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写作方法 >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28 17:51:19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 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

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一)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四)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五.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

9.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六.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七.通假字

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倒装句:

1、忌不自信(即“信自”) (宾语前置)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

被动句:

1、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1、与坐谈

九.内容理解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答: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答: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

答: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

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

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

答: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20、创作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答: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

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总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策。起于公元前452年(周贞定王十七年),止于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二、正音。

邹(zāu)忌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三、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 修: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 服: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6、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

7、私我也 私:偏爱。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实在,的确。 9、今齐地方千里 方:方圆。 10、王之蔽甚矣 蔽 :受蒙蔽。11、王曰:“善。” 善:好,对。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13、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14、时时而间进 (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

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寡人:君王自称) 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17、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认为 18、皆朝于齐 (朝:朝见,朝拜)

19、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上,比得上。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 21、寝:睡觉。

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五、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八年及第一学期文言文复习题解 齐春明 第页

1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九、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十、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一、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六、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 七、段落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八、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⑷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⑸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⑹邹忌向妻、妾、客发出“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⑺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⑻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⑼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⑽威王采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⑾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⑿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

⒀侧面写出劝谏结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⒁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九、问答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

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5、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答: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后一段写齐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下令之后进谏由“门庭若市”逐渐减少到“虽欲言,无可进者”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到了大治。

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9、“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 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 20、“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

21.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

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3、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

2

八年及第一学期文言文复习题解 齐春明 第页

于臣. 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 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24、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 25、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 2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十八、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答: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

八年及第一学期文言文复习题解 齐春明 第页

3

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3、文中的邹忌由“比美”之事想到了国君受蒙敝的严重性。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引起过你的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答:由洗澡想到思想。心灵上的尘埃,要是不“清洗”,人就会变质。

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答: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

15、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是,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16、纳谏除弊有何现实意义?答:从领导者来讲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劝谏者来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便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劝谏。

17、谈一谈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现在我们仍然提倡纳谏除弊的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如果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面临着灭亡的可能。

18、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为官者有什么教育意义?答:当今的为官者,在赞美声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不要只听赞歌,要多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9、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育?答:在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审慎对待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被他人所利用。要广开言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 十九、翻译课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

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八年及第一学期文言文复习题解 齐春明 第页 4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篇三: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课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yìzhāoguān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shú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qiè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第二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bì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bàng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 jiàn

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jīcháo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中心思想)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 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

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一)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四)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五.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

9.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六.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七.通假字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倒装句:1、忌不自信(即“信自”) (宾语前置)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

被动句:1、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1、与坐谈

九.内容理解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答: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答: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答: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答: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答: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答: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

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答:

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方法)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

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答: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20、创作与本文有关的对联。答: 悬赏纳言战胜于朝。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相关热词搜索:纳谏 齐王 写作 方法 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