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中考化学教案本

发布时间:2024-04-23 22:02:01 影响了:

中考化学教案本篇一: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

中考化学教案本

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08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

中考化学教案本篇二: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08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中考化学教案本篇三:2014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第26讲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均错。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 (2)EF (3)CE

中考复习第27讲 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关键知识点拔]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三)氧化物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的判定。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

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糠水 ⑥硫粉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 ⑧氨气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

其答案为:②⑤;③④⑦⑧;①⑥;④⑦;⑥ 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物(填化学式) (1)酸性氧化物____ (2)碱性氧化物____ (3)碱____ (4)酸____ (5)盐____

中考复习 第28讲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性质

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

[关键知识点拨]

(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化学教案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初中化学教案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