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历史教案 > 正文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18:19:28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2011---2012) 学 年

度 第 一 学 期

教案

科 目:历 史

年 级:八年级

教师姓名:蒋奉立

备课时间:9月1日教案序号:1

课题: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初步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对比香港被割让与香港回归。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对比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到祖国今天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3分钟)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 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对于清朝通过电视我们许多同学都非常的熟悉,有哪位同学能将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来?(表格形式——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27分钟)

一、 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由于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因此,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问;你知道原因吗?——中国的闭关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的。)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力的——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为引起朝廷重视。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问: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时间:1939年6月3—26日(共23天);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定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条款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糟破坏;

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领土、关税)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小结】:(5分钟)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广州禁烟

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练习】:(5分钟)

一、每课一得:“你知道什么是主权吗?”结合本课内容,通过学生阅读了解:何谓“主权”?

二、材料阅读: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

三、自我测评:答一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9月4日 教案序号: 2 课题: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在“清朝疆域图”上填充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且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图表讲解有关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资料,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二: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 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 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利用。

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课程标准: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2、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从而引入新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二、新课:

(一)、稳定物价之战

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

由教师讲述。

主要讲清三个问题:1、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经过。3、土地改革的意义。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了解朝鲜的由来。

1、抗美援朝

提问:1、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

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近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抗美援朝过程:

由教师讲述,并引用几个英雄事迹插入讲解,从而反映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与残酷,同时展现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与学生共同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畅所欲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学生谈一谈自已的感受,如何在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向志愿军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空请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二、新课: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

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

总结:

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

绘制知识线索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 历史教案 北师版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