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东芝杯化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5 09:34:18 影响了:

东芝杯化学教案篇一:东芝杯教案

椭圆的轨迹探究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授课人】何璐

一、【教材分析】 《椭圆》安排在圆锥曲线之首,是学生对新的知识的首次接触,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已具有一定的(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东芝杯化学教案)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高二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思维活跃,他们乐于探索、敢于探究。但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逻辑思维能力感性强,不够严密。

③同时他们课程多课余时间少,学习结果大多依赖于对课堂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准确熟练地记忆和理解定义。

◎能力目标:通过画椭圆等自主实践探究椭圆定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沟通合作的学习能力;通过由具体、发散到抽象、集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用整理、归纳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信息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

※难点:椭圆定义的探究过程,以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法。即“创设问题——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及“直接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和概括问题等教学互动活动,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法:“学生自主实验法”我采用了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果实,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

构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为三组,并分发坐标纸板(已画好坐标轴)细绳(10厘米)和图钉等教学工具。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东芝杯化学教案篇二:参加第六届东芝杯教学比赛教案

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 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

参赛教案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化学第41页-43页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学生

参赛选手: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于娅萍 选手专业:化学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

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讲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教材地位: 本课题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承接必修1的“氧化还原反应”,对选修4“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进行铺垫。

知识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重点是讲解原电池原理及化学能直接转化电能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及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生能够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锌与稀硫酸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举电池在日常生活、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讨论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 1 页

一、 教学流程设计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东芝杯化学教案篇三:东芝杯获奖教案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 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

参赛教案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 授课对象:八年级(上)的学生

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林佳佳 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课题】 15.2.1 平方差公式

【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对象】 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 华南师范大学 林佳佳.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

“﹙□+△﹚﹙□– △﹚”→“□2 – △2”.

?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纠正片面观点: ?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东芝 化学教案 东芝杯教案化学 第六届东芝杯化学视频 东芝杯化学视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