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生物教案 > 正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2:44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1

2

3

4

5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目录及教案

书籍目录: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单元 检测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第2单元 检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 第2节 呼吸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

第4节 蒸腾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7章 绿色植物的生物圈

期中检测

期末检测

参考答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课前准备

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2、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提出建立生命档案的具体要求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3、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果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4、无论是用示范镜演示,还是用显微投影演示,都要在课前“预演”。

三、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1、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2)遗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

2)生长

3)繁殖

4)新陈代谢

活动: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2)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多样性

2、生物的特征

(3)教学难点

1、遗传多样性

2、应激性

3、新陈代谢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五、教学方法

(1)引入的原则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2)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

(3)交流中要带着问题讨论,通过讨论要提出问题。

(4)教师要认真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六、教学过程

【板书】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的概念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里面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等条件,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在生物圈这个“薄层”里面,有一个生生不息的生物世界,无论是在11000米深的海底,还是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的峰巅;无论是气候炎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是冰天雪地的极地都有生物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它们都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它们的存在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说明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1)是学生的第一次活动,准备要充分,要编组,推选小组长。

2)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机会。

3)提供每个小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4)评价每个小组的成绩,表扬和鼓励为主,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认真的加以总结。

现在,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并命名和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其中70℅以上是动(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

2、遗传多样性

因为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即(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使是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也不尽相同。

3、、1)生态系统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地球上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进一分为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三大类生态系统

三大类生态系统又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次级生态系统,甚至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1、演示实验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4)应激性和运动

5)稳态

6)生长发育

7)繁殖和遗传

8)适应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与环境都是适应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

七、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和交流、探讨,同学们应该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能够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八、作业

1、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2、生命的基本特征

这两个作业要求在课后完成。

本节的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感到不好理解;我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够给同学们讲的太深,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只能尽量的浅显易懂的讲解,另外学生对生物的适应性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认为某些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我在给同学们阐述这个问题时,给同学们讲了达尔文的困惑,但最终还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重点与难点: 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填空

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 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 、 。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 等方面。

(二)、选择题

5、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A、遗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生殖和发育 B、生长 C、新陈代谢D、遗传和变异

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里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 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

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

A 、森林和草 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

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

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

A 、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

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绿豆 C、兔 D、珊瑚礁

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

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 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

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 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

二、课堂探讨

(一)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三)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生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知识反馈

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

A、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1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 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17、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A、进化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 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

19、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 )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由细胞构成

20、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

(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

(1)作出假设

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 :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第2课时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 复习提问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

2、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C?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

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5、6页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

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 、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它们的生理作用和缺

乏症见p6表。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作业;P8第1、2、3题

板书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含铁 、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标

①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②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③ 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④ 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⑤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

第3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 教案 北师大版 生物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试卷 七年级生物试题北师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