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物理 > 正文
 

八年级物理提纲

发布时间:2024-04-23 17:31:10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八年级物理提纲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km —→ m —→ dm —→ cm —→ mm —→ μm —→ nm。(在箭头上填上换算进制)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 h = 60 min1 min = 60 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八年级物理提纲)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s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计算公式:v =

t

S —— 路程—— m,t —— 时间—— s,v —— 速度—— 米/秒(m/s) 1 m/s = 3.6 km/h。v= ,变形可得:s = vt,t =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t=分+秒。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stsv

st

?-1-?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v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回声定位、声呐探测、超声诊断)和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超声碎结石、电动牙刷除牙渍)。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装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门窗、装隔音墙、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塞棉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

?-2-?

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明矾、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时温度不变。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熔化:冰雪融化、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凝固:水结冰

汽化:酒精、水等液体的蒸发、沸腾; 液化:云、雨、雾、露、“白气”、液化石油气

?-3-?

升华: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风干、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雪、霜、雾凇、冰花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如: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影子的形成、排队时看第一个人挡住后面的人,队就直了、清晨太阳光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m/s。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2、分类:

(1)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刺眼”等,都是因为发生镜面反射。 (2)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反射现象:水中倒影;镜花水月。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对称原理)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应用:潜望镜。 2、凹面镜:会聚光线。应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太阳灶。

8

?-4-?

凸面镜: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折射角<入射角); B、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远离(折射角>入射角); C、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入射角

N

空气

入射角N

空气

3

O

图1

4、折射现象: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时,感觉位置变高(水中鱼变浅);池水变浅;厚玻璃前的钢笔

“错位”;水中筷子“折断”、海市蜃楼、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就可以看到它。 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色散现象:彩虹、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产生的彩色光带。 4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探测器、电视遥控、红外线“热谱图”诊断疾病;

紫外线的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灯杀菌消毒、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合成、验钞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典型光路

?-5-?

八年级物理提纲篇二:2015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1h=60min

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 t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

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2、球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应用:汽车后视镜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八年级物理提纲篇三: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最新(2013)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符号:F

3、单位:1N. 二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 弹力

一 、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大 。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 第三节 重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用字母 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

2、 ?g 或 G?m g

m

3、g= 9.8 N/kg。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铅垂线 水平仪

四、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 惯性 。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静止:F=G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摩擦力(F摩)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 摩擦力 。

2、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事例 :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例如打油) 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

动轴承;④ 加润滑油;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强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 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公式:

Fp? S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Pa

物理意义:1 Pa表示物体在1 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

2.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

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p??gh

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应用:①水位计②自来水供水系统③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最大的连通器。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数值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5Pa

3、气压计:

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三、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3 000 m以内,每上升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四、大气压的应用

人们喝饮料、真空吸盘、活塞式抽水机等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

2、液体流速;流速的位置,压强。 3、航海规则为什么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同向行驶两船中间部分水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就会在外侧压力下撞在一起。 二、飞机的升力(

P45

相关热词搜索:提纲 八年级 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提纲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