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 正文
 

认识高矮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4 12:00:12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认识高矮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认识高矮数学教案篇一:数学:认识高矮

活动名称:认识高矮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同一平面上进行比较物体的高矮,初步感知物体的高和矮。

2.愿意动手操作,并能大胆讲述比较的结果。

3.喜欢和同伴一起活动,感受学习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32—1,楼房叉子卡(两张楼房图卡,一高一矮),粉笔。 学具:幼儿用书P2、3,楼房叉子卡(两张楼房图卡,一高一矮),黑笔。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麦斯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高人、矮人走。

1. 教师:如果你是高人,你会怎么走?如果你是矮人,你会怎么走?

2.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游戏玩法。

教师说出信号“高人走”(矮人走),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幼儿踮起脚尖走(幼儿半蹲下走)。

二、问题解决

1.看楼房。

教师呈现任意摆放高矮不同的楼房:这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目测并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比高矮

教师:让我们来给房子搬家吧,把它们一起搬到同一个地面上,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画出一条地平线,引导幼儿学习说说并比较高和矮的方法。

师幼一起小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一定要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再看另一端,多出来的就是高的,另外一个就是矮的。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挂图左半面,介绍操作内容和方法。

教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同清楚要求:请你将每一个矮的东西用笔圈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将矮的物品圈出来。

3.出示挂图右半面,介绍操作要求与方法。

教师:麦思一家也在比高矮,他们分成几组,你能看的出谁高吗?请你把每组中高的人用笔圈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将高的人用笔圈出来。

5.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展示一张正确的操作单,请幼儿将自己的操作单和其进行对比,

认识高矮数学教案

检查是否是一样的。

活动延伸

1. 日常活动:摘果子

玩法:在场上布置高矮不同的小桥、围墙,场地另一端悬挂一些高矮不同的果子,请幼儿按照教师得要求去摘果子(教师可任意更换桥的或果子的高矮的要求)

2. 可收集一些筷子、吸管、瓶子来比一比谁高谁矮。

3. 亲子活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一家人两两在一起,让幼儿观察、比较说出谁高谁矮。

活动建议

教师展示的房子高矮相差不能太多,摆放时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有需要比较验证目测的结果。

认识高矮数学教案篇二:认识高矮教案

数学活动:认识高矮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认识高矮数学教案篇三:高一数学教案 (1)

课 题:1.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内容分析:

1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还是通过实例,“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作N,

N??0,1,2,??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

N*??1,2,3,??

?1,?2,?? (3)整数集Z , Z??0,

(4)有理数集Q ,

?Q??整数与分数

(5)实数集R

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数 应的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 、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2)互异性(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例如,由方程x?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 格式:{x∈A| P(x)}

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2

例如,不等式x?3?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3?2}或 {x|x?3?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

注:(1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x,3x?2,5y?x,x?y} 2322

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

如:集合{(x,y)|y?x?1};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例 集合{(x,y)|y?x?1}与集合{y|y?x?1}是同一个集合吗?

{(x,y)|y?x?1}是抛物线y?x?1上所有的22222

22点构成的集合,集合{y|y?x?1}={y|y?1} 是函数y?x?1的所有函

(三) 有限集与无限集

1、 有限集2、 无限集3、 空集Φ,如:{x?R|x?1?0} 2

课 题:1.2子集 全集 补集

内容分析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本节讲子集,先介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并引出子集的概念,然后,对比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得出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子集本节课讲重点是子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元素与子集、属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列举法、描述法、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x3?2x2?x?2?0} {-1,1,2}

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11111,,, {x|x?,n?N*且n?5} 2345n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5)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

集合”{x?Z||x?2|?3} {-1,5}

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

(1)A={1,2,3},B={1,2,3,4,5}

(2)A=N,B=Q

(3)A={-2,4},B?{x|x?2x?8?0}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二、讲解新课:

(一) 子集

1 定义: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 ..

2

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

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记作:A?B或B?A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若任意x?A?x?B,则A?B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

作A??B或B??A

注:A?B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2)A与B(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

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或B

包含于B或B真包含(4)读作A真

如A?B与B?A同义;A?B与A?B不同

(5)?A A 若A≠Φ,则Φ

A?A (6)易混符号

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1?N,?1?N,N?R,Φ?R,{1}?{1,2,3}

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 Φ?Φ={0},Φ∈{0}

全集与补集

1 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

集(即A?S),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

做S中子集A

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

相关热词搜索:高矮 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认识高矮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