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美术教案 > 正文
 

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21:52:57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篇一:美术鉴赏《梵高与他的向日葵》

梵高与他的向日葵

第一次见梵高的《向日葵》就被深深的震撼了,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我明显感觉的到那旺盛的生命力、热烈的追求及无限向上延伸的渴望,尽管那时我还不懂。慢慢的,我开始了解,也开始思考:向日葵不是一种热爱生命的表现吗为何梵高在艺术面前走向自我毁灭呢?

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生平,追问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文森特·梵高的艺术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的激情色彩、夸张线条。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世界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熏陶,所以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他极其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也比其他印象派画家多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其实某种激情。”创作《向日葵》时,达到了他艺术的巅峰,也将印象派推向更高的高度。

文森特·梵高的苦难一生,造就了他的作品的灵魂及生命力。梵高生性善良,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愿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过着一样的困苦生活,村里的病人他全都护理过。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他经历了贫困潦倒,到处流浪,感情不顺,终于回到绘画事业上来,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一改往日的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开辟出一个艺术的新天地。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画有16朵的《向日葵》,现在收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这幅我最爱的作品就诞生于法国南部小城。在那里,他找到了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所向往的美好。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

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如今,这幅《向日葵》又获得一项殊荣——引来蜜蜂驻足花蕊。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欣赏”四幅色彩绚烂的名画复制品,看看蜜蜂反应如何。结果发现,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特别受蜜蜂青睐。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尝其中的“花蜜”。他的《向日葵》系列也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16朵形态各异的向日葵,或绚烂或枯委,或隐或现,以淡黄色为背景,以深黄色为向日葵的主色调,另有几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点缀花蕊,颜色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广阔,只要去追求,就可以飞翔,可以拥抱天空,太阳触手可得。

《向日葵》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

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

然而,梵高许多以向日葵作为主题的作品一直在冲击着我的思想,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亦是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却成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在冷酷和污浊的现实中无限向上生长,追求,渴望阳光。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因为大多数人是灰色,所以人们喜欢一切更浓烈的生命,这样公认的璀璨,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或者证明了什么,相反,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在失去,且失去的远比别人要多。只有了解他的疯狂,才能洞悉这个苦难的生命背后隐藏的意义,才能理解《向日葵》所代表的情感与渴望。凡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中国也有诗可以与之相和:你是挣不脱的夸父,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篇二:幼儿园大班美术课《向日葵》

《向日葵》教学设计

活动科目:美术

活动内容:《向日葵》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行为习惯目标: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感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1.关于梵高作品《向日葵》的教学电子演示文稿。

2.多种绘画材料,画纸

经验准备:1.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观察、认识向日葵,为向日葵拍照。

2.引导幼儿欣赏有关梵高的其它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欣赏、讨论

1.教师向幼儿展示画

2. 完整欣赏《向日葵》

师:“只有一朵向日葵吗?”,“它们都长得一样吗?” “谁来试一试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图中向日葵的样子?” 启发幼儿用优美的姿态表现向日葵的阳光。

3.小结:你们真像盛开的向日葵!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整幅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满了生命力。

二.认识梵高

师:“那么,小朋友想认识画这幅画的人吗?”

教师介绍梵高。

二. 交代要求,引发作画欲望

师:“请小朋友们用许多材料在画纸上画一幅自己的向日葵画。”

三.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现。

四. 幼儿欣赏他人作品

五. 赠画,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美术 《向日葵》教学设计

秦安县陇城镇

中心幼儿园

洪晓霞

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篇三:梵高教案

【课题】后印象派大师

——文森特·梵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初步了解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和尖山艺术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艺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让学生先看梵高的作品

老师提问:让学生猜猜,有位画家受印象派的影响,生前也只卖出去一张画,他最出名的画就是《向日葵》。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

展开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

1、简单的了解印象派的由来及它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由来:关于“印象派”一词的来历还要从画家莫奈说起,1874年,莫奈的《日出。印象》。

艺术特色:重外光 重视觉 重瞬间 重气氛。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

2、简单了解后印象派的由来和艺术特色

由来: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

艺术特色: “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客观主观

二、梵高的创作背景

荷兰后印象派画(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梵高向日葵美术教案)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艺术特色:梵高的画作,综合了学院派(米勒等)印象派(莫奈等)日本浮世绘(版画)等的精髓,并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风格,对以后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代表作品:自画像系列、星空、向日葵系列、吃土豆的人等

背景: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29岁才开始自学绘画,早期临摹米勒(现实主义)的画,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吸收了印象派的的技法,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 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后来到巴黎。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四年中完成的。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他最后不堪重负, 于1890年7月27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梵高而生的??

三、作品欣赏

播放多媒体课件,对梵高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1>、早期作品:(荷兰 1881.4 - 1883.12 纽南 1883.12 - 1885.11)

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

欣赏:《吃土豆的人 》(受米勒风格影响)

讲解:这是一幅描绘与文明人不同生活方式的名画。画面中,种土豆的农夫们,在晦暗的灯光下,把粗拉拉的大手伸向暗影里盘子中的土豆。梵高没有让他们去吃土豆,而只是让他们有那个去吃土豆的明显意图。画家抓住了农夫们眼睛里表现出的不同饥饿感,通过用手去拿想吃的东西(土豆)的动作,来完成吃土豆人的心理愿望。这是梵氏的绘画语言:用眼睛的神态与手的姿态的内部传感,实现吃土豆的人的吃土豆。这个吃,是由眼里的想吃,到用手去拿来完成意图上的递进的。这种吃是比真的放在嘴里吃还要生动的吃。因为这个吃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的吃,这个空间是没有在吃而是准备马上去吃的吃。这是这幅画里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自吃土豆人的活着的意识流动,这种意识流动是通过吃土豆人的眼神与手的动作来表达的。

《吃马铃薯的人》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

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2>、 探索时期:(安特卫普1885.11 - 1886.2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

安特卫普:梵高接触了日本的浮世绘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梵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

欣赏:《自画像》

讲解:梵高的自画像具有实验性。和伦勃朗后期做自画像的原因相似,梵高短短几年里如此之多的自画像中,不少是练笔之作,因为生活贫困潦倒,几乎要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才能过活,他没有钱去聘请模特儿,只好画自己的肖像作为练习。有资料说,梵高是其实是很喜欢人物肖像画的,因而当他初学绘画时学会画石膏之后,就把石膏砸了,说自己会画出事物的灵魂,画活生生的人物。

在巴黎的两年里,梵高尝试了不少绘画风格和技巧,有些自画像是模拟伦勃朗的明暗处理和笔法,有些采用的点画法的尝试、有些借用了日本版画的风格等,同时也在练习中体验着印象派的绘画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这个时期梵高将自己画的有些纨绔,像文人和绅士的样子,这画作主要出现在他刚到巴黎不久。对于第一类穿着随意的自画像,可以看出梵高洒脱和随意的性格,到后期经历过大量的挫折,但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社会底层的身份。而之前那些绅士气和文人气的画作,则表现出梵高在初到巴黎时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和渴望。

在谈到肖像画时,他说“它的基础多半要靠笔触的直接塑造,从而使肖像有空间感,使肖像的周围有空气流动的感觉、有光落在肖像上边。可见,笔触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梵高受到过印象派画家、点彩派画家修拉及曾共同作画的高更的影响。他喜欢用纯色的点、线作画,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并置、短促笔触的有序密集排列,达到了既粗犷放任又富于动感的效果。尽管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但他用自己崭新的手法更抽象地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3>、顶峰时期:(阿尔 1888.2 - 1889.5圣雷米1889.5 - 1890.5奥维尔1890.5 - 1890.7)

阿尔: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阳光、麦田使他 “疯狂”。 创作进入了高峰。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时常, 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 “割耳事件”。 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

啡馆 -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 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威尔: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梵高在成名前夕突然自杀,也许终是一个谜。

欣赏:《向日葵》重点分析

老师提问:向日葵于梵高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回答)

讲解:黄色——向日葵——太阳——温暖——爱,这是梵高赋予向日葵金向日葵的精神主题,深刻的表达了梵高的精神理想。黄色的花瓣,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加上本人和弟弟提奥两人,一共14人。

向日葵不单单是植物而更多包含的是原始冲动的热情生命体。向日葵背景是用如同奶油般的黄色,表现单色平面,而色调统一的同时纵横交错移动,致的用绿色涂满,画面是涂了两色背景后才补充画的蓝色横痕。这种手法显示受加上细细的蓝线使得花瓶更加突出于背景。其中用蓝色和绿色细腻的勾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形成了浓重的色点和醒目的效果。这些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另外从作品中我们感觉到梵高在激情难以控制的情绪状态下创作的。梵高在花瓶部分也很有特点。花瓶的两个颜色刚好和背景的两色相反,相对蓝线以下的部分看上去很平坦,上半部分却非常立体,而且用厚涂的手法强调厚厚的白色。他的精神意念和画面色调的统一象征太阳的金黄色和向日葵相交融。正如人们所说梵高是一位“扑向太阳的画家”。

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凡·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变形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正是野兽派画家们所推崇的。 对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影响

(1)野兽派: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

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2)表现主义: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感情的宣泄,而对现实不一定作出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四、课程总结

老师提问:请同学回答梵高绘画的特点 (生答)

纵观梵高的这一生,事业追求上的一度失败,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感情上的屡屡受挫使得他极度抑郁,他的世界充满阴霾,于是他把所有的内心渴望都变现在作品上,所以他疯狂。文森特·梵高作为后期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块和跃动的色调来表达他情绪的激动和内心狂热。从而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性格艺术感染力。

凡高作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将色彩的表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对色彩的单纯感与表现力的追求,其艺术视象获得了一种粗犷的情感宣泄的特性。梵高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情感和精神,他对色彩的颜色和色调有内在的感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里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象征、载体。伴随着流畅的色彩搭配他的色彩充满了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富有生气的活力。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用色彩展示了艺术家内心仿佛永远沸腾的活力和热情。那一团团如太阳耀眼的《向日葵》,星云流水般的《星空》,别具一格的《自画像》等画作都将内心世界变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更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和顽强坚定的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色块不仅融入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会和激动。他的画不单是自然的写照而更多的是他生命和内在精神的流露。梵高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和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状态,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

五、作业

播放视频文件,《麦田里的乌鸦》,同学回去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梵高 向日葵 教案 美术 梵高向日葵美术鉴赏 美术欣赏梵高向日葵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