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生物 > 正文
 

上海宇生物

发布时间:2024-03-29 03:38:13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海宇生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海宇生物篇一:上海第一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1.1生命的基础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 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A】 ①《诗经》(所记载动植物200多种)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本草纲目》 (医药学著作、生物学巨著)

② 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 (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进入分子水平、微观领域) 我国: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

③ 林耐【18世纪】 (生物分类法则) 施莱登、施旺【1838~1839】 (细胞学说)

孟德尔 (豌豆杂交:遗传学奠基人) 摩尔根 (进一步解释遗传机制)

④ 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2.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A】 ①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 → 实验法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 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研究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1. 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和存在形式【A】 ① 水的含量最多、占细胞70%~90% ② 良好的溶剂(介质) Ⅱ 参与化学反应 Ⅲ 运输养料和废物 Ⅳ 维持体温 ③ 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含量高、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结合水——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

2.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式及人体中铁、钙、锌、碘的作用【A】 ① 无机盐的含量很少(1%) ② 存在形式:离子形式 ③ Fe——血红蛋白 缺:贫血

Ca——骨骼、牙齿 缺:抽搐

Mg——叶绿素 缺:叶子变黄

Zn——组成各种酶 缺:生长发育不良、认知缺陷、行为障碍

3. 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A】

① 糖类(碳水化合物)

通式:(CH2O)n【组成元素:C、H、O】

②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胆固醇等)

【组成元素:脂肪C H O磷脂 C H O N P胆固醇 C H O】 基本单位:甘油和脂肪酸

种类:Ⅰ 不饱和脂肪酸(液态 植物油):C=C双键 Ⅱ 饱和脂肪酸(固态 动物油): C-C单键

脂肪:贮存能量、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提问、缓解机械压力 Ⅱ 磷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磷脂双分子层)

Ⅲ 胆固醇: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

③ 核酸【组成元素:C、H、O、N、P】

种类:Ⅰ 脱氧核糖核酸(DNA)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主要分布:细胞核

Ⅱ 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核糖核酸 主要分布:细胞质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④ 维生素

种类: 脂溶性维生素:A、D、E、K 等

水溶性维生素:C、B1、B2、B6、B12 等

作用: 缺:B1 脚气病A 夜盲症 C 坏血病

4.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肽键的构成【A】

① 结构通式:

← 根据R集团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氨基酸

特点:氨基和羧基必须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 ② 肽键:

←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用肽键连接

③ 脱水缩合:

④ 计算:

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失去水分子数目=至少有游离的氨基与羧基数目

5.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

①结构:

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首尾相连而成的共价多肽链

组成生物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细胞膜、载体蛋白) Ⅱ 形成酶、激素、抗体的必须原料

Ⅲ 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6.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A】

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千上万、排列顺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B】

① 结构(特性:半流动性)

化学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少量多糖分子

图示:

②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B】

有选择透过型膜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4.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A】 ① 细胞结构示意图:

② 细胞核

上海宇生物篇二:2014上海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 丙酮酸

B. 核苷酸

C. 氨基酸

D. 脂肪酸

2. 在电子显微镜下,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叶绿体

D. 溶酶体

3. 下列生物过程中,属于营养繁殖的是

A. 面包酵母的出芽

B. 蔷薇枝条扦插成株

C. 青霉的孢子生殖

D.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4. 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5. 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素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6.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 原核生物的tRNA三叶草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 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7. 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

A. 接种特效疫苗

B. 设立隔离病房

C. 注射相应抗体

D. 室内定期通风

1 / 26

8.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图l所示的细胞周期,“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

A. 1

B. 2

C. 3

D. 4

9.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 20%

B. 40%

C. 60%

D. 80%

10. 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 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 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11. 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ATG)、

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 ATG-TGA-TSS-TTS

B. TSS-ATG-TGA-TTS

C. ATG-TSS-TTS-TGA

D. TSS-TTS-ATG-TGA

12. 某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其一条链上的局部序列为ACGCAT,以该链的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出相应

的mRNA,后者又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DNA(称为cDNA)。由这条cDNA链为模板复制出的DNA单链上,相应的局部序列应为

A. ACGCAT

B. ATGCGT

C. TACGCA

D. TGCGTA

13.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

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

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

2 / 26

14.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3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

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

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A.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16. 图4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 交换、缺失

B. 倒位、缺失

C. 倒位、易位

D. 交换、易位

17.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

会发生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 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8. 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此时

A. 瞳孔缩小

B. 胆汁分泌增加

3 / 26

C. 支气管扩张

D. 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19. 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A. 大量饮水

B. 血容量减少

C. 食用过咸的菜肴

D. 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

20. 依据图5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六次

21.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

(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22.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

A. 1

B. 2

C. 3

D. 4

4 / 26

23.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图7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 XY性染色体

B. ZW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数目

D. 染色体数目

24. 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 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 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 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 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2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

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64

B. 5/64

C. 12/64

D. 15/64

26. 图8表示四种微生物培养物(①~④)在添加利福平前后的细胞内RNA含量。由此可以判断古细菌和

酵母菌可能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 26

上海宇生物篇三: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 边 复制,半保留 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 意义: 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 脱氧核苷酸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 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 氢键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核糖 、一分子 磷酸 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 尿嘧啶 (U)、 鸟嘌呤(G)和胞嘧啶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配对,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通常是 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rRNA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 性状 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 核糖核苷酸 产物:mRNA

(2)翻译

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 工具:tRNA 原料:氨基酸 产物: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 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第七章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生殖可分为 无性生殖 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分裂生殖(例: 细菌、草履虫、眼虫 );

出芽生殖 (例: 水螅、酵母菌);孢子生殖 (例:真菌、苔藓 ); 营养生殖 (例: 果树)。 2、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 遗传信息 ,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连续 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结束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结束 时为止,包括 分裂间 期和 分裂 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时间最长 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 染色体明显,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同时, 核仁 解体, 核膜 消失,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赤道 面上,清晰可见,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 着丝粒 一分为二, 染色单体 随之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 ,在 纺锤丝 牵引下向 两极 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 染色质,同时 纺锤体 消(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上海宇生物)失, 核膜核仁 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 细胞核 ,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6)填表:

三.细胞周期

1.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写标号)。

(1)依次写出C、E两个时期的名称G2;中期 ; (2)RNA和蛋白质合成时期为(A )G1期 ,DNA复制时期为( B )S期 ,核仁、核膜消失的时期为( D ) 前期 ,核仁、核膜重新形成时期为(F ) 末期。

(3)细胞在分裂后,可能出现细胞周期以外的三种生活状态是 连续增殖、暂不增殖、细胞分化 。

四.实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实验材料: 植物根尖

2.实验步骤: 解离(试剂: 20%HCl)、 漂洗 、染色(试剂: 龙胆紫 )、 压片 。 3.实验的观察部位是: 根尖生长点 。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等的变化如下表: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

6.

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 生物 上海生物公司 上海生物科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