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30分钟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3 17:10:36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30分钟语文教案,提供全面的30分钟语文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30分钟语文教案篇一:《乡下人家》30分钟比赛课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礼东小学 梁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2、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仿照着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下人家”的美;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仿照着写一段话。

四、教学过程

(一)乡村古诗导入

1、古诗文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村居》 高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陆游

2、这些古诗描写的都是美丽的乡村景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虽然不是古诗,但同样是关于乡村景色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0页,《乡下人家》,看看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边用笔标注出你沿途“看”到的美丽景物。

(二)梳理课文

1、请问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板书:绿藤红瓜、鲜花春笋、鸡群觅食、鸭群戏水、庭院晚餐、月下虫鸣)

2、你能不能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预设:空间、时间交叉顺序)

3、你会怎样评价这样的乡下人家?(学生自主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最后一段来概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

(三)欣赏文段

1、因为时间关系,所以这样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今天选择其中一个来好好欣赏了,请看到第二段——

门前花场:

A、请学生齐读文段,解释“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B、出示图片,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乡下人家的花场?(预设:姹紫嫣红、百花争艳······)

C、解释朴素、华丽并存的原因(预设:“朴素”和“华丽”这对反义词写出了乡下人家门前的花虽然很普通,可以随意栽种,但它们开得非常艳丽,很美。)

D、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文段。

屋后春笋:

A、请学生齐读文段,说说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拟

人手法,让人感觉春笋如同顽皮的小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展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B、请可爱的女生读一读,请可爱的男生读一读。

(四)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朗读:语速放缓,语气轻松、活泼,读出重音。

2、师生合作朗读。(配乐)

3、学生自己练一分钟,男女生比赛朗读。(课件中文段去掉关键词)

4、提高要求,带上好心情,加上微笑,全班起立朗读。(逐渐减少提示)

5、请学生选择花场或春笋部分,脱稿朗读。

(五)仿写文段

你能填上别的词句吗?尽量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课件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 ),( ),( ),( ),它们( ),显出( )。

还有些人家,在( )种( ),()的( ),( )的( ),( )。( )过后,常常会看见()。

(六)课外拓展

《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

附件1

乡 下 人 家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作者:陈醉云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

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0分钟语文教案篇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0分钟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30分钟)

安远县东江源小学 欧阳莉琼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相机教学

(一)激情引导酝酿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出示病床图)

这就是年仅18岁的青年小钱,一位严重的白血病患者, 此时的他生命垂危——生齐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

小钱是幸运的,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灿烂的生命之花,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宝岛台湾找到了适合的骨髓!但是,就在要进行骨髓移植的前一天,一场里氏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但是,捐献骨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坚持进行手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手术室,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揪住了你的心。

(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二)、 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预设交流句子:

A、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师:为什么这句话揪住了你的心?

(生:因为余震不断,此时此刻,他们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2、师:就在昨天,一场——(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南投县

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3、师:看到录象,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什么?(恐怖、可怕、善良??)

4、师:地震过后,亲人们走散了,失踪了。青年难道都不牵挂自己的亲人吗?他难道都不怕余震中自己的安危吗?但是,此时此刻,他想得更多的是——

[幻灯片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指名读词) a、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

b、所以,此时此刻,他躺在病床上,心理是极不平静的[心想:“家人生死未卜,他多么想 ,但是 。]

师引读: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师引读: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5、正是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即使担心家人的安全,即使仍处在余震中,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个信念:救活小钱。

6、青年及李博士身上什么样的品质在感染着?(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私的,充满爱心的)

7、青年对小钱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再来体会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读句子)

(指名个读)(齐读第四段)

交流句子:

B、[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与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终于——————

2、师:(指名多人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艰辛,读出了余震不断)

3、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

⑴师:余震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针头一次又一次从肌肤里脱落,抽取骨髓是多么的艰难啊!

但是,引读——李博士??躺在病床上。

⑵师: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师: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

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齐读第五段)

师:因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指名读——

C、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最揪住你心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上午

7:30,台湾花莲滋济医院,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8:50,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

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下午

2: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

3: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晚上

8: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

8:50,浙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警车开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终于如期传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

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12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让我们一起读6自然段。

2、 品读第7段

⑴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你激动吗?你想把这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小钱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连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小钱的人) (小钱父母相拥而泣、李博士如释重负、医护人员奔走相告)

⑵师:此时此刻,只有课文的最后一段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指名读——齐读)

⑶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生: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

生:这是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

⑷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齐读)

(三)、延伸拓展,续写血脉亲情

1、写话。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请,也许,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幸运的小钱一定会有满腹的心里话想跟他们说,这位同胞又会说些什么?配乐,生写

3、推荐课外阅读《千里爱相随,小安安平安回家》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 博士 台湾青年

等待 做手术捐献骨髓

30分钟语文教案篇三:十分钟讲课教学设计

十分钟讲课教学设计

2011级汉语言四班 孙瑜 41102172

秋天的的怀念

史铁生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

本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的课本里,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中学,是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还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所以,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上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

2、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儿活”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的深刻寓意。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同样感人肺腑的文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请同学诵读课文。

这节课咱们的任务就是帮老师完成黑板上的这个表格。在完成表格之前呢,我想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来朗读一下这篇散文。好,赵志文同学请你来朗读一下,注意节奏和感情的投入。大家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地方。

好,赵志文同学读的很好,感情很到位。也没有错别字。

三、深入文本,填补表格。

咱们全班同学根据我的板书表格来进行深入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共同完成表格。(注:红色的是需要学生要上黑板填写的部分。)

好,那么经过短暂的讨论,我想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现在请马珍珍同学上黑板回答第一个问题。当母亲第一次请求我去看花的时候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好,回答的很正确,那我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回答:暴怒无常。

问:那请杨丹娜同学上来填写并回答我当时母亲的表现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问:那“我”的回答呢?

学生回答:“不,我不去!”

问:母亲听到我的回答后她的表现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

好儿活,好好儿活??”

好。大家的填写都很到位。那现在请大家看课文,我的双腿瘫痪后,作者这里用了几个词语,需要大家留意,他说: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会突然、猛地、狠命的、作者这样写,那就说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脾气之坏,那这样写又有社么好处呢?哪家看母亲的变现,母亲几乎是请求的语气说着话,而当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是在我发了一通脾气之后,砸碎了玻璃,摔了东西悄悄地进来,大家注意看,母亲是“眼睛红红的”那这说明开了什么呢?母亲哭过了!当母亲看着自己唯一的心疼的儿子那么痛苦那么愤怒的时候,母亲自己悄悄地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哭。这个时候母亲的询问时小心翼翼的,是忐忑的,她心里是希望我能够出去走走,说不定就会心情好一点。母亲的要求是这么低,而她近乎哀求的提议却被我无情的否决了。“不,我不去!”

母亲做这一切的时候是身怀绝症的,是会丢了性命的,而相比母亲,至少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拉住我捶打着双腿得手,当她说着这句话: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儿,其实,母亲真心希望好好活的只有我,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可是他还想好好活的目的是什么呢?她希望看见我能好好活,她是恨自己的,恨苍天无眼,恨瘫痪的人不是她!恨她不能陪着我让我树立起活下去的勇气。母亲这么恨,没有一件事为了自己,她只字不提她翻来覆去的晚上,她只字不提她吐血的恐惧。她只想让他的孩子好好儿活。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母亲的伟大,母爱就是这样宁愿自己痛着,也宁愿承担着孩子的痛苦,无私,无求。

下来呢,请曹晓婷同学上黑板来填写第二部分的答案。

问:当第二次母亲又来询问我是否去看花的时候母亲是怎么说的?

答:“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问:那我当时是什么状况呢?

答: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问:母亲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答: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问:我听到母亲询问我的回答呢?

答:“什么时候?”

问:母亲听到我的回答后是什么表现呢?

答:喜出望外 好,填写的相当好,看来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很透彻。 母亲第一次的提议遭到了我无情的否决,可是她诶有气馁,母亲又提出了第二次。大家看,当时我是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落叶,而母亲的举动是挡在了窗前,那这看似无意实则故意的举动是为什么呢?落叶,为什么母亲不让我看见落叶呢?大家还记得第一次的时候,我愤怒的咋着我的双腿,我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证明母亲留意到了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落叶是死亡的代表,母亲怕,怕我看到落叶,萌生了死亡的念头。而我终于看到母亲憔悴的脸色说了一句“什么时候”。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母亲就像受宠若惊的小孩子一样,惊喜的不知所措,喜出望外。而这股喜悦又刺激了我,我又怒了吗,母亲絮絮叨叨的讲着小时的趣事,突然她不说了,他已经变得比我更敏感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当

30分钟语文教案

一个人在乎你的时候才会在乎你的一举一动,不会遗漏你脸上的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母亲小心翼翼的,她在乎我,在乎我已经超越了自己,这份在乎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她又悄悄出去了。自始至终,我们看到的母亲,是一个小心翼翼,唯恐那一句话,那一个字不小心刺激到了我的神经,她因为我的喜怒而敏感,因为我的痛苦更痛苦。在她的心里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自己。 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不知道怎么样?我答应的去,终究没有去,母亲出去了,没有再回来了。而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她没有一个自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们现在知道,史铁生也就是“我”终究是好好儿活了下来。而我知道母亲的艰难,她艰难的呼吸着 一如她艰难的活着一样。我从母亲的死亡里重生,终于带着母亲的希望在一片泼泼洒洒的秋菊中重生了。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教案 dnf30分钟 30分钟战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