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音乐 > 正文
 

音乐美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4-20 10:49:53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美学读书笔记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美学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

《用音乐打造学习力》读书笔记与相关摘录

最近读完了《用音乐打造学习力》这本书,作者李明蒨,是一位在台湾非常有影响力的音乐艺术家,也是一位老师。

李老师发现音乐在平衡身心、开发潜能、引导思想、活化大脑、激发创意,甚至解忧消愁等各方面都有超乎想像的影响力,所以投入音乐教育工作多年,希望通过音乐带给大家思维和情感上的启发,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在书里面李老师通过帮助她的小侄女彤彤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例,为大家分享了自己运用音乐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与心得。

李老师写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细节,以及孩子种种表现的背后源由;虽然她是在辅导自己的侄女彤彤,但是我感觉她也在辅导正在阅读的我,帮助我发现自身的一些症结和不足,激活我的大脑和心灵。以下是我的心得感悟。

爱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无论他是大人还是小孩。

彤彤成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从小父母离异,缺乏爸爸的陪伴,跟随妈妈生活,但是因为妈妈工作繁忙,基本上都是外婆在照顾,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彤彤心灵上爱的缺失,表现在外在上就是学习遇到困难。

回过头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也成长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里,父母忙于打拼,陪伴很少,这种爱的缺失也让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和付出爱,也缺乏行动的勇气,遇事常常被动接受,随大流。

自己的性格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给人一种自私冷漠的感觉,但是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当然,这种热情是存在的,前提是这个人走进了自己内心的安全区;不过让别人主动靠近并适应自己,这样是无法结交新朋友的。这一切只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既害怕伤害到别人,也害怕伤害到自己。

爱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

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中是缺乏爱的教育的,周围的环境也是一个羞于提爱的环境。传统教育没有帮助我了解自己,了解爱,只让我了解到分数很重要,从而导致了自己思维的固化,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常常以为有一个最好的答案,总是担心自己的做法别人会不会不满意。其实只要行动出自于善意,有耐心的观察和思考,而且考虑了他人的感受,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幸运的是自己一直没有停止过探寻,努力跳出自我的局限,现在也开始明白一些爱的含义,但是以往的行为已经给他人和自己平添了许多遗憾,这种以伤害彼此为代价的学习方式太痛苦了。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对爱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白怎样爱自己,怎样爱他人,怎样爱这个世界,这一切真的太重要了。

不要为自己设限,每一刻都存在新的体验与可能。

接触到到这本书纯粹是一个巧合,虽然书中讲的是大人引导小孩打开心门、找到学习动力的故事,不过这不妨碍它带给我启发和动力。

我觉得李老师在讲的不单纯是大人与小孩的沟通,她也在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沟通。虽然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书中种种情景依然让我身临其境,在彤彤身上也有我的缩影,因为我发现在心灵上我还不成熟 。

李老师的爱心与耐心让我非常感动,她引导彤彤的很多方法我都可以借鉴,她的观点也让我看到了新的风景。我要做自己的老师,激活自己的感受力和学习潜能,去重新发现这个自己没有用心看过的世界。

而且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老师,在自我教育中学习应该掌握却从来没有人教过的

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自我和新的可能。

回到音乐本身,自己平日听音乐的标准就是好听,给别人推荐的时候也只会说很好听、很感人,你一定要听,仅此而已——我缺乏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我只把它当作放松的工具,有时沉溺有时厌恶,不用心听的话当然听不懂,更不用提美的感受了。

一直觉得古典音乐与自己绝缘,别人推荐的古典音乐也常常束之高阁不碰一下;

反思一下,其实这些情况都是自我思维设限和感受力下降的结果,当然无法感受它的美好。 所以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时间,在哪里,都应该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多元的人、事、物,在这样的体验下,发现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本书在引进的时候并没有配光盘,只在台版书中附赠了书中李老师使用的音乐。

学习重在思考与转化。

李老师在文中提到了,如果看完一部影片只会说“很好看”,对于故事内容却一问三不知,不免沦于空洞惘然。很多人的学习经验都是如此,看过即忘。深化所见所闻,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否则就算看再多书,上再多课,也如同船只行驶水面,船过了无痕。

通过记笔记,写微博,写日记,写定期总结等方式,记录反思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都是很好的练习。

相关摘录:

能在成长过程中充分保留特质、完全发挥天赋的人还真是不多!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是上天所赐予的,而这种特性需要经由长时间的鼓励和引导方能展现。

教育应该是全人的,绝非仅只局限在智能上,人的价值更不可以智能论定。着重单一智能发展,往往使人看不清真正的自己,最后沦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名言,道出人需要透过思考而意识到自我存在,进而找到存在的价值。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很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思考能力,希望借由音乐来引导孩子,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多多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不论孩子日后做什么事,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本钱,也是快乐和自信的来源。

这样的教育理念着重在“人”的本身,最初的启发来自己我留德期间修习的“钢琴教学法”以及“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我观察到,老师们着重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尽可能天马行空,尽可能多方体验,并透过音乐律动开发感官,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替代一味的给予;并且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接受每个人不一样的表达内容,而不是期待“标准答案”,以此为根基,进而引导每个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方向。

只要愿意开放自己,每个人都能被音乐引导。在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放空思绪,每个人都可以遨游音乐的妙境,就像天地万物在宇宙间的悠然自得。

学习不但是小孩的事,大人也要努力,才有能力欣赏孩子的特质,有足够的信心鼓励孩子成为发光发亮的个体。

大人常常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只想用教导与训诫的方式对待他们,殊不知,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孩子的抗拒心理,父母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隔阂反而越来越大。

倾听还自己内在的真实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被“引导”的孩子就能明是非、懂事理,很容易被带上正轨。被亦步亦趋“教导”甚至训诫的孩子,往往长大了都还无法独立,缺乏判断力,没有自信,未来的发展也就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

听音乐可以活化右脑。左脑主司理性,右脑主司感性,右脑也被称为艺术脑,所有艺术行为都与右脑息息相关。聆听音乐属于右脑活动,可轻易诱发其他感官联想,是最简单易行的活

化右脑活动。例如,将听音乐时脑中浮现的画面,用言语表达出来,即达到活化右脑的目的。 只要大脑够活络,不管学什么都不成问题。这不需要特定的教材,如何引导才是重点。所谓引导,就是不断丢问题给孩子,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而非不断给答案。

在初次训练过程,我感觉彤彤的大脑刺激不够,所以灵活度不够。因为灵活度不够,就懒得动脑,解决问题的意愿低下,形成了恶性循环。

值得庆幸的是,小孩的大脑尚未僵化,神经细胞仍在大量联结中,打开孩子的感官比起大人要容易许多,只要不断引导孩子的思考就行了。

和孩子沟通的两个秘诀:

一、用心比用脑更有力量。大人过于迷信自己的认知,往往是障碍的开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内心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如果因为年龄而又态度差异,沟通桥梁永远搭建不到彼岸。

二、建立与孩子切身相关的话题,并付出时间陪伴。父母往往急于向不在身边的孩子表示关心,以为物质的弥补最直接快速,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情感不能用任何物质取代,孩子的情感既丰沛也很实际,大人带着礼物来短暂探望或寒暄,孩子的欢喜很短暂,如果送了玩具再陪他一起玩,结果就完全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会完整许多。

对于称谓,大人和小孩的标准不同。大人重形式,注重正确的称谓,因为这是联系彼此的桥梁;小孩重实际,只记得陪伴过的人,搞不懂这些称谓的意义。

礼貌必须建立在愉快的气氛之上,若是强迫,只会让孩子想要逃离。

礼貌是美学教养的一环,让孩子经常接触有美感的环境,是学习礼貌的快速法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进入美术馆、音乐厅等场合,会自动降低说话音量,走路步伐也会变轻,这都是为了不干扰他人的自我约束,形成人际间有美感的互动。

发挥自己的独特性是每个人潜在的渴望,没有人希望当别人的影子。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是建立信心的基础,也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要得到孩子的心并不难,只要肯付出爱心和耐心。

活化大脑的不二法门,在于不断给予感官刺激。当感官接受刺激,有助增加脑内神经细胞的联结和成长。欣赏视觉与听觉兼具的表演,能同时刺激多种感官,是丰富想象力的好方法。 和孩子讲道理时,大人只要注意语调轻柔,词汇和内容不需刻意童稚化,孩子是能理解和学习的。

要培养孩子的美感,大人不能偷懒——不能懒于照顾细节,任何小事都不该粗鲁随便。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这习惯会根深蒂固,一辈子受用。

优雅的气质、自然散发的美感,不管对男孩子或女孩子都是最大的本钱和优势。而音乐的熏陶,对培养气质有很大的帮助,不同音乐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多听优雅与能给人美好感受的音乐,就能培养出有气质的小孩。

用讨论深化学习:看完一部卡通影片、听完一段音乐,在脑中反复思索画面,可促使右脑活化;描述与讨论,可让左脑锻炼逻辑和组织能力,如此可达到全脑并用。

如果看完只会说“很好看”,对于故事内容却一问三不知,不免沦于空洞惘然。很多人的学习经验都是如此,看过即忘。深化所见所闻,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否则就算看再多书,上再多课,也如同船只行驶水面,船过了无痕。

经常和孩子讨论学习内容,比通过考试成绩更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讨论过程可以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训练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增加亲子互动。 小孩常常觉得大人说话不算话,突然有事就轻易失约。我要自己当个信守承诺的大人,这除了是一种身教,也是为了不让孩子失望。我知道那种感觉不好受,会有很大的失落感,久了也就不再期待。一颗不再怀抱期待的心,很容易枯竭。

要孩子听话,不能靠大声斥骂或严厉责罚,而是要先与他们建立情感,得到他们的信任,再用温和的言语来引导。大人常细化直接给予训诫和教导,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听话就对了,但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得到的多半是违逆或反抗。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应该了解严厉管教是因为爱他,这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没有人喜欢被斥骂,人都有自尊,渴望被尊重,连小孩也一样。

眼神传递出的信息很直接、很深邃。有心打动一个人,希望对方接受建议,眼神一定要带到。从一开始和彤彤的互动,我就提醒自己:传递友善的眼神,是让她了解我的捷径。

孩子其实很善于观察大人的神情,眼神和笑容对它们来说胜过言语。当他们接受一个人,会经常投以眼神接触;排斥一个人则眼神回避。眼神里暗藏的心声完全藏不住。

人类的心理渴求是多层面的,尤其是对于爱的渴求。爱是最强大的力量,是弥补所有内在、外在缺憾的万灵丹。爱可以让人即使一无所有,依然带着勇气过活;少了爱,即使拥有全世界,心里也是空虚的。简单的说,一个家庭少了爱与关怀的交流,物质再怎么富足,依然会感到有所缺憾。

心灵交流的时刻:一日将尽,把握晚餐时间相聚,谈心交流,关心家人白天发生的事,是疲惫身心的最佳滋养。搭配轻松悠闲的音乐作为用餐背景,全家听着同一首歌,身心抒放之余,心灵频率更为接近。

听得好,才学得好:聆听能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不过与其说聆听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不断练习聆听、习惯聆听,每个人都能提升聆听能力,且俞早开始训练愈好。

富足的物质生活,固然让人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感,但不会是最终的渴望。真心的关爱,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共同追求。

彤彤的出现,带给我们家人重新省思的机会,提醒我们思考,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而值得我们用心经营的。

在孩子尚未被污染前,在意的是一种荣誉的感觉,而非利益交换。一旦大人给了利益交换的引导,就很难回头,因为孩子吃到甜头,学会索取好处,荣誉感恐怕不再具吸引力。

我视小孩尚未被污染的天性为上天赐给的珍贵礼物,我希望尽力维护原样久一点。美好的天性多留存一天,她们日后内心美好的成分的比例就多一些。

有规矩、守分寸需要从小约束:孩子喜欢渐进地试探,期待逾矩的可能。一旦成功,马上得寸进尺,以后管教更不容易。除了对孩子明白每件事的底线外,最重要的是大人要坚守。只要大人坚守原则,每件事都说明清楚,孩子都会明理遵守。这是维持愉快互动的不二法门。 我希望在没有任何预设目标的情况下,让她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与磨炼,希望她在克服每一项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出耐心与毅力。只要基本的态度建立了,往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正确发声和正确呼吸法息息相关,腹式呼吸法才能帮助准确歌唱,因为它是放松的、饱足的,随着吐气声音跟着流转而出,听起来轻松又悦耳。

每个人出生时都自然使用腹式呼吸法,随着长大,开始有了情绪、欲望,呼吸逐渐往上提至胸腔。举例来说,人在生气或忧郁的时候,同时会感觉胸闷,气息不顺,那是情绪使呼吸变短浅的结果。

小孩就算不及幼儿时期那般呼吸深沉,至少还没有定型为短浅的胸式呼吸法。年纪越大,距离腹式呼吸法愈遥远,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回来。

许多人在成年后重新探索正确呼吸法,出发意图也许是为了健康,也许为了沉淀心灵,或为了唱出好听的声音,最后发现,正确呼吸不知能改善呼吸,每个人潜藏深层的灵性与潜能,也会在找回正确呼吸法之后展现出来。一个呼吸调节顺畅的人体,好比磁碟重组过后的电脑,原本已具备的功能将会锦上添花。

说话语调的丰富性有助于想象力的表达,也能提高自信。通常有自信的人,说话时语调丰富而清晰;没有自信的人,说话语调平板,咬字模糊不清。照理说,有内在的自信才能有外在的良好表达,可是先把外在的表达练习好,也能反过来让人有自信。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容易变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吵闹不已,为的是希望吸引大人的关心;另一种是特别安静,就像哭闹的婴儿,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注意,期望获得关爱,但若是经过一次、两次、三次没人理会,久了自然不再哭闹。这类型的孩子看起来独立、乖巧,可是这种乖巧却令人心疼,他们的内心同样渴望关爱,却不得不接受被漠视的现实。

感官统合,就是指感官的融合。听觉不单是听觉反应,可以是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联想,例如听到音乐,脑中浮现色彩,以色彩形容;出现形体,以雕刻品、舞蹈姿态形容;仿若嗅闻各种气息,以气味形容。19世纪乐评家曾以“发臭的音乐”形容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一种味觉与听觉的联想。

感官闭锁最主要受到惯性生活态度的影响,一般人的生活,百分之九十九被惯性模式取代,生活与心灵在惯性驱使下,走向狭窄而封闭之路,看待事物亦走向窄化,难以看清事物表面以外的价值。

德国诗人里尔克将生命比作一个空间,惯性作用让人只认识空间的一角,或是走来走去的一条窄道,错过了大部分。然而,就算小时候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感觉统合训练,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培养觉察力,仍然可以改善感觉统合。

培养感官统合不单是感受力的提升,更有助大脑开创力,与开阔学习心态的效果。许多人一心期待孩子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问题就在大脑没有改变。行为反应出自大脑的思考模式,改变表面行为,只能带来短暂效果,许多父母因此感到无力,觉得小孩真难教,怎么讲都不听,没多久又依然故我,最后归咎于孩子的天性。

小孩在传统僵化教育的熏陶下,惯于所有事情只有一种答案,感受力毫无用武之地,容易变成制式化思考,对于现今讲究创意思考,与积极学习的世代来说是极大的危机。思考模式定型后,很难重新体验创意思考的无限可能,学习态度也就变得狭隘被动。这类孩子最好的表现不过就是完成师长规定的功课,对功课以外的事物容易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兴趣缺缺。

人需要不断鼓励,鲜少被鼓励创意思考、主动学习的孩子,久了,也就不敢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生怕与人不同,落入人云亦云的漩涡中。

坦然面对自己,是了解自己的不二法门。比起为了迎合他人,编造动人的内容来得珍贵。 大人对孩子的期许,是孩子努力的原动力。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定下什么伟大志向,要能够让他有动力前进,靠的就是师长、父母的关爱。孩子若觉得自己的表现是被在意的,当他表现优异,大人会欢喜,会给予鼓励;他表现不佳,大人会着急、会担心,孩子就会以认真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表现,而且希望自己愈来愈进步。最怕孩子认为没有人在乎他,于是自我放弃,怎么样都无所谓。面对这样的孩子,最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爱,才能让他们充满能量,重新出发,正视自己。

培养感情从乐活开始:生活乐趣是情感的润滑剂,应该积极制造,不要被惰性屈服。建议定期安排全加出游的机会,无论是就近找个地方一起爬山、看海、骑脚踏车,或者出国旅游都好。

曾在大安森林公园前看到这幅景象:夕阳西下,乐声响起,坐在树下的小孩子轻靠着大人,时而撒娇依偎。不用看表情都知道,他们好幸福。

一份由音乐串联起来的情感是特别紧密的,因为通过音乐,情感交流是深刻的,对于这一点,我很确定。

面对问题要化解,不要对立;要搭桥,不要拆桥。

我看到人与人之间许多复杂的问题,并非来自问题本身,而是人的主管意识使然;人一旦远

音乐美学读书笔记篇二:戏曲读书笔记

《宋元戏曲史》读书笔记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史料详赡、论证严密的戏曲史,该书原名为《宋元戏曲考》,

是王国维在戏曲研究方面带有总结性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戏曲为主要考察对象,追溯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同时也探讨了一些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王国维将《人间词话》

中的“意境论”成功地运用于戏曲学理论之中,原文如下:“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

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王国维认为元剧最佳不在思想结构而

在文章,实乃知言。并将“意境”这一美学范畴运用于曲学,也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就《宋

元戏曲史》中所体现的审美取向而言,从《人间词话》到《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的美学观基

本无甚变化。所变化的是王国维的研究兴趣由西学转移到了国学,由纯思辨哲学转移到文史

考证之学。《宋元戏曲史》正是王国维运用乾嘉考证之学得出的研究成果,钩沉故实,颇多创

见。 《宋元戏曲史》的学术意义,一方面来自于作者对戏曲艺术的构成及发展时序的独特体察

和描述,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作者对中国古代戏曲学在文学史上的准确定位。王氏之前,中国虽

有不少曲论著作,但客观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戏曲史学。戏曲在古代文论中尚未取得独立

的文体地位。而《宋元戏曲史》的首要贡献在于将戏曲从传统的诗歌中剥离出来,确定了戏曲

本体观念。在王国维看来,戏曲是具有独立发展历史的艺术样式。王氏一反历史之偏见,将戏

曲提高到与传统文学诗词同等的地位。不仅在事实上钩沉前人所鄙弃的戏曲,为之树碑立传,

而且从理论上挖掘了戏曲的崇高价值。对戏曲学这一新兴的学科门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建构,

确定了戏曲学的本体观念和学科品格。就这一意义而言,《宋元戏曲史》可谓是中国戏曲学的

开山之作。 《宋元戏曲史》还对戏曲的起源和流变过程进行了冷静而科学的探索,在中国学术史上首

次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戏曲艺术的起源与形成等诸问题。进而得出结论,中国戏曲是由某种单一

的形式发展而来,到了宋代歌舞方才合一而形成戏剧。“至于元杂剧出,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

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将戏曲的形成视为动态发展并不断综合的过程。王氏对

中国戏曲起源的探索考辨,至今仍为学术界所重视。 《宋元戏曲史》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充分肯定了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独特的文学

价值。如王氏认为“若元之文学,则固未有尚于其曲者也”,对元代文坛曲文学独领风骚的格

局进行了准确判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元曲的审美特质作出体认:“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以“自然”二字概括了元曲的文学特色,可谓真知灼见。王国维确定了戏曲的本体观念,描述了戏曲形成和流变的大致历程,重新对元杂剧的文

学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评估,由此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戏曲史学的完整框架。因此,《宋元戏

曲史》的问世,标志着戏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王国维为国人开辟了曲学研究的

门径。梁启超曾评价:“曲学将来能成为专门之学,则静安当为不祧之祖矣。”(《中国近三百

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就这一意义而言,王国维实为当代戏曲学的开山祖师。《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全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

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渊源流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

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觗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

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

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但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

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

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本书在这

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

源和形成等根本性的问题,并使得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也为今后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

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

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筊者。遂使一代文献,郁湮沉晦,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这说的是我国传统文学观对戏曲的轻视,历代研究者“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筊”,这些都

严重影响了我国古代对戏曲的研究。在王国维吸收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后,写出《宋

元戏曲考》,中国的戏曲研究才开始由古代传统向现代科学的方向转化。 ( 从西方引入悲喜剧理论来研究古典戏曲,这在戏曲批评史上是个创举。 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证实和西学的逻辑推演

两者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五章是其对元人杂剧的研究。

第八章“元杂剧之渊源”主要从“形式”(即元剧所用调牌)和“材料”(即内容题材)

两方面论证其渊源自“宋金旧曲”、宋金“古剧”。在“元剧之时地”一章,王国维主要是根据《录鬼簿》等文献考证元剧历史分期、流传

地域、发达原因等问题,许多结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国维将元曲分为三期:“一、蒙古时代:

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

其人皆北人也。······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录鬼簿》所谓“已亡名

公才人,余相知者或不相知者”是也。·······三、至正时代:《录鬼簿》所谓方今才人是也。”

按照这样的分期法,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第一期作者最多,且皆为北人,可见大都、平阳等

北地为“杂剧之渊源地”,元中叶后,杂剧中心南移至杭州,杂剧遂走向衰微。(原文p78 元

初 至 不足怪也 )

王国维关于元剧前盛后衰的论断,是后人对元剧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看法,但实际上也

有一些问题。元钟嗣成《录鬼簿》是今人了解元剧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王国维据此勾勒

元剧历史是可以理解的,但《录鬼簿》本身并非“按年代次序”编写的,所以王国维及后人

据《录鬼簿》的分组对元剧进行分期是不够可靠的。洛地《《录鬼簿》分组、排列及元曲作家

的“分期”》一文曾指出,《录鬼簿》下卷“方今才人”组甚至有不少迟于“前辈已死”组,

他据元曲家生平重新“分期”,发现前、中、后三期作家人数略相当,并无前盛后衰现象。篇

二:莎士比亚戏剧 读书笔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

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

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

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

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

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会讲他母亲的不好,可她母亲本是个善良的人,在嫁

与不嫁之间,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哈姆雷特一心想复仇,但他要杀的是他的母亲和叔父,就算杀了他们他又能怎么样?所

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而后奥菲利亚

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欧提

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

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

特刺死,哈姆雷特只能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

故事的结尾,塑造了一个十分悲剧的收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而这正是现实所在,

他们试图去改变现实,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这种无奈,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也许这就

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而《威尼斯商人》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

叫鲍西亚的富人女孩,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

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

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

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

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而后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而安东尼奥手头

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他只能向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提出了一个

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去

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亚。

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在法庭上,夏洛

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

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

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

东尼奥的性命。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戏剧告诉了我,何事无需太计较,或许太计

较也不是什么好事。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诸如此类的成功戏剧还有很多,对于评价《莎士比亚戏剧》,我们应该

这样考虑,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本人,根本就不会有他这部无与伦比的作品。篇三:戏曲鉴赏

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

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

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

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

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

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

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

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

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

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

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

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

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

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

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

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

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

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

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

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

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

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

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

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

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

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

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

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

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

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

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

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

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

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

发的璀璨。篇四:戏剧赏析作业——《伪君子》读书笔记《西方经典戏剧赏析》考核作业《伪君子》读书笔记 《伪君子》又名《答儿丢夫》是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创作于17世纪古典主义

盛兴的法国,伪君子答儿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全剧讲述了答尔丢夫这一伪君子,以教士

的身份进行一系列的欺诈伪善行为,最终被揭穿的故事。 《伪君子》这篇在当时社会反

复遭禁的“人间喜剧”作品,却是真是的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针砭时弊,具有极高

的战斗力,矛头直指教会的虚伪性和危害性。让人读起来不觉感到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的滑稽

可笑,令人深思。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主人公答儿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

流落到巴黎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的

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儿恭的信任。这种虚伪的外表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不相配的。从

外貌上看,他“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点苦行者的样子。桃丽娜早就指

出: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在奥尔恭家,他一个人能吃六个人吃的东西,每天大嚼

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之后,在睡意绵绵中走到自己房间,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

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答儿丢夫出场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勾引欧米尔,行为被发现,反而

嫁祸于人,结果使愚蠢的奥尔恭受了骗,反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家门。最后当虚伪骗不了人的

时候,他就露出凶像,他串通法院,以执行“契约”为名,要赶走奥尔恭,还向国王控告奥

尔恭是政治犯,妄图把他置于死地,达到永远霸占他的财产的目的。幸亏国王明察秋毫,将

答儿丢夫绳之以法。

《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服从与塑造答儿丢夫伪善的个性,

并且还有一系列典型形象。首先,答儿丢夫是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

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他本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多年来在各个城市流浪,

所以他了解当时社会上的真正的虔诚的教士是受人尊敬的。于是他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宗教心

理, 在教堂门前扮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士,做起了宗教骗子的勾当。 其次,莫里哀把各种形式的教会伪教徒的精神特征都集中在答儿丢夫的身上,运用夸张

的手法加以突出,创造出概括性很强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巨大的典型意义,是17世纪

法国教会势力和贵族上流人物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假虔徒、伪信士的典型。贪财、贪色、

贪食是他的本性。虚伪、伪善是答儿丢夫达到目的的手段。这个形象的诞生是剧作家深刻观

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他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再次,还有一类假圣人形象,奥尔恭和柏奈尔夫人揭示了教会蒙蔽人心的危害性。奥尔

恭刚慑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对答儿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把骗

子当“圣人”膜拜。他的愚昧导致引狼人室;他的偏狭几乎祸及全家。虽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

幡然悔悟,但若非英明的君主出面解决矛盾,奥尔恭一家定会是悲剧结局。女仆桃丽娜是剧作

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 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儿丢夫

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儿丢夫嘴脸。在同答儿丢夫的斗争中,

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伪君子》在结构上十分严谨,遵循并丰富了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创作法则。“三一律”

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

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

于一个主题。《伪君子》就是根据这一戏剧规则创作的,全剧共五幕,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

一天之内发生,情节发生只在奥尔恭家这唯一地点,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这

一点上。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除了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外,最主要是从语言入手,通过生

动有趣的语言不但令读者、观众发笑,还鲜明地突出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答儿丢夫是个

宗教骗子,所以他的话充满道德。满口虚伪和滥调, 句句不离上帝, 华而不实。奥尔恭是个个

性暴躁的专制家长,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所以, 他说话常常是气势汹汹。桃丽娜生动活泼,

犀利鲜明, 充满了尖锐的词句和双关语, 与她的性格完全相符。语言上生动个性,为了造成强烈的讽刺和揭露效果,作者甚至把答尔丢夫的伪善予以高

度的夸张,不但使人物鲜明生动,也使人物成为一种品格的化身,即类型化人物,并且运用

一系列反讽手法进行描写。通过作者的精心设计,戏剧的情节精巧紧凑、层次分明;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对白不

禁让人发笑,从而也增强了作品的魅力。把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打击。

喜剧手法和闹剧手法密切结合,在嬉笑怒骂中蕴含着严肃的批评精神和社会历史内容。 《伪君子》剧作深刻揭露了当时教会制度的虚伪和丑恶,讽刺了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束缚

和心灵涂炭,整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风趣、手法夸张、风格犀利,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

明突出,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篇五:西欧戏剧史之读书笔记《西欧戏剧史》之读书笔记 《西欧戏剧史》是廖可兑先生的著作,他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戏剧的发展,以下为读书笔

记:

西欧戏剧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有原始人类的劳动斗争实践,原始人用于庆祝狩猎

成功、战争胜利、播种丰收的宗教仪式崇拜,以及既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和娱乐性质的原始舞

蹈等诸种说法。

欧洲戏剧史从古代希腊戏剧开始,古代的希腊戏剧与罗马戏剧都是从民间宗教仪式而来,

它们一同构成了一般古代欧洲戏剧史的起源。古代希腊戏剧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希腊悲剧

经过长期演变形成而发展起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罗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通过神

音乐美学读书笔记篇三: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 1

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 1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 1

三、赫拉克利特 ....................................................................................................................... 1

四、德谟克利特 ....................................................................................................................... 2

五、苏格拉底 ........................................................................................................................... 2

第二章 柏拉图 ................................................................................................................................. 2

一、美学的基本观点 ............................................................................................................... 2

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 2

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级根源 ........................................................................................ 3

3.关于艺术美 .................................................................................................................... 3

4.对美育的看法 .3

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3

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 .4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4

一、亚里士多德 .4

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5

1.肯定艺术真实性 .5

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5

3.和谐概念 .5

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6

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 .6

2. .6

3.文艺的目的 .6

4.喜剧与丑 .6

第四章 ............................................. 7

.7

.7

........................................................................................................ 7

.8

1.关于崇高 .8

2. .................................................................................................... 8

3. ............................................................................ 8

4.文艺的社会功用 ............................................................................................................ 9

5.音乐与文学 .................................................................................................................... 9

三、普洛丁 ............................................................................................................................... 9

1.“分享说”(“放射说”) ............................................................................................. 9

2.认识与评价 .................................................................................................................. 10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 10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 10

二、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 10

三、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 10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

四、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的美学思想 ............................................................................. 11

1.圣奥古斯丁 .................................................................................................................. 11

2. 圣托玛斯 .................................................................................................................... 11

五、但丁的文艺思想 ............................................................................................................. 11

1.诗为寓言说 .................................................................................................................. 12

2.《论俗语》 .................................................................................................................. 12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 12

一、文化历史背景 ................................................................................................................. 12

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 13

三、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 13

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 13

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13

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4

4.文艺的社会功用 .14

5.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4

第七章 法国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罗 .15

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5

15

1.论美的定义 .15

2.论文章的风格 .15

三、布瓦罗的《论诗艺》 15

1.理性主义 .15

2.普遍人性论 .16

第八章 ........... 16

一、培根 .17

.17

.18

.18

.................................................................................................. 18

.19

四、哈奇生 .19

1. .................................................................................................. 19

2. .......................................................................... 19

3.绝对美与相对美 .......................................................................................................... 19

五、休谟 ................................................................................................................................. 20

1.美的本质 ...................................................................................................................... 20

2.审美趣味的标准 .......................................................................................................... 20

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 21

六、博克 ................................................................................................................................. 21

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 21

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 22

3.诗与画的区别 .............................................................................................................. 22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

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 22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 22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 23

二、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 23

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 23

1.戏剧理论 ...................................................................................................................... 23

2.关于艺术、自然和美的看法 ...................................................................................... 24

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莱辛 ............................................... 25

一、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 25

二、几个先驱人物 ................................................................................................................. 25

1.高特雪特 ...................................................................................................................... 25

2.鲍姆嘉通 .25

3.文克尔曼 .26

4.莱辛 .26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27

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27

二、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28

三、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28

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和普遍性28

2. .28

3. 28

4. 28

第十二章 康德 .29

.29

二、《判断力批判》 .29

1. .29

.30

.31

.......................................................................... 31

第十三章 32

1. p413 ............................................................................................ 32

2. ............................................................................ 33

3. .................................................................................................................. 33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 33

第十四章 席 勒 ............................................................................................................................. 34

一、《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 34

1.艺术家与被表现对象的关系 ...................................................................................... 34

2.诗——如何用形式征服材料 ...................................................................................... 34

3.《审美教育书简》 ...................................................................................................... 34

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 35

1.感伤诗人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特征 .............................................................................. 35

2.古代素朴诗人的心理情况 .......................................................................................... 35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

3.感伤诗与素朴诗的区别 .............................................................................................. 35

第十五章 黑 格 尔 ....................................................................................................................... 36

一、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 36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36

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 37

3.艺术美与自然美 .......................................................................................................... 37

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 37

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 38

6.冲突论和悲剧论 .......................................................................................................... 38

7.理想的人物性格 .......................................................................................................... 39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 39

一、别林斯基 .39

1.思想的转变问题 .39

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39

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40

4.典型说 .40

5.内容和形式:美 .40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 .40

1.关于美的定义 .41

2.关于艺术 .41

3. 41

第十八章 ... 41

.41

二、立普斯 .42

三、谷鲁斯 .42

1.42

.42

.43

43

第十九章 齐 .43

一、 ................................................................................................. 43

..................................................................................................... 44

1. .................................................................................................. 44

2.直觉即艺术 .................................................................................................................. 44

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 44

4.美即成功 ...................................................................................................................... 44

5.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即美学 .................................................................................. 45

6.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 45

7.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 45

8.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 45

9.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 45

10.艺术不能分类 ............................................................................................................ 45

读书笔记之《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一版 ]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P29

发源期 BC6 代表:毕达哥拉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苏(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音乐美学读书笔记)格拉底

转型期 BC5 雅典的黄金时代(伯力克里期时代) 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成自由批判,有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贸易战争中的文化思想交流。)

极盛于 BC(5-4) 代表: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P.S. ,即奴隶主内部的民主。除德谟克利特外器物大部分美学思想家都是贵族党。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P32

盛行于BC6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

音音乐是的最早萌芽。

《论法规》 P33

其次,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

(“诸天音乐”)的概念,认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即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

最后,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的和谐与外在(“大宇宙”)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才爱

三、赫拉克利特(BC530-BC470) P34

早期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的最大代表。《论自然》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是最基本的,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强调世界的不断变动和更新。“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1

相关热词搜索:美学 读书笔记 音乐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