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发布时间:2024-03-29 22:32:49 影响了: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 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六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主题单元形式。全册书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第七单元?地名?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分别以?师生?、?明月?、?民族之花?、?收获?、?桥?、?方寸世界?、?规则?、?音乐?、?金钱?、?大与小?、?雪?为主题,为我们阐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道理,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文下面依次列出要求会认写的字,最下面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故事、诗歌、古诗、评论、说明文、散文、骈文、词等,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题材多样、文质兼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册语文天地的设计同三年级一样,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项目,?金钥匙?和?自检?仍延续。

二、 教学目标: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5、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6、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7、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三、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四、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识字教学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做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要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坚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切忌为完成识字任务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年级学生的书写错误较多,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形成识字写字、纠正错别字的环境氛围,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逐步做到正确用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注重词、句教学。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重要阶段,四年级学生由于阅读量增大,阅读拓宽,大量书面词汇进入学生视野,原有的口头词语不能满足阅读和表达的需要。因此词语教学成为重点,教者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步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词和句的积累运用,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怎样理解词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使本期学习词句的保障,要指导学生重点掌握。

(2)、大量的书面词汇可随课文学习,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能孤立地学习。

(3)、可以利用词典来了解词义,但有不能过于依赖注解,尤其不要让学生背注解,应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4)、要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理解词语。

(5)、学习词语应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

(6)、可以根据汉字表义的特点推知词义,根据字义和成词义。 总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逐步形成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⑴、整体把文章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到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⑵、朗读和默读结合使用,一般说来,低年级多采用朗读,中高年级多采用默读。叶圣涛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四年级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和默读结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读中质疑,评中解惑,用读来引发学生过文章内容是初步理解和认识。要想使学生通过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

4、继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使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册教材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设计了以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不管怎样的综合活动。都要应对自然,尽量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六、关于评价方式:1、关于过程:、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熏陶感染,要靠循环往复长期培养。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主备人:张涛时间:2014/9/3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峽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二、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1

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 三、理清条理及课文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老师小结:作者描绘了潮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文中哪几段写潮来前? 2、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作者在潮来之前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

5、出示句子:“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引导学生指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使天下奇观,才让那么多人来此等待那么急切想看到它。文中作者借写人多来衬托钱塘江大潮的奇。

6、齐读第一段。 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之前的美丽和雄伟。 五、课堂检测

1、检查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四字词填空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闷雷(滚)动(漫)天卷地人山人(海)水天相(接)

3、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句子

第二课时

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

抓住声音、形态重点语句。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

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三、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写的。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听——打”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电脑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输进电脑的括号里。

师读生边听边打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2

3

4

5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篇三: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长城》教案

四年 班 语文教案设计总课时:第 54 节

四年 班 语文教案设计总课时:第 55节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四年级 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