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语文试卷分析 > 正文
 

德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6 00:00:44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德育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德育试卷分析篇一:德育考试试卷

华池职专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中专三年级 科目:德育

7、敬业是一种对待职业应有的态度,核心要求是 () A.认真工作,以得到领导的好评 B.努力工作,挣钱养家

C.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D.对待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8、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顾客是上帝 C.集体主义 D.公私兼顾 温馨提示:卷面分5分,请同学们注意书写,认真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与人交谈时应该 ()

A.用手指点对方 B.随意插话 C.自卖自夸 D.坦诚、谦虚和礼让 2、交往礼仪是指 ()

A.社会成员在相互间礼尚往来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B.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C.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D.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和谐程度

3、 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 A.广告宣传 B.员工的良好形象 C.企业的良好管理 D.低廉的企业产品价格

4、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充分说明 () A.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 B.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发挥我们的潜能 C.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D.人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接触一个人,给人留下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是 () A.个人礼义B.交往礼仪 C.职业礼仪D.公共礼仪

9、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10、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

C、直接的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1、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12.发展的实质是( )

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运动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13.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这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 ) A.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排斥 B.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地位是并列等同的 D.离开了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性质

14、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绝对优势冲破了欧美选手对男子百米栏项目100年的垄断地位,这说明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中国已成为超级体育强国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赛出好成绩

第1页,共2页

15、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2、如何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6分)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二、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 9 分)

1、个人礼仪只需关注仪容仪表即可。 ( ) 2、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

3、办事公道是对领导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普通群众关系不大。 ( 4、事物的发展就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 )

5、每个人潜能的发挥是天生的,不需要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 6、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一成不变的。()

三、简答题(共 11 分)

1、简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5分)

) 第2页,共2页

德育试卷分析篇二:德育一试卷及答案

大兴安岭技师学院

第一学期德育(法律与人生)试卷

A、职业技能B、劳动技能 C、健康体魄D、沟通能力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 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A、技术工人 B、高科技人才 C、复合型人才 D、营销人才

2、()是个人自立和谋生的手段。A、 敬业 B、职业 C、就业

3、就业的必要条件是()

D、从业

4、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就是()

A、基业 B、职业 C、就业 D、立业

5、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是()

A、兴趣B、 乐趣C、健康的身体 D、积极主动

6、人的职业兴趣是()的。

A、天生就有 B、逐渐形成 C、一成不变 D、一直在变

)是支撑

7、“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说我们要() A、干一行,爱一行B、职业共有三百六十行

C、树立多个职业理想 D、任何行业都可以成功

8、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能自持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暴自弃。这是人际交往中()原则。

A、谦让 B、平等 C、互助 D、友爱

9、作为公民,诚实守信体现在()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B、不弄虚作假C、朋友的要求都满足 D、不说大话

10、从业人员对爱岗敬业的准确理解是() A、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 B、只要干上一种工作,就埋头苦干一辈子

C、虽然不喜欢某个工作,但也必须长期干下去 D、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5分)

1、家庭美德的五项基本要求( 尊老爱幼 ),(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 勤俭

持家),( 邻里团结)。 2、( 道德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 3、( 诚实守信 )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 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八荣八耻”的内容? 答: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

德育试卷分析

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作为公民应履行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五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提到爱国,你会想起什么?

德育试卷分析篇三:德育试卷

姓名:王曼曼 班级:10级小学教育2班学号:20100207223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德育专指(A)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C 思想教育 D 法制教育

2、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C)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

3、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B)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制约功能

4、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 C)

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D.自由阶段

5、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德育方法是(D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平价法

7、“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 尼尔·诺丁斯 B. 科尔伯格C. 苏霍姆林斯基D. 马卡连柯

8、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C )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非习俗水平

二、判断题

1、提出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是班杜拉( F )

柯尔伯格

2、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意志 (F )

道德行为

3、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T)

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T)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情 (F )

6、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诺丁斯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F)

拉思斯

7、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 ( F)

道德情感

8、柯尔伯格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T)

9、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T)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综合课程形式(F)

螺旋式结构

三、简答题

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何区别?

(1)由于政治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更加直接,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变动性较强,而道德教育的内容则比较稳定

(2)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政治觉悟的形成和提高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心理机制上各异,因此在实施的途径、手段、方法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3)在政治教育中,具有政治权力优势地位者(如国家、政党、政治集团的领导人)就是教育者;而在道德教育中,只有道德上合格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4)政治教育中有不平等,甚至欺骗、蒙蔽等特征,可以是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而道德教育则以道德上人格平等为特征,不允许以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2、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课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其他学科教学渗透

(4)团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其他形式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教育等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4、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

1、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及其弊端?

(1)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2)弊端:

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

②目前教育学或德育原理方面的著作往往在下定义时讲德育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机制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西方德育心理学主要讨论的是道德教育,所以在论述德育过程或德育的心理机制等问题时又通通变成了道德教育过程或心理机制等等的描述,这在理论体系上存有致命的逻辑问题。

③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无法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德育均指道德教育.英语中也只有“moral education”与之相对。我国德育的其他内容他们称之为公民 教育、宪法课等等。我们若一味坚持自己的“特色”,则难以与人对话,难以“同世界接轨”。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问题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问题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因为政治觉悟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道德的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它们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其过程与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2、我国目前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我国目前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的一种德育方法。它是道德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3)情感陶冶法:

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5)自我教育法

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6)品德评价法:

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一种德育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

一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小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准备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是,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 ,我灵机一动,改口说:“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由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有学会了打架、偷窃、抢劫,为了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折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结合本案例分析德育工作中为什么要尊重与满足德育对象的合理需要?

(1)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德性生成的基础

人生的活动.有出于理性者,有出于本能者,后者的力量要千百倍于前者。不正视本能,就无法掘发生命的奥秘。心理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表明,“本我”(或叫本能)本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与原动力,惟有使人的本能欲求获得相当的满足,人的生命,甚至人格,才有健全的发展。因此,若想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当代中国要营造出一种正当的社会生活来满足学生合理的、基本的欲求,这是让个体持之以恒地修德的动力之所在,也是个体具有创新力的源泉。

(2)需要:人行动的原动力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这样,从需要的作用或功能看,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从德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激发和引导人的需要就是育德的重要一环。

(3)承认并引导人们追求合理需要:既是德育人性化的体现,更是培育健全人的重要前提

承认“人欲是有地位的”,进而引导人们追求合理需要,既是德育人性化的体现,更是培养健全人的前提。因为德育不是别的,而是生活。既然人有需要,那么需要的满足就是利己。利己本身并不可怕,因为利己本身并不是罪恶,关键是人采取什么手段去利己。因此,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但如何利己,即利己的手段就有一个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了。

道德教育要使人明白的重要的道理,就是只有通过利他才能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只有利他才是公平合理地利己的正当途径;而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与人为善和乐于施善的人是十分快乐和幸福的。

相关热词搜索:德育 试卷 分析 职教德育试卷分析 德育试卷分析模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