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历史教案 > 正文
 

辛亥革命历史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7:16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历史教案,提供全面的辛亥革命历史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辛亥革命历史教案篇一: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历史教案篇二: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

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

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

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民报》

G、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课本63页)最为壮烈。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政府、南北对立、台港澳的殖民化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 中华民国”。

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请学生边听讲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概况。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课本64页

1、条件:①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③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④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那么,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呢?

2、步骤: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课本65页

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三)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三民主义”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 中华民国”。

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1.1;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

★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

2、步骤: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功绩:1、2、3、4

(三)局限性:

关于辛亥革命胜利还是失败:

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

终落于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的论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从主观角度看,中国民族资本自身发育严重不良。从客观角度看,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仍可称是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对封建体制的冲击、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对进步意识的弘扬、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尽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毛泽东同志正是从前辈的革命历程中悟出了革命纲领、革命政党、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中心等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简单地讲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进一步拓宽历史的视界,而不是简单下结论。

辛亥革命历史教案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课前分析:

通过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清末有志之士在清末衰败的历史中如何力挽狂澜的举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本课内容知识分布基本符合新课标的内容,内容少而精,课文中穿插了很多“活动与探究题”供同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多重导入法。有关辛亥革命史实或人物的资料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个

优势,多角度导入新课。

2.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

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谈话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公车上书”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2.戊戌变法时当政的皇帝是哪位?

二、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当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但遭到拒绝,由此,他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

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

(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5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的情况,重点讲述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特别是和后来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进行了对照,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纲领的理解。之后我们讲到了另一个问题——

辛亥革命历史教案

武昌起义,并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历史事件做了分析,使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的成立(1894. 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1911.10.10)

2.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辛亥革命 历史教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