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政治教案 > 正文
 

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0 17:24:31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提供全面的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一:高一政治 1.3.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A教案 沪教版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三节 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

第一框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让全体人民都能从经济发展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的途径;懂得社会积累基金、主要用途以及主要作用,体会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积累的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内外阅读、讨论及课外搜集资料;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感悟社会积累基金的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深刻体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努力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熟悉教材上的两个操作平台;准备搜集十月份我国发生的喜事;搜集我国发生的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而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

2.资料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资料

3.课件准备:制作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时政提问

答对的同学给予表扬并送上一份包装好的礼物,请同学当场拆开。(同学当场除去缎带、彩纸、外层包装盒、内层包装盒、塑料薄膜,拿出礼物。) 询问同学将如何处理除下的包装纸和包装盒?认为如此包装是否必要?为什么?(生答略)

师: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让全体人民都能从经济发展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呢?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多媒体展示】“大头娃娃”照片

【考考你】这组照片反映了什么事件?(介绍安徽阜阳地区的假奶粉事件)

【议一议】生产厂家、商家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生产目的一致吗?请结合教材说说你的理由。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怎样防止假奶粉事件的发生?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准备的实例答,略)

师:这是发生在04年安徽阜阳地区的假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本来生产厂家、商人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必须要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与社会生产目的相吻合。而上述生产厂家和商人的所作所为侵犯和损害了他人利益,就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产生了偏离。他们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为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但还必须靠生产厂家和商人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手法习惯。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更多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师:当前在我们的社会各种新风尚也层出不穷:杨浦区邮电支局的职工孙仁祥,送了报纸更送爱心。送报之余,代缴水电费、帮忙送邮包、陪老人聊天??。上海的真情实录的每一故事,都记载主人公自觉把自己的行为更多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多媒体展示】反映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活环境对比。 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让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得更好些、更快些?

(生答略)

2.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问题讨论】既然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那么,一个社会能不能把一年中新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都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呢?如果都用于消费,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答略)

师:如果全用于消费,那么厂里机器出了故障没有钱来修理;那些新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无人问津,静静的躺在仓库里;当国家突遭天灾人祸时(如大地震,洪水、海啸等)

面对灾民却无能为力;新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了,却在市场买不到东西。我想,这种局面谁都不想看到。所以,一个社会不能把一年中新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都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还必须留出一部分钱,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留出的这部分钱经济学上称为积累。阅读课文P41思考三个问题并在文中找出答案。 ◆什么是积累?

◆什么是积累基金?

◆积累基金的来源?

◆积累基金的作用?

正因为国家有积累。才有航天飞船的上天。

也正因为国家有积累,百姓生活发生巨大变

化。

【多媒体显示】“十一五”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从五中全会看:

◆发展到科学发展,更多更普遍地惠及普通百姓

◆从先富到共同富裕,让中国每一个角落都富起来

◆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健全的保障体系

◆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学费贵等群众切身难题将逐步解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前景

◆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百姓生活的安全度将大大提高

师:这六大变化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终实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全体人民都能从经济发展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多媒体显示】:知识巩固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社会积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积累是维持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职能。下列活动中,需要以积累基金来支撑的有:-------------(ABCD)

A.在国际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B.建立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上海站

C.上海宝钢集团实行跨国发展战略,去投资创办子公司

D.政府每年对低收入家庭实行社会救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在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执行此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共投资9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的投入全是国家政府的投入,还没有运作到民间金融系统里去。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在课前,教师根据上课内容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搜集关于生活中一些不法生产厂家和商家坑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并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小组活动可以采取组内成员相互评价来进行学习效果反馈。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及利用课本的操作平台和阅读思考,以讨论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理解并逐步掌握本框的知识。课堂提问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自由发表同意、反对或补充意见,同时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

针对本框的有关社会积累基金的来源及作用,课后通过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辨别体会,体会到如果没有国家的积累基金,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将不存在,使学生巩固知识。

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目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教案全集------4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教案全集------11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教案全集------21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 ↓ 发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展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 外汇 ★教学难点 外汇 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 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

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 多变的价格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案篇三:高一政治 1.3.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B教案 沪教版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三节 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

第一框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发展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以及这个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学会判断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经济行为是否与社会生产目的相符合,同时锻炼自学技能,理解进行积累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养成关注国家事身边事的习惯;通过课堂交流和讨论,培养判断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通过网上查阅、专题研究,领悟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与个人的道德自律,与社会的公平协调有关,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存在的地区间、行业间、城乡收入差距的资料;

2.教师:收集社会生产中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以及涉及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大型工程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满足了我们物质生活所需;在我们的生活里,又充满着各种文体活动,它们陶冶着我们的性情,充实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先请大家来谈一谈,这几年来我们的家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略

师:这一切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可喜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收入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的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而这一切也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全体人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而最近在我们党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当中,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

【展示十一五规划的文件】

师: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无数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构成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追求的手段却不尽相同.下面

我们就来一次比赛, 请每一小组选择下面的任何两题,判断这样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生产目的有没有产生偏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看哪个小组的理由合理又充分:

【小组活动】

材料一:去年安徽、湖南等地出现了一些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导致的“大头娃娃”,这些产品大多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方面过低;

材料二:最近,上海警方捣毁了一个制假窝点,缴获成品盗版地图12万余册,价值人民币60余万元。这些地图印刷质量差,标记错漏百出; 材料三:据说“以旧换新”的二手手机销售利润高于新手机20%,大中电器却发出别致的“封杀令”——以旧换新,并销毁回收手机;

材料四:2004年,占据上海市月饼总产量85%的54家企业联合上海5大行业协会集体发出倡议,承诺认真执行月饼“瘦身”的各项规定;

材料五:黑龙江安达市投资上亿元,建“牛街”,筑“牛门”,为的是夺取石牛雕塑和奶牛图案地面砖规模、数量两项世界纪录;

材料六: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饭店进购大量的珍禽异兽,甚至将孔雀、熊掌等端上了餐桌; 材料七:西部某缺水城市在城市外围开挖了一个面积相当于5个西湖大的人工湖; 材料八:为排挤对手,独占市场,某养鱼专业户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水产品

【小组交流看法】 略

教师:各个小组都谈得非常好。这些行为,有些在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相应的利益收获;而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且获利都是以侵犯和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那么就偏离了社会生产的目的的轨道。

【小组讨论】对于上述偏离社会生产目的经济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发言:略

教师: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将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你知道吗?】你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经济方面的法律?

教师:经济方面法律其实有很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刚才例子中涉及到的《价格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等等。除了法律的制约外,还需要依靠个人自己的自觉,即道德的制约。因此一方面需要依靠外在的强制约束(法律),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内在自觉(道德)共同形成行为规范体系,使自己的经济活动结果和社会生产目的相吻合。

1、用道德和法律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师:依靠外在的法律力量和内在的道德约束可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状。

【教师多媒体演示】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的喻示图

东部发展是开奔驰中部发展是骑摩托

西部发展是踩自行车

师:以上交通工具的差异反映了我们国家的什么现状?

生:略

师:的确它们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比较贫困和落后。不仅仅地区之间有差距,而且城乡收入之间、行业收入之间也有差距。课前我们请同学收集过有关的资料,下面就请大家来展示一下。

【学生多媒体展示资料】

(1)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

(2)我国行业收入之比

(3)我国各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比较

师: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很好地改变,对我们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也容易引起社会心理失衡,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改变现状,我们政府应该怎么做?请大家出谋献策,看哪个小组的主意多,方法切实可行。

【小组竞赛】

小组回答:略

师:大家的主意都非常好,比方减少农业税收;发展乡镇村办企业;鼓励农民进城;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度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家再想想,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国家特别在哪些重大工程方面投资力度比较大?

生:略

师:如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的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工程;长江三峡的开发??那么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来看看老师收集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展示】

? 西气东输工程—连接西部资源产地和东部消费市

场的大动脉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给青

藏人民带来致富希望的高原冻土铁路 师:通过刚才资料的展示,我们思考一下:

这样的一些大型国家工程的建设,给人民,尤其

是当地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生:略

师: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巨大的工程不仅仅给西部地区的人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也给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真正是双赢的工程,促进了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应该——

2、通过城乡间、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通过资料的展示、大家的讨论认识了要实现社会生产目的两种方法。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个故事,体会一下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同样的目的

【多媒体演示】 “吃蛋原理”

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3种消费

方案:

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

二是把鸡杀了吃了;

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出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些日子,这家人一天可吃上5个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能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

教师:三种方案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略

教师:第一种不失为保守之策,但平衡中蕴藏着危机,实则落后;第二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无异于杀鸡取卵;第三种最好,虽然一定时期内影响了消费,不能每天吃一个蛋,但能保证以后有更高的消费水平。的确第三种方案最好,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吃蛋原理”。如果主人坚持下去消费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积累也会越来越多。所以适当的积累不会压制消费,反而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这其实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由此,要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持续增长,就需要有一定的积累。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下面请看图表

【多媒体展示】2001年——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与税收增长率的比较

师: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生:略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为什么税收增长率总高于GDP的增长率?

生:略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教版 高中政治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 沪教版细胞膜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