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58 影响了: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

1、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

生动具体。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

的气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

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课时

习作训练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

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

(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

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

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教后反思: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激发兴趣,选取素材,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语言激流就会喷发出来。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乡下人家

21 乡下人家

主备人:_黄晨英____ (单位:港口中心小学)

审核人:__张伟元、林惠芳__

复备人:__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学习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教学准备:

挂图 、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书写15个生字。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2、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乡间那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你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合作,轮流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 交流个人感受。

4、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选自己喜欢的场景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教师点拨。

(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归cháo( ) 装shì( ) mì( )食 tǎng( )若

2、冠 ɡuàn( )ɡuān( )率 shuài( ) lǜ( )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词。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乡下人家》(板题、读题),在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了乡下人家,欣赏了乡下人家好几处风景,同学们还记得吗?谁来说说?

二、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5、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主题。(删除)

1.学习画面1:屋前搭瓜架

师:在交流前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把书读好、读透的方法:(读文字??想画面??悟乡情)用这样的方法来好好体味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生读)为什么这样读呢?

这里有一句话很难,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提示: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物体的表面加上一些附属的东西,使事物更美观,在这里,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呀?

师引读:在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中,点缀在其中的是青、红色的瓜,多明丽的色彩啊,他们把小屋装扮的多生动啊??读 :

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引读:可爱的色彩,生机勃勃的瓜呀,藤呀,叶呀,他们春种秋收,夏天还可以用来遮荫,真是可爱啊??再读

小结:与这样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前蹲者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才是乡下人家所独有的风情啊!怪不得作者要感慨??乡下人家的风景真是独特而迷人啊!让我们带着感受,带着理解美美地再读读这段文字,。

总结:刚才我们就是用(读文字??想画面??悟乡情)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也就是屋前瓜架的场面。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再读一读文中你喜欢的其他场景,想一想,悟一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的。

2、相机交流(余下的画面中,你最喜欢那一幅)

*画面2:门前种鲜花

指名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引读: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呢?(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是啊,春天开放的芍药,夏日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开放得如火如荼!花团锦簇,开的好不热闹,真是一派华丽的景象!想到了吗?再读师引读:芍药才开罢,凤仙花就开始怒放,凤仙花还未凋谢,秋日的鸡冠花、大丽菊又竞相比美了,它们顺序开放,小院的门前始终都洋溢着花香,多迷人的风景啊!再读

师质疑:“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朴素和华丽是反义词,这里是否矛盾呢?对,它们不象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礼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

怪不得作者要说: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画面3:屋后春笋冒

指名读,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机勃勃、春意昂然……)

师:哪里看出来的?(绿绿的浓阴、成群、探……)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师:你能边听老师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写的这么生动形象的句子,应该快把它积累下来。你们能背下来吗?这又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

*画面4:院里鸡觅食

指名读,现象画面,你觉得这段里哪个词写得特别有意思?

“率领” “大踏步”一般用在谁身上?这让你感受到什么?(雄鸡就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十分高傲。)(乡下的母鸡带着孩子去觅食是非常从容的,而城里的鸡是关在笼子里的,很可怜。)

师引读: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乡下的鸡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吧。这是乡下人家才有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啊!

*画面5:河中鸭嬉戏

指名读,说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什么是捣衣?

城里的鸭子见了人是惊慌失措的,而乡下的鸭子见到妇女捣衣,一点也不惊讶?这在城里可看不到,是乡下人家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幅画面,齐读。

*画面6:门前吃晚饭

指名读,说画面, “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但平淡中不失和谐、甜美,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的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

一起读第5节。

如果你从这儿经过,会发生一些什么小插曲呢?发挥你的想象。

比起城市中生活在高楼大厦却相见不相识的邻居们,这可真是乡下人家才有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啊!

*画面7:夜静催眠曲

师:那么热情的乡下人,那么美丽的景色,你会犹豫吗?要是加上一段美妙 的音乐,我想你会留得更晚些,你听??(音乐:纺织娘)

师:这样的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宁静、恬静的画面)

师:课文哪里描写了这幅画面,你能用朗读把宁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3.小结:刚才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它们是那么独特,迷人,所以作者写道:

(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摘抄优美的句子,并熟读成诵。

四、总结。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村那恬静的生活和独特、迷人的景色。以后我们有机会要多到乡村去走走。

五、拓展延伸,阅读链接。(课件出示)

1、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

鲜花轮放

雨后春笋 (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图片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图片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像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标志题目,读题。请同学们想想,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自己用字典查出意思,实在不明白的词语在第六环节可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桂林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

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为学生可能不明白的词语解释: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课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从地面冒出来似的。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点。

云雾迷蒙——云雾缭绕,使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色彩明丽——色彩鲜明而美丽。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七)作业布置

1.同学们自己选择喜爱的自然段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尝试用新学的词语组句,看谁掌握得多掌握得好。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⑴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⑵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让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交流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⑴通过范读、指名读、师生引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 na.真清啊 na,真绿啊 ya)

(2)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翡翠是指绿色的硬玉,无暇的翡翠通常是很宝贵的玉石,作者用无暇的翡翠比喻漓江的水,不仅写出漓江的水是绿色的,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不亚于对无暇翡翠的喜爱。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作者写法,口头练习“赞赏——描述”的方法

当同学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一面镜子。

(五)理解第三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过渡语: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再划词,研赏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片。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板书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奇、秀、险。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5. 按“赞赏——描述”男女分开读。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文。女同学读完男同学再读一读,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用看、读、划、想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且多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看图说“秀”::一座色彩翠绿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桂林的山真秀啊,像一位身穿绿衣裳的少女,婀娜多姿。

(3)看图说“险”::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六)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作者说他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和他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

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独具静、清、绿特点;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独具奇、秀、险特点。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点。(板书)

(七)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锻炼口才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喜欢写作的同学,仿照二,三自然段写公园的花或校园的树等一个片段。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师生讨论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先学懂词意:

舟,指小船;

碧波,碧绿的波浪;

画,画卷;

游,游览。

再学懂句意:

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4.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有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四年级 语文教案 新人 教版 人教版二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下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