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语文 > 正文
 

中华语文网

发布时间:2024-04-18 10:17:22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华语文网,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中华语文网篇一:点击查看唐元菊 博客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点击查看唐元菊 博客

人教版六年制十册第四单元备课

12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这三首古诗。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45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外学过或读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

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这三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展示。

1. 1、知诗人,解诗题。

2. 2、抓字眼,明诗意。

3. 3、读诗句,悟诗情。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 1、课件展示诗人介绍部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叶少翁)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叶少翁的资料。

2. 2、谁知道题目的意思?(诗人前去游圆,园主任不在,没能进到原子里来。)

诗中的“圆”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诗中的远是指私人花园。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

3. 3、教师犯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

(1)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画出不懂的词语。

4. 4、抓字眼,明诗意。(课件展示)

(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启发学生理解。着重抓住以下词语。

应:愿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屐齿:木鞋底下的衡量。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的时间。

(2) (2)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大概是园主任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色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5.5、读诗句,悟诗情。

(1) (1)教师犯读,知道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诗人虽然未能进入园内观赏,但春天的伯伯生计依然到处可以尖刀,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诗的精妙指出就在于作者从一枝偶然长出墙外的红杏联想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一下子就把春天写活了。

(3) (3)学生自由练习读。

(4) (4)指名读,师生评读。

6.练习背诵。

三、指导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 作者简介。(由学生交流查找到有关苏是的资料,教师视交流情况作适当补充。)

2. 理解诗句。

(1) 借助注释,自读诗句。

(2) 指名朗读。(3)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4) 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5) 齐读全诗,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连起来说说。

3. 体会作者的感情。

4. 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总46课时)

一、指名背诵《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指导学习《小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学生交流了解到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2. 理解诗句。

(1)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毕竟西湖六月中”,意思是到底是六月(夏天)的西湖。

“风光不与四时同“,意思是风光景色和其他季节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意思是(远远望去)湖中的绿色荷叶一望无际,好像一直到天边。

“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阳光映照着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

(4) 读全诗,在指名把诗句的意思来连起来说一说。

3、体会《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和特点。

(1)两首诗歌都是描写西湖的,各写了西湖的那些景色?

(第一手世纪概括的写了西湖晴天、雨天的山光水色;第二首诗句具体写了西湖的荷叶、荷花。)

(2)两手十个白哦的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西湖美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3)两首诗歌在表达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先写景色后写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先写感受再写景物。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三、完成“思考·练习”3。

先让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然后展开想象,想好后,耕具诗意画下来,不要重复书上的插图。然后全班展示。

四、根据,《游园不值》编故事。

可分小组,每人都编、都讲,然后全班交流。

五、有感情的背诵这三首诗。

第三课时(总47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怜( ) 苔( ) 抹( ) 竟( )

冷( ) 恰( ) 沫( ) 竞( )

二、先解释红点的词,再写出诗句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______________小: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方:______________亦: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两句诗,展开想像,画出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根据《游园不值》编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五、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中华语文网篇二:《捆 绑 苦 难》阅读训练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捆 绑 苦 难》阅读训练

捆 绑 苦 难

文/朱成玉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采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

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开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 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能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刚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这使我们左右为难,主编给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关注遇难职工家属的生活,可是我们真的不忍心再掀开她的伤口,那一颗颗苦难的心灵简直就是一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悲伤的火山。

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就像一个蹩脚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

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

在我问道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在她那里,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没有屈服,她在这场苦难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短短几天的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我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人,用她朴实的生命诠释了她的苦难――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

选自《读者》2007年第6期

1、本文语言优美,有很多语句富有深意,请你从中选择两句进行赏析。

2、作者为什么说“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

3、“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给了你什么启示?

参考:

1、赏析语句,要结合题目要求,更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句法、修辞、表意和情感等方面,加以欣赏评析。示例:(1)“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这句话把白发比作为过早降临的雪,十分独到地表现了“她”心情的骤变,生命透出了凄凉寒冷,富有意韵。(2)“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写“我” 如释重负的心情,用自然看到的房顶炊烟来表现,把炊烟比作一根热爱生命、向阳光方向牵引、顽强不息的绳子,流畅自然,饱含诗意,蕴含深意。

2、结合语句分析原因的题目,原因往往不是一个,需要联系相关的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看,想准答全。示例:(1)是中年妇女的故事给了我启示,要在苦难中变得坚强。(2)是中年妇女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3)通过“我”的这一感受,更充分的表达了对中年妇女的高度赞美。

3、这类题目不能只停留在句子的表面意思上,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主旨来思考,联系句子的深意来回答,也可再结合自身的体验来阐述。示例:把苦难捆绑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把苦难的心灵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要分担苦难,那苦难自然就消解了一半。人生总会面对苦难,我们要学会乐观的对待,要学会在苦难中帮助别人,用豁达的心胸承载人生中的苦难,人生会更有价值。

中华语文网篇三:趣 味 对 联(卢春林)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趣 味 对 联(卢春林)

趣味对联1

清朝担任过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字晓岚,平生博学多才,思路敏捷,擅长对对子。一天,他的老师请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两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举考试时同榜中式的举人。酒过数巡,喝得兴高采烈的老师忽然对纪昀说:“晓岚,你很会对对子,现在我出上联,如果你能即席对出下联,我将以一方百金古砚相赠,要是对不上来,就罚酒三大杯!”纪昀微笑点头答应。

于是,老师指着那两个同榜的父子说:“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联刚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这个下联是极其难对的。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虽非同字,却是谐音(“父”音fù,“戊”古音mào,但清代已读如wǔ音)。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稳,实在比登天还难哪!

可是,再难的对子也难不倒纪昀。他看了老师一眼,立即想到师徒两人的官职:老师现任户都尚书,自己现任户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户部长官,而古代管领全国户口簿籍的长官叫司徒。因此,后世也将户部尚书和侍郎俗称为司徒。于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联顿时冲口而出:“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全堂掌声雷动。满面春风的老师亲自把价值百金的古砚送到了纪昀的手上。

趣味对联2

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反对民主革命,逐步走向反动。1900年维新志士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准备起兵勤王,事败被杀。当时传说,自立军未能按时起义与康有为贪污华侨捐款有关。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康有为回国出任孔教会会长,主张以孔教为国教,坚决反对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时,康有为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出版社任溥仪小朝廷的弼德院院长,复辟失败后,又仓皇出逃。时人十分看不起他,有人撰联云: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此联上句出于《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副对联,用屐足格,将康有为大名嵌于上下联末字,集经典名句又采用了歇后语的方式,即骂康有为是妖孽、是贼 趣味对联3

某秀才,被人诬为杀人凶手,抓到公堂审问,呼冤不止。审案的是位太守,仔细看了案卷,知道这位秀才遭人诬陷,便说:“我出个对子,你若对得出,判你无罪。”

太守出的上联是:“投水屈原真是屈”。

他用的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典故。

秀才一听上联,联想到自己的一肚子委屈,脱口而出:“杀人曾子又何曾”。

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有人向他母亲报告,说他在外面杀了人。曾子母亲开始不信,但一连几个人都这么说,曾母虽贤,也不能不对自己的儿子表示怀疑。后遂以“曾子杀人”说明流言可畏。这个秀才用上这么一个典故,真是再贴切不过。

趣味对联4

1935年,熊希龄与毛彦文在上海举行婚礼。熊希龄(1870-1937),清末进士,入民国后曾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内阁总理等职,后弃政从事慈善事业。1931年,熊的发妻朱其慧去世,不久,年逾花甲的熊希龄即与上海某大学教师、著名才女毛彦文相恋。

熊和毛都是社会名流,举行婚礼时贺客盈门,送贺联者多多,报章杂志着实热闹了一阵。不过多数贺联都在新郎新娘的年龄差异上做文章,当时熊希龄66岁,毛彦文仅33岁,于是乎贺联中“白发红颜”“枯杨生稊”“一树梨花压海棠”之类的词语触目可见,但别开生面者不多。

毛彦文有位同学,与熊、毛两人常相过从,平素称毛彦文为“大姐”,称(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中华语文网)熊希龄为“老伯”,而今“大姐”与“老伯”结秦晋之好,这位老同学对两位新人的称呼陡然多出许多麻烦,于是就对撰一联:

旧同学成新伯母

老年伯作大姐夫

趣味对联5

国民间诸神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大概要算财神了。别看财神品秩不高,如单就得票率而言,哪怕财神上级的上级的上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只能瞠乎其后,望尘莫及。

神仙也是人做的。据说财神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成仙,头戴铁冠,身骑黑虎,一手执鞭,一手握拳,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道教尊其为“正一玄坛元帅”,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赵玄坛、赵公元帅。不过民间有时不买道教的帐,不知怎么一鼓捣,赵玄坛的前几种本领都没了,只

剩下“求财如意”一种,握拳的手中也凭空多出了一个黄澄澄的金元宝,结果就成了香火鼎盛、门庭若市的财神。

“世人都晓神仙好”,不知神仙也有烦恼。财神庙衙门不大,财神和麾下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合称“五路财神”,总共才五位,可求财的人却如恒河沙数,财神整天焦头烂额,穷于应付。其次,财神掌管的钱财就是有数目的,可求财者多半狮子大开口,多多益善,贪得无厌,以有数之财应付无限之索求,难免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更有甚者,有一号人,不干一丁点儿正事,整天泡在财神庙,死乞白赖,伸手要钱。给他吧,于理不合;不给吧,又被他缠得干不成正事,真是伤透脑筋。

财神毕竟肚子里有点墨水,心中有烦恼,自然就会形诸文字,于是挥笔写了副对联贴在庙门上,联曰: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看来财神除叹叹苦经外还有点戏戒世人的意思,不过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趣味对联6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 语文网 中华语文网官网 中华语文网主页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