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物理 > 正文
 

高二物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4-04-18 17:34:09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物理知识点篇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

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1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a=0V0≠0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22

F1?F2?2F1F2COS?

1

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tg?=

F2sin?F1?F2cos?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 ?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x=0?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0 T 2T 3T 4T 5T 6T t/s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vc?

s2?s32T

?

T

(其中记数周期:T=5×0.02s=0.1s)

?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a?利用“逐差法”求a:a?

s3?s2

2

?s4?s5?s6???s1?s2?s3?

9T

2

?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4

试通过计算推导出的刹车距离s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s1;刹车后汽车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s2,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s1?v0t0..................?1??

??

F??mg ?..........?2???a??

m??

?v2?2as...............?3??

2

?0???s?s?s...............?4?12??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

s?v0t0?

2(

v0Fm

2

..........?5?

??g)

①超载(即m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②同理超速(v0增大)、酒后驾车(t0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v?

?s?t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V0?Vt

高二物理知识点

2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追<S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追<S被追、V追=V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S追=S被追

③若位移相等时,V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5

高二物理知识点篇二:高二物理知识点

一、 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质点,就是将物体简化后得到的只有质量而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

何时才可以将物体抽象视为质点呢?

如果研究问题的尺度远远大于被研究物体本身的尺度,被研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考虑,就可以将被研究物体简化成一个质点。比如说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如果我们的研究尺度是北京到广州的距离,那么火车就可以抽象为一个质点;但如果我们研究的尺度是正在过桥的火车,由于桥的长度和火车的长度相差并不悬殊,此时就不可以将火车处理为质点。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2)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2、参考系

参考系,就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时候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然而,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情况就会不同。比如说如果我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那么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就是静止的;但如果我们选择太阳作为参考系,那么坐在教室里的同学又是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做高速运动的,也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会得出对运动不同的描述,因此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时候首先就要指明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什么。一般来讲,我们默认的参考系是大地参考系(或称地球参考系),我们说飞奔的火车,呼啸而过的飞机,奔跑中的运动员等等,都是默认了以大地作为参考得来的。

为了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定量的描述,就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运动的计算。这个时候,我们将我们所处的现实空间转化为了数学中的数学空间(比如说平面中的象限),然后在这个数学空间里将待研究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然后建立坐标系,赋予该质点一个固定的坐标,这样就可以用数学的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再根据一定的物理意义还原为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数学是物理的语言,人类研究物理,就是通过对已有的物理实验

和逻辑进行归纳,得出数学方程,再用这些数学方程去解算现实世界。但是,要想通过这种方法对自然界进行完美的描述和预言是不可能的。因为真实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往往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完美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方程,比如说根本无法找到一个方程可以解算树枝上飘落下来的树叶,也根本无法解算天空中的云朵会被风吹成何种形状。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只关注复杂问题中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要求100%精确的解或描述,这样数学方程便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对物理世界作不同的近似,以得出我们关注的答案。比如说我们无法求出每时每刻在不同的地方某个人的重力精确的数值,我们只需要一个大概的值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大山向我们迎面走来.

(3)运动的车外的树木、房屋向后退.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

二、 时间、时刻、路程和位移

1、时间、时刻、时间间隔

时间这个量,在高中物理里面要分清楚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指一个确切的时间点,而时间间隔指的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比如说“3时15分”,这就是一个时刻的概念,再比如说“时间t”,这也是一个时刻的概念;而“5分钟”、“半小时”等就是时间间隔的概念了。

2、路程和位移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就是物理学上所谓路程的定义。我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基本上接触的都是路程这个概念,它强调的是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然而,如果我们只关心物体运动的初始点和最终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忽略具体的运动轨迹或线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位移。

如上图所示,质点从A到B经历了一个曲线的真实运动轨迹,然而,位移的定义是从A指向B的一个“有向线段”。这个“有向线段”是以运动的起点A为起点,以运动的终点B为终点,以AB两点直线长度为长度的量。这个物理量包含两个内容:

第一、它有方向性;从A指向B,也即从起点指向终点;

第二、它有大小;他的大小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标量和矢量

位移是不同于路程的,路程是没有方向的,仅强调实际的轨迹和实际轨迹的长度。而位移强调初末位置之间的方向性和距离。他们从数学属性上讲也有很大的不同,路程只有大小,也就是说路程只有一个数值定义而已;位移却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这是一个全新的无法仅仅用一个数值描述的量。物理学上我们把类似于路程的这种仅用一个数值大小就可以描述的量称之为标量,而把位移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两者缺一不可的量,称之为矢量。

矢量与标量在数学运算上存在根本的差别。标量很简单,就可以用我们已有的加、减、乘、除、平方、开根等等运算法则直接进行处理。而对于矢量,这些运算法则就必须重新定义。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明从A点先向东走了3米到达B点,再向北走了4米到达C点,问小明的位移是多少?

如上图所示,小明实际的路程长度是AB+BC=3+4=7米;而这段运动的位移却要从运动的起点A画一条指向运动终点C的有向线段AC,其大小为5米(可由勾股定理求得),其方向如图所示。

所以,从上面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矢量的位移(AC),它并不能简单的把AB与BC的值相加,AB与BC的值相加仅能够得到路程。矢量相加,要把方向性和大小同时考虑进去。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在学习速度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几个名词,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首先,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最重要的物理参量。最初,在我们并不清楚矢量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定义速度就是针对运动快慢的描述。我们说物体运动的越快,则速度越大,反之,则速度越慢。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矢量,了解了矢量是一类不仅包含大小,也包含方向的物理量。那么速度,就是一个和位移一样的典型的矢量。看如下例题:

小明往东匀速跑,其速度是8m/s;小华往西匀速跑,1分钟内跑了480米,问小明和小华的速度一样么?

如果从小学或者初中的角度来审视这道题目,我们说通过计算发现小华的速度大小也

是8m/s,然后得出他们速度相同的答案。然而,到了高中阶段,速度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他不仅仅包含我们以前所了解的速度的大小部分,也包含了速度的方向,因而速度是一个矢量。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小明和小华的速度大小一样,他们的速度方向却相反,因而他们的速度是不同的。

速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定义为速率。因此说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就必须包含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而如果仅强调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那就是指速率相同。由此可见,上题中小明和小华的速率是相同的,但速度并不相同。

那么计算速度的数学公式又是什么呢?最初我们学过下面的公式: sv? t

其中S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定义我们从小学一直沿用到了初中。然而在物理学中,这个公式是非常不严谨的,它根本无法体现速度的矢量性,因为方程右边的两个量——路程和时间都是标量。那么怎么对其进行修改呢?

首先,我们将分子上的路程换成位移,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下面的公式: v??s ?t

这个式子的分子?s是一个矢量,而分母?t是一个标量。计算的方法是把?s的大小除以?t,而把?s的方向作为速度v的方向。这样一来,我们就成功的表述了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速率,等于位移的大小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商;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中国的飞人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近13年之久(12年零325天)、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是多少?

解:刘翔速度的大小,也即速率,为

v?110?8.54m/s12.88

但是,如果就这样解题完毕的话,就出现了错误。因为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必须要把方向也说出来才算完善。因此,我们还要说起速度的方向是从起点到终点。如果仅仅说出速率而不说方向的话,这道题就没分了。

高二物理知识点篇三:高中物理知识点 【全】

高考114个考点知识浓缩本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

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v??x(1) ?t

?x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t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x?aT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t=vo +at 2?v?t

12x=vot+at 2

vt-vo=2ax 22

vt=v?2v0?vt 2

22v?vt vx?0

22

?x?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即a=k,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Vt=gt h=12gt 2

7.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Ⅱ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平行四边行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合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分力.

8.重力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Ⅰ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G=mg(g=9.8N/Kg)

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Mm 2R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F=KX (在弹性限度内)

9.静摩擦滑动摩擦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Ⅰ

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他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

相对运动的趋势(4)两接触面不光滑

一般说来,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F=?FN求解.

10.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Ⅰ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第N个力与其他(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2.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实验、探究)Ⅱ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m不变,研究a与F之间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

数据分析上作a-F图象和a-1图象 m

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F合=ma

必修2知识点

13.功和功率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W?FL?cos?

注意:??0时,W?FL;但??90时,W?0,力不做功;??180时,W??FL.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P???? W ; t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14.重力势能Ⅱ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EP?mgh。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G???EP。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15.弹性势能Ⅰ

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Wn???EP。

16.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Ⅱ

2恒力功与位移成正比,选择初速度为零,实验中要得出的结论为W∝V

17.动能 动能定理Ⅱ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Ek?12mv 2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定理: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Ek2?Ek1或W合??Ek。

18.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EP1?EK1?EP2?EK2?E(恒量),式中EP1、EK1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

EP2、EK2 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2比较V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20.能源和能量耗散Ⅰ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2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Ⅱ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2.抛体运动Ⅱ

平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12 gt2

斜抛运动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即将斜抛运动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来研究。特别提示:斜抛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可反过来看着平抛运动!

23.圆周运动 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Ⅰ

质点运动轨迹为一个圆,即质点做圆周运动。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v?l t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t,其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f?1,单位:赫兹(HZ) T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v?2?.r/T,??2?/T,v?r?。

24.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Ⅱ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v2?2???2r??大小:an?r?T?2?.r ?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向心力即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F?m?r?mv/r 22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点 高二 物理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识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