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地理试卷分析 > 正文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3 20:33:29 影响了: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篇一:2015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复习反思孙振刚

“理”统帅、“地”落实,精讲精练

————2015年高考地理分析与反思

孙振刚

一、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5年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选修10分。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

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6、试卷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如1—3题的雨水花园、4—6题的甘德国际机场

的变化、7—9题的渤海海冰、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生产、37题的青藏铁路、42题的徒步旅行、43题的曼谷水患、44题的土壤保护,每一题组无不体现生活。

二、复习策略

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进入复习,在每一阶段复习之前,都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习的内容、时间、学生的情况,计划到周、到每一天、每一节。尽管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但整体上差距不大。通过这样精细的规划,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时效性。

2、精讲精练,突出强化重点。

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如果无选择的追求体系、全面,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时间不够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突不出重点,复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一年来,无论是哪一轮复习,都认真的进行备课。依据考纲、提炼教材及复习资料,把握重点,分析出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哪些该练,练到什么程度,练哪些题,哪些不讲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可以说,一年来我的复习一直追求“精”字。通过这样的复习,我感觉,无论是自己的授课、还是学生的复习效率都很高。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

3、创建高效课堂

通过自己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进行课堂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引领——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专项训练——课后作业。

试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试题信息——明确考点——分析设问——明确答题思路——对比答案——分析错因——试题延伸扩展。

4、“理”统帅、“地”落实。

这句话是我在整个复习中一直贯彻的复习理念。所谓的“理”统帅的“理”就是基本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在复习中我一直让学生牢记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区位理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无论复习到哪里都要把所复习的知识纳入三大理论之中,用这三大理论统帅整个地理知识。“地”落实的“地”就是知识的应用。在复习中我一直关注国际、国内中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事件,把这些事件做为素材用不同方式呈现出来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兰新高铁通车时我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取材。从本套试题来看,这种复习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5、民主和谐、重养成、有爱心的班集体。

作为文科实验班,高三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三年级组的领导下,我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关注常规、关注细节,认真落实学校、年级的

各项要求。为更好的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主动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我征求了全体学生的意见,制定了班规、班级的考核方案,成立了以班长和团支书为核心,以生活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宿舍长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机制。在班级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注重爱心教育,通过励志教育主题班会形成系列化的教育。一年来,许多学生面对一次次的考试中的失败都是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得到化解,使学生能快速的走出阴影。

6、团结务实、研究型的备课组。

高三地理备课组4人,都教过高三,对考纲、教材比较熟悉,经验较丰富。一年来,我们4人可以说是一个团结务实、研究型的团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精选的每一道题我们都是共同研讨确定的。整个地理高三的复习可以说轻松高效。

三、存在问题

1、学案与复习资料的处理。一年的高考复习可以说基本是以学案为主的,复习资料的利用并不好,基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可以说是资源的浪费。

2、学案的质量有待提高。无论是一轮学案还是二轮的作业,基本是成套的网上资料,变化的很少。

3、例题、训练题的选取有待提高。尽管题的选取是我们共同研讨的,但基本都是网上原题,针对性不太强。

4、多媒体的利用不到位。一轮基本没用多媒体,二轮利用多媒体就是展示课件,三轮利用多媒体看了视频微课。可以说多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5、文综的协调配合、学组的6科配合有待提高。

四、今后复习建议

1、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应该说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都要求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得以展开和体现。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各不相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体现也各不相同,人类的各种活动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地理空间,自然也就无从表述地理事物特征,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论证地理结论。所以应从“空间定位”入手,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2、一轮复习依据考纲扎实基础,所选例题、训练题要具有针对性,尽量不要选择高考试题,适当综合;二轮复习突出重点、突出整体,所选例题、训练题以高考原题、高考模拟题为主,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三轮复习重训练、重精讲,训练考试技能、调试考试心理,所选试题体现高考方向——综合性、实用性。

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近3年国际、国内与地理有关的重大事项,能用地理原理与规律给予

解释。在复习中多收集、多整理,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题。

4、高考复习不要押题,基本没有出题规律,凭经验复习不可取。根据多年高考试题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状况。

5、关注读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是高考地理永不变化的事实。

附件1:

近4年高考新课标地理知识点分布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篇二:2014天津高考地理试卷分析(精华版)

2014年天津文综科目考试已于6月8日上午11点30分结束。2014年天津文综地理选择题在同一题组中较好地做到了由易到难的排列方式,梯度合理;综合题各小题之间的关系紧密,由浅入深,呈现出能力层次的递进。又对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总体来说,本次文综地理考试形式多样、素材新颖。 ? 试题结构略有变化,题量增加

在题目数量上,2014年天津文综地理试卷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往年的11+2,变为了今年的11+3,,综合题变为了3道,但是小题数目并没有太多变化,仅阅读量和分析量会随题目变动有所增加,力图通过不同区域分析和设问方式体现课标要求,有利于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 ?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浓厚特征

充分运用地理图表,考查考生读图、用图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 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今年地理部分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灾害、旅游地理等几大模块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和天津乡土地理,考点涵盖地球运动、地形、地质作用、气候、河流、工农业、人口、产业结构调整等主干知识与理论体系,试题强调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

? 核心考点分布

? 大气运动:天津卷第1题继2013年考查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之后,今年再次考查了这部分内容,难度稍有增加,但突破口比较简单,另外选择题结合等压线考查了风向的变化,与去年一致,说明今年的命题相对保守和稳定,但也迎合了全国命题趋势,考查了天气动态。主观题同样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模式,考查了气候特征的比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只在设问时稍有变化。

? 水圈部分:这部分一直是天津高考地理的重点,虽然2013年没考,但今年最为重点

考查。以区域地理为基本背景,考查水文特征及依据,需要考生通过读图分析和寻找判断依据。

? 岩石圈部分:这部分一般考点较少,难度不大,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考查较多,考查了影响三角洲变化的因素。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今年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降水量大小;另外还结合农业考查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植物可能存在的位置。

? 地球运动:这部分题量未减,考查综合性强,但命题较为传统,考查了太阳视运动和日期问题。

? 城市及城市化: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的区位分析,需利用最优法进行选择。另外还考查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市的影响,需根据城市形态和问题进行分析。

? 农业部分:考查了农作物的分布特点,需结合材料中给出的农作物生长习性选择最佳位置,与2013年综合题考查茶树的分布类似。另外还考查了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工业部分:考查了传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 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利用地图和其他信息要求考生进行空间定位,并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的影响。

? 天津乡土地理:近年来,以天津为背景的题目较为突出,需要考生在熟悉天津地理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答题。

总之,试题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地理学科能力的运用,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描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篇三: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修改定稿)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以2014-2015年海南试卷为例

唐少霞1、罗丹文2、符永权3、何燕3、曹红琰4

(1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海南侨中,3海南中学,4海南省教育培训院,海口,571158)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4和2015年海南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针对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地理复习建议: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时要注重模块知识的整合; 运用典型案例训练学生综合思维,重视能力的培养; 注重答题规范与技巧的训练。

关键词:海南;高考;地理;分析;建议 1

一、海南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特点

2014年和2015年是海南省新课程实施后第八、第九次高考,高考地理试卷延续了地理学科多年高考的特点,遵循学科课程标准和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即考核考生“双基”的同时,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1-3]。近两年地理试卷有如下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初高中地理知识,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内容,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试题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无偏、怪、难的试题。试卷以基本的学科知识为命题素材,着重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抽样考查。试题必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经纬图中位置的确定、海陆分布、海陆变迁、地球运动、时间的计算、洋流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表形态的塑造、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产业转移及产业调整的原因、人口迁移、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工业化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选考部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影响旅游地规模的因素、旅游地的环境条件;山体滑坡及泥流形成的成因,灾后救治的措施及条件;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灌丛沙漠的成因及其生态保护措施。

2.考查学生识图、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2014年的试题有14幅图表[4-5],2015年有12幅图表[6],保持了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图表信息为相关内容试题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与试题设问内容1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HNJG2015-24),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QJY125018),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教改项目“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

作者简介: 唐少霞( 1964 - ) ,女,海南定安,教授,中教法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研究。 Tel: 18789270131; E-mail:519635162@ qq.com

紧密相连,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准确的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并能够利用图表信息分析、判断、论证、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经纬网图,考生必须通过图中所标明的纬度,判断该地属于哪个热量带,然后再从经度、等高线、河流等要素中获得该地所处的海陆位置及地形、地势条件,判断该地的干湿情况,进而分析该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的影响。如2014年客观题的第4、5、6、8、,16、17题;主观必考题的21、23题,选考题的24、26题;2015年客观题的第1、2、10、12、15、17题,主观必考题21、23题,选考题的24题。

3.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是高考多年不变的重点。如2014年21题,考生不仅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该岛所处的位置,而且要运用三圈环流原理推理出该岛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此外由地势低平推理出河流落差小;25题,考生要能根据甲地的海拔和气温,运用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来计算公路西侧海拔3000米处的温度,并由此低温来推理此地土层冻结、有积雪。2015年21题,所提供的纬度位置虽然偏高,但考生必须从图中所提供的经度、等高线、海陆位置等条件判断出该地处于西风迎风坡,受黑海影响,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受黑海水温(热源)调节,气温较高,使索契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23题,不仅要从所标注的纬度判断出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且要根据副高环流原理推出该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受太阳辐射强,植被少,另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得该地谷深狭长,谷坡、谷底吸收热量多,而热量不易散发,导致该死谷夏季炎热。

4.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试卷选择了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作为考查问题的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让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新课程理念。如2014年试题涉及:日本福岛地震引起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新疆干旱地区农业区耕作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2015年试题涉及:第22届冬奥会举办地索契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阿富汗的滑坡灾害等。

二、考生得分情况分析

2014、2015年海南省参加普通高考地理学科

考试的人数分别是23371人、23583人,第Ⅰ卷

为选择题共20题,满分为60分;第Ⅱ卷为主观

题,3道必答题,3道选考题(考生三选一),满

分40分。2014年考生全卷平均分为47分,及格率20.1%,最高分为89分,2015考生全卷平均分为46.3分,及格率20.1%,最高分为96分。从图1中可看出,2015年考生在10~40分和70~100分区间的得分比例比2014年的高,但在40~70分区间的得分比例比2014年的低。

从表1中可看出,2015年的第Ⅱ卷考生平均得分比2014年的低了1.92分。纵观2014年和2015年的试卷,2015年试题中自然地理的内容比2014年的有所增加,大部分考生对自然地理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失分较多。

表1,2014、2015年海南省普通高考地理第Ⅱ卷考生各题得分情况

三、考生答题情况

梳理近两年考生对高考地理试卷第Ⅱ卷的答题情况,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考生在答题前,没有认真审题,不清楚需要解答什么问题,没考虑题目的关键词及限制性因素。2014年的21题,题目要求分析冷湿环境的成因,不少考生却答成泥炭形成的原因;2015年的21题,题目要求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可是大部分同学不仅答成了种茶树的区位因素,而且还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出现了与纬度条件不匹配的气候类型。2015年的26题,题目要求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部分考生因审题不清,答成泥石流的危害、只分析滑坡强度大的原因,没有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

2.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利用关联信息能力较差,

考生阅读题干信息时没能抓住关键词,如2014年25题要求“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该题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提供了“甲地海拔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为4℃,公路西端海拔3000米”,许多学生却没能从这些信息中联想到: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并由此计算出公路西端的山地1月份温度只有-8℃,进而得出“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时积雪融化快”。2015年25题的6个得分点中,至少能从图文材料获取4至5点。如从图像可以看出“村庄位置不合理,位于不稳定山体”“山体坡

度大”,从文字材料的“大多住在土坯房”得出 “土坯房不坚固、抗灾能力差”,从“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得出“遇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大”,从“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得出“村民缺乏救灾意识、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等,若能找到这几个点,满分10分的题目至少拿8分,但8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只占17.5%。

3.只罗列要素,不作具体分析

(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高考地理试卷分析)试题涉及成因类分析的较多,既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又充分体现 “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高考地理能力目标的考核,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回答问题时,只罗列要素,不分析。如2014年23题,学生在分析“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时只罗列区位因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沛等等,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临近原料产地,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临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临江,用水、河运方便。又如2015年26题,要求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不少考生只写:具有固沙作用、保护草地、保护绿洲,没有根据题意分不同发育时期进行分析,即“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4.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

由于海南省中考地理学科为考查科目,且不计入中考总分,导致学校和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不少的乡镇学校缺少专业地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近两年的试题均有根据图片中区域位置来判断该地气候特征的问题。热量带的划分、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迎风坡多雨等知识,是初中地理中最基础的知识,但每年的考试中仍然有考生写“纬度高,温度高”、“海拔高,温度高”、“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多地形雨”、“副高控制,降水多”的错误结论。

5.照搬答题模式与套路,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考生没有结合题意中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措施,而是罗列所有了解的解决措施。如2014年26题要求: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不少学生则写“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2015年的26题对“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则写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四、高考地理复习的建议

1. 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对地理图表中关键信息的识读、分析与应用[7]。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需要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规律、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 1)经纬网地图上位置的确定;2) 地球运动及其现象、意义; 3)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候特征及成因;4)水循环;5)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6) 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的判读; 7)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8)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文化、旅游、政治)空间布局区位分析;9)区域地理(区域差异与联系);10)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1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学生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地理主干知识,意味着其厘清了地理学科的脉络,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重要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抓主干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建立点、线、面一体的主干知识结构。

2.复习时要注重模块知识的整合,初高中知识不能出现断层

无论是选修三《旅游地理》,还是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或是选修六《环境保护》,其内容都与必修模块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选修内容往往是对必修知识的延伸和诠释,在复习时不应把两者分开,如必修Ⅰ在不同尺度上重点阐释了地理环境的各个圈层,而自然灾害就是发生在不同圈层中的自然变异现象,学生如果能够知晓各圈层地理要素的正常表现,那么对其异常反应当然也应该能够有所了解。又如初中地理中“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海陆变迁”、“区域发展差异”、“地域差异”与高中地理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有许多交集之处,如果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专题模块进行复习,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复习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3.运用典型案例训练学生综合思维,重视能力的培养

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纵观近年的高考地理题,都比较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真实情景往往是通过案例展示出来的。案例试题,从内容看,有自然的、人文的、世界的、中国的、区域的、综合的、一般的、特殊的地理情景和事件;从呈现方式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字材料案例试题,另一种是图形材料案例试题;从案例试题的作用看,有引述地理问题的,有印证地理原理的,有探究地理特征和规律性的等等。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断、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训练后,再进行反思和总结,循环往复直到学生最终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在复习时要精选精编练习题,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把问题、成因、措施讲透,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试卷 地理 分析 2016上海高考地理试卷 高三地理试卷分析会 初一地理试卷改错反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