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美术教案 > 正文
 

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23:54:49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

第1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视频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1、交代游戏名称和规则。

(1)游戏名称:“交朋友”。

(2)游戏规则:

?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轮流上台画形,一个学生只能选画原型,放行,三角形中的 一种形。

?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形时要和前面的任一形交朋友,即要和前面的一形有所重叠。

(3)比一比哪组的图形有大小变化且好看。

二、游戏图形反馈分析。

1、图形为具象的。

2、2、图形为抽象的。

三、对比教学,分析如何上色。

1、 视频仪出示同一图形用不同的涂色方法显示的不同效果:

2、 小结:采用平涂色彩的方法,重叠的部分注意换色,相邻两色应不相同。

四、学生进行平涂色彩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1、可三种形交替剪出再粘贴。

2、提示学生第一次贴形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他的形。

3、粘贴其他颜色纸张: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二、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三、作业赏评,课堂总结。

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上,我演示了三种形的透叠效果。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在后一种的运用中,学生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这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第2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能辩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设计

一、欣赏激趣,明确目标。

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

生观察、比较教材呈现的实

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

获得感悟和认识,充分感受

和领悟创造的愉悦,同时出

示课题。

二、观察、触摸实物,感知

基本形。

1、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特征。

2、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三、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

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畅,指导学生怎么画。

四、想象添画,创造新形象。

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

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

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

有趣又漂亮。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

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

《加一加 变一变》课后记:

本课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教材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我在教学中没有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 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第4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2、根据特定情境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关心他人、互助友爱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 利用多媒体讲述故事:“帽子

回来了”

2、 边演示边讲述:“小猪戴帽上

学校,风吹帽子挂树梢。小猪急得蹦蹦

跳,谁能帮它去取帽?”

3、出示课题。

二、大胆想象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看图、观察小猪的表情、动态及周围环境,进入故事情境,假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只小猪,遇到困难会采取什么办法。

2、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大胆想象。

三、尝试表现

1、提出尝试表现中将遇到的困难:(1)小猪与其他动物、人物怎样画?(2)怎样合理的组合画面?(3)怎样添画周围环境?

2、学生尝试表现。

四、反馈指导

作业反馈点评:师生互动解决作业问题,为学生提供小猪及其他人物或动物的图片资料,重点指导画小猪的方法。

五、创造表现

要求:创作绘画表现可以重新进行作业,也可以完善尝试作业。

六、评析交流

1、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2、集体赏评。

教学后记:本课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堂

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

课,在教学中,每当学生产生了新的,特别的想法,我都进行了积极的鼓励。小猪的拟人形象学生较难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训练。

第5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一、儿歌导入

1、儿歌: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2、师生一起念儿歌,进入教学活动。

二、欣赏感受

从色彩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使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三、交流讨论

色彩感觉训练: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谈谈对色彩的感受。集体交流感受。

四、活动体验

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篇二: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 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 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为什么?

4、 导入课题:巧妙的组合

二、 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 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 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 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 老师提示: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 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

三、 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 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 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 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课 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第2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点:

掌握加一加、变一变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智慧星 图画纸

学生: 水彩笔 油画棒

一.欣赏感知

1.欣赏课件《花仙子》

a. 揭示课题。

b.让学生感受形的联想和变异,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探究,启发联想。

1.课件展示四个物品。

a.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联想。

b.教师变出四样新的物品,学生欣赏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和方法。

a.了解物品的外形特征,渗透轮廓意识。

b.描画外形。

c.旋转纸张, 发挥想象。

d. 加一加,变一变,添画完成。

e.上色。

3.启发学生用同一种物品外形想象出的不同形象,培养求异思维,提供多种思路。

4.出示问题作业,了解作画中应避免的问题。

三.自主表现。

1.可选择屏幕中的物品,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日常用品来加一加,变一变。

2.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尽可能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

四.交流评析

1.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评说你喜欢的作品,说说作品的特色。

3.老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加一加,变一变”的手工制作作品,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作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小结本课,鼓励学生善于运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想象创造。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猴子上树”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多种玩具。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白纸、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 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第4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

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5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三原色,并能调制简单的颜色

教学准备:水杯、颜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一、儿歌导入

1、儿歌: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2、师生一起念儿歌,进入教学活动。

二、欣赏感受

从色彩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使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三、交流讨论

色彩感觉训练: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谈谈对色彩的感受。集体交流感受。

四、活动体验

1、 出示吹画的五彩树,学生猜一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激发学生对吹画技法的兴趣。

2、 欣赏姿态优美的的树,认识树的形态特征。

3、 尝试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互相交流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

4、教师适度地进行示范。

五、观察获得

观察活动:观察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地画一幅想象画。

一、欣赏评述

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

(1) 教材作品。

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大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出画面的主题。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

三幅学生作品:主题各不相同,有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伴的拟人表现。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2、交流讨论作品。

二、创作表现: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三、讨论评析:自评、互评,巩固并提高认识。

教学后记:对三原色亲切的称呼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三种颜色。在吹画五彩树以后可以让学生好好观察三种颜色混合后的效果。用三原色创作的画最好用颜料来创作。

第6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出神秘有趣的海底世界,学习手摆鱼的制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鱼形纹样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水彩画工具,磁带,剪刻工具、旧挂历纸和旧报纸

教学设计:

活动一: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几只不同的鱼形纹样。

一、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出示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剪纸作品,欣赏,交流作品的特征。

二、让学生了解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出示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感受鱼儿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定格欣赏、分析。

三、运用不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1、教师示范对折剪出对称鱼形纹样。

2、指明一学生随手剪出不对称鱼形纹样。

3、学生分组创造表现。

四、欣赏学生作品,评价。

活动二:用挂历纸和旧报纸剪贴一条美丽的手摆鱼,并画上或贴上花纹,套在手上玩一玩。

一、学习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

1、学生看教材分小组讨论学习。

(1) 对折 (2)画鱼形 (3)剪鱼形

(2) (4)粘合、装饰

2、教师反馈指导。

(1) 剪出的鱼儿形状要比学生本人的手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去。

(2)鱼鳍部分不能剪断。

(3)将剪好的鱼形进行粘合时,注意鱼尾部分不要粘合,这样才能插入学生的小手。

快乐的小猴子美术教案篇三:儿童美术教案

教师:龚正婧 儿童美术教案 神奇的帽子单位:泰州市少年宫

神奇的帽子

授课对象:幼儿园大班

设计意图:

借助一顶帽子,让幼儿说说它的形状、大小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并能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出他们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铺设表现美、创造美的条件。

2、通过学习绘画的过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

2、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视频展示台

2、玩具小白兔

3、帽子实物及帽子的图片

4、小动物的图片

5、情景图片若干

6、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

一、观察想象

今天,有一个新朋友要和大家认识,(出示小白兔)它就是勤劳、善良的小白兔。

(师说故事)小白兔一大早就起来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和小朋友见面,在半路上,它捡到了一顶帽子(出示实物帽子,展示后交幼儿传看观察) 。

提问:1、“这顶帽子看起来像什么?”

2、“把帽子倒过来又像什么?”

(幼儿回答帽子象飞碟、房子、小船、篮子等,老师给予赞赏)

〔这一环节是启发幼儿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同样的物体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但应注意如果此时他的奇思妙想受到了质疑,就会使他们失去创造的勇气,所以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路,不能以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接受,应该打破常规,打破权威性,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创造不平凡的东西,超越自我。这样才不会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绘画兴趣,实现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想象,丰富创作内容

(故事继续)小白兔决定把这顶帽子送给需要它的小伙伴,它来到森林里。 小老鼠看见了说:呀,这顶帽真大呀,我要用它来(出示河流图片,幼儿想象)做一只小船。(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回答问题,教师加以概括,给出答案)

〔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将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便采用问答、互动动等融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来表现对生活的认识。〕

小松鼠看见了说:呀,好柔软的帽子呀,用来当床 (师示范做睡觉的动作,幼儿想象) 一定很舒服。

小蜗牛看见了说:呀,好漂亮的帽子,用它来做(展示蜗牛壳破损图片,幼儿想象)房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公鸡说:我可以用它做(展示下雨图片,幼儿想象)把伞。 小羊说:我可以把它做成(提示小羊要购物,幼儿想象)篮子。

师:看来,这真是一顶神奇的帽子,它的作用可真大,小朋友们再来动动脑筋,这顶帽子还可以做什么?(师适当提示,幼儿自由发挥,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教师进行总结,修正学生的部分不合理想象,引导正确思维。)

〔这一环节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按幼儿的心理需要尝试不同的示范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将思维向前推进一步。〕

三、创作要求

1、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小动物的卡片。

2、要求幼儿用动物图片与帽子图片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情景组合。(如:公鸡用帽子做伞、小猴子用帽子做降落伞??)

3、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组合更多的情景。(教师给与适当诱导和鼓励) (幼儿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和示范。)

四、幼儿创作

1、教师示范作画:

取绘画工具,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一至两种情景画。

a讲解帽子和小动物的遮挡关系,简单装饰帽子;

b用拟人化手法给小动物添加快乐的表情和情景动作;

c添加场景(提示可根据需要添加小河流、草地、树林??)

2、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提出适当意见,进行适当修改。

3、幼儿创作(要求不可按教师示范绘画)

五、作业点评

1、展示、介绍作品。

〔因为幼儿有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

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点评作品优劣。(让幼儿参与,通过鼓励、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发展和巩固幼儿的评价观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绝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局限于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应包括幼儿各种能力、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状况。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创作精神)

课后小结: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力为主,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并能将这些内容与幼儿的实际能力相联系,用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小猴子 美术 快乐 美术《小猴子》教案 顽皮的猴子美术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