与教材中的图对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小结)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铁夹的位置在试管中上部; 4、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思考)

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投影)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结)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