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八年下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8:45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八年下物理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八年下物理教案篇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

第八章 第一节 什么是力

一.什么是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 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 一袋方便面 ?? 所受的重力。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第三节 弹力 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八年下物理教案篇二:最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第七章 力

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节、力 (1课时)

第二节、弹力(1课时)

第三节、重力(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一节、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

教具准备

磁铁、小铁球、铁块、小车两辆、旱冰鞋、弹簧、钢尺(或钢锯片)、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押加。

教师讲解:押加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两个人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袋互拉,以决胜负,引出力的概念。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力

1、力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实例:

人推车,人用了力,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人用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推土机推土,推土机对土施力;

磁铁吸引铁定时,磁铁对铁钉施力。

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两一个是受力物体。

2、分析实例:

人推车——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双手拉弹簧——人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

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磁铁吸引铁定——磁铁是施力物体,铁钉是受力物体。

3、力的单位

教师介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力的符号:F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演示

(1)、甲图用力捏橡皮泥,观察橡皮泥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2)、乙图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

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

了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效果。

例如:1、射箭运动员拉弓射箭。(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用力捏充过气的气球。(气球形状发生了变化)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演示图7.1-2所示的实验:小铁球受到磁体

的作用

分析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

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

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

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

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

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

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

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

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

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

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

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2) 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

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

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引导学生分析。

2、想想做做:

引导学生分析想想做做。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

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

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 作业布置:

练习:物理课本的部分内容。

作业:P5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好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力的示意图画图时要强调先确定力的作用点、再画力的方向、最后标出力的大小,掌握这些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橡皮条、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投影图片:撑杆跳、拉弓射箭等体育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以上

动作的完成有一个共同特点:弯曲时都产生了一种作用力,引出—

—弹力。

二、新课教学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弹簧产生弹力时,弹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这个道

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

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

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4、教师介绍其他几种测力计。

(三)、阅读科学世界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

分作课外练习。

五、 作业布置:

练习:物理课本的部分内容。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八年下物理教案篇三: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教(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八年下物理教案)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5页图7.1-5,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5页第2、3

第一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思考和体验:课本P8—— 2、3、4

六.教学后记:

相关热词搜索:物理教案 八年下 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