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历史 > 正文
 

哈萨克历史

发布时间:2024-04-27 06:09:17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哈萨克历史,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哈萨克历史篇一:浅谈哈萨克民族乐器的历史与种类

浅谈哈萨克民族乐器的历史与种类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09-01-08 09:32:00 ]阅读:89作者:托汉·斯马古力编辑:studa0714哈萨克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的民族。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也随之诞生。先人们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器乐演奏方式,以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例如:8世纪成为传奇人物的霍尔合提,10至11世纪的阿布纳斯尔·阿勒法拉比、哈孜图干,15世纪的阿山海格,都是我们哈萨克族民族文化、音乐艺术,尤其是民族乐器发展和器乐曲创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哈萨克民族乐器的发展就是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发展;哈萨克族民族的历史就是他的音乐艺术历史;音乐在哈萨克族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可谓不一般。因为,继承与遗传下来的哈萨克族文化艺术是通过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和器乐曲故事流传的,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奇人物都是作曲家和演奏家。比如,8世纪到20世纪留下足迹、音乐界的霍尔合提、迪娜、阿布纳斯尔·阿勒法拉比、哈孜图干、白山布、唐加力克等都是1900多年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历史在发展,传奇在流传。哈萨克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就是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哈萨克民族除了冬布拉、库布兹、斯布孜禾(竹笛)、斯热纳依(口琴)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族乐器以外还有很多很多民族乐器。

近几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少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对于民间流传的各种民族乐器进行研究与分析,做了不少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民间失传的、人们早已忘却的民族乐器随之浮出水面。民族乐器的发展带动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因而也推动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哈萨克民族乐器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弹拔乐器

这类乐器大都比较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有比较强的节奏表现力。各种弹拨乐器,按照演奏姿势与形制,大体可分为:冬布拉、邪尔特叶尔、七弦琴、阿得尔纳。冬布拉是哈萨克民族乐器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弹拨乐器。木制音箱呈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品位,张两弦,按四度或五度定弦。冬布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乐器。它的历史也是比其他乐器长。冬布拉分为五种:1)pirlma(高音冬布拉);2)alt(中音冬布拉);3)tenor(普通冬布拉);

4)bas(低音冬布拉);5)kontrabas(重低音冬布拉)。

二、拉弦乐器

这类乐器大都善于演奏歌唱性的旋律,音色较为柔和优美,而且适应性较强,因之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且呈多样化发展。例如毛弦库布兹(helhobez),民间传说,这种helhobez的流传历史比较长,有两根弦,通过弓子来演奏。 Helhobez是用干木材雕刻做成,表面用皮加封,用马尾巴的毛当作琴弦,由于马尾巴毛细长,因而这种乐器就命名为毛弦库布兹。

Helhobez分为:1)pirlma(高音库布兹);2)Alt(中音库布兹);3)bas(低音库布兹);4)kon-trbas(重低音库布兹)。现在这些乐器的弦和演奏方式跟大、小提琴一样。

三、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是用沼泽泥制成,具有木管乐器的性质。它们绝大多数都能演奏流畅的旋律,而且一般的声音都较响亮,色彩也比较鲜明,在许多合奏形式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吹管乐器,依其构造的不同,大体可分为:

1、斯布孜禾(竹笛),于1800年左右发明,是吹管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可通过干木、铜来制造这种乐器。

2、口琴是哈萨克民族的吹管乐器的一种,跟现代的口琴一样。3、萨孜斯尔乃是用沼泽泥在高温下铸造而成的,这种乐器的前部雕有五个孔,后面一个孔。

4、乌斯克热克这种乐器有可发声的四个孔,也是由沼泽泥铸成的一种吹管乐器。它的音量跟口琴差不多。

5、塔斯套禾是老式风格的吹管乐器,也是通过沼泽泥来制作,然后在高温下铸咸的,它有可发音的七个孔。

6、乌然是吹奏乐器,在古代比较流行,用于战场之上。1880年左右开始在哈萨克民间流传

四、打击乐器

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种类极多,因其形制与质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色彩。主要都是节奏性乐器。

1、dawelpaz哈萨克民族早期乐器之中的一种,猎人们为了使各类猎物受到惊吓,跑出巢穴,是方便狩猎而用的一种乐器。

2、dabel哈萨克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拍打乐器。早期用于召集民众,只要拍打就会有

民众集合共商大事。在现代乐队演奏中主要为增加音响效果而用。

3、danghara是哈萨克族古代流传的拍打乐器之一。

4、asatayah民间流传的乐器,它是用手来摇晃演奏,乐器的四周用细小的铁片串联,在晃动过程中,通过铁皮互相击打、制造声音。

5、xengdawel它的主杆部位的形状有点类似于哈萨克族民族英雄所带的头盔,形状各异。用铜或者黄铜打击而成,因此声音有点尖,音量也比较大。

6、kepxek它跟dabel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一面是敞开着的,没有手把,里面也是空的。

7、xanghobez是一种铁皮制作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时把xanghobez夹在牙前,用手拨打,用舌头来掌握音色和音高。这种乐器可以在乐队演奏之中发挥作用,也可以独奏。

8、hongeraw为了使乐器的声音更加响亮,在制作乐器时用纯黄铜或者铜铸造。乐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乐器的声音也不同。

从以上8世纪开始流传于世的哈萨克族民族乐器的种类来看,可谓是丰富多彩,代代相传。从早期的三四种乐器(冬布拉、库布兹、斯布孜禾等)发展到现在的20多种乐器可谓不易。今天的收获跟民族音乐界的前辈们的不断拼搏努力分不开。以上所列,只是现今比较常用的乐器,许多未被普遍使用的罕见乐器均未提及,因此极不全面。所作的分类也只是按其形制与性能作粗略的划分,具体到每一乐器,它们都还有许多特点没有介绍,但仅此就可看出哈萨克民族乐器的丰富性。在哈萨克民间还有不少未为人知的民族乐器,由于资料欠详,未能涉及。真心希望音乐同仁提供信息,共同为哈萨克族民族乐器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阿拉木图《大百科全书》[G]14卷;哈萨克斯坦文化部1972—1978年

[2]阿拉木图《本领》[M]出版社出版的初二年级音乐教科书;1988年

[3]阿拉木图《蛤萨克族作曲家们》[J],哈萨克斯坦1992年

[4]新疆《初三年级音乐教科书》[J],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

[5]阿拉木图《火焰》,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民族乐器1986年

[6)阿拉木图《冬布拉的琴声》[M],阿拉木图出版社1972年

哈萨克历史篇二:哈萨克民间传说

哈萨克民间传说

传说是口头流传的关于人或事的叙述。哈萨克民间文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就是传说。它既不同于神话,又不同于故事。如果说神话是信仰,故事是消闲,那么传说就是纪念。人们常常庄严地讲述神话,轻松地讲述故事,认真地讲述传说。然而,传说又同神话和故事都有联系。它大致在信仰与幻想、自发与自觉之间,居于神话与故事的中间地带。一些传说本出自于神话,是神话历史化和现实化的衍变,是神话世俗化的结果。例如哈萨克的氏族起源传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本是古老的图腾神话。一些传说又由于过分地借重于或依托于古代信仰而被神圣化,几乎汇人神话之中。通常认为,传说一般具有这样一些区别于神话故事的特征标志:第一,传说通常总有一个具体的时代范围,这种时代范围大都通过特定人物的身份和特定事件背景的交代,以及对特定时代或特色的叙述来实现的。第二,传说通常总有具体地点和场所规定。这种地点和场所是现实存在的或是人们相信确曾存在过。第三,传说通常总有具体人物的规定,这些人物一般有明确的份,是传说讲述过以至于听众知道或意识到确曾存在过的人。第四,传说通常总有具体事件或行为的规定。这些事件或行为是公认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是经得起人们现有的民间历史知识评判的。传说具有真实性与可信性,但是,传说的真实性与可信并不等于客观上的真实与可靠,传说里的人、事、物、时间、地点中,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两点在客观上是真实可靠的,其它则未。例如,阔尔库特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人们传说他是精灵鬼怪所生,这就反映出其不真实的一面。又如,赛里木湖是客观在,它是真实的。传说里讲,从前一位苦女子的不幸遭遇感动了天,于是上天降下暴雨洪水,卷走了恶人,那暴雨洪水便聚成了赛里木湖,这就不真实了。至于那苦女子是否真的存在过,谁也说清。传说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往往带有主观猜测的色彩。在许多情况下,只是因为人们都这样说,大家才这样相信。此外,有许多说过去曾经被人们相信,后来人们就不那么相信,甚至全然不相了。例如,今天我们中间有谁还会相信自己民族的始祖是某种动物、植物呢。可是有一个时期人们对此却是坚信不疑。因此传说的真实性与可信性也并非一成不变。传说缅怀历史,追溯过去。它常常成为民间口传的历史。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里,传说也正是作为口传的历史在哈萨克民间传承着,发挥着“信史”的作用。在哈萨克族传说里,人们或者追溯民族的起源,或者缅怀祖先的光辉业绩,或者纪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者讴歌为民族生存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或者述说普通人的历史遭遇和命运。传说里的桩桩风俗习惯、件件器具物品、处处山河景物往往也都作为哈萨克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而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如果说神话是自先民时代以来的哈萨克人用自己的目光观察整个宇宙、世界和人类所获得的成果,那么可以说,传说就是哈萨克人用自己的目光透视自己民族,回顾和反省自己民族的过去,凝聚了世代哈萨克幸福与苦难、欢乐与悲哀、光荣与耻辱的民族发展史和民族生活史。毫无疑问,传说只表现历史,它不是历史的翻版,更不等于历史。通常,传说都是以口语形式讲述的。如果是韵文形式,就不归于传说。但是对哈萨克传说来讲,恐怕不能死扣这一条标准。应该说,哈萨克传说基本上是以口语形式讲述的,但也有韵文的形式。而且比较起来,似乎口语形式的传说叙事自由、灵活、简便,也未必缺乏诗意。不过,哈萨克人爱诗,诗的节奏和音韵美也许能帮助人们记忆,对于长期以传说为“信史”的哈萨克来说,用韵文讲述传说也未必不可。哈萨克传说的内容丰富,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按照内容和题材范围,哈萨克传说可以分为氏族起源传说、社会习俗传说、乐曲传说、风物传说、史事传说、人物传说。这种分类,既考虑了传说的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也兼顾了哈萨克族原来的分类习惯。

氏族起源传说

以追溯哈萨克及其所属各部的起源为主要内容。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氏族起源传说本可以归人图腾神话,但它们在后世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神圣。

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由许多古代氏族、部落经过长期交往与融合而形成的。这些古代氏族、部落都曾经有过自己的起源传说。他们在参加哈萨克民族形成过程中也会把各自的起源传说带进来。后来,这些传说彼此渗透,相互交融,有的在历史的进程里被遗忘了,有的虽以其变异继续在民间传承,其影响却只局限于相关氏族、部落的后裔中间,但也有的在全民族范围内产生了广 泛、深刻的影响,甚至为全体哈萨克所接受。

哈萨克的乃蛮部就有这样一则传说,从前居住在阿勒泰山麓的乃蛮部落的一支突然遭到外族入侵。敌部烧杀掳掠,把这一支乃蛮人都杀光了,只留下一位年老力衰的巴特尔。他们砍断巴特尔的四肢,把他扔到荒野,企图让他羞愧地死去。但是,敌部退去以后不久,忽然一只母狼出现。母狼用舌头舔这位巴特尔的伤口,巴特尔的伤竟然痊愈了。后来,母狼把巴特尔藏到阿勒泰山的一个峭壁岩穴里保护起来,并且一起过起了夫妻生活。他们后来有了孩子,子孙繁衍,这支乃蕴人重又发展起来。

17世纪的中亚历史学家阿布勒哈孜记述说:乌古斯可汗手下有一官员在战斗中死亡,他的随军妻子在野外的一个树窟窿里生下一个男孩。当人们把这件事告知乌古斯可汗时,乌古斯可汗给孩子取名“克普恰克”。据说,“克普恰克”就是指“树窟窿”。在《乌克斯传》里也这样说:乌古斯

大军来到亦得勒河,河深水急,难以通过。他手下的一员良将砍倒树木,大家坐在树上渡过了亦得勒河。于是,乌古斯把他留在当地当伯克,并封之以“克普恰克”的名号。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其编撰的《史集》里记述说,乃蛮部君主不古汗诞生于树。此外,《乌古斯传》又记有葛逻禄的传说:一位勇士进山为乌古斯寻找丢失的花斑牡马,回来时全身披满了雪,乌古斯便封他为“哈尔鲁克”,即“雪人”的意思。

哈萨克的氏族、部落起源传说极其丰富。这些氏族、部落的起源传说除口头之外往往也凭籍着民间族谱的保存而得以传承。

天体传说

天体传说有相当一部分脱胎于古老的神话,具有很强的幻想性和故事性。这一类传说主要以日月星辰为讲述对象。通过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庙的分布、运行等现象的形象性叙述来记录和传达天文、气象诸方面的知识,是哈萨克民间古老的口头天文学著作,曾经长期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发挥着实际效用。当然,天体传说一般同“历史”无关,它通常并不附会某个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这样说来,它似乎不应归之于传说。不过,不同地方的人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视觉所及的角度自然不同,对天象与气象之间的关系所得到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地域性成为天体传说的一个基本构成因素。这是天体传说之所以成为“传说”的基本依据之一。一

很古的时候,世界混沌一片,无所谓天,无所谓地,那时候只有造物主。造物主四肢具备、五官齐全。有耳能听,有眼会看,有舌头可以讲话,长相和人差不多。造物主创造了天和地。当初,天只有圆镜那般大,地只有马蹄一样小。造物主把天地做成三层:地下层、地面层和天空层。后来,天和地各长成七层,而且在慢慢地长大。

那时候,天和地漆黑一团,寒冷无比。造物主用自身的热和光又创造了太阳和月亮。从此,天和地便得到了光明和温暖。 起初,天在上,凝然不动;地在下,不大甘心,总是摇晃不定。造物主拉来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青牛,把地固定在牛的犄角上。大青牛天生犟脾气,只愿意用一只角支撑,地仍然不时地晃动,尤其每逢大青牛将大地从一只角换到另一只角上去的时候,大地就震荡起来,发生强烈的地震。造物主非常气恼,顺手抓起一些高山,当作钉子,把大地牢牢地钉在大青牛的犄角上。

造物主住在天的最上层,所以造物主就是天,天就是造物主。造物主把太阳和月亮都放在天的中间。在太阳和月亮的照射下,大地暖融融,亮堂堂。可是当时的大地空旷无边,寂然无声,什么也没有。造物主寻思着给大地创造一些有生命的东西,还要给大地创造主人。于是造物主在大地中心栽了一棵生命树。生命树长大了,结出了茂密的灵魂。灵魂的形状像小鸟,有翅可以飞。这时候,造物主用黄泥捏了一对空心小泥人。小泥人晾干以后,造物主在他们的肚子上剜了肚脐窝。然后取来灵魂,从小泥人的嘴巴里吹进去,一对小泥人便倏然站立,欢腾雀跃。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男的叫阿达姆阿塔,意思是人类之父;女的唤作阿达姆阿娜,意思是人类之母。 两个小人长大了,造物主让她婚配,他们前前后后共生了二十五胎,每次都是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后来,造物主又主持了他们的婚礼。同胎的男女不婚配,最后组成了二十五对夫妻。从此人类便逐渐繁衍起来。他们以二十五个男性为主,发展成了二十五个部落,以后又进一步发展成了各个不同的氏族。

为了人类的生存,造物主在创造人的时候,还创造了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起初,造物主用小泥人肚脐窝里剜出的泥屑,先创造了狗,又创造了一切有益于人类的其他动物,还创造了种种有益的草木虫鱼,并且给它们注入了灵魂,使它们都有了生命。因为造物主给人类先创造了狗,所以直到今天,狗对于人类仍然是十分忠实而驯顺的。

自从大地上有了人类和万物,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无限美好的景象,这时候,巨型恶魔黑暗,对大地上光明、美好的生活十分憎恶,对大地的主人——人类得到的殊遇十分嫉妒。它违抗造物主的旨意,从天外偷偷地闯进来,把大地笼罩得一片漆黑。它用各种灾害、疾病威胁大地的主人和一切生物,尤其可怕的是,它还用死亡大量地残害生灵,使人类陷入了极度的惊恐和不安之中。

造物主见恶魔如此凶残,把平静的人间闹得很不安宁,立即派遣太阳和月亮去征战恶魔。太阳原是强悍刚烈的男性,月亮本是温柔恬静的女孩。他们高悬中天,久久相望,早已产生了爱情。太阳和月亮正在热恋之中。但是,它们欣然接受了造物主的旨意,承担起了抗击恶魔,拯救人类的重任。

太阳和月亮并肩战斗,迎击恶魔——黑暗。由于恶魔来势凶猛,搏斗十分艰苦激烈。它俩彼此失散了。由于恶魔气焰嚣张,总是伺机要残害人类,太阳和月亮只好不停息地驱赶恶魔,用各自的光明照射大地,哺育、庇护着人类和万物。

时间飞逝,激战犹酣。太阳和月亮十分忠于职守,不停地追赶着恶魔。可是,一对恋者却没有再次聚首的机缘。有时候,它们难免伤感而流下相思的泪水。此后,天上下的雨和雪就是它们的眼泪。

太阳和月亮本来就是造物主给天、地赐予的光明和恩惠。所以每当自己钟爱的太阳和月亮伤心落泪的时候,往往引起这位造物主的同情,而且总是怒不可遏地拿起自己那张叫作“迦扎依勒”

的弓箭,狠射恶魔。天上打雷,就是造物主弯弓射箭时发出的响声;空中闪电,那就是箭矢喷出的火光;弓箭的箭镞落下来,便是划破长空、飞速闪过的陨石。

因为有造物主的佑助,太阳和月亮便夜以继日而且更加无所畏惧地追逐驱赶恶魔。黑暗——恶魔十分害怕造物主,对太阳和月亮的穷追不舍也心虚胆寒,总是在东逃西躲。所以,直到今天,黑暗还是害怕太阳和月亮迸射的光芒。

月亮和太阳原本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她们都有绝顶美丽的容貌,但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姐妹俩竟相互嫉妒,结下了不解冤仇。她们都以为只有自己才配称举世无双的美女,因而彼此不能容忍对方的美貌。太阳甚至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挠破了月亮的面颊,致使月亮的脸上留下了伤疤,这疤痕就是人们见到的月亮阴影。为了报复,月亮也扑过去非要挠破太阳的脸。可是,她又担心太阳反过来再抓伤自己,所以在快要挨近太阳的时候便赶快遮住自己的另半边脸,每到这时,地上的人们就见到了月亏。不过,月亮的脸上虽说有了伤痕,却容颜不减,反倒又增加了几分妩媚,一旦远远地躲开了太阳,她还是依旧炫耀自己那俊俏的脸蛋儿。太阳因此更加恼火,就又朝月亮追上去。她们你追我逃,就有了日、月的升起与陨落。

在哈萨克的天体传说中,有这样一则传说,说昴星团的七颗亮星是七个美丽的少女,而北斗七星则是七名大盗,七个少女因为不幸同七名大盗遭遇而惊恐。她们紧紧围作一团,以免遭大盗们的劫掠。其中的一位少女被其他姐妹围在当中保护了起来,所以地上的人们远远望去只能清楚地见到昴星团外围的那六颗星,但对被围在中央的“少女”就不大容易辩认得出来了。在哈萨克语里,昴星团意为“惊恐万状的”、“受惊吓的”,即由此而来;那北斗七星也就叫捷持哈拉克什,即“七个强盗”。

乐器、 乐曲、舞蹈传说

哈萨克族的生活与音乐密不可分。伴着乐曲声降生,伴着乐曲声劳动,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关于乐曲的传说应运而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哈萨克乐曲传说的产生和流传同哈萨克民间音乐活动密不可分。哈萨克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人们不仅喜爱歌唱,也善于演奏乐器,创作乐曲,许多人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就掌握了乐器演奏技巧。哈萨克的民间乐器主要有斯伯孜俄、司尔奈、冬不拉、阔布孜等等,其中尤以冬不拉最为普及和流行。哈萨克人民用自己独有的乐器演奏出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寄托希望,倾诉心声。这些乐曲在民间世代流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伴侣。伴随着这些乐曲也流传下来许多动人的传说。

哈萨克乐曲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某一乐曲的来历、创作缘由,述说乐曲的主题,解释曲调的特点,说明它表现了怎样的喜怒哀乐,寄托着怎样的憧憬与希望。乐曲传说一般由民间乐手本人在演奏乐曲之前向听众讲述,目的是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曲。讲述乐曲传说并不是单纯地为讲述这些动听故事本身,所以大多数乐曲传说都是梗概式的、提要的。

哈萨克民间流传着三首冬不拉曲:《玛依达札勒》、《铁勒洪额尔》、《阔斯喀胡》。这三首乐曲的来历是这样的:传说在阿勒哈别克地方有个巴依,他精心地喂养着两匹马。一匹马的鬃毛细密油亮,取名叫玛依达札勒,另一匹枣红马是由两匹母马的奶喂大的,取名叫铁勒洪额尔。巴依担心别人偷走他的这两匹马,就把他们藏在毡房里喂养。虽然白天他也把两匹马栓到毡房跟前的木桩子上让他们过过风。但无论白天黑夜,毡房里外总有他女儿带着使女在守护。有个叫莫杰依的带了两个帮手非要弄走这两匹马不可,他们盯了好几天,都因为巴依的女儿看守太严而无法下手。后来听说巴依的女儿是个歌手和冬不拉手,莫杰依就凑上前去假意请她弹冬不拉曲。巴依的女儿不肯。莫杰依便从她手中拿过冬不拉自己弹了起来。巴依的女儿听得如醉如痴,还一句一句地记熟了莫杰依弹的曲子。就在这时,莫杰依的两个帮手早把那两匹马给牵走了。直到莫杰依告别之后,巴依的女儿才发现马已经丢失,却又不敢说出有人来过。巴依得知丢了心爱的马急得不得了。忽然他听到女儿弹着一首冬不拉曲(《阔斯喀胡》),这曲子是他从未听女儿弹过的,他断定准是有人借弹冬不拉设下了偷马的圈套。于是,巴依沿额尔齐斯河去寻找教女儿弹这首冬不拉曲的人,后来,他终于循着这首乐曲的声音找到了莫杰依。莫杰依见马的主人找上门来,便拨动琴弦,说:“我骑过了你的玛依达扎勒,它奔跑起来是这样的。”说着,他弹了首曲子,表现玛依达扎勒奔跑情形的曲子。接着他又说:“我还骑过你的铁勒洪额尔,它奔跑起来是这样子。”于是又弹奏了一首《铁勒洪额尔》,表现铁勒洪额尔奔跑的情形。从此,三首冬不拉曲就流传了下来。哈萨克乐曲传说是研究哈萨克音乐史极为丰富、极为珍贵的资料宝库。

冬不拉传说(1)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人喜爱的乐器。冬不拉伴随哈萨克族渡过了漫长的黑暗岁月,冬不拉又伴随哈萨克族迎来了幸福生活。冬不拉的弦曲里既有忧伤眼泪,也有欢声笑语,冬不拉记录了哈萨克人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哈萨克人关于冬不拉的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哈萨克族既没有部落也没有头人,只被一个名叫可汗的外族首领统治着。这个可汗年近半百,秉性残暴,独有一子。在他50大寿的时候,凶恶的王子骄傲地对可汗说:“我要带上猎手去猎回一百只野兽,给父亲的生日作寿礼。”可汗听了,高兴地回答说:“你真不愧为我的儿子,这样做更能显示出你的英雄本色”。

但是,长期给可汗放马的老牧人呼斯赛英,听了王子的话后,便诚心诚意地劝他不要夸海口。王子认为这是蔑视了他的尊严,举起皮鞭对老牧人就是一顿毒打,然后带上猎手猎狗向草原尽头奔去。

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过去了,还听不到王子胜利的消息。可汗心急万分,就让武士们把铅锅抬到宫殿里,烧得铅水滚烫沸腾,并招来所有的仆从,指着锅里的铅水说:“限你们三天之内给我把王子找回来,如果谁要带回不幸的消息,我就用这铅水浇灌谁的嘴巴”。

仆从们怀着恐惧的心情,跨过草原,走过森林,去寻找王子。可是,两天过去了,却没有找到踪影。大家都很着急,便商量着怎么进一步找到王子。挨过鞭打的老牧人呼斯赛英说:“凶恶人总是贪心不足的,我们到原始森林里去找吧,说不定会找到的”。

第三天下午,太阳快要压山的时候,老牧人呼斯赛英终于在一棵大树底下找到了王子的尸体。看到这种情况,他心里又惊又喜,喜的是已经找到了王子,可他那颗恶狠狠的心早已被野兽吃光了;惊的是回去之后,怎么向可汗交代呢?最后,呼斯赛英还是按照原先预定的集合讯号吼了几声,人们从四面八方集拢来一看,全都很担心。有的人提议:“干脆不给可汗去报告,就在这深山里住下来,打猎度日。”有的人却说:“不行,这样只能走脱自己,走脱不了父母子女。”大家相互议论,一筹莫展。

天,渐渐地黑了,森林东头闪烁着熊熊篝火的光,老牧人呼斯赛英看到大家焦虑的样子,便提议先到有火的地方投宿,第二天再好好计议.......

点燃篝火的是一位身材魁梧、银须鹤发、面容慈祥的老人,他热情地用好茶好肉招待着这些夜来之客。但是仆从们一个个闷闷不乐,无心吃喝,老人询问他们的心事,呼斯赛英才讲述了苦愁的根由。老人听罢,跟睛里闪出了智慧的光,同时安慰大家说:“你们不要着急,先吃饭喝茶,事情由我想办法”。

当大家吃喝得正香正浓的时候,老人围着篝火走了一圈,远处突然飘来了牧笛的声音。这时,老人侧耳细听,沉思默想了一阵,便兴奋地告诉大家:“现在有办法了”。

大家一听,齐声问道:“有什么办法了”?

老人乐呵呵地回答:“现在我的左边有一棵红松树,你们把它砍倒”。大家七手八脚地砍倒了。老人又说:“我的右边还有一头枣骝马,你们把它宰掉”。大家也照着做了。老人就对大家说:“你们都去安心休息吧,明天即可以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睁开眼睛一看,老人正抱着一支崭新的瓢形乐器在弹奏,都争相围扰过来观看。老人笑嘻嘻地说:“这东西可以避免可汗残酷的惩罚,也可以传达王子的消息,还可以给你们带来欢乐”。说着,就将冬不拉送给了老牧人呼斯赛英。大家这才明白:砍倒的红松树,做了冬不拉的身壳,宰掉的枣骝马筋,拧了冬不拉的琴弦,不由得暗暗称赞老人的智慧和手艺。

可汗听说找王子的人们回来了,又命令武士们在殿角里烧起铅锅,当铅水沸腾后,召见寻找王子的人们。于是,呼斯赛英他们就带着冬不拉来见可汗。可汗恶狠狠地指着沸腾的铅锅说:“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的消息吗”?

“我们只带来了这个”。呼斯赛英说着就弹起了冬不拉,整个宫殿里都响起了山林的风啸声,野兽的咆哮声,王子的追猎声,马蹄声,惨叫声......

可汗被激怒了,他像发疯的狮子一样吼道:“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惨死的消息,你们难道忘记了用铅水灌嘴巴吗”?

呼斯赛英不慌不忙地指着冬不拉说:“尊敬的可汗,你不是听着吗?我什么话都没说,全是它发出的声音啊!你要惩罚就惩罚它吧”。

无知的可汗,便命令武士们往冬不拉口里灌铅水,还命令武士们去捆绑呼斯赛英,要给他口里灌铅水。呼斯赛英用力推开武士,用愤怒的歌揭露了可汗和王子的凶恶,感动了殿上所有的人,也吓昏了可汗这个吃人的豺狼,使他从高高的宝座上摔下来,一下掉进了沸腾的铅锅里......

从此,冬不拉这支腹呈梨形,颈细而长,以弦隔音,仅有二根弦的弹拨乐器,就成了哈萨克族的心爱之物。世世代代的歌手们,都用它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颂扬光明,揭露黑暗,歌唱幸福......

冬不拉这支传奇式的乐器,永远成了哈萨克族人民形影不离的伙伴。

哈萨克历史篇三:哈萨克文化

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猎骄昆弥

公元前二世纪乌孙国国王

Liejiao Kunmi, king of Kingdom Usun in the second century B.C.

康法藏

(643-712) 佛教高僧,华严宗创始人

Kang Fazang (643-712), an eminent Buddhist monk, founder of Huayan sect

霍尔乎特

7-8世纪 思想家、哲学家和音乐家

Qorqyt, a thinker, philosopher and musician in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y

法拉比

(870-950) 杰出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学者

Al-Farabi (870-950), an illustrious philosopher, litterateur, musician and scholar

屈出律

(-1218) 乃蛮汗国王子、西辽最后一位君王

Kuchlug (?-1218) prince of Naimans Khanate, the last monarch of the kingdom of West Liao Dynasty (1124-1218)

哈斯木汗

(-1523) 哈萨克汗国可汗

Kasym Khan (?-1523), khan of Kazakh Khanate

亚赛维

11世纪 著名诗人,伊斯兰教学者

Yasawy, an famous poet and Islamic scholar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脱脱

(1314-1355) 元朝中书右丞相。辽、金、宋三史编撰都总裁官

Toktoghan (1314-1355), the left prime minister of Branch Secretariat of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chief compiler of Dynastic History of the Liao Dynasty (983—1066), of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and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乃贤

(1309-1368) 著名汉文诗人―江南三绝‖之一

Naixian (1309-1368), a lettered poet of Chinese literature, known as one of Three Superexcellent Literati in the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se

阿山海戈

15世纪 著名哲学家、诗人

Ashan Haige, an outstanding philosopher and poet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阿布赉汗

(1711-1781) 哈萨克汗国英明可汗

Ablai Khan (1711-1781), a wise khan of Kazakh Khanate

贾尼别克汗

(-1473)哈萨克汗国建国可汗

Janybek Khan (?-1473), founder and co-leader of Kazakh Khanate

阿拜·库南拜

(1845-1904)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Abay Ibrahim Qunanbayuli (1845-1904), an eminent thinker, philosopher, educationist and poet

展馆 Exhibition Hall

祭祀台 Sacrificial Altar

马技场 Horsemanship Park

马车场 Horse-drawn Carriage Parking

卫生间 Toilets

前言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他们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分化中提高和发展。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的特点。哈萨克族的文化和历史,他们的生活、技术和实际经验也构成了人类历史记录的一部分。哈萨克族是跨国民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巴基斯坦等40余个国家均有哈萨克人居住。

Preface

Having undergone a lengthy process of the ethnic fusion and the separation, each ethnicity, hence develope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from others. Kazak, a nomadic people mainly distributed some forty counties other than Kazakhstan, Uzbekistan, Russia, Mongolian, Turkmenistan, Afghanistan, Turkey, Kyrgyzstan, Tajikistan, Iran and Pakistan, has been branded with steppe culture in this endless of flow, and their culture and history, experiences in living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history.

生活在我国的哈萨克民族,在经历了多个民族的融合、宗法制度的烙印、多教的洗礼后,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成就和保有了其独特的民族风貌。

Kazak people in China, having experienced the blending of ethnic groups,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nd polytheism in history, has preserved their own feature due to their speci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ving habits.

坐落于天山脚下的天池汗王宫哈萨克博物馆,通过对于有关哈萨克族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名人介绍、礼仪习俗、传统建筑、文体活动、生产劳动、服装配饰这八个方面的实物及图片资料和真实场景的展示,旨在做到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集中收藏、传播和发展。

Seated beneath the Tianshan Mountains, Museum of Kazak Khan‘s Royal Palace in Tianchi Lake, lays out a substantial collection of material object, picture information and real scene, which covers eight themes: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culture, historical figures, rites and customs, traditional buildings, production labor, recreation and sports, and wearing apparel and personal adornments, with a view of housing and spreading Kazak traditional culture.

凯因斯博士说过:这些社会反映了我们数千代以前的祖先的精神面貌,……而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样子,正是由于曾经有过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劳动和他们的奋斗。

虽然对于一个古老民族来说,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显得简陋和狭小,但建这样一个博物馆是想用一滴水来映照整个大海的形状。

Doctor J. Keynes once suggested, these communities reflect the mental outlook of our

ancestors over thousands years ago, …… the reason why we are in the way of the present is none other but thanks to their living, labor and struggle.

To represent such an age-old ethnicity, it appears humbler and narrower than any museum it may be, but it is hope that the museum can, as a drop in the ocean, still faithfully put together a vivid picture of Kazak nation.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多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峰峦叠嶂的高山牧场,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也有部分生活在山区、平原、戈壁还有沙漠上。在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广大地区,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以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此外还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县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这些地方。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Kazak depend largely upon such natural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alpine grazing land that ranges extend over ranges, with fertile land, luxuriant vegetation and abundant water, over and above, a small number of them live in mountainous areas, plains, gobi, even desert. Kazak people in China are mostly distributed on the fringes of the Junggar Basin an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north Xinjiang, ranging from Ili Prefecture, Tachang Prefecture, Altay Prefecture of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Mori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and Barkol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besides, they live in such region as Bortala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Urumqi County in Xinjiang, and Aksay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历史文化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活跃在欧亚腹地的辽阔草原上,他们是古代塞人、匈奴、乌孙等古代游牧人的后裔,创造着草原文化,拥有丰富的与自然生态相关联的文化遗产。从数以千计的石人、岩画还有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骨器、铁器及至金、银的器物,无不反映着古代草原居民的生产、生活、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迦萨甘创世》、《天鹅公主救勇士》等神话、传说、以及―阿衣特斯‖―六十二阔恩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传承在该民族的生产生活中。

History and Culture

On the vast steppes in the hinterland of Eurasia has long flourished Kazak people from of old, they are the descendants of ancient nomadic peoples: Sak, Hsiung and Usun, who have created

steppe culture, and inherited a wealth of cultural heritage involving natur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 Thousands of stone statues and rock painting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steppes, as well as a great

number of excavated stoneware, earthenware, bronze ware, bone ware, iron ware, golden ware and silverware have all conveyed the message about productive activity, life and religious convictions of nomadic peoples at one time here, among which,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e still being spread from mouth to mouth and inherited such as Kazak‘s the Mythology of Creation and the Legend Warriors‘ Salvation Through Princess Swan, as well as Aites Singing (a folk antiphonal singing) and classic music Sixty-two Khonger.

传统建筑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创造了独特的草原建筑——固定建筑和流动建筑。

冬季近半年的时间是住在土坯石块垒成或干打垒的房子里,林区则是在木屋里过冬。其它季节都居住在毡房内。毡房是适合于游牧搬迁生活中形成的住房,拆

哈萨克历史

卸和搭建只各需半个小时,十分方便。

Traditional Buildings

Kazak people, like other nomads, are mostly move from place to place, rather than settle down in one place; as long as there is a lush growth of grass and abundant in water source, therefore, they build their buildings on the steppes both immovable and movable to adopt for this convention.

They inhabit in houses adobe or stonework about half a year, or in log cabins as for nomads in forest region when winter comes, and in yurts or felt tents in other seasons. Yurt is a circular, domed, portable tent used by nomadic people, which can be disassembled or assembled only half an hour.

礼仪习俗

人类各个族群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宗教的影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遗风,会形成不同族群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仪习俗。

?歌声打开你生命之门,歌声又送你进入坟墓‘,阿拜的这首诗歌十分准确地诠释了哈萨克族生活习俗的独特,歌声贯穿了哈萨克人的一生。

哈萨克族的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学步礼、上马礼、割礼、婚礼、甚至葬礼到大型的节庆活动纳吾鲁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这些贯穿哈萨克人一生的节俗都十分的独特。 Rites and Customs

Diversified cultures of each ethnicity across the world originate from a single source without exception, religion. Different faith and a survival from religious traditions have to some degree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rites and customs of different ethnicities.

It is singing that opens the door to your life,

and sends you off into the grave.

This verse, composed by Kazak poet, Abay Qunanbayuli, gives a true picture of Kazak‘s custom: a nationality that singing accompanies the entire span of their life.

Typical features at distinct stages in Kazak‘s life are marked by a number of ceremonies such as birth ceremony, cradle ceremony, one-month-old ceremony, walk-learning ceremony, horse-mounting ceremony, circumcision ceremony, wedding ceremony and funeral, as well as major festivals, Noruz Festival, Roza Festival and Corban Festival.

生产劳动

畜牧、农业、狩猎、传统手工业、商业构成了哈萨克族的主要生产劳动形式。

哈萨克族的畜牧业和狩猎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除了放牧马、牛、羊和骆驼等牲畜外也兼种小麦、玉米和水稻。

特殊的山林生活方式逼迫人们必须自己解决诸如衣食住行的问题,于是传统手工业在生

活的需要中诞生和发展。

哈萨克族手工业具有鲜明的特性。花毡、马鞍、服饰、鞋帽、木桶、皮囊、室内陈设等各种生活用品无不散发着浓厚的草原气息。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手工艺品和附着其上的图案艺术不仅适用于游牧生活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奇葩。

Production Labor

Animal husbandry, agriculture, hunting,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nd trading constitute Kazak‘s usual mode of production and laboring. Kazak people have a long history in stock raising such as cattle, horse, sheep and camel raising, besides, they also grow wheat, corn and paddy rice.

Adopting a lifeway of living among mountain forest, Kazak people have no choice but satisfy their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with own hands; therefor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ppeared and improved consequently.

Dominant feature of Kazak handicraft is an atmosphere of nomadic people, which is found expression in their household goods such as flower felt, horse saddle, dresses and personal

adornment, shoes and hats, wooden barrels and indoor furnishings. These handicraft products, all decorated with novel designs applicable to nomadic people, have made up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 being.

文体活动

?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哈萨克的文体活动都与歌和马有关。

哈萨克族的文体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娱表演性质的:如冬不拉演奏、唱歌、跳舞、阿衣特斯等。另一类是运动锻炼性质的、大部分在马上进行的活动,如:赛马、叼羊、姑娘追、骑马抢布、马上摔跤、马上拔河、马术技巧、走马赛等。

此外摔跤、射箭等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活动也是各种喜庆集会上的重要活动内容。 Recreation and Sports

As the sayings goes, singing and horse are two wings of Kazak people. The chief recreation and sports of Kazak can not do without singing and horse. For the main, there are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popular entertainment, such as tamboura or Dombra (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performance, singing, dancing and Aites Singing; and the second, of sports competition, participators riding on horses, such as horse-racing, lamb tussling, girl-chasing, cloth-snatching on horseback, wrestling on horseback, tug-of-war on horseback, horseback riding and Jorha Jarisi, or Kazak horse-dancing show.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of nomadic people such as wrestling and archery are also the big events taking place on festive occasions.

服装配饰

服饰无疑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最为直接的特征之一。

由于哈萨克人常年生活在山区,所以他们的服饰也带有高寒草原畜牧生活的特点,大多采用耐寒耐穿的皮毛制作。为了方便乘骑,服饰制作都比较宽大和结实。哈萨克族服饰根据年龄、性别、部落的不同而不同。

大裆皮裤、宽皮带、腰挂小刀、头戴两个耳扇的狐狸皮尖顶的四棱 ―吐马克‖帽、长筒皮靴,是哈萨克族男子留给人们的最为典型的形象。妇女们的服饰则以鲜艳和富有层次为美。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绣花、下摆带多褶的连衣裙,生了第一个孩子后要换戴一种白布制作的叫做―克米谢克‖的头饰,长度为1.5米,戴上以后仅露出面颊、眼睛、鼻子和嘴巴;前胸遮挡,后背飘荡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Wearing Apparel and Personal Adornments

An ethnic group can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by what are their wearing apparel.

相关热词搜索:哈萨克 历史 哈萨克历史电影 哈萨克历史文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