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政治 > 正文
 

朱元璋政治

发布时间:2024-04-24 14:24:55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朱元璋政治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元璋政治篇一: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 王亚南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可谓贪污史,此言不虚。老百姓对贪官污吏充斥着仇恨,只要谁反贪官,谁的人气就特旺。所以,今天,仍有不少人推崇朱元璋式反腐。如果我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甚至会有人打抱不平,因为朱元璋至少看起来是对腐败痛下杀手的。的确,鲜有人把朱元璋看成糟糕的皇帝,更不要说最糟糕的皇帝。要说最糟糕的皇帝(或君王),也该在桀、纣、秦二世、隋炀帝及朱元璋那些不肖子孙皇帝中遴选,何至于轮到朱元璋?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对腐败表现得最为痛恨的皇帝。之所以说是表现,是因为我们无法窥知其内心,而只能通过其反腐手段来猜测。朱元璋的反腐手段极其严酷和残忍,用流行的话说,可谓“零容忍”。贪污60两白银,就要枭首示众。甚至,剥掉贪官的人皮,在人皮内填装草料,以警示现任官员。不可否认,明朝的反腐手段是最为严厉的,但是,明朝却是最为腐败的王朝。这是对朱元璋的莫大嘲讽。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便对非法、丑恶现象零容忍,但如果方法不当,也无法使其消失,甚至还会使其蔓延、扩大,千里之堤亦不免毁于蚁穴。

为何至此?因为朱元璋带头破坏了中国本来就极其稀薄的法治因素,致使明王朝的反腐是用一种只听令于具体权威(如皇帝)而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去反对另一种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这种反腐手段是彻底的人治。它必然导致这样的政治格局:反腐者最有权力;进而,反腐

者最腐败,比其他腐败者还腐败,并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腐败不可遏制,社会动乱、崩溃。

归结起来,朱元璋有几大不可饶恕之罪状。

第一,开创特务政治。从朱元璋开始,特务活动机构化、制度化,形成特务政治,从而导致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特务化、黑社会化和恐怖主义化。

在明朝之前,中国政治中就有特务行为。例如,被视为明君贤主的唐太宗就用特务来监视下属的举动,但唐太宗的这种做法是隐蔽的、零星的。更重要的是,它是非机构化、非制度化的。但是,朱元璋将特务活动制度化、机构化、公开化了,利用东厂、西厂、锦衣卫、内行厂之类的特务机构来反腐,甚至处理政务,介入经济活动,对社会进行全面布控和渗透。

特务政治有几个特点。首先,一般地看,特务政治最重要的特点不是它具有暴力性(军队、警察的行为也有暴力性),而是其暴力不受国家常规法律的制约。其次,特务政治的运作没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不是说特务机构干的都是坏事,特务机构也会选择性地杀一些贪官,做一些好事,但由于其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导致其运作没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进而导致滥用权力和腐败。其三,因为特务机构不受法律制约,导致其行为没有边界,进而不可预期。当然,这种不可预期也不是说特务政治完全没有内部的程序,而是说它不遵循国家常规法律所颁行的程序,从而导致其行为没有边界,人们不知道它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对哪些人采取暴力措施,进而不可预期,这种不可预期又造成

广泛弥漫的社会恐怖。其四,因上三点,特务政治必定导致政治和社会的特务化、黑社会化和恐怖主义化。明朝的特务机构庞大,特务活动广泛而频繁,无孔不入,造成暴力风险弥漫于整个社会,从而导致明朝政治和社会的特务化、黑社会化和恐怖主义化,以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种恶果一直影响着此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民国行将结束之际,丁易写了一本书,叫《明代特务政治》,就专门讨论明朝的特务政治。

第二,废除宰相制度,大规模集权,以致于极权。

分权有助于遏制滥权和腐败。本来,明朝以前的宰相制度,算是有限的分权。但是,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施行内阁制度,在皇权本已膨胀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大幅集权。

当然,特务政治也是集权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一种极端的、非法的集权。非法,是指对公开颁行的常规法律的背离和否定。特务政治加上废除宰相制度等行为,使得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权发生在朱元璋统治时期,令清朝也望尘莫及。权力越集中,就越难制约,统治者就越容易腐败和残暴。而明朝的暴君很多,跟朱元璋开启的大规模、制度化集权与特务政治有直接关系。在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下,指望那些皇帝老儿(及各级集权的官员)自我约束,可谓天真幼稚。19世纪英国的阿克顿勋爵说:“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诚哉斯言!

第三,朱元璋真正开启了文字狱传统。

虽然朱元璋以前,中国的言论就不够自由,但以言治罪的事,并

不是很多;以言杀头的事,则更少。宋代及以前,中国的言论虽说不上自由,但远无明朝之残酷。宋太祖赵匡胤曾立下不杀文人士大夫及言事官的誓碑。有宋一代,没有杀过一个文人,所以,宋代大体是没有文字狱的。但是,从朱元璋开始,以言治罪、以言杀头的事情就日渐增多,言论环境迅速恶化。朱元璋的文字狱,远甚于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固然不对,但他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的是反对其政治主张的学者及诽谤其人身的术士。并且,坑儒,也有李斯等大臣从政治路线角度提供的明确支持(李斯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所以,坑儒属于政治路线斗争。但是,朱元璋是怎么搞文字狱的呢?有学者考证出朱元璋制造的一些文字狱案例,洪武朝状元张信训导王子,以杜甫诗句“舍下荀穿壁”出题,被认为讥讽天朝,判腰斩点;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太祖视为不敬,被斩;佥事陈养浩作诗云:“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太祖认为他动摇军心,将其投水淹死??朱元璋在字里行间猜测作者动机,行以诛心之论,再或罚或杀,使文人学者的文字命运及身家性命笼罩于巨大的阴影和恐怖之中。即便被称为暴君的秦始皇、隋炀帝,也远未达到朱元璋这种无端、肆意猜忌作者用心的程度。甚至,朱元璋的文字狱连死人都不放过。朱元璋看到《孟子》书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这样的不利于他统治的言论时,便大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当日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

配享。对死去近两千年的孟子大加鞭挞,这不是以言治罪的文字狱是什么?规模化的文字狱,始于明代。明清两代的文字狱相比较,明朝的文字狱比清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比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更残酷。

此外,虽然允许宦官参政也是朱元璋的败笔,但此前已有先例,算不上朱元璋的原创。跟大规模集权、大搞特务政治、大兴文字狱相比,允许宦官参政已是小巫了。

中国历史上,坏皇帝不少,如桀、纣、周厉王、周幽王、晋灵公(这几个应该说是君王)、秦二世、隋炀帝、宋高宗等,这些皇帝的恶,主要是干了一些具体的坏事,例如,比较残暴、荒淫、奢侈、刚愎自用等。但是,好制度比好事还好千倍万倍,坏制度比坏事还坏千倍万倍。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制度和改善制度。明朝设置特务机构,并制度化,而这些特务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不按照本来就非常薄弱的常规行政和司法程序行事,导致权力大幅集中于皇帝手里,对本来就很稀薄的法治因素和脆弱的法治萌芽构成极大的打击和摧残,而大兴文字狱又对中国的言论环境和中国人的思想创造力构成极大摧残。

朱元璋看似痛恨腐败,对腐败表现得“零容忍”,但由于其方法不科学,使得所谓的“零容忍”只能加剧腐败。后来,明朝的腐败越演越烈,而其中最腐败的就是反腐败者自己。明朝的特务机构越来越堕落、腐败和暴力,成为合法的黑社会,而明朝也成为最腐败的一个王朝。连崇祯皇帝都不得不承认,“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

朱元璋政治篇二:朱元璋的五大历史功绩无人能比

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

不过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有关朱元璋的负面言说,比如杀功臣和所谓的文字狱,我已在前面的文章谈过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就不再涉及了。在此,我就试着总结一下这位史上罕见牛人的五大历史功绩以证明朱元璋的伟大并非妄言罢。

功绩一: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

说明: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大乱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朱元璋自参加红巾军不久,就以自己的英勇与才智获得赏识,并努力拼搏,终于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支劲旅的统帅,进而率军消灭了相邻的好几个比较强大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伐蒙元,一路势如破竹之下,很快就克复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之后,朱元璋又经过几次讨伐,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明朝。

中国历史每逢乱世时,便是群雄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时候,但每次混战到最后,则又必定会回落到各家归一、天下一统的局面。而这最后的胜者,通常也总也有其胜出的理由。无论是刘福通、朱元璋,还是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对于腐朽的蒙元统治者来说,那当然都是正义之师;但若拿各支农民军互相比较的话,那恐怕就没有正邪之分了——各家都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汉族人的政权不是?所以,朱元璋最后的胜利是无可指责的,他既非继承,也非窃取,而是全凭自己诚实的奋斗夺得这谁都可以奋力抢夺的天下的。事实上,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得国之正是罕有对手可比的。

为什么最终是朱元璋代表群雄、更代表人民完成了统一国家、结束战乱、恢复汉民族政权的使命?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我想,这固然是命运和上天对朱元璋的眷顾,却也是朱元璋自身才智、力量和德行等综合优势的最终胜出,比如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深得民心;比如他的军队将士齐心,整体战斗力极强,尤其能打恶仗、硬仗;又比如朱元璋在战略上高瞻远瞩,决策一贯正确,并且高参尽心、猛将云集??功绩二:

恢复乃至极大地增强了汉族(也包括同被压迫的同为炎黄子孙的许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复并光大了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说:

元朝统治中国时,蒙古人对汉族施行多种种族歧视政策,比如,第一,老百姓被划分为四等人,汉族是最低一等;第二,杀死蒙古人者,偿命,杀死汉人的,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第三,汉族老百姓所娶新媳妇的出夜权必须交给蒙古保长;第四,汉人不能拥有武器,连菜刀也只能几家合用一把,且由保长负责菜刀的保管;第五,汉人赋役沉重,常年生活在贫苦中,一旦遭遇灾荒那就性命难保;第五,汉族无有公职的普通百姓不允许取名字,只能以出

生日期为名(所以朱元璋本来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和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名字一样,都是参加红巾军才取的)??

正是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才得以取消了前朝种种落后、残酷的种族歧视政策,朱元璋并没有对蒙古人以牙还牙,而是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这使中国在民族和解的基础上再次迈向了繁荣与强盛。

明朝二百多年间,汉人之鲜明风骨在历朝历代可谓仅见,明朝军队包括海军在多次大的对外战争中所表现的强劲战斗力在总体上也比其他朝代要牛——这其实正是汉族恢复正朔地位后所建立起的极强大的民族自信心的集中表现。

至于朱元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广大,实际也是融合和贯通在他整个的军事活动和施政过程中的,比如朱元璋对乡村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普及,比如他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研读、推崇和运用,等等。举一个朱元璋为自己子孙后代取名的例子。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辈取名以单字,如太子朱标、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一辈的名字都带有“木”字偏旁;朱棣的三个儿子按朱元璋的意思分别取名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带“火”字偏旁)??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之术,长时期内都属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髓之一。朱元璋在这样的事情上都给出了这般极富传统文化意味的规定,其对传统文化之领悟、钻研之深也可见一斑,其对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之努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功绩三:

以强力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与创新,这种改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和稳定政治权力格局,但在主观和客观上也在一定乃至相当的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制度,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乃至为其质的现代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说:

朱元璋为了克服元朝民生艰难、政F高度腐败、百姓所受压迫巨大、中央政F权威涣散、政策得不到坚决贯彻等一系列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集权改革政制的措施。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F的机构设置中废除了大权在握的丞相,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即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内阁制到明成祖时基本成型,之后权力渐重,如到宣宗时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到宪宗时形成内阁首辅。总之,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内阁制变得日益完善与成熟,再后来,它被英国人学习,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内阁制与首相制。几百年前完全照搬了明朝内阁制的日本人甚至直到今天也在实行很典型的内阁制治理。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各级地方政F的权力也给予了分解。比如省级地方大权就改由新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而且这三个地位平等的机构互不统辖,都单独向中央负责——这就避免了地方官员由大权独揽渐至割据一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可能。应该说,当今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多少都受到了朱元璋这一分权制度的思想启发。

军队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为左、中、右、前、后共计五个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与训练,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则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卫所制、军户制(及明中后期出现的募兵制)。朱元璋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把军权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军队也自始至终保持了强劲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当今现代国家的军事制度也多可见明朝军事制度优良性的遗留。

为巩固皇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还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作为一项制度,几百年后锦衣卫仍在为世界各国借鉴、学习,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中国的国家安全局等等,其实都滥觞于朱元璋设计的锦衣卫,由此也可见这一制度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明朝的锦衣卫其实大多数时候对国家还是起正面的作用的,锦衣卫在历史上之所以名声不好,只是有时被坏人利用来进行打击异己之类的

政治斗争了。

功绩四:(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朱元璋政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谋划与勤奋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战火之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解说:

长期战乱后的明初,鉴于人口剧减的社会现实,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的政策,也就是从人口多的地区迁移部分居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国家还免费发放耕牛和种子给移民;为解决流民的无地问题,朱元璋鼓励老百姓开拓荒地,规定凡所开垦荒地,其田均永远为开拓者自有,且三年免税;朱元璋还鼓励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规定凡种桑棉麻者,第四年起才开始征税;诸如此类,通过一系列的抚农护农政策,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朱元璋高度重视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为正常的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帮助;税赋方面,不仅农业轻税,商业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对于小摊小贩,则一律免税;大力实行军屯和商屯,所谓军屯,就是军人也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所谓商屯,就是由商人运粮供应军队,而商人以此获得盐等特种物质的经营权——商人从内地运粮去边地路途太远,于是纷纷就在边地雇人种田——军屯和商屯成功地减轻了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

建立社会救济制度。如救灾制度:全国各地凡逢遇水旱等灾害,则不但免除当年的税赋,并开仓赈灾;再如济贫制度:设立济养院,凡生活无着落者则收留之并按月发给粮食等;贫穷人家无力埋葬死者的,由政F赞助陵地和丧葬费;年满八十的老人,国家赐给爵位及养老待遇;在立法上多“佑贫抑富”,穷人家卖子女的,官府出钱收买,同时安排富人收之为佃户,并鼓励富户贷米给穷人,国家以免富户杂役的形式来承担利息;粮食张价时,政F开仓平价卖米以平抑米价,并提前发给各级官员俸米以压米价;外出的饥民回到家乡以后,政F按日发给口粮,国家则办公共工程以安置流离失所之民??

总之,朱元璋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很快稳定了社会与民心,恢复和促进了农业与经济的发展,明朝也由此得以在富足安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功绩五:

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和铁血手段既矫正、震慑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为后世书写了官员应该怎样为官的准则。

解说:

因为出身于社会底层,朱元璋深知官场贪腐对民生的巨大破坏力,所以在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堪称毫不手软,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大甚至可谓空前绝后。据记载,明初官员,凡贪污60两银子者,一律处死(举例来说,明朝因为大量留用了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Z反起家的功臣,这批人中,因为有不少人都有恃无恐地贪赃枉法,如此,朱元璋又该怎么办呢?他的选择是绝不姑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有关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事例非常之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政F不腐败了,官员清廉自.制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这应该是集权制度下老百姓最期待出现的局面了——而朱元璋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做得尽力,他其实是当时老百姓心目中所敬仰的神啊。

总之,遍览历代史册,从古至今,又有哪一位皇帝能像朱元璋这样无私无畏、铁血丹心呢?为了最广大的沉默的老百姓的权利与幸福,而不惜于得罪庞大而强悍的腐败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朱元璋不伟大则又有谁伟大呢?

综上所述,可见朱元璋所建立的五大历史功绩绝非胡乱罗织,而是任时间怎样流逝也抹不掉、挥不去的,甚至可谓铁定了会彪炳千秋且值得大书特书的。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堪称与朱元璋基本在同一个重量级上的伟大皇帝都有谁呢?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元太祖、明成祖、康熙帝等,无非

就是这些位。综合各方面比较起来,我看还真是很难有超过朱元璋的(真要做这个比较细致的比较,恐怕得专写一篇文章才行)。

或许,朱元璋在这些伟大帝王中究竟排在第几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或许应该好好地总结一下朱元璋和他的明朝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才对得起这位对汉族光复立有大功的伟大人物。

朱元璋政治篇三:论朱元璋的政治蓝图

一、明洪武年间的政制建设与朱元璋的主观主义 ....................................................................... 1

(一)实行诸五分封,建立皇朝巩固的支柱。洪武一朝,明太祖先后只次分封诸子为 ..... 2

(二)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建立布、按、都三权分立的多头地方行政体制。明 . 3

(三)罢中书省、废承相,由皇帝直接领导中央各行政部门。其实,由于朱元璋的独断 . 4

(4)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化军事统帅权。明初沿袭兀制,以发兵权归兵部,统

.................................................................................................................................................. 5

(五)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创设六科给事中,建立按所辖地区、部门分工的分察制度, . 5

(六)建立皇帝私人的侦缉队锦衣卫,加强秘密的政治控制。锦衣卫本为皇帝的一支内 . 6

(七)整顿内廷侍服系统,禁止后妃、宦官干政。明太祖对于政出宫闲及宦官干政给统 . 7

二、朱元璋政治蓝图的实质及其非现实主义 ............................................................................... 9

三、正统以后明朝政治的困境: .................................................................................................... 18

四、结语......................................................................................................................................... 23

论朱元璋的政治蓝图

及其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余兴安

一、明洪武年间的政制建设与朱元璋的主观主义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极具转折意义的一年。这年正月,明朝

中央政府中书省的左承相胡惟庸以谋反罪伏诛,并连及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承涂节等人,

是为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党案”飞然而,这一政治事件的真实意义并不在于几个重要政治人

物、以及三万余名与之有关的或者根本就毫无关联的生灵的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终结,而

在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经过长期谋划与酝酿后的政制改革的到来。这一政治制

度变革的推行与完成实质上揭开了中国专制政制史上新的一页,中国传统的专制主义政治制

度至此已臻于登峰造极。

明洪武年间,由明太祖朱元璋设计并推动的、以废除承相制度、更定一六部官制为中心的

政制建设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行诸五分封,建立皇朝巩固的支柱。洪武一朝,明太祖先后只次分封诸子为

王,除早死的赵王祀、韩王松外,共二十三位亲王,分驻全国各通都大邑、边睡要塞。显

然,从明朝诸王的分布来看,朋朝的藩王已不是如唐宋时只食禄、不临民的享乐王了。明太

祖说得明了:“天子有子,其嫡长者守邦以嗣大统,诸子各有茅土之封,藩屏王室,以安万

姓。”I1]因此,洪武时期,诸王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他们不单仅有天子一等的冕服车旗邸

等,有少者三千,多者一万九千人的护卫甲士;而且还可以过问地方

政事,而地方有司长官

每月朔望得渴见亲王,有事更须随时应召。特别是亲王所握军权尤重:朝廷调遣地方守镇

兵,“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IZJ又,如“朝无正

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阴亲工以其宗室之尊,

俨然成了朝廷派往各地方的政治军事代表,及随时准备靖难讨贼的军事统帅。洪武时期的诸

王分封及由此而确立的一整套宗室分封、袭爵、禄傣制度,实则是朱元璋为确保明朝在朱氏

家族中长久延续所做的培上护根的努力。

(二)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建立布、按、都三权分立的多头地方行政体制。明

袭了元朝时的格局,设行中书省为地方第一级行政机关,置行政平 章政事、左承、右皿、参知政事亦与元朝大体相同。茧然另有提刑按察使司及都卫指挥使司

分掌监察、司法与军队,但其地位毕章不能与之相抗衡,行中朽省实为地方一切政务的总

撰。尽管在明初尚未出现地方势力坐大,对抗中央朝廷的现象,但是这种行政体制实为地方

分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此在朱元璋心中是晓然洞明的。所以,洪武九年,朱元璋便下令

罢去行政平章政事等官,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只掌民政与财政,使之与提刑按察使

司及都指挥使司(洪武八年改称)成为平行机关,互不统辖,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可能握有一

省的军政全权,在制度上便消除了割据自重、对抗朝廷的可能。

(三)罢中书省、废承相,由皇帝直接领导中央各行政部门。其实,由于朱元璋的独断

专行,即使实行宰相制度,身当行政首脑之任的丛相实质上也是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的;而

且明初的四位皿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及胡惟庸也均未获善终。但是朱元璋的一切政治举

措皆是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出发,所以,在洪武十气年废相之前的汽、四年间,便着手从

制度上一步一步地削弱垂相的的权力了。如洪武十年六月,命政事启皇太子裁决奏闻。这

实质上与元朝以皇太子为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便籍制臣下形异心同。十一年二月,又诏令

诸司奏事毋关白中书省,表明中书省已被视为皇帝与广大臣僚间沟通的障碍。因此十三年

的罢中书省、废承相实质上是这一过程的自然延续,并为这一过程做了总结。废巫相后,六

部的官秩得到提升(从正三品升到正二品),皇帝与各政府部门间已没有任何中间性的环

节,各部皆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实质上是兼任宰相了。为防范后世君臣再行更张,朱元璋

还传下严厉的遗训:“后世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策者,文武群臣即

时幼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14]

(4)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化军事统帅权。明初沿袭兀制,以发兵权归兵部,统

兵权归大都督府,军队的指挥与管理权已相分离。但朱元璋仍嫌大都督府的权力过重。所

以,洪武十三年将之一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府,并将各军府所辖卫所进行交叉分

配,使之犬牙相错,不能连成一片。明太祖的分权思想又在军事组织中得以实现。

(五)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创设六科给事中,建立按所辖地区、部门分工的分察制度,

壮大行政监察队伍。洪武十三年的废御史台,全直到十五年才建立都

相关热词搜索:朱元璋 政治 朱元璋电视剧 朱元璋传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