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

发布时间:2024-04-20 14:35:56 影响了: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篇一:《夜雨寄北》《论诗》导学案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

1、介绍诗人的生活经历、文学成就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诗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表达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 “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烘托客愁旅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 4 、背诵课文。

《论诗》

1、诵读诗文

2、理解诗歌所提倡的创新精神

3、背诵课文。

第 1 页 共 7 页

界首初中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的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内涵。

二、预习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赵翼( ) 冀州( )风骚( ) 搔首弄姿( ) 涨秋池()涨红了脸()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 ,号, 代诗人,和 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 代诗人,著有《 》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

第 2 页 共 7 页

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 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三)学习《论诗》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 贬损李、杜?

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 “风骚”指什么?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 话:__________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 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第 3 页 共 7 页

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 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

4.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二)课内阅读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 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 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 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 的事叫“风骚”。

2.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 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 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 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 “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 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第 4 页 共 7 页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共6分)

江 南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 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

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 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 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 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 满诗情画意。

六、学后反思:

第 5 页 共 7 页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篇二:《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一、《夜雨寄北》(李商隐) (一)、作者作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二)、主题点击

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三)、美点聚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 _; [话]:_____ 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6、“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意。

7、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10、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1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体现出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二、《论诗》赵翼 (一)、作者作品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二)、主题点击

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三)、美点聚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人才輩出,展現其智慧,创作不朽之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各领风骚几百年。这里,诗人一反传统的诗论观点,以事物发展并不断变化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全新的观点。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 “李杜”分别指:李白 杜甫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①“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 6.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三、类文阅读:

(一)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⑴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⑵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即可)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甲】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

4.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 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

3.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1)拟人(2)巴山夜雨涨秋池(3)想象景(未来景)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篇三:夜雨寄北 论诗 慧学篇

《夜雨寄北》慧学篇

班级 姓名学号

一、诗歌鉴赏。(50分)

1、李商隐,字,号, 代诗人,和 被称为小“李杜”。(10分)

2、“秋”字在诗中(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语文教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起到什么作用?(10分)

2、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10分)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本诗,说说“剪烛西窗”含义是什么?(10分)

5、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 二、比较阅读。(50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20分)

【甲】 绝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之情。(10分)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分)

(二)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30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10分)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什么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什么的志向?(20分)

【甲】诗。

【乙】诗。

《论诗》巩固练习

班级 姓名学号

一、诗歌鉴赏。(50分)

1、《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 》等。(15分)

2、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5分)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10分)

4、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20分)

二、比较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30分)

【甲】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

①②③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1、【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10分)

2、【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20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20分)

【江 南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 行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10分)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 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10分)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 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 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手法,突出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相关热词搜索:古诗 夜雨 语文教案 二首 初中语文 夜雨寄北诗句意思 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李商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